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分节阅读_78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作者:Fahre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作者:Fahre

    话说自打入了冬,元春日渐忙碌——韩绪嫁入王府,元春便主动把王府中馈交了出来,但王爷让她管着的店铺和庄子,以及若干人手依旧在她手里攥着……赵之桢特地吩咐,这些都是给她的体己。

    转眼便是一年,元春自觉定要给王爷个过得去的交代,经营起这些体己比自己的嫁妆产业还要用心。

    于是到了年底,带着账目前来管事们一拨拨地往她院子里扎堆儿,元春自然比王妃韩绪还忙上好几分。

    无奈之下,她干脆把健儿交托给赵晗照顾。

    众人看在眼里,反应自是不同。至少韩绪的大丫头暗中有些不屑,“这么早就开始巴结大爷。”果然侧妃就是没底气!

    韩绪听说微微一笑,合上手中王府账目,“我若是生了儿子,也要让他去巴结大爷。”

    大丫头低下头,不敢再说话。

    韩绪又问,“哥哥那边儿可有消息?”

    费大公子如今已经回家思过去了,韩绪觉得哥哥差不多该收手了。

    只凭自家的本事,肯定没法如愿收集齐让费大公子就此回家的证据……因此背后那些“贵人”,韩绪不觉得自家惹得起,也最好别多掺合。而费家也不是什么善茬儿,若想报复,别全落在娘家身上就好。

    她已经察觉,王爷对自己的哥哥……态度一般。她自己有心说和,同时让哥哥过府陪个不是……可惜这两个人,没有一个肯听她的。

    王府里……就更甭提了。如今王爷对她宠信皆无,就算管着王府中馈,也只因为这是王妃分内事而已。因此她想逞威风根本没戏,那就只能从施恩开始了。

    韩绪思来想去,大姑娘赵暄正是头一个人选。

    不过在赵暄看来,占了母亲屋子的新王妃韩绪可比庶母贾侧妃更碍眼。

    只是她跟侧妃听了这么久的史书也有所长进,最起码知道不可随意顶撞韩绪——自从母亲去世,父王一直对她很冷淡,于是府中上下便都对她不再热切,以前奉承的姐妹们也都没了踪影……她是真的有些怕了。

    她不敢惹怒父王,可是王妃若是和侧妃斗个不停,她也能好生痛快一阵就是。

    韩绪自是不知赵暄这一番心思,还关切道,“大姑娘断了什么,尽管跟我说。”

    赵暄语出惊人,“我就缺个母亲。”

    韩绪一怔,旋即笑了,“我不是你的母亲?”

    赵暄故作无辜,“您是王妃啊。”

    韩绪意味深长,“是啊。”心中却道:笼络大姑娘的主意还是算了吧,她还不如去讨好贾侧妃。

    赵暄到王妃韩绪的房中说话,不多时便传遍了王府。

    赵晗把健儿“归还”之时,还跟元春道,“王妃倒是慈母心肠。”

    元春笑道:“我这儿从不半途而废,只要大姑娘下午接着在我这儿听书练字就好。”

    这会儿,赵之桢可顾不上女儿让继室惦记,他正在书房等着客人到来:柳桓回京了。述职之后,今日正要上门拜访。

    这些年,赵之桢一直压着柳桓那个不省事的老爹柳芳:不管心爱的小娇妻如何吹风,柳芳也没能给儿子胡乱娶个媳妇。如今小娇妻身死,更让柳桓出了口恶气!

    话说柳桓在南方屡立战功,同时也时常给赵之桢送些消息,这回他更是在帖子中直言“面见王爷,有要事禀告”,赵之桢自然要认真对待。

    二人见面,少不得一番嘘寒问暖,之后柳桓说起南面的情况,还低声问道,“王爷可知道前朝余孽一直躲在西南?”

    赵之桢眼睛一眯,“与平南王有牵扯?”

    “没牵扯如何能躲得住?”柳桓声音越发低沉,“王爷可知道平南王妻族早先可是大盐商?”

    赵之桢默然良久,才自问自答道,“居然出手便要动摇国本!”

    柳桓应道:“王爷……在下倒觉得,早先那位谋反,里面怕也有平南王的手笔。”

    作者有话要说:刚忙完私活,又双更了一下,然后……就乐极生悲,感冒了囧。

    这是第一更,后面还有,今天保底两更,争取三更~~

    ☆、第57章

    先帝驾崩,虽把帝位传给了圣上,但委实是儿子留下了个烂摊子。

    圣上登基初年,可谓夙兴夜寐,励精图治,花了十年的功夫,把除去湖广和西南之外的地方又收回囊中——意即圣上的政令出得了京城,到地方也有官员仔细施行,且大多数官员不会阳奉阴违。

    湖广那位有先帝诏命护身,他不“发作”,圣上便不能对他动兵。可惜那位觉得积攒足够,好歹捞个真正的封疆裂土之时,竟没能支撑几年,便直接身败名裂了。

    随着他自尽国除,那些对大齐虎视眈眈的大敌们……比如北狄人和平南王,便也暂且偃旗息鼓了。毕竟他们的心思都差不太多,大齐在内患不断的前提下消耗实力,等时机到了便可趁火打劫,但率先出头跟大齐直接作战……不就是便宜了对方吗。

    于是双方又暗中拆起台来。

    受命盯着西南的官员都是能人,且是圣上心腹,柳桓心眼儿够多,无战事的时候没少用心打听,若不是勋贵之家出身拖了他的后腿,他还能从数位士子身上淘到些隐秘。

    不过柳桓带来的消息已经足够让赵之桢做出判断了。

    而费大公子身后有平南王的影子,反倒让赵之桢松了口气:总算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然父皇可又有得愁了。

    柳桓见王爷若有所思,便又出声道:“平南王所图非小。”

    赵之桢点了点头,“他家坐镇西南将近百年,也是心虚了。”

    平南王的心思又不难猜:圣上堪称明主贤君,连族中不大成器的亲戚都先后收拾了,他平南王这位异姓王注定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赶上削藩,与其苟且求生……得过且过地等死,还不如轰轰烈烈地谋划件大事!

    赵之桢有句话没法儿明说:他要是平南王也会这么干!

    而柳桓则盘算与平南王大战之时,王爷再把他派到南方才是:他多想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早日抬头挺胸地离开那座让人喘不过气的理国公府!

    当然,他如今还是光棍一条,妻、子全没有。说起来,他除了把他在南方的见闻亲口禀告给王爷,还打算让王爷给他的婚事做个主。

    赵之桢正思量着西南开战后自己该作何反应:南下带兵他可是不敢想。毕竟父皇不会让一个儿子同时挂帅过北军与南军——功高盖主之人都没好下场,哪怕他是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