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1.94 熨斗直衣

      身居高位,不宜远行。白湖水榭正大兴土木,诸事都需他亲自定夺。
    白湖周围荒地,约有一半不在刘备封邑之内。好在荒滩无法耕种,未被辟为公田。刘备出资买来,转售与附民。
    亭侯虽爵小,可在涿县却是一等一的尊贵。加之刘备声名在外,又多结交北地名士豪杰,乃是本地一等一的豪强。县中官吏更是经常出入楼桑,与刘氏宗人相厚。这些许的小事,又有何难?
    劵书到手,刘备便大刀阔斧,督造水榭。
    作为楼桑特产的寝垫,一直未停过。技艺纯熟的良匠,还进行了颇多改良。除了刘备信口一说的神农百草垫,各种类型的养生寝垫皆有制造。软硬适中,长短皆宜。仅此一项,收入大增。然而除去给雇工的工钱和材料成本,寝垫赚取的利润,大都被用来购买辽东盐渍木。源源不断运来的辽东巨木,是楼桑能够大兴土木的重要倚仗。
    至于往来行商存在赀库的钱币,刘备分文未动。花的都是自己赚的钱。
    如今石材又成了一项颇大的支出。
    捉襟见肘的财政,让刘备购买战马组建骑兵的想法,再次后延。
    久而久之,良马便成了刘备心中最大的缺憾。
    除去督造水榭,通渠围堰、改造水田,也是另一要务。此事交由族亲负责,无需刘备操心。正是见刘备家水田丰产,刘氏宗人才纷纷把自家旱地改成水田。如今再督造邑民水田,可谓熟门熟路。
    年初,老族长三次编户造册。计两千一百六十七户,两万零一百余口。
    楼桑邑民,来源有三。
    宗人、附民、顺阳卫族人。
    除去邑民,还有往来商队、游侠、旅人、学生等。加起来也有千余口。
    这就是分封和赏封的区别。若是赏封,必规定户数。如封都亭侯,食两百户。都乡侯,则食三百户。诸如此例。
    依律,食封千户以上者,置家丞、庶子各一人。
    若是单论户数,刘备虽是亭侯,却可拥有自己的家臣了。当然,即便不设家臣,世家豪门还有一个招募人才的方式:门客。
    蓄养死士,可不是刘备的嗜好。
    富甲一方是一回事。可若是图谋不轨,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楼桑邑也实行乡里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分设伍长、什长各司其职。百家为里,设里魁,里吏主要有父老、什长、杜宰、里监门等。十里为一亭,设亭长、亭佐、亭父等职。
    赶在立夏前,水田终于改造完毕。芒种前后,宗人开始育秧。待秧苗长成,便可移栽。若无大灾,必将大熟。
    建宁五年,五月,己巳(十六日),赦天下,改元熹平。
    为熹平元年。
    雨季来的早。芒种之后,阴雨连绵,难有晴日。
    好在涿县地势平缓,楼桑沟渠通畅,未遭水患。
    雨多潮湿。衣物洗后无法晾干。
    母亲便取出一物。只见此物,圆腹宽沿、有长柄,通体素面,底部有四字铭文:熨斗直衣。
    竟然是熨斗!
    话说,便当盒都有,再出一个熨斗,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吧。
    据说,熨斗最早是一种刑具。商代最初发明时,乃是被当作一种刑具使用,专门用来烫犯人的皮肤。到了秦末汉初,才被用于熨烫衣服。
    ‘熨斗’一词,一是取象征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斗’。熨衣前,将烧红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发烫,便可去熨烫衣料。因多是青铜质地,所以熨斗又叫‘火斗’、‘烫斗’、‘金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樵斗’。
    青铜熨斗多用来熨烫丝织物。此时只有王公贵族家才会有大量丝衣,普通百姓都是粗布麻衣,用不上熨斗。
    母亲时不时拿出的青铜器,让刘备很是神奇。话说这些祖上传下来的青铜破烂,不都被母亲典当掉了吗?
    这便问过母亲。
    母亲笑道,老宅屋舍众多,堆满旧物。先前杂草丛生,门房坍塌。不常去的犄角旮旯,总有些遗存。
    这个解释……
    刘备想了想,很合理啊。
    如此想来。炭火熨斗和蒸汽熨斗的距离,也不是很遥远啊。
    刘备觉得,之所以美人愿入侯门,或许是因能穿彩衣。这个时代,一切用度都与等级挂钩。普通齐民身上的衣服,甚至不能染色。白衣、白身,便时指此。后来放宽,也不过只许染成青色。
    诸如黑、红,这样的高级色彩,甚至只有王公贵族才能配享。
    能在草庐中用黑漆木碗宴客,最低也是士人!
    齐民多配陶碗,或用青瓷。故而邑中食器酒具,多为耿氏青瓷。
    逾制这种事,可大可小。加之大厦将倾,礼乐崩坏。多半民不举,官不究。只怕有人故意构陷。一旦追究起来,那可都是夷三族的大罪。
    所以往来豪商皆穿青衫。至于贴身的亵衣,又岂会为外人所见。
    甚至权倾朝野的宦官们,也颇为忌惮。
    史书有载,因灵帝常登永安侯台。宦官怕各自逾制在城中建起的高楼被天子所见,就诓骗说,天子不应登高。灵帝深信不疑。从此不再登亭台楼阁。自然也就不会看见宦官们在洛阳城中逾制修造的豪宅了。
    不能出游,只能靠书信往来。
    好在邮驿就在设在邑中。刘备的书信自是优先送达。比从前不知快了多少。
    前些日子刘备收到了华县狱掾臧戒的一封手书。
    听闻刘备复爵,臧戒颇为高兴。又说了成为狱掾后的一些琐事,与上官不合等等。刘备把他当朋友。既是朋友,无论身份如何转变,情谊始终不变。刘备便把身边诸事,捡有趣的写在信中。并邀他再来楼桑一聚。
    士异的兄长士燮,也从洛阳寄来手书。说了些帝都的情况。信上说,恰逢京师大水,有人在宫中朱雀阙上手书:“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禁太后,公卿皆尸禄,无有忠言者。”
    宦官竟敢幽禁太后?
    我大汉朝为何总在外戚和宦官之间,争斗不休。
    士燮追随御史刘陶,远赴洛阳。信中所言,必定不虚。
    除了臧戒和士燮,司徒崔烈也写信来问恩师卢植诸事。并询问刘备,恩师是否通晓军事。
    刘备叹了口气。这是要启用恩师平乱了吧。
    去年冬,鲜卑寇并州。
    鲜卑屡寇边疆,不知战况如何。
    外患未灭,内忧四起。望着窗外大雨,刘备忽生出一丝风雨飘摇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