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四百五十九章 苏洵去世

      第四百五十九章苏洵去世
    司马光再次发言:“窃闻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因言濮王典礼事尽被责降,中外闻之,无不骇愕。”
    “臣观此三人,忠亮刚正,忧公忘家,求诸群臣,罕见其比。今一旦以言事太切,尽从窜斥,臣窃为朝廷惜之!”
    “臣闻人君所以安荣者,莫大于得人心。今陛下徇政府一二人之情……天下之人,已知陛下为仁宗后,志意不专,怅然失望。”
    “今又取言事之臣群辈逐之,臣恐累于圣德,所损不细,闾里之间,腹非窃叹者多矣。”
    总结得非常好,声望更加隆崇,但是苏油已经冷冷地给他贴上了标签,仁宗朝铁骨铮铮的知谏院,已经蜕变成了英宗朝完美的政客。
    欧阳修倒是上了硬货,事后五道奏章,连求外放,不过赵曙没有同意。
    其实这次事件没有赢家。
    皇帝一意孤行,让绝大多数臣僚失望;
    太后意志不坚定,再次被韩琦戏耍;
    台谏虽然获得了名声,但是被贬出京;
    宰相和参政,任由欧阳修独自奋战,寡不敌众,最后他们成了官员群体中公认的佞臣,污了名声;
    最无辜欧阳修,也是因为他在庆历新政中首开言路炮轰,导致“谏官之横”,如今自尝苦果。
    在濮议争斗最激烈的时候,双方大佬希望获得更多赞成票,只要是支持自己观点的人,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予以提拔。
    各种小手段不断,韩琦将自己早就塞进东宫队伍的王陶调为谏官;欧阳修也往台谏塞了一枚私货,将和苏轼关系不错的同年蒋之奇提拔为监察御史里行,希望给台谏掺沙子。
    甚至远在嶲州的苏油,也不算多干净。
    虽然已是五品官,但是苏油在这件事情上明显不够分量,因此只有选择明哲保身。
    甚至为了保持自己对今后几年局势的正确预判,苏油都没有提醒太后,生怕造成蝴蝶效应。
    对不起太后,那就是自然的了。
    他只给小妹写了一封信,只在信纸下方中部画了一横。
    陈昭明见到这封古怪的信件很纳闷:“小妹,你哥哥这是什么意思?”
    苏小妹皱眉道:“这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你把信纸看成一张脸就明白了,哥哥这是说——不带眼睛,不带耳朵,最重要牢牢闭嘴。”
    自打进入治平三年,不但国家一团乱糟糟,就连苏家也走了背字。
    半年前,苏油在峡江上奔波的时候,苏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去世了。
    如今的医疗卫生条件,还是差,一场风寒,竟然就夺走了这个温柔又聪明的女子的生命,仅仅二十七岁。
    新年伊始,苏轼,章惇又成了同年,这次是召试馆阁。
    结果章惇虽然考中,却因为当年放弃进士功名一事,被贴上了“佻薄”的标签,遭到知制诰王陶攻击,未任馆职,知武进知县。
    苏轼的情况与章惇又有些不同,他比章惇先回京,去年被任命为殿中丞,任判登闻鼓院。
    苏轼的大名如今已经海内之名,年前李清臣考制科的时候,大佬们的评论就是——荀卿笔力,很有大苏文章的味道,不取第一没道理。
    这就是把大苏文章当做评判标准了。
    这才只是开始,要不了多久,苏文熟,吃羊肉。
    赵曙也是久闻苏轼之名,开始想效仿唐代的做法,直接让苏轼担任翰林,任知制诰。
    韩琦阻止道:“苏轼,远大之器也,它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久而用之,则人无异辞,今骤用之,恐天下未必皆以为然,适足累之也。”
    赵曙又道:“与修起居注,可乎?”
    韩琦又说:“这两个职务,其实都差不多,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选一个接近陛下的贴职与之,而且,需要他通过召试。”
    赵曙说道:“馆阁进行考试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要提拔的人是否真才实学,苏轼还用得着这样吗?”
    韩琦直言不可,于是苏轼也参加了这次制科,再次考了个最好成绩——三等。
    考完之后,欧阳修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苏轼,苏轼摇头感慨:“韩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苏油得知消息,不由得呵呵冷笑,考试绝幸进是对的,不过韩琦忌惮苏家人之心,恐怕也是有的,大苏搞不好是受了自己的连累也不一定。
    这次考试,苏轼被朝廷授予直史馆一职。
    这个位置是旧党的传统位置,属于馆职之一,和翰林类似。
    一般任职一至二年后,就会被委以重任,最重要的,在官阶上可以超迁!
    外任官想要获得这个贴职,必须“特恩加授”,不可谓不是仕途上的一大进步。
    然而,这是大苏最后的一点运气。
    二月,白虹贯日,三月,彗星惊现,长达七尺有余,在夜空停留不去。
    朝廷又忙碌起来,皇帝避正殿,减膳食,录罪囚,求直言。
    大臣们纷纷上书:“彗非小变,不可不惧。陛下宜侧身修德以只天戒,臣恐患不在边也。”
    赵曙也下诏自责,要求各路转运使、提点刑狱,分行省监察而矜恤,利病大者悉以闻。
    趁此机会,苏油赶紧再次上书,第二次提及西南铜政,并且开始给西南东南诸路转运司去信。
    第一批精铜三万斤已经炼出来了,有需要用铜的,风景这边独好哟。
    不过私下里,苏油给张天师去了一封信,专门提到了彗星的事情。
    这颗彗星是苏油知道的唯一一颗,每七十六年光顾一次,就是哈雷彗星。
    如今的信件,路上走得还是慢,等到苏油收到苏小妹关于老堂哥病重的信件,已经是六月。
    六月,欧阳修主持,苏洵配合所修的《太常因革礼》还未来得及上报,苏洵已经去世了。
    和梅尧臣的命运是那么相似,欧阳修又在朝廷痛哭一场,赵曙赐下银绢各一百二十匹,表示慰问。
    苏轼上表,请还所赐,只求赠官。
    壬辰,朝廷赠故霸州文安县主簿、太常礼院编纂礼书苏洵光禄寺丞。赵曙又特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蜀。
    苏油收到信件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到程夫人,对石薇说道:“最近老是心惊肉跳,薇儿,要不你代我回一趟眉山,看看嫂嫂,让她不要悲伤过度才是。”
    就在这时,瘦娃一身孝服闯了进来,嚎啕大哭:“小幺叔,程家婶娘昨日仙去了,八公让我叫你回眉山!”
    苏油蹭的一下站了起来,又颓然坐下,茫然道:“嫂嫂,走了?怎么走的?”
    瘦娃哭道:“听说是瘴气,来得急,婶娘这两年身子本来不好,这病上加病,一下子没能调理过来……”
    苏油看着一堆的文案卷宗有些无计,这时唐淹也进来了:“明润你自去吧,此处我先料理着,半月之期,我尚能与你遮掩。”
    真的只能遮掩。
    宋代假期不少,逢五休一,另外各有节气,但是都是散的。
    没有请假就离开辖地,这是擅离职守,细论起来,重罪。
    苏油早已心急如焚,那里还管这个,拜托老师后,和石薇赶到码头。
    双体快银船已经再此候着了,三人上船解缆,快银船逆水鼓风,飞驰而上。
    纵是如此,抵达眉山已是次日清晨。
    宋人治丧,三日已经过了初终,立丧主,易服,报丧,设灵座魂帛旌铭,小敛等程序,现在进入大敛。
    大敛就是入棺,待亲人们作最后的道别后,便钉牢棺盖,苏油如此紧赶,就是为了见嫂子最后一面。
    纱縠行苏家,已经挂起了白幛,苏家人除了老堂哥一支,别的都是乡下人,支应不开如此场面。
    因此只能八公亲自坐镇,八娘和夫婿程正辅,还有程老爷子和程浚一起料理,不过众人都是哀戚不已,如今就程浚还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