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文物
见苏油还美滋滋地客气道谢,一边的欧阳发不由得掩口失笑。
苏明润的大字书法,除了听说赵顼那里收着一幅,方知味迎门那里有一首少年时候写的诗歌,嵩阳书院门口几个字校训,陕西路转运司门口有半幅警语以外,就再没有听说过了。
物以稀为贵,一个字换孙掌柜这一个摊子,孙掌柜都还得往外找补!
一顿饭把苏油吃美了,胡辣汤里的羊肉和萝卜骰子丁味道很不错,尤其是孙掌柜还带卖豆腐脑,苏油将豆腐脑和胡辣汤倒在一处,顿时就唤起了儿时的记忆。
吃过饭,欧阳发又领着苏油去学宫,刘门头留在了后头,对孙掌柜低声说道:“那帘招赶紧请高手匠人复写一个,真货就收起来吧。老孙你狗日当真是福星,娶得个好浑家啊,这是传给儿孙的生计。”
孙掌柜拉着刘门头:“那是欧阳太守家的子侄?”
刘门头笑了:“这几天留意消息,你就知道是什么大人物来郑州了,总之是大好事,能得这位一声夸,你这小破摊子要发达,走了!”
……
在大宋其它地方,文庙是学宫的一部分,郑州却相反,学宫是文庙的一部分。
因为郑州文庙,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二座文庙,建造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包括殿宇廊亭两百多间,占地三十七亩。
郑州现在不差钱,欧阳发不修衙署,但是却拨款将文庙学宫予以修复,造得非常不错。
整个学宫文庙,占据了一条街,东西入口,各竖了一所牌坊,一名“金声”,一名“玉振”。
学宫内不少古树,已经有九百来年的历史,行走在苍松古柏其间,让人不禁大起思古之情。
棂星门后的泮池畔,一株白梅已经开始打蕾,见到这情景,苏油就想起了当年那个曾经耍赖让自己题诗的老人。
那是一个九十多岁还能保持赤子之心的老人,一生著述甚丰,其理论思想却不为故国所容,但是又在大理,西南夷中大行其道,如今还流传到了南海。
一生仕途不畅,却培养出了文彦博,自己,还有许许多多的眉山学子。
他的思想,结合三教,其实是让儒家学说从神坛上走下来,走到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中去。
他的思想,离开了士大夫的主流,但是却在市民,商贾,夷人,在大宋社会的中下层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他的思想,被苏油继承、改造和发扬,与理工结合,通过另一种方式,成了一门显学。
他的思想,经过苏油的武装之后,成了那些新的阶层的思想武器。
天下兴亡,匹夫皆有其责。
慎独克己,人人尽可成圣!
大宋对龙昌期,实在有失公平,但是苏油相信,就如同第一个喊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亚圣孟子一样,历史终将给这个老人一个正确的评价。
他是第一个重新提出君子内求的人,是与后来程朱学派将儒学推向儒教,进而形成思想桎梏的反动。
他将儒学变得更加温和而合理,让人们更加发自和遵从内心,变得更加贴合市民和百姓的精神需要,更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才是儒学的真正精髓,不是进一步占据朝堂,控制思想,强行推广,最后成为华夏一族的精神枷锁;
而是退一步,退到家庭,市井,还原到个人的内心深处。
其余的宗教,带给人的是精神寄托,而结合了理工之学的儒学,再由龙昌期首倡,苏油加料,张载邵雍解构重建之后,变成了真正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学问。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最滑稽的是,站在自己身边的人,他那同样已经逝去的父亲,就是当年坚决狙击龙昌期的罪魁祸首!
欧阳发见苏油看着白梅发怔,问道:“明润,怎么了?”
苏油摇头:“想到了一些故人故事。”
欧阳发也明白了,苏油的诗歌传世的也就几十首,其中还有好几首是“神童诗”,《奉咏春日老梅赠龙昌期》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
冷香吹雪萼。
冰影照疏怀。
也信三春好,
羞争二月开。
那株老梅树,在春花灿烂的日子里,只落得无声无息;只有在万树凋零,天地肃杀的时节里,才能显现出独有的风姿。
欧阳发有些尴尬:“明润……”
苏油自失地一笑:“前辈风骨,令人敬仰,他们一在朝,一在野,站的地方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奉为真理的东西,也就各自不同。”
“他们都不是为了自己,算是各自有各自的坚持吧。”
欧阳发叹气道:“要是父亲能多活几年,见到如今的盛世,想来也会对龙老之说有所思考吧……”
苏油也叹了一口气:“你家爹如何不知晓,但是要是龙老多活几年,见到我如今的样子,必然会气得吹胡子瞪眼,拿着戒尺绕着学宫追打那是肯定的。”
欧阳发不禁噗嗤一笑,两人间的尴尬荡然无存:“那是,龙老的得意弟子终究是文相公,风骨硬胜金石,久而弥坚,老而弥辣。”
苏油也感慨:“那是他运气太好,遇到了赵宋仁宗皇帝。要是换到刘汉李唐,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欧阳修也是经历过****的,欧阳发也感慨:“所以啊,故纸堆中更迷人。走,我带你去看看郑州学宫的最新研究成果。”
苏油坏笑道:“都憋坏了吧?从见面到现在,我就故意不问。”
欧阳发抽了抽嘴角:“呵呵,不问那是你的损失!现在告诉你,我们发现了商汤所建的亳都!”
苏油大惊:“怎么就能如此肯定?”
欧阳发加快了脚步:“跟我到尊经阁就知道了。”
来到尊经阁外,苏油见到一院子的经文石碑就生气了:“好你个欧阳发,写信的时候低声下气,求我给你翻铸一套《十三经》水泥碑文,说是什么文华精粹万世典藏,结果你就这样扔在院子里日晒雨淋?”
欧阳发连连拱手讨饶:“这不是临时的嘛,尊经阁现在用来存放更加重要的东西,暂时的,现在正在加紧修建藏经楼。”
说完将尊经阁的大门推开:“你看,你看是不是比水泥碑文重要?”
迎面就是一个青铜大方鼎,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苏油的眼球“靠!这是什么?!”
欧阳发得意洋洋:“怎么样?光着一个大鼎,就能让石碑腾地方了吧?”
苏油快步上前,仔细端详。
鼎的口部和腹部略呈长方形,口沿外折,在口沿上有两个对称的圆拱型竖耳,鼎腹呈斗形,深近半米,底部由四个上粗下细的柱型足承托器身,鼎身装饰有饕餮纹和乳钉纹。
形体硕大,加上鼎足和鼎耳,这东西足有一米高,具备明显的商早期风格。
苏油接过欧阳发递上来的细棉手套戴上,问道:“哪里发现的?”
欧阳发说道:“这是在杜岭发现的,我们将之命名为杜岭方鼎,同时出土的,还有铸铜、制陶、制骨等作坊遗址四处、铜器窖藏两处,中、小型墓葬一百多处。”
“出土的遗物以陶器最多,青铜器、石器、骨器次之,并有蚌器、玉器、印纹硬陶、白陶器、象牙器等。”
苏油蹲下来看了半天,有仔细检查了鼎腹:“可惜啊,没有铭文。”
欧阳发摆手:“不可惜,以此为起点,我们发现了城墙遗址,之后按照方城的格局规制,进行了直线考察,最终发现了一个古代的巨大都城!”
“你们确定是哪个都城了吗?”
欧阳发领着苏油:“这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