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九百一十一 孤要加征商税,谁支持?谁反对?

      每年,中原地区还是有一些地方会发生小规模的蝗灾。
    既然成了成虫,就不是鸡鸭之类的可以解决掉的,蝗虫会飞,吃东西的速度极快,飞的速度也很快,鸡鸭再能吃也只是望洋兴叹。
    这个时候,就需要人力扑打,围剿,甚至火烧,由地方官府出面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扑打,然后出钱购买蝗虫,最后统一烧毁或入药处理。
    所幸大规模蝗灾不复存在,小规模的蝗灾在地方的协调下勉强能压下去。
    养鸭治蝗某种意义上属于亡羊补牢,是蝗虫幼虫期间的干预措施,不是治本之策。
    本地蝗虫消灭殆尽了,外地蝗虫还是会迁徙出现,蝗虫的飞行能力真的很强。
    郭鹏清楚蝗虫喜欢温暖干旱,所以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蝗虫问题,郭鹏积极在各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将土地利用率提高,以此毁坏藏在土地深处的蝗虫卵。
    就算是因为人口损失过大而无法填充的无人区,郭鹏也会组织人手进行植树造林或者植草之类的行动,以此增加植被覆盖率,压缩蝗虫的生存空间,以此治理蝗虫。
    依靠这样的行动,蝗灾发生的范围和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缓减少,粮食产量得到了很大的保证,但是这样的行动也伴随着大量的支出。
    举出了这样的例子之后,王粲坚决要求加征商税,开源节流,以备不时之需。
    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次蝗灾乃至于下一次旱灾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朝廷必须要有足够的钱资金储备和粮食储备,否则一旦蝗灾起,就是千里饿殍的局面。
    民政部尚书枣祗对此表示赞同。
    “近年来,开春之日越来越向后推移,入冬之日却越来越早,这不是好的迹象,不利于粮食的生产,从中原到河北再到并州幽州,这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非常值得关注。
    所以我等上报陛下之后,陛下要求我等组织人手向南开垦土地,认为南方普遍较为温暖,若是中原与河北粮食产量减少,江南若能大量产粮,一样可以弥补北方的不足,这需要钱。”
    枣祗也在朝堂上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坚决支持王粲加征商税弥补国用的建议。
    内阁首辅曹操给出的理由也非常值得关注。
    郭鹏在延德二年六月曾经下旨给曹操,让曹操领衔内阁成员对接工部,探讨修建一条从洛阳抵达江南的水路运输渠道的可能。
    郭鹏认为开春之日后移和入冬之日提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固定趋势,如此下来不过数十年,中原与河北可能会面临严重的粮食减产。
    中原与河北如今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一旦粮食减产,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饥荒,所以未雨绸缪,把江南作为重要产粮基地的策略很有必要。
    不仅如此,还要考虑从江南到中原之地的运输渠道。
    陆路运输不行,运量太低,根本不能满足到时候巨大的需求,所以需要考虑水路。
    而水路又没有现成的,所以简单来说,就是皇帝有了想要修一条内河运输渠道的想法。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而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的动作,皇帝需要钱,这钱从何来?
    商税之中而来。
    于是皇帝在很多人的推动下有了全面加征商税的想法,并且这一行为也有大义名分——重农抑商是历朝历代的国策。
    财政部尚书王粲和民政部尚书枣祗两人一同上表,直言商业过于繁荣的情况会使得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间接影响粮食产量,所以坚决要求遏制商业发展,打压商业,以稳固农业。
    农为国之本。
    一顶大帽子扣下来,顿时叫反商税集团人心惶惶。
    当然,他们决定不会那么轻易的就认输。
    这一要求被很多官员反对,官员数量最多的尚书台内部就有诸多官员提出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魏国商税一直都按照东汉制定的策略执行,那么多年也过来了,现在突然要增加税收,难道不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吗?
    一旦发现钱不够用就要加征税收,长此以往,民不聊生,还谈什么治理国家?
    重农抑商固然有道理,但是没有商人行商,钱从何来?
    各地货物如何流动?民间所需如何满足?
    全都靠朝廷来组织吗?
    那朝廷需要花多少钱?
    这难道不是与民争利吗?!
    王粲你个废物!
    枣祗你居心何在?
    曹孟德你到底想干什么?
    不知道从根本解决问题,就知道薅大家的羊毛!
    不少官员跳脚般的攻击王粲和枣祗等人,说他们居心不良,试图与民争利,一堆帽子扣上去,纷纷化身祖安人,口吐芬芳舌绽莲花,就差没要求他们自己辞职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比起王粲和枣祗更加在意郭鹏的看法。
    因为他们知道能决定一切的是郭鹏,认为这搞不好是皇帝的一种试探,王粲这帮人只是被推出来试探大家的棋子。
    这难道是皇帝的意思?
    有人如此担心。
    不过这样的担心并未出现,因为皇帝自始至终都没有提起过这样的议题,官员们提出争论的时候,皇帝一直都没有表态。
    于是数月之后,这样的争论也就不了了之。
    皇帝显然更关注战争而不是这些事情。
    也有一些人欢欣鼓舞,觉得皇帝是看到了民意,选择了退让,选择了妥协。
    这件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
    可没想到一年以后的如今,这件事情再次被提起,而且还不是王粲提起的,是郭鹏自己亲自下旨要求的。
    皇帝亲自下旨。
    越过议论阶段,直接进入立法执行阶段,要求掌握审计权的内阁和掌握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财政部联手拟定商税章程,在一个月内拿出一个章程给皇帝审查。
    皇帝的旨意之中,有要求对各地商税的征收比例进行修改的内容,也有要求提高商税征收额度的内容。
    然后还要求增加名为交易税的税种,更有以曹氏和糜氏商队为基准制定的针对全国所有商队的商队税。
    反正满满的都是对商业的税收制定,各种名目眼花缭乱,让人一时间根本搞不懂这些名目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皇帝说了那么多,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
    孤要加征商税,谁支持?谁反对?
    谁敢支持?
    谁敢反对?
    这是一个大命题。
    曹操宣读完皇帝的命令之后,内阁陷入了短时间的寂静之中。
    曹操环视了一圈内阁官员们。
    “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做事?难道要等着陛下怪罪下来吗?”
    被首辅一喊,内阁官员们齐齐反应过来,连忙退下去回到自己的工位上办事了。
    回到座位上之后,司马懿好一会儿没有反应过来。
    然后看这样一样在发呆的诸葛亮,司马懿开口了。
    “孔明,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诸葛亮看了看司马懿,摇了摇头。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我总觉得这件事情不简单。”
    “我觉得也是,这个事情发生的有点突然。”
    司马懿摸着自己的下巴寻摸了一会儿,忽然开口道:“但是孔明,你的忧虑,应该没有了吧?”
    诸葛亮愣了一下,然后面露苦笑。
    “的确,旧的忧虑是没有了,但是新的忧虑又出现了,这件事情……恐怕会引起朝局动荡,眼下大军出征在外,战事尚未平息,若是朝局发生动乱,恐怕对国家来说不是好事。”
    司马懿深有同感,点了点头。
    “不知道陛下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