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八十五章、远东风云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旦牵扯到了利益,任何事情都会变得复杂起来。
    有人反对“自由贸易”,同样也有人支持。不是所有人都是“自由贸易”的受害者,相反不列颠同样有许多产业是自由贸易的受益者。
    比如说:煤炭产业。
    从上个世纪开始,不列颠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时至今日,英国的煤炭产能中,有近三分之一在用于出口。
    一旦退出了自由贸易体系,煤老板们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有了关税壁垒,不列颠的煤炭将丧失成本优势。
    能源产业如果不能垄断市场,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成本。没有了成本优势,市场被人侵占几乎是必然的。
    又比如说:纺织业。
    尽管伴随着工业化浪潮的展开,纺织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是不列颠仍然是世界第一纺织品出口国。
    因为经济发展市场变大的缘故,即便是英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萎缩了,但是纺织品出口总额却没有下降多少。
    数据都是虚的,只有赚钱是真的。不管未来市场前景怎么样,至少眼下还是赚钱的。
    一旦退出自由贸易体系,这些出口型企业,有一家算一家,谁都别想有好日子过。
    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列颠的工商业界已然发生了分化。手心手背都是肉,在幕后掌控工商业的财团大佬们也很头疼。
    支持谁反对谁,从来都不是想当然就能够做出决定的。从本质上来说,财团就是一帮资本的利益集合体,并不具备强大的约束力。
    财团的强大,那是在大家利益一致的时候。现在成员内部发生了分歧,财团的力量实际上已经削弱到了极点。
    真要是严重损害了一部分成员的利益,财团分分钟就有可能发生分裂。在这种背景下,财团大佬们能够做的也只是尽可能调和各方矛盾。
    资本内部发生分化,是否要退出自由贸易体系的问题,自然不可能立即尘埃落定。
    没有贸易壁垒保护市场,伦敦政府的刺激经济政策,就相当于无用功。
    甭管政策怎么刺激,不行的产业始终都是不行。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给再多的优惠政策也没用。
    经济问题解决不了,政治改革就更加困难了。除了涉及经济的行业争端法案通过,坎贝尔政府提交的大部分改革方案都被上院否决。
    比如说:削减上议院权力,支持爱尔兰实行自治? 给予殖民地更高自治权……
    提了这么多动人奶酪改革方案? 坎贝尔政府的日子很快就变得难过了起来。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保守派们被迫联合在了一起? 以议会为阵地? 和改革派拉开了“嘴炮大战”的序幕。
    ……
    唐宁街,首相官邸。
    透过窗户眺望着远方? 坎贝尔首相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此刻他的心情,就和伦敦的天气差不多? 都是灰蒙蒙的。
    作为工业时代降临的标志? 从上个世纪开始,伦敦就被雾霾笼罩着上了。
    尤其是到了冬天,能见度不到五十米,都是常有的事情。若不是雾灯被发明了出来? 伦敦的冬天都不能行车。
    天气神马的? 坎贝尔是顾不上关心了。自从改革开始,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麻烦找上门来。
    保守派和改革派吵翻了天,两边的矛盾几乎已经公开化。战场从最初的议会,蔓延到了全社会。
    广播报刊? 更是双方论战的主战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随着论战的展开? 莫说是普通民众了,就连知识分子和中产精英? 都被给搞懵逼了。
    事实上,坎贝尔自己都有些蒙圈。改革政策虽然是他提出来的? 可是听了反对派的理由? 坎贝尔也不确定改革能够成功。
    柿子要找软的捏? 政治改革先放到一边,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改革经济,扭转国内不断恶化的经济局势。
    只有经济改革成功了,树立了足够的威望,才能够进一步推动政治改革。
    释放了一下情绪,坎贝尔转身问道:“现在外面是谁占上风?”
    不同于其他国家,不列颠的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实力差距。
    然后就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在论战的过程中,谁也没有能够压倒谁。
    今天改革派占上风,明天又变成了保守派占上风,谁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如何。
    扑朔迷离的局势,搞得政府中的投机者们都不敢站队了。没有官僚们相助,改革如何进行得下去?
    内务大臣阿泽维多:“还没有结果。顽固派的实力太过强大,短时间内怕是难以分出胜负。
    不过我们拉拢的农业行会已经有所意动,退出自由贸易体系也是符合他们利益的。”
    相比工商业界来说,不列颠的农民才是真的悲剧。受地质条件限制,英伦三岛适合发展农业的土地本来就不多,农业生产成本也相对较高。
    面对外来农产品的冲击下,英国农业可谓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偏偏他们还不能闹腾,因为不列颠的粮食产量,根本就无法满足自身所需。
    既然是进口粮食,那自然是越便宜越好。社会各界都站在了一起,农民的利益自然要被牺牲了。
    利益受损的也不光是普通农民,同样还有农场主和拥有土地的贵族。
    他们在政治上拥有发言权,只不过面对工商业界相比,他们的力量明显要薄弱得多。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在这些人组织了农业行会。联合起来在政治上,为自己争取利益。
    从市面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就可以看出来,农业行会并没有完成大家心目中期待的目标。
    不是农业行会不努力,主要是政客们太无耻。上台前说一套,上台之后干得又是另外一套。
    投资了很多次,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以至于大家都丧失了信心。
    要不是被坑怕了,这些家伙早就参与了进来,废除自由贸易体系实施关税壁垒,对农业可是重大利好。
    坎贝尔首相点了点头,感叹道:“最好是如此!要不然一直这么僵持下去,对国家的伤害太大了。”
    农业行会的事,提都没有提,显然坎贝尔也没有准备履行承诺。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列颠的粮食产量有限,根本就无法满足自身所需,进口是必然的。
    保护农业就意味着农产品价格上涨,这势必要增加工人阶级的生存压力,企业用工成本也要跟着往上攀升。
    资本家们可不是吃素的,每一次人工费用上涨,都是工人阶级用命争取到的。
    一个不好就是全国性的罢工潮,只要想想这可怕的后果,就足以令任何政客望而怯步。
    ……
    外交大臣亚当·温佳德:“大家也别光顾着国内的麻烦,最近这段时间,国际上也没有少出事。
    委内瑞拉内战连绵不休,我们支持的派系在战争中失利,连带着帝国在当地的扩张受阻。
    前不久华盛顿又和维也纳政府达成协议,获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结束了两国自南北战争以来的冰点外交。
    最近远东地区又出事了,俄国人和日本人之间的矛盾加剧,甚至有爆发战争的可能。
    ……”
    作为一家全球性帝国,关注国际局势变化是必然的。当然,不列颠不光是关注,而是积极参与其中。
    亚当·温佳德说了这么多国际性事件,全部都和不列颠有直接性关系,甚至本身就是他们一手策划的。
    比如说:最不起眼委内瑞拉内战,就是英国政府在美洲扩张的手笔之一。
    只不过他们挑起了开头,没有能够确定结尾。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普普通通的内战,因为国际势力的介入连绵不休了数年之久。
    现在快要落下帷幕了,悲剧的却是英国政府支持的一方,在内战中失利。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不列颠的名声不好,又不注意吃相呢?
    因为崛起晚了一步的缘故,神罗根本就来不及向委内瑞拉扩张势力,自然也谈不上仇恨。
    参与委内瑞拉内战,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不列颠添堵,根本就没有侵略委内瑞拉的意思。
    一边是侵略自己祖国的英国人,一边是专门给英国人添堵的神罗,委内瑞拉的有识之士闭着眼睛也知道该支持谁。
    普普通通的代理人战争,大boss主要是发发贷款、卖卖军火,自然是得道多助者获得胜利。
    这年头的委内瑞拉,还不是后世那个石油大国。除了土地略微肥沃一点儿外,基本上是要啥啥没有,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些许小挫折,动摇不了不列颠的霸主地位。代理人战争失败,只能证明扶持的代理人不行,并不代表着大英帝国就不强大了。
    相比之下,华盛顿政府向维也纳靠拢,才是真正值得警惕。
    国际政治的核心就是利益,跳槽换个老大,那都是常规操作。只要维也纳政府舍得出价,拉拢合众国也并非没有可能。
    类似的操作又不是没有发生过,神罗现在的小弟,有很多都是从他们手下挖过去的。
    小国被挖走也就罢了,要是仅有的大国盟友,也被挖了过去,伦敦政府就要苦逼了。
    坎贝尔首相:“委内瑞拉的问题,眼下就走一步看一步吧。有机会我们再重新杀回去,没有机会就暂时放弃。
    倒是华盛顿政府那边,外交部还是要多费点儿心,不要在关键时刻出了问题。
    弗朗茨大帝看似温文尔雅,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折不扣霸权主义者,根本就不可能容忍一个可能威胁到神罗的存在。
    从他们占据中美洲地区卡住了美国人的脖子,就可以看出来,维也纳政府不会允许美洲诞生一个大国。
    有这个根本矛盾在,正常情况下,华盛顿政府根本就不可能倒向他们。
    不过凡事都有可能发生意外。如果维也纳政府为了赢得霸权,放任美国人吞并加拿大地区,没准华盛顿政府真有可能动心。
    至于日俄冲突的问题,本身就在我们计划的一部分,就让他们的仇恨结得更深一些吧!
    诱饵已经放下去了,以毛熊的贪婪,只要西伯利亚铁路通车,他们势必要东侵。
    现在就和日本人爆发了冲突,看来俄国人还真是没有耐心,连这么点儿时间都不愿意等。”
    作为挖坑埋人的祖宗,论起挑事的功夫,不列颠自认老二,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称老大。
    西伯利亚铁路还没有通车,日俄矛盾就先一步被挑起了。以毛熊那不肯吃亏的作风,不寻日本人的晦气,那才有问题。
    ……
    英国政府在做准备,维也纳政府同样也没有闲着,大家都在为接下来的博弈准备着。
    不得不承认俄国人就是心大,就连西伯利亚铁路的施工进度,都没有向外界隐瞒。
    在一帮免费劳动力的无私奉献之下,西伯利亚铁路的施工进度,比外界预料中要快得多。
    或许是因为美国人的铁路技术团队给力,又或许是法兰西劳工死起来不心疼,总之西伯利亚铁路的施工进展非常顺利。
    用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的话说——“西伯利亚铁路的每一根枕木,都是用法兰西劳工的血肉铺出来的”。
    对这个说法,弗朗茨是非常认同的。
    根据来自沙皇政府内部的情报,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有超过25万法兰西劳工,为了西伯利亚铁路建设付出了生命。
    究竟是冻死的、病死的,还是饿死的、累死的,又或者是工地上意外身亡,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
    反正这笔账,法国人都要记在俄国人头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进入俄罗斯帝国的法兰西劳工,有很大可能是回不去了。
    没有办法,俄罗斯帝国那么大,基础设施工程多得去了,沙皇政府正需要这种不要钱、死得起,且没有任何后患的劳动力。
    法国人的记恨,那根本就不算事儿。纵使法兰西有朝一日翻了身,也不可能越过神罗跑来报复。
    ……
    维也纳宫
    “西伯利亚铁路的建设速度,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比中亚铁路快得多了。
    按照俄国人的说法,西伯利亚铁路1905年就能够通车。到时候制约俄国人东进的最大障碍就被扫除了。
    一旦铁路通车,仅凭远东帝国和日本人,恐怕不是俄国人的对手。尤其是这两国还在几年前爆发过战争,很难联合起来。
    为了限制俄国人的发展,我准备增强……”
    不待腓特烈说完,弗朗茨就打断道:“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亚铁路是不一样的。
    我们帮忙修的中亚铁路可是双线铁路,而美国人帮忙设计的西伯利亚铁路可是单线铁路。
    纵使真得通了车,你觉得西伯利亚铁路每天能够发几辆车?
    就这么点儿运力,供应日常所需是没有问题。一旦爆发了战争,俄国人马上就会感受到什么是后勤压力。
    何况,你不觉得美国人帮政府修铁路很奇怪么?
    西伯利亚铁路可不赚钱,营业收入能够抹平日常维护开销,都是上帝保佑了。
    我想除了想要祸水东引的英国人,恐怕再也没有谁,能有这么大方了。
    舞台都搭建好了,我不信英国人会没有准备。接下来我们在暗中推波助澜就够了,剩下的事情英国政府会安排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