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

      好望角,作为本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此刻战斗已经进入到了尾声。
    亲眼目睹一道道防线不断被敌人突破,却又无能为力,饱受煎熬的斯塔德中将整个人都憔悴了下来。
    不同于上一次南非战争,英国人有海军火力支援,现在的好望角就是一个孤岛。
    每次皇家海军过来,敌人的空军就接踵而至,根本就没有发挥的余地。
    为了增援好望角,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不列颠已经付出了3艘军舰、18艘商船沉没的惨重代价。
    不是敌人的空军多么厉害,关键是敌人助攻厉害。不列颠沉没的众多船舶,就没有一艘被敌人直接击沉的。
    包括沉没的三艘军舰,都是被敌人击伤之后,亡于海浪之下。
    没有办法,绝望之角常年风浪超过两米,六七米的海浪也是家常便饭,时不时还有超过十一级的台风。
    船舶在完好无损的情况下行驶都是危险重重,要是船体受了伤,那就更不用说了,能不能捡回一条命全靠上帝保佑。
    为了躲避神罗空军的袭击,后勤补给被迫转为晚上进行,白天的海浪都危险重重,到了晚上就更不用说了。
    幸好现在南半球正处于夏季,要是赶上了冬天,博发的季风加上神出鬼没的“杀人浪”,那场面想想都令人窒息。
    揉了揉额头,疲惫的斯塔德中将对卫兵吩咐道:“再向国内发电问问,援兵什么时候能够抵达?”
    战争进行到现在,好望角已经先后接收了三波援兵,总兵力一度超过二十万。
    遗憾的这些援兵,大都是印度殖民军,当炮灰凑数还行,战斗力不提也罢。
    唯一有点儿战斗力的,只有是两个奥新师,可惜这个战斗力也非常有限。
    反正都是被一帮贵族私军压着打,对殖民地部队斯塔德中将已经完全绝望,现在唯一的期望就是本土派出援兵。
    求援电报已经打了很多次,只不过此前都被国内以“正在扩军”为借口给拒绝了。
    国内的难处,斯塔德中将是万分理解。陆军就那么大点儿编制,扩军后直接膨胀十几倍,基层军官严重缺乏,基本上老兵都变成军官。
    全部都是新编部队,不进行磨合训练,根本就没有办法投入战场。
    可理解归理解,战场上时间不等人。仅靠一帮殖民地部队和敌人对上,根本就毫无还手之力。
    国内的新编部队虽然战斗力同样堪忧,可好歹军官是老兵,再怎么说也比临时拉出来的殖民地炮灰强。
    没有办法,不列颠的殖民军大都出自印度,偏偏现在印度也是前线。
    稍微有点儿战斗力的殖民军,都被印度总督留在了当地,派出来增援其它地区的都是临时拉出来凑数的。
    这些部队用来搞打杂,都必须要有人看着,投入到战场上就是给敌人送人头。
    斯塔德中将也不是什么道德洁癖的主,如果光送靠人头就能够保住好望角,他也不介意拿炮灰部队去填坑。
    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炮灰部队还是迟滞了敌人的进攻速度,可惜没能挡住敌人的进攻步伐。
    望着不断收缩的防线,斯塔德中将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在自己手中丢了这个战略要地,成为了不列颠的罪人。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倒霉蛋不只一个,还有更惨的垫背。
    远东舰队搞丢了马六甲,金兰湾也岌岌可危;隔壁英属东非也被困孤城,援兵都进不去,估摸着沦陷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
    大家都在打败仗,民众的心里承受能力已经得到了锻炼,只要表现的比同僚们优秀,估摸着逃过一劫的可能性非常大。
    尤其是伦敦还在敌人的轰炸下颤抖,更是吸引了民众的视线,火力都被国内那帮大佬给吸引了过去。
    若是没有同僚们的配合,按照以往的惯例,打了一系列败仗的斯塔德中将,此刻不是在军事法庭上,就是在前往军事法庭的路上。
    现在就不一样了,除非好望角沦陷,要不然伦敦政府根本就不可能换人。
    一方面是不列颠军官数量缺乏,另一方面则是无人愿意跳进这个巨坑。
    绝对的实力差距,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改变的。纵使换上杰弗里·阿默斯特,结果还是无法改变。
    宁静的时刻,总是短暂的。伴随着警报声响起,好望角再次进入了“飞机悬空、火炮轰鸣”的状态。
    战火再次燃烧起来,不等国内给出答复,斯塔德中将转身就走向了指挥部。
    一连串的败仗下来,守军的士气已经跌倒了谷底。至于来源的印度殖民军,从来都没有过士气,自然谈不上跌不跌。
    恐慌、戾气、仇恨、悲观……等各种负面情绪,都在守军中传播。
    此刻的好望角,仿若是一个炸药包,只需要一点儿火星,就会“轰”的一下子爆炸开来。
    高层不好过,一线的官兵更惨。连日来战斗,早就让他们身心疲惫。
    战争充满了危险,同样也充满了机遇。就比如伯兰特,战争爆发后就从一个大头兵变成了上尉连长。
    尽管还没有正式授衔,但是任命已经公布了。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特殊时期特殊处理,战争时期一切从简。
    伯兰特不是英军中的孤例,类似的火线提拔还有很多。并非英国陆军的晋升体系发生了变化,主要是连排级军官阵亡率太高了。
    加入紧急扩军的缘故,基层军官缺的厉害,只能从老兵中提拔“人才”。
    只不过这种提拔,伯兰特一点儿也不想要。没有办法,当了军官就要带头冲锋陷阵,督战队就在后面盯着,躲都没有地方躲。
    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伯兰特所在的连队已经换了五任连长,作为第六任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
    或许是受到了诅咒,前面的五位前辈,一位在扩军中受到了提拔,两位还在后方医院中躺着,另外两位已经见了上帝。
    这么恐怖的伤亡率,简直就是“死亡连长”。可惜任命是强制性的,容不得伯兰特拒绝。
    顶着枪林弹雨,继续守卫着阵地,伯兰特上尉已经没有了恐慌,剩下的只有麻木。
    东边,是极其剧烈的爆炸,南边,是子弹横飞,在天顶,则是一排排开花弹,好象没有底脚的火山一样。
    趴在临时挖出来的战壕中,伯兰特上尉将头埋得很深,丝毫没有探头观望的意思。
    大地已经开始颤动,根据自己的经验,伯兰特上尉知道敌军的坦克部队上来了。
    “敌人快要上来了,准备战斗!”
    不管怎么说,指责还是要履行的。尽管不认为自己带的这支乌合之众,能够对敌人的坦克发挥多少作用,可抵抗还是必须有的。
    ……
    相比守军的紧张,作为进攻的一方就要轻松得多了。神罗实施的是全民预备役制度,贵族私军已经按照预备役编制归队。
    战斗进行到了现在,参战也不光是这帮贵族私军,驻扎在非洲的正规军,同样出现在了战场上。
    眼前发起进攻的坦克部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参战以来,那是“神挡杀神,佛挡弑佛”,纵横战场所向匹敌。
    欺负的就是英军缺少反坦克武器,又没有足够的装甲部队。有坦克配合打敌人的步兵,想不顺利都难。
    毕竟是殖民地,不管战略地位如何重要,英国人也不可能在好望角放两个坦克师,但是神圣罗马帝国可以。
    诺大的非洲大陆,莫说是放两个坦克师,即便是再多放几个,也不会有人反对。
    英军就不一样了,一支袖珍版陆军,装甲部队自然多不到哪里去。
    同样是坦克师,各国的编制也大不相同,一个神罗坦克师差不多能顶两个英军坦克师。
    然而,就这样缩水版的坦克师,英国陆军都没有几个。不是不想搞,实在是军费有限,玩儿不起这种昂贵玩具。
    装甲部队虽然也属于陆军,但是论起开销来,那都是直接向海军、空军看齐。
    若是步兵,一艘战列舰的开销都能养一个师;可是到了装甲部,哪怕是现在最先进的战列舰,日常开销也赶不上一个坦克团。(按三三四制,一个团108辆坦克计算)
    都是被现实给逼出来,若是英国陆军不节省,皇家海军如何能够称霸世界。
    要是陆海空一起玩儿军备竞赛,不管大英帝国有多土豪,也不可能顶得住。
    这是经济体量决定的,英伦三岛的上限在那里卡着,想要爆肝也爆不起来。
    指挥跟不上、装备跟不上、训练跟不上、士气同样跟不上,本来就是不对称的战争,战场上不一边倒才有问题。
    敌前指挥部,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的冯·路透男爵,此刻的心思已经不在战场上。
    英属南非实在是太小了,好望角虽然鼎鼎大名,但是对坐拥苏伊士运河的神圣罗马帝国来说,也就那么回事。
    经济价值一般般,战略价值同样也是一般般。“重要”那只是针对英国人而言的,掌控了这里可以不被神罗卡脖子。
    或许伴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商船的吨位也会慢慢变大,好望角在未来的重要性会凸现出来。
    可那也只是一种可能,眼下苏伊士运河航线,已经足以满足商业贸易所需。
    哪怕是在神圣罗马帝国,计算军功的时候,同样免不了受经济、战略价值的影响。
    通常来说,拿下经济战略价值越高的地方,攻城掠地的功劳就会越大,反之亦然。
    好望角对神圣罗马帝国的重要性不高,不等于大家投入的力度也不大。为了这场战争,非洲的贵族们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哪怕是战争进行到现在,南非战场上的很多战略物资,都是私人筹集垫付的。
    虽然未来政府会为这些开销买单,但同样需要折算军功。要是没有好处,谁这么热心肠?
    按照神圣罗马帝国的惯例,大家一起出力夺取了英属南非,那么战后拿英属南非的土地、财产分分就是了。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为这场战争贡献了力量,有资格分蛋糕的人太多,偏偏英属南非这块蛋糕又不够大。
    分赃不均,向来都是大忌。要是出了大力,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那么未来大家参战就要权衡利弊了。
    最终将会出现:有肉大家一拥而上,碰到骨头就无人问津。然后,就轮到军功封爵体系崩溃了。
    类似的案例,在历史上也是发生过的。最典型的就是大秦帝国的耕战体系,因为后来者无地可分而崩溃。
    眼下,神圣罗马帝国帝国也走到了这个十字路口。唯一的区别在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工业时代,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当然,这个问题是政府高层需要考虑的。作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冯·路透男爵还没有深入想那么多。
    眼下,他面临的问题是:在战利品不够的情况下,如何分配战利品,才能令大多数人都满意。
    虽然爵位、封地,最终是由皇帝确定的;但负责战功核定的还是冯路透男爵,其中也包括给出详细处置方案。
    一般来说,只要确定前线战功准确无误,封地划分、爵位赐予都会考虑一线指挥官的意见。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比如说:受封赏个人的意愿,也要尽可能的照顾。
    相对而言,贵族对封地的选择余地要更小一些,并且还是封地越大,越没有选择余地。
    反倒是普通士兵,获得十几顷、几十顷土地的那种,基本上都尊重了个人意愿。
    即便是安置不下了,也会被安排在周边地区,距离不会差的太远。
    冯·路透男爵已经仔细盘算过了,参与这场战争的所有武装力量加起来,总人数都高达二十三万之******据战场上统计出来的军功,英属南非这巴掌大的地方,能把获得战功的普通士兵安置下来就不错了。
    没有办法,一共就那么两三万平方公里,还要扣除城市、山林、不适合耕种、放牧的土地,能够建立农场的土地着实有限。
    士兵其实还好办,英属南非的土地不够,换个地区安置就是了。这次战争打得这么嗨,战后维也纳政府肯定不会缺乏土地。
    真正麻烦的还是贵族,按照以往的传统,都是谁打下来的土地优先分配给谁,没有参战的自然没有资格伸手。
    在此之前的反法战争,那是整个非洲大陆都算一个战场,自然不存在这种烦恼。
    可这次好望角战役是独立的,和其它任何一个战场都不相连。若是将功臣分封到其它地区,就违背了游戏潜规则,搞不好还会遭到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