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六百三十八章 达成一致

      三月初四,上午时分,吏部验封清吏司郎中贺永元再一次的将来打听消息的一名勋贵给打发走。
    连续三天,他实在遭不住这情况,想了想,出公房去吏部衙门里头找吏部尚书马文升。
    马文升正在公房里喝茶。
    贺永元将情况说了一遍,叫屈道:“老大人,下官真没有故意让人无法袭爵。听镇远伯顾士隆说,这是张使相在御前提的方案。与下官无关呐。”
    “使相”就是如今枢密副使的别称。贺永元知道张昭在马文升这里的印象很好。
    马文升如今年纪渐长,时年七十九岁,有点耳背且精力不济,所以只管着吏部内的事,朝政基本不再管,道:“什么,你再说一遍?”
    贺永元无奈的再高声复述一遍,“老大人,此事还请你定一个章程。”
    按照大明朝的制度,侍郎只是理论上尚书的副手,实际上的情况通常是尚书直接管着底下几个郎中,独掌部权。所以,贺永元直接来找马天官来定夺。
    马文升道:“此事既然是顾士隆自愿的,与吏部何干?你以吏部的名义给邸报、真理报、论道报分别去信一封,刊文把事情说清楚。
    勋贵制度改革的事,张子尚前日已经亲自到本部府中送了草稿,约时间详谈。本部下午就要过去。”
    贺永元心中诧异,应了一声。
    京中勋贵们跑到吏部来打听消息,频率密集的差不多都算是“骚扰”的程度。马文升也没当回事,降等袭爵不是应该的吗?他心里看重的是“荣誉爵位”的设定。
    当天下午在后军都督府里“商议”时,马文升就提出来,“子尚,名爵乃是朝廷重器,一旦开始售卖则必定是礼乐崩坏,乃是王朝末年气象。”
    之所以将会议地点定在后军都督府,是因为林文宁这个新任的枢密主薄在此办公。
    他领着约五百多人的杂职官、吏员的“文秘机要司”相当于是整个枢密院的筹备委员会。军中的大小事情目前都在此汇聚。
    当然,文秘机要司里还设了一个副主薄,由英国公张懋的心腹担任,专门对接英国公。
    枢密院内张昭和张懋目前的职权划分还是非常清楚的。主要是张昭管北边的事务,边军,卫所改革。张懋管京营、十二团营,南边的事务,以及和文官们对接。
    因为张懋管的这摊子事务,人事权在兵部。。这也是兵部尚书刘大夏现在还没有被文官、御史们骂下课的原因。
    兵权都被枢密院都拿走那还了得?文官集团早把张昭的名声搞臭。当然,如今这样的局面对文官集团而言也很严峻。
    雅致、安静的小厅内,前面衙门院落里的喧闹被阻隔。张昭、英国公张懋、马文升三人围坐在一张椭圆形的桌子边。桌面上放着茶水,糕点。
    桌后还有校书郎在记录。
    马文升一代名臣,既然是和张昭在商议,当然不会上来就扣帽子,他说的是他的想法。
    张昭对马天官还是很尊敬的,这是一个一心为公的老头,有古之名臣风范,解释道:“老大人,所以在下只是建议售卖荣誉爵位。像朝廷正儿八经的爵位绝计不能拿出来卖的。这种荣誉只能在战场上去争夺。
    而这个荣誉爵位隔两三年就要重新审核。可以为朝廷带来大笔的收入。”
    英国公张懋喝着茶,老神在在。他对这个条款倒没什么异议。但对“降等袭爵”有异议。
    马文升听完张昭的解释,精神一振,虽然年老但多年的理政经验还是让他抓住关键点,“子尚,你的意思是这个荣誉爵位的售卖由吏部掌握?”
    张昭道:“准确的说是由朝廷掌握。吏部掌握名单,税务司收钱。将来但凡是收钱的事情,最好都划归到税务司中,直接和国库对接。”
    马文升就点点头,道:“此事可行是可行。就怕此例一开,将来的大明君臣会把真正的爵位和官职拿出来卖。”
    张昭倒是看的开,劝道:“老大人,届时朝廷真缺钱到那一步,咱们现在什么设立什么制度都是白搭。”
    这里不得不吐槽崇祯皇帝一句,话说满清乾隆时代就把官职拿出来卖。同知、道台明码标价。像红楼梦里,琏二爷就捐了个同知在身上。满清后面不也撑了一百多年?
    朝廷缺钱搞什么“募捐”?把官职拿出来卖啊!总能苟延残喘一阵。国家都没有了,还要制度干什么?
    马文升想一想,道:“这倒也是。”
    张懋见马文升端起茶杯喝茶,缓缓的说起他的看法,“子尚,降等袭爵太不得人心。你知道我这里每日有多少人前来抱怨吗?都是祖宗在战场上拿命打下的基业,朝廷要收回去,谁会为朝廷卖命?”
    张昭还没开口,马文升道:“英国公,本官看这一条是真正的为国家考虑。这个退出制度完全可行。大明的武勋这些年都干的叫什么事,京师上下谁不心知肚明?”
    张懋一阵无语。但凡是个进士出身的官,只怕天然的就想把世袭的将门给弄死、弄残。没见他都学着看四书五经吗?
    张昭还是很给英国公面子,解释道:“国公,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本朝武勋大部分都是太祖、太宗封的。传到如今,子孙后代占据高位,让军中奋勇杀敌的将士如何升迁?
    如今大明国势正盛,如朝阳喷薄,正对外兵戈方起之时,不给将士们爵位怎么行?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严格的控制爵位的封赏,更应该建立起退出机制。”
    张昭顿了顿,道:“我说一句得罪人的话。国朝世袭的武勋,满打满算的,只有两百余家。这些人如果觉得寒心,不愿意为天子效力,那也就那么回事。大明朝还有千千万万的军人愿意为天子、为国家效死。他们是没有谈判筹码的。
    当然,我并不建议强制推行,均采取自愿的原则。以大明当前的国力,每年支付这两百余家世袭武勋的俸禄不是大事。
    不愿意融入这个新的体制,将来靠着一个世袭的爵位和俸禄,也就是个全家温饱的水平。国公应该是知道情况的。”
    狗急还跳墙。张昭确实没打算强制推行,所以要顾士隆做个榜样。
    而国朝的武勋,说句实话,仅仅是靠那几百户、几千户的食禄,也真就是个温饱水平。想成为豪门、世家,那得要搞别的产业或者拿到差事。
    他现在指出一条新的路来:读军校,进军中升迁,大部分武勋最终肯定还是愿意跟着他走的。
    当然,先反应过来的,得利会最大。后面扭扭捏捏,不情不愿的,没真本事估计也就喝点汤水。
    因为,张昭的军校招生制度看似公平,其实公平个屁啊。这年头能读书识字的,达到初中学历的,大明朝普通的百姓能有这财力?反观武勋们,他们的子弟读书、练武的钱总是有的吧?
    所以,张昭会在招生之外,专门给军中一批名额。
    实际上的政策还是有向武勋们倾斜的。他们起点高啊!但真等几十年后,义务教育普及,国民的生活水平逐渐上来,这些武勋们的优势就会被抹平。
    现在就看各人的眼光。
    张懋给张昭说的有点不痛快,盖因他也是世袭爵位的得益者,但仔细想张昭的话,确实如此。他们这些人真没有谈判筹码。不愿意效力?有的是人愿意争取一个不世袭的爵位啊!
    “问题就在于,大家现在就以为这是潜规则,不降等就无法袭爵。”
    张昭摊手道:“这是吏部的锅。他们是不收钱,就不给办。顾士隆家境一般,所以拖了一年多。而不是非得降等。我只是拿他做个榜样。”
    马文升咳嗽一声,他宦海多年对下面捞钱的门道非常清楚,道:“此事老夫会拿出一个章程来。验封清吏司那边没有特殊情况,一个月内需办理完袭爵的手续。”
    一代名臣是要面皮的,这给张昭当面指出来,他总得把事情解决掉。
    三人大致商议完,由校书郎把会议记录整理一下,列出条款,然后各自署名,以此上书给天子。
    张昭笑着道:“在下在后军都督府这里设了一个小食堂,有几道小菜还算入口,难得老大人和国公今日来,晚上就在这里对付一口如何?”
    谈完事情,搞清楚军校招生的门道,张懋心里也是一片轻松,很庆幸他的三子被免试送到皇家军事学院中读书,笑道:“我昨日进宫中,天子还夸子尚你搞吃喝很有一套,今日定要尝尝。”
    马文升本来都准备离开,他这个年纪、地位不需要给任何人面子,随心所欲即可,给张懋说的来兴趣,道:“哦?那老夫也留下来尝尝。”
    文人士大夫嘛,对美景美食都是有需求的。孔夫子教导: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三人说笑着,往小厅外走,这时一名文书小官等在门口,上前道:“大帅,朝鲜国使者金善洪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