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五百一十七章 甚幸,至治之君也!

      计省本身的职能,因为缺少了三司使和各种司所,导致了计省名存实亡。
    赵桓从历史的长河里,看到了大宋应该建立一个新计省,而这个新的计省的正职应该是属于三公九卿,长时间出现在常朝里。
    而新计省,需要担任其本职工作。
    包括商税、农税等财税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改良方案并组织实施。
    还需要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形势,参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对大宋的商业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还需要拟订朝堂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完善鼓励包括居养院和安济坊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还需要建立新的税法和税收审计工作。
    还需要大宋越来越繁荣的海贸的市舶司的税务,也就是海关税如何征收和各种货物征收比例。
    还需要负责各路、州、府的财会审计。
    这都是计省本身应该干的事,但是元丰改制之后,这些职能,都归了户部所有。
    户部本来就负责大宋的人丁和官员任命和考核,工作繁重,还负责税收。
    加了计省的工作职能后,就显得转不过来圈了,但是能够勉强应付。
    毕竟在赵桓登基之前,大家都是踩着西瓜皮滑,滑到哪里算哪里。
    现在商改的不断推进,户部力有未逮的弊端逐渐显露。
    连钱都花不出去,不正说明,大宋的朝堂正在逐渐的失去了他本来的作用?
    赵桓看到了大宋的朝堂的弊政,但是他现在却无力去改变,确切的说时机还不成熟。
    就以组建商部来说。
    从亲从官抄了吴敏和李擢家,内帑暴富开始,赵桓就开始计划商部诸事,整整两年,从选人到从各个部分分权,用了整整两年。
    这还是有李纲的帮衬才做了起来。
    但是依旧是个大体的框架,如果不是李纲倒腾出来个飞梭织布机,商部能不能走下去,还模棱两可。
    赵桓看着朝臣们渴望的目光,说道:“这样吧。”
    “先说货币的事,大宋的钱引不能超发,这是底线!一块银元一张钱引。绝对不可超发。”
    赵桓先给大宋的财会改革定了个下限,这个下限是一个保障,防止大宋手工作坊的薄弱经济体,在财会改革的冲击下,被直接冲垮。
    大宋很富有,但是封建王朝的经济都是工坊和小农经济,很容易就会导致各种社会乱象。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走。
    “赵都知,我记得咱们内帑有很多的票号钱庄,对吧。”赵桓忽然说道。
    赵英一愣,这常朝什么时候有他的事了?
    “是的,主要都是在北地,约有一百多家大宋的票号,官家的银元就是从这些票号里兑出去的。”赵英俯首赶忙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把内帑的票号钱庄,给了商部,让商部组建大宋钱庄吧。”
    赵英的眼睛越瞪越大!
    官家最开始用内帑,填补陈留门战死军民的抚恤。
    在云中路补大宋军卒的粮饷。
    在河东路借钱给孙博和何栗,填了常平仓的窟窿。
    平州战事中,内帑出钱买粮。
    大宋书坊成立的时候,内帑的书坊全部给了进奏院和李邦彦,组建了大宋书坊!收益归了国帑!
    连圣旨打劫的一千万银元,都归了国帑!
    现在内帑所剩不多的票号和钱庄……官家也要拿到外朝去?
    李纲、郑望之、朱胜非面面相觑,官家这是又要做什么?他们莫名的看着赵桓,不知道他意欲何为。
    赵桓看着赵英的脸色,就知道他不舍得。
    大宋的内帑书坊没了,丝坊给了纺织所,抄家的钱,也都拿出来做了国用军事民事。
    现在票号钱庄,也要没了?
    赵桓笑着说道:“组建一个大宋钱庄,制定和执行货币的发行和回收,制定货币政策,管理民间钱庄,很有必要。”
    “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当初两蜀地区,选择赵构而不是朕原因吗?”
    李纲点头说道:“片钱不入蜀。”
    虽然朝堂上,谁都没指名道姓,但是这个片钱不入蜀,蜀中钱引如废纸的政令,是赵佶为了削蜀中地皮而下的政令。
    这导致了蜀中对汴京朝堂的天然不信任。
    赵桓看到朝臣们都是明白人,这群人尖子们,都知道蜀中为何选择赵构。
    都不糊涂啊。
    赵桓笑着说道:“大宋的商贸极为繁荣,但是缺钱。并不是大宋不够富有,而是大宋缺少交易用的货币,也就是钱荒。”
    “朕用一道圣旨打劫了倭国一船银子,弄了一千万的大宋银元。”
    “旨在建立以白银为本位货币,建立一种新的货币制度。”
    “到底发多少银元?到底印多少钱引?钱引谁来印?银元和铁钱兑换比例是多少?大宋对外贸易使用银元结算时又应该依据什么条例?都没个章程。”
    “太上皇当初一拍脑袋,印一堆钱引,一拍大腿,印一堆钱引。”
    “这样的印法,就是民不聊生,民心不在、社会动荡,稍微有点事,就是离心离德。”
    “朕从来不怪蜀中百姓,是大宋对不起他们。”
    户部侍郎郑望之站了起来,说道:“官家,要不这事,交给户部来做?”
    赵桓看着郑望之,看的郑望之心里发毛。
    然后郑望之才悻悻的坐下,他已经看懂了官家的眼神里的意思。
    户部当初吞了计省的活儿都没干好,这个银本位体系显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门,户部吃不下。
    “我说郑少卿啊,这户部已经够胖了,再吃就走不动道咯。”朱胜非嗤笑了一声,笑着说道。
    柳成卿拍了拍郑望之,笑了起来。瞬间,文德殿内,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赵桓也是摇了摇头,朱胜非说了自己想说的话,户部的职能太多了,再多就周转不开了。
    柳成卿疑惑的问道:“官家,完全没必要把内帑的票号拿出来啊,让陈冲从国帑支点钱,把这事办起来就是,为何要把内帑的钱拿出来呢?”
    柳成卿的疑惑也是常朝上,六部九卿和大宋的太宰李纲,内心的疑惑。
    “官家臣以为不妥,再建一些票号钱庄就是,官家登基以来从未从国帑拿过钱,还一直在补贴国帑,现在再把票号钱庄拿出来,内侍省怎么办?”李纲也站了起来,反对官家再次肢解内帑的举动。
    “是呀,官家,大宋百姓的唾沫星子会把我们这些人骂死的,薄待谁都不能薄待官家。”柳成卿赶忙站起来应和。
    这要是真的把皇帝的小金库折腾空了,被百姓知道了,他们得被骂死!
    赵桓摇了摇头说道:“内帑还有些许的产业,够花就行。”
    赵桓一直在有意识的清除内帑的产业,包括他继位的时候,继承的内帑工坊和后来查抄的工坊。
    他一直在有意识的减少赵家积累财富的能力。
    朝臣们不懂,即使懂了也不敢乱想。
    但是赵桓却知道,内帑是畸形的产物。
    内帑的产业,都不隶属于国家,而是隶属于皇帝私人所有。
    而皇帝,是这天下权力最大的人,内帑必然缺少监督,会滋生出多少贪腐和特权?
    若内帑的规模越来越大,产业越来越大,到最后就会变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畸形的利益集体。
    而这个利益集体,成为大宋这颗正在新生的大树上的新的蛀虫。
    赵桓想要大宋永昌,自己还不停扩大内帑,制造特权,制造畸形利益集体,那才是石乐志。
    李纲显然和赵桓配合已久,多少想明白了点大宋皇帝内心的想法。
    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表述。难道要劝官家昏聩点吗?
    “官家,大宋也不缺这个钱,还是重新组建吧。”李纲依旧梗着脖子说道。
    李纲这个态度就表明了他在坚决反对赵桓的政令。
    并非反对赵桓建立大宋钱庄的想法,而是反对赵桓对内帑的不断削减。
    李纲是大宋的宰执,而且是那种不结党的独臣,他想要做一个道德圣人,不愿意自己身上有污点。
    他还想要跟着赵桓励精图治,改变大宋目前的困局。
    这都决定了,他需要一个强权皇帝来支持他。
    军、政、财全部强权的皇帝!
    赵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那么举手表决吧。先表决第一项,令商部陈冲,组建大宋钱庄的事,同意的举手。”
    几位重臣统统举手,表示同意并支持赵桓的这个政令。
    大宋钱庄现在还叫钱庄,过两年说不定叫什么名字,而陈冲,过几年,绝对能就站在了朝堂之上。
    郑望之俯首说道:“官家慧眼啊!这计省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货币的问题,唯有解决了货币之事,才能顺利的解决其他问题。官家果然是官家。”
    柳成卿笑道:“甚幸,至治之君也!”
    “官家英明!”几位朝臣不太整齐,却极为真诚的说道。
    赵桓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们呀,就知道拍马屁,拍的朕都信了。”
    “好了好了。表决第二项决议。”
    赵桓顿了顿,他脸上忽然露出了笑容,刚才灵机一动,他想到了个不错的的主意。
    他笑着说道:“内帑票号钱庄归商部之事,不同意的举手。”
    ?
    朝臣们的缓缓的抬起头看着赵桓,他们看着官家脸上的笑容,眼中尽是疑惑。
    不是应该是同意的举手吗?
    同意的举手,和不同意的举手,天差地别。
    同意的举手,即使不举手也有保留自己看法或者说弃权的含义。
    而赵桓这一招,不同意的举手,就有些意思了。这表示明确的反对!
    李纲等人互相看了两眼,官家这是耍赖啊!
    赵英缓缓的、颤抖着把手举了个半截,在赵桓目光的威胁下,又将手缓缓放下了。
    李纲笑了笑,将手举了起来,说道:“官家,臣不同意。”
    李纲一带头,其他的几位重臣终于松了一口气,也都把手举了起来。
    “行了,把手放下吧。朕跟你们说道说道这内帑的事。”赵桓看着朝臣们的表现,知道这不是抖个机灵,就能把事情解决的了。
    赵桓的理由依旧是那个不愿意制造利益团体,不愿意给大宋添加隐患的理由。
    他说了很久,朝臣们的脸色开始犹豫。
    显然官家的担心是存在的。
    “不如这样吧,官家。票号和钱庄归了商部,让陈冲拿去组建大宋钱庄,这臣不反对了。”
    “但是这收益,就是存储管理的财资,归内帑所有,如何?”李纲想了个折中的法子说道。
    大宋的票号和钱庄的存取钱业务,是要收管理费的,和某宝某微的手续费差不多。
    但是性质不大相同。大宋的钱庄的存钱是不能用作贷款和投资,所以收益仅有保管费用。
    而且某地大规模支取的时候,调运银两和铁钱供此处支取,还要承担运费和运输的风险。
    获利有一些,但不是很多。
    某宝某信,拿着钱,可没少搞投资。
    赵桓看着李纲坚持的神情,知道今天这事怕是绕不过去了。
    自己找了个好宰执,可是这个宰执有时候让人有些头疼。
    但是人是他自己选的,他硬着头皮也得接受李纲的反对。
    他笑着说道:“那今天的常朝先到这里,陆少卿,把今天朝议的内容整理好,朕晚上要看。”
    “诸位也辛苦了一上午了,下午还要忙一下,回去之后,把大宋钱庄的事,定个章程出来,大家各抒己见,明日常朝,再议此事。”
    “李太宰,你留一下。朕和你有点事商量。”
    李纲俯首称是,其他几人离开了文德殿,殿上就只剩下了李纲和陆宰两个外廷大臣,还有内廷的赵英,以及皇帝赵桓。
    连宫人都退下了。
    这是当初留下的习惯,屏退左右,秘密的事秘密的说。
    现在李清照接手了内廷的管理后,宫人们都安生了,但是这个习惯却留下了。
    “新计省要建,你筹备着,这事是大事,不能马虎。”赵桓先把最重要的事说了。
    新计省不是不建,而是现在不适合建。
    不把货币问题解决了,计省建起来和过去一样,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原来计省的立意绝对是好的,可惜执行后才发现难度太大了些。
    “臣省(xing)的。”李纲俯首说道。
    赵桓点头,才说起了内帑的事,他和李纲沟通很久。
    最后还是依据里李纲的建议,票号归商部经营,而保管费收益,归内帑所有。
    “那就这一百多家,其他票号的收益和这一百家收益区分开来。不能在多了。”赵桓无奈同意。
    他说服不了李纲,因为李纲已经预设立场,说多少次都是白说。
    他需要赵桓足够的强权。
    而李纲也无法说服官家,他始终无法理解,官家为何坚持的削减内帑。
    不过两人各退一步,一个把内帑的钱庄交给了大宋,让大宋的监察部门监察。减少出现的蛀虫的可能性。
    一个把收益归了内帑,算是让官家的日子不那么难过。
    不过经过沟通,李纲多少明白了些官家此举的目的,他笑着说道:“官家,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模样。”
    “自六王毕,四海一,六合之内,皆皇帝之土,一家之天下矣。”
    “现在官家的权势和尊贵,是官家应得的。”
    “若非官家临危受命,于危难之际,救国救民,现今这天下不知道何等模样。”
    李纲最后劝了一句,离开了文德殿,他还有事要做。
    赵桓看着李纲的背影,愣愣的出神,其实他和李纲的根本冲突,是理念的冲突。
    在赵桓心中,大宋之天下,归属于大宋天下内所有百姓!不属于自己,也不属于赵家!
    而李纲的内心,依旧是君君臣臣那一套的家天下。
    赵桓从没认为自己这天下就是自己的。
    而且他认为这天底下最大的蛀虫不就是自己这个皇帝吗?
    可惜的是,就是与自己配合极为默契的李纲,都不太同意自己的理念。
    赵桓陷入了沉思,难道是朕矫情了?
    李纲的意思很明显,官家明明是食物链顶端的老虎,非要吃草?
    李纲连午饭都没吃,他需要跟陈冲交流下,保证官家对财权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