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三卷 第二一二章 名师

      杨聪正在金陵教导海瑞等弟子呢,山东的科举考试却是率先开始了,戚继光在众弟子中得了个第一,第一个参加考试。
    不过,他参加的只是县试和接下来的府试而已,在众弟子中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话说这会儿戚继光都已经十六了,为什么连县试都没过呢,难道他读书的资质如此不堪,竟然连县试都过不了?
    当然不是,戚继光读书的资质还是很不错的,这点从历史上他写出了那么多的兵书就可见一斑,要是读书资质不行,能写出书来吗?
    他之所以这么“大”年纪了,还县试都没过,主要是因为他压根就没参加过县试。
    戚景通原本是不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去参加科举的,因为戚家是有名的武将世家,其先祖曾当过朱元璋的亲卫,后面还因为战功被封为明威将军,而且子孙世袭。
    也就是说,戚继光哪怕不参加科举,前程也不用担忧,像他世袭了明威将军之后就补上了登州卫指挥使的缺,然后又晋升山东都司都指挥使,京营参将,神机营指挥,直至现在的水师总兵,一路可谓平步青云。
    戚继光有他的照拂,当个总兵官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就算当上了总兵那也得听文官的,哪怕是七品的都察院御史出任巡按,也比他一个总兵职权要大。
    这年头,武将就是孙子,文官才是大爷。
    所以,听闻杨聪招收弟子,他便将借着当初的玩笑之语,将戚继光“硬塞”到了杨聪门下。
    他想着,哪怕最终戚继光只能考个举人,也能凭借杨聪的关系当上知州、知府甚至是六部郎中侍郎什么的,比他这个总兵可强多了。
    至于世袭的武职,传给他小儿子戚继美那也是一样的,到时候戚家又是文官又是武将,文武双全,多威风的。
    他想的倒美,那么,戚继光的学识到底如何呢?
    说实话,戚继光学识还是可以的,起码比当初杨聪刚穿越的时候要强,这会儿再加上杨聪教授的秘技,那就比较的恐怖了。
    县试,他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便夺了个案首。
    府试,他同样是不费吹灰之力,又夺了个案首。
    杨聪教授的秘技可不是开玩笑的,只要完全掌握了,会试和殿试都不是问题,更何况是小小的县试和府试。
    就这样,戚继光连中两元,为杨聪七个弟子的科举之路博了个开门红。
    当然,县试和府试连中两元并不算什么,毕竟就算是院试再折桂,连中三元,那也只是个秀才而已,并不代表什么,杨聪收到消息,也只是微微一笑,略表欣慰而已。
    接下来就是海瑞参加的乡试了,科举就是这样安排的,乡试和会试、殿试都是三年一届,而县试、府试和院试却是两年一届,乡试年是没有院试的,所以,戚继光想参加院试,连中三元,考个秀才功名,那还得再等一年。
    海瑞这个,怎么说呢,虽说他家也是军户,但是,却没有世袭的武职,海瑞的先祖海逊子虽然在立朝之初出任过广州卫指挥使,但后面,海家就没落了,海瑞的父亲海翰也只是一个廪生而已,而且,在他四岁的时候,海翰便去世了。
    所以,海瑞的家里是相当清贫的,只能靠祖上留下来的屯田勉强度日,跟戚继光比起来,那压根就没法比。
    海瑞读书那是相当的用功,要不是家里没钱,他没办法去赶考,估计他早就高中举人了,甚至金榜题名都有可能。
    这会儿有了杨聪教授的“秘技”,又有张平在考场照看,海瑞发挥的那叫一个出色啊,甚至比杨聪当年还要出色。
    他竟然勇夺南直隶乡试头名!
    这家伙可就不得了了,乡试的头名啊,那可是解元,金榜题名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甚至一甲、二甲都指日可期,要知道,当初唐伯虎也就得了个乡试头名而已,唐解元之名,谁人不知?
    杨聪收到消息,着实是高兴了一回,海瑞这个解元跟戚继光那个连中两元性质可是大不一样了,这就证明,他的秘技并不是他一个人适用,其他人一旦学会了,同样能在科举中出色发挥。
    果然,接下来,第二年春,李春芳、沈炼、杨继盛参加会试,三人皆名列前十,而且,李春芳还名列第一,勇夺会元!
    这家伙更不得了了,会试过关,那几乎是铁定金榜题名啊,更何况他们三人还都名列前十。
    也就是说,杨聪一次就教授出了三个进士,而且,只要是他的弟子参加的科举考试,头名还没有旁落过,这在整个大明的科举史,甚至是历朝历代的科举史上都是没有出现过的。
    开什么玩笑,自己厉害也就罢了,教授出来的弟子也这么厉害,杨聪简直神了!
    殿试还没有开始,杨聪的大名便开始在朝野上下传颂了,这年头,科举的重要性根本就不必多言,一般人,就算是中个举都难,杨聪倒好,教出来的弟子,不论县试、府试、乡试、会试,皆是高居头名,如此出色的老师,上哪儿找去?
    于是乎,物理学院的门槛又差点被人给踩破了,闻讯而来的学子简直都快把玉渊潭给围住了,找人,托关系,送礼的更是多如牛毛。
    可惜,杨聪紧接着就放出话来,他精力有限,教授七个弟子就已经相当费神了,再多招一个都不行!
    真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他精力充沛着呢,多教授几个弟子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关键问题在于,他对其他人都不了解啊。
    他怎么知道谁能考上,谁又考不上,到时候如果不小心招了几个饭桶,那岂不是把他的招牌给砸了,如果招了几个心术不正之辈,那就更不得了了,毕竟他自创的秘技并不是什么天书,一般人只要用点心,基本上都能学会,如果谁学了他的,偷偷传出去,科举考试岂不是要乱套了!
    总之,他觉着,有这七名弟子就够了,没必要再多招几个,给自己找麻烦了。
    接下来的殿试李春芳不出意料,高中状元,沈炼和杨继盛则分列二甲第一和第三,就这,还是夏言从中作梗的结果呢。
    因为这次会试和殿试的主考官就是内阁首辅夏言和礼部尚书张邦奇,一开始,夏言还没注意,让杨聪的三个弟子都闯入了会试前十,后面的殿试中,他自然是要想尽办法挑点毛病,要不然,如果让杨聪的三个弟子都名列一甲前三,那杨聪岂不要真要成神了!
    不过,杨聪虽然没有一举成神,名气却是越来越响亮了,有人甚至已经开始隐隐将他与亚圣王阳明相提并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