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章 咱家的工地(上)
在马车里颠簸了两天之后,陈仓终于到了。
卫鸿达与戴胄几乎用逃一般的速度下了马车,头也不回的走进了县里给他们提前安排好的驿馆。
终于可以告别李昊那个翻脸如翻书的讨厌鬼了,这两天时间,两人的三观几乎受到了非人的折磨,而马车偏偏又只有一辆。
当然,抛开这些不说,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对二人来说倒也称得上耳目一新。
整个岐州府虽然依旧属于缺水的状态,但百姓的情绪却远比任何时候都要高昂,似乎并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
这一路上几乎到处都是工地,耳朵里听到的全都是共同发力的号子声,声音中带着喜悦。
不过想想也是,干一天活儿给二斤粮呢,搁谁谁不高兴。
可能有人会觉得二斤粮并不怎么值钱,唐朝的时候一斗粮才四、五文,二斤粮连一文钱都不到,算什么呀。
是,二斤粮现在看来的确不值多少钱,但反过来想想,全国当时的鸡的屁才四百多亿,而人口却接近六千万,平均一下,人均才七百左右。
七百块放在古代能值多少钱?
按照现在一克纯银二十多块钱的比例来换算,最多也就能换三十克的银子,再换成开元通宝那就是六百文左右。
就这还是平均值,若是去掉世家、勋贵、富商呢?屁民能拿到多少?
二百文撑死了,再去掉苛捐杂税,还能余下多少。
所以一天二斤粮真的不少了,尤其是对于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百姓来说。
除去岐州百姓的精神状态,更让卫鸿达感兴趣的便是那数十的西域小国使团。
这些使团人数或多或少,但无一例外的都表现的很是迫切,尤其是看到李昊,准确的说是看到李昊的跟班铁柱之后,更是蜂拥而来,热情的好像看到了亲爹一样。
戴胄当时曾问过李昊这是为什么,不过并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只是得到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复:钱。
至于具体是什么钱,戴胄没问出来。
另外不得不提的便是右武卫候,数万大军化身工程兵到处打洞,把个岐州府挖的是满地疮痍。
没办法,井打的多了,谁也不有保证每一口井都能出水,很多时候这数万大军都是在广撒网,至于最后到底能挖出多少井……只能说听天由命。
李昊在把人送到之后,并没有跟着进去,跟常何打了声招呼之后,带着席君买和铁柱两个马仔便直接出了南城门。
陈仓县南城城门口,又黑又瘦的马周正蹲在墙根下卖呆,身边是林大勇等几个府军头目,见到李昊出来,立刻起身相迎:“老师(世子)。”
李昊笑着点点头,对马周说道:“怎么样,在陈仓还习惯吧?”
马周苦笑一声:“还成,就是……前段时间闹了些乌龙出来。”
知道他说的是那次进山找石灰石事情,李昊摇头失笑:“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这事儿你们几个不要放在心上,毕竟不是专业的探矿队伍。”
马周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脚,马有失蹄?
老师就是老师,骂人都不带脏字哦。
想了想,马周放弃了纠结,岔开话题道:“老师,您一路颠簸,要不要找地方休息一下?”
“不必了,去水泥工坊看看吧,左右不过二三十里,坚持一下也就是了。”李昊拒绝了马周的提议。
自从半路上知道了粮食被劫的消息,李昊便意识到事情出了变故,必须抓紧时间把岐州的事情安排好,迎接新的挑战。
重新上路之后,李昊换下了一身的公子袍服,小短褂,大裤头,头戴斗笠的打扮除了形象差了些之外,着实凉快了不少。
马周眼含羡慕,但终是顾忌着形象,拒绝了老师递上来的衣物,与李昊并马而行道:“老师,数月不见,可安好?”
“还成吧,出门有马车,休息有人伺候。”李昊侧头打量了一下马周,笑着问道:“倒是你,这段时间累坏了吧,又是忙着建仓储中心,又是忙着组织到陈仓寻矿、开矿,身边又没个帮手,倒是我有些考虑不周了。”
马周连忙摆手:“不,不碍的,师祖说了,年轻人应该多锻炼锻炼,再说老师身边除了两位将军,也没有什么人手。”
“呵呵……,行,你能想开就行。”李昊打了个哈哈道:“不过话说回来,我发现你这段时间变化有点大,不像以前那样实在了。”
“呃……”马周尴尬的摸摸鼻子:“老师,您就别寒碜我了。当初那是不懂事,仗着读过几本书,就敢大放厥词粪土当年万户侯,却不知这样正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马周这话说的还真不是敷衍,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他是真真正正意识到了以前自己的不足。
在没认识李昊之前,马周总是觉得怀才不遇,没人欣赏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坐在某个位置上,一定会如何如何。
可是自打接手仓储中心以后,手下管着上万雇工,每日吃喝拉撒都需要他亲自来操心,水泥、沙石虽然不需要去购买,但征收土地,沟通官府,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一桩桩一件件又哪样不需要花钱。
是,仓储中心是卫国公府的工程项目,可在长安区区卫国公又算得了什么,与李靖平级的大佬就不下数十,更不要说上面还有亲王、皇帝。
所以长安那边的工程完全就是公事公办,根本没有享受到什么优惠。
钱流水似的花出去,一座座仓库拔地而起,雇工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微笑,马周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改变。
神奇的阿拉伯数字,简单明了的复式记帐法,好多以前从未见过的学问不断冲击着马周的心灵,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他并不是无所不知。
踏实下来之后的马周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不在像以前那般轻浮,虚心向每一个人学习求教,人自然也开始变的稳重起来。
李昊很满意马周现在的样子,笑着说道:“过份的谦虚就是虚伪,马周,千万不要小看你自己的能力,如果你真像自己说的那样无知,我不会收你当学生,更不会把仓储中心这样的工程交给你。”
马周没有说话,因为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李昊则是继续说道:“这段时间你继续主持这边吧,等一切走上正规,我会在陛下面前举荐你,希望到时候你不会让陛下失望,好好努力吧。”
“是,谢谢老师成全。”马周的心不禁一阵火热,一声老师叫的是情真意切。
李昊笑着摆摆手:“你小子不要怪我耽搁你一年时间就好了,马屁什么的少拍。”
马周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头,讪笑道:“嘿嘿……,正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学生现在已经明白了,老师此举并非故意为难学生,而是暗中教导学生务实一切,不要学其它人总是夸夸其谈。”
李昊心满意足的点点头,文化人就是不一样,拍马屁也比席君买好听。
就这样,师徒俩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大概小半个时辰,队伍顺着山路进了山。
陈仓的山并不高,因为全是石头的原因,山上也很少有高大的树木,一眼望去虽然有些绿色,但却不及秦岭大山那般壮观。
进山之后,队伍大概又往前走了十余里,一处山坳出现在众人眼前。
马周抬手指着山坳里面热火朝天,如同大型施工现场一样的场面道:“老师,这里就是将来的水泥工坊了,眼下还只是初建,因为缺少人手,所以学生从外面招了一批人进来,大概有五千人左右。”
铁柱是见过长安水泥工坊的,两相比较之下,张大嘴巴感慨道:“好家伙,这里可真大,怕是能开百十口窑吧?”
马周得意的伸出五根手指:“两百口,是家里水泥工坊的五倍。”
“行了,不就是两百口窑么,没什么了不起。”李昊看不惯马周臭屁的样子,打击他道:“这里的山全是咱的,县里也没给你设置障碍,你手下底还有一千府军可用,这么长时间才两百口窑,亏你小子也好意思吹。”
“老师,您这么说可就冤枉学生了,不是学生我眼皮子浅,也不是不努力,实在是人手不够啊。”马周叫起撞天屈道:“整个陈仓也就不到三万人口,去掉老弱病残和妇人,能干活儿的青壮不超过一万之数。就这么一点人,既要开石炭矿,又要开石灰石矿,我就是弄上一千口窑,没有人手,又有什么用。”
“行行行,算你有理行了吧。”李昊暂时不打算跟马周讨论人口迁徙的问题,更不想讨论什么叫劳动密集型企业,摆摆手带头向山坳里面走去。
山坳里面已经搭建起了无数的窝棚,时不时有光着屁股的小孩子成群结队的呼啸而过,也不知道怕人。
因为已经临近傍晚,有些窝棚里面已经有炊烟升起,偶尔会有妇人从窝棚里面出来,挑着木桶见到李昊一行经过,立刻低下头闪到一旁,生怕冲撞了这些衣着华丽的贵人。
望着眼前的一切,李昊的嘴角微微向上翘起,停下马来和声问道:“这位大姐,这是要提水去?”
妇人眼中闪过一丝慌乱,有些搞不懂李昊的身分,看他的打扮似乎并不像有身份的人,可再看周围那些人的行为举止,又明显是以他为中心。
“你这妇人好生不晓事理,我家少爷问你话呢。”铁柱见妇人不语,出声催促道。
“柱子,嘴闭。”
却不知他高高大大的样子本就吓人,再粗声粗气的嗷唠一嗓子,立刻把路边的妇人吓的浑身直哆嗦,提在手里的木桶咣当一下落到地上。
李昊看不过去,主动上前把倒在地上的木桶扶起来,瞪了铁柱一眼:“你嘴闭,不会说话就滚一边去。”
“哦。”铁柱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摸摸头退到了一边。
李昊重新把桶递给妇人,换上一副笑脸道:“大姐,你别怕,我们不是坏人。”
说完似乎怕这妇人不相信,一把扯过马周道:“这人你认识吧?这是我学生。”
马周妇人倒还真认识,诧异的目光自两人脸上扫过,复又低下头一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样子嗫嚅道:“民,民妇见过,见过先生。”
李昊觉得很尴尬,从妇人那匆匆一瞥中,他清楚的看到一种不信任。
不过他最终还是放弃了纠正妇人的想法,摸摸鼻子继续问道:“大姐,提水的地方远么?”
“不,不远,就在那边。”妇人抬手指了一个方向。
隐约间,李昊可以看到那边似乎真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距离他现在所站的位置大概有百十步的距离。
回过头,李昊继续问道:“那还有其它地方可以提水么?”
妇人不知道李昊为什么要问这些,但还是如实答道:“有的,在另一个方向,不过比较远一些。”
李昊满意的点点头,见妇人确实紧张的不行,索性不再继续问她,道了声谢便继续往工地的方向走。
马周这时候大概也猜到了李昊的意思,跟在他身边道:“老师放心,学生已经在这里安排人打了十五口水井,应该能够满足百姓生活所需。”
“水泥工坊那边呢,打了几口井?”
“十口,基本可以满足需要。”
二十五口井,李昊想了想,觉得基本上差不多,毕竟山坳并不大,地下水脉基本也就只有那么多,井挖的多了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众人又继续向前走着,不多时便穿过百姓聚居地,来到一处山脚下。
但见得每隔两百余步便是一口水泥窑,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头。
这些水泥窑虽然还没有开工,但里面却已经修整的差不多了,此时正有数不清的关中汉子在平整着窑洞口的场地,看地上的标识,似乎是将来用来储存石炭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