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董卓迁都
贾诩的话,正好说到了公孙续的心坎里。
按照西凉军的尿性,如果不在洛阳搜刮金银财宝,那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文和先生可有良策?”闻言的公孙续笑了笑。
按照贾诩善于自保的秉性来说,主动开口献策,实属难得。
根据历史的记载,历史上的贾诩再投靠曹操后,虽然很受器重。
不过主动献策这种事却少之又少,如果曹操不主动询问他的话,几乎就像透明人一般。
正是因为如此,也才能让贾诩,在曹魏政权的争斗中安享晚年。
不过有一件事,是公孙续没有想到的。
就在自己召集一众手下商议的时候,联军大营内的其余诸侯,先后也得到了董卓即将迁都的消息。
只不过,大家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提起这事。
次日一早,袁绍意气风发的再一次率领二十路诸侯来到了汜水关下。
虽然城头上任然飘扬着董卓的帅旗,可兵力明显少了许多。
“何人愿打头阵?”袁绍看着在座的诸侯。
袁绍的话音刚落,但凡之前没有怎么出过力的诸侯纷纷起身,向着袁绍一个劲的拍胸脯保证。
那场面,要多热闹有多热闹,更有甚者,为了先锋一职,差点拔刀相向。
即便是只有千余人马的刘备,亦是跃跃欲试。
见此,袁绍冷哼一声!
昨夜在他得到消息的时候,便已经想到了今日的局面。
刚刚他也只是略施小计,便让那些别有用心的家伙们纷纷跳了出来。
唯独公孙父子二人人就像没事人一般。
若说他们没有得到消息,袁绍打死也不会相信。
看着公孙父子如此沉着的表现,袁绍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公孙续可是和吕布大战了一场,并且大振联军的声威。
而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在昨日的混战中,更是杀得李傕率领的西凉骑兵狼狈不堪,最后若不是吕布出现,说不定汜水关已经被攻破。
“既如此,今日便没有先锋!”袁绍笑了笑,而后起身继续道:“传令大军,攻取汜水关!”
对于袁绍的安排,一众诸侯自然是乐见其成,这种情形下,谁先攻上汜水关头,自然谁就是首功。
唯独曹操一人,皱着眉头在思索着什么!
袁绍这个盟主的将令下达,整个关东联军瞬间沸腾了起来,在自己的主将归位后,纷纷扛着简易的攻城云梯,呐喊着向汜水关冲去。
如此一幕,看的曹操眉头紧皱不说,就连埋伏在关上的高顺也是郁闷之极。
原本还想着今日有一场恶战,可眼下看来,完全是自己杞人忧天了。
战鼓声隆隆,喊杀声震天,此时的汜水关下混乱一片。
为了能够抢先攻上汜水关,联军将士纷纷各自为战。
如此没有章法的攻城,看的公孙续不住地摇头。
“臭小子,又在耍什么花招?”一直没有发话的公孙瓒突然开口问道。
“爹爹此言差矣!不是孩儿耍花招,而是袁本初在耍花招!”公孙续一边陪着笑脸,一边向着公孙瓒解释道。
但凡聪明点的诸侯,此刻都会按兵不动。
董卓又不傻,即便是撤离,也会留有足够的后手,抵挡关东诸侯联军的前进步伐。
此时此刻,各路诸侯的大军争先恐后的,将云梯靠在了汜水关的城墙之上。
更有甚者,为了能够尽快登上城头,不惜对自己的其他的盟友大打出手。
一时间,整个汜水关下混乱不堪,看的袁绍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算有联军的士卒即将登上汜水关头。
千钧一发之际,高顺大喊一声,无数准备多时的并州军纷纷开始发难。
雷士滚木,不要命的向着正在攻城的联军士卒的头上袭来。
一架架爬满了人的云梯,纷纷被推离了关头。
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原本还打算抢夺首功的联军士卒一愣,不少人开始哭爹喊娘。
而下一刻,汜水关的城门打开,吕布率领着并州骑兵蜂拥而出,一场屠杀就此拉开了序幕。
如此局面之下,袁绍的面部肌肉不由的抖动了起来。
照现在的局面发展下去,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主公,袁绍命令骑兵出击!”就在公孙续和公孙瓒对着眼前的局面滔滔不绝的交流意见时,廖化的声音突然传来。
闻言的公孙续侧头望去,只见袁绍的传令旗依旧在不停的舞动着。
“爹爹,逼迫吕布退回关内即可,切不可恋战!”回过头来的公孙续向着准备出击的公孙瓒提醒了一句。
今日的这场混战,公孙父子是抱着出工不出力的想法出击的!
洛阳城内,连夜赶回的董卓顾不得疲劳,急匆匆的进入了皇宫。
眼下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董卓一心想着尽快说服小皇帝刘协迁都长安。
而汜水关那边,董卓临行前交代过吕布,只要能够挡住关东诸侯联军的三日进攻,便可向长安方向撤离。
随着董卓肥胖的身躯又一次的出现在眼前,刘协强行压住了自己的恐惧之情。
“相国,何事如此匆忙?”刘协差异的问道。
原本,刘协以为董卓在汜水关对付关东诸侯联军,说什么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
在此期间,他就可以通过司徒王允秘密的召集朝中老臣,伺机发难。
可眼前的董卓,似乎显得很焦虑。
“陛下,洛阳乃四战之地,乱臣贼子不日即将攻入洛阳,老夫即刻护送陛下迁都长安!”
语毕,董卓大手一挥,完全没有给刘协任何选择的余地。
当朝中大臣们得知消息的时候,董卓已经护着刘协出了洛阳西门,想着长安方向匆匆而去。
“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对于董卓的蛮横无理之举,朝中的老臣们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办法。
除了发几句牢骚之外,纷纷开始准备行囊,追随着刘协向长安而去。
俗话说的好,国不能一日无君,但大臣们却不同了。
若是他们不跟随而去,指不定什么时候变回冒出一个顶替他们位置之人。
当然了,这也正是李儒的狠毒之处!
只要掳走了小皇帝,那些自命不凡的大臣们,自然是要跟随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