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十字路口(六)
路易.卢瓦佐.德格朗迈松。
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军官学校毕业,被誉为“十年难得一见的人才”,不到而立之年即出任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兼高等军事研究中心教员。被众多青年将校所推崇,陆军中普遍认为他是一名相当出色且富有魅力的军官,尤其擅以文字和动人的演说表达自己。不止一位高级将官评价德格朗迈松“很难找到比他更加善于说服他人的人了,他是个充满智慧、脾气火爆但却慷慨大方的人,善于启发他人思考。”
光看这部分简历,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励志故事,一个青年才俊不懈努力成功出人头地的范例。但如果看看他所鼓吹的东西,其面目立即就会变得可憎起来。
这位上校参谋最著名的两次演说题目是《前线关键的本质和(后方)安全的观念》及《大部队遭遇战模式》,听众是一票来自总参谋部和高等军事院校的军官。其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进攻必须在整条战线上同时发起,以向敌军施加足够的压力,使敌军无力对接二连三的攻势做出回应;
第二,由于敌军无力回应如此多的快速进攻,敌军高层将出现指挥失当,难以集结兵力对进攻部队的侧翼发动反击;
第三,快速突破中的进攻部队已经彻底打乱了敌人的阵脚,己方相邻部队也就不再需要浪费时间和兵力维持战线了,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快进攻速度;
第四,任何边打边撤和防御的战略都是怯懦且不可行的。
单纯从军事角度看,这是一份洋溢着积极进取的主动精神的演讲,很符合军人所需要的精气神。可从国家战略和技术层面来看,这完全是不折不扣的瞎胡闹。
德格朗迈松的演讲放在亚尔夫海姆防卫军身上或许是合适的,特殊的国情和地缘政治决定了亚尔夫海姆必须专注进攻战略,与此同时高度机械化带来的快速突破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使得部队能像闪电一样突破、绕开敌军防线,进行大范围纵深穿插,彻底打乱敌军部署、打击其后勤补给线,使之陷入混乱进而快速结束战争(这也是“闪电战”的精髓)。可查理曼是什么情形呢?一旦进入敌军境内,如果无法利用铁路网络(敌军一定会破坏铁路,以延迟入侵者的脚步),查理曼军队的推进速度将取决于士兵的双脚和马车的移动速度。相对的,对手完全可以利用还在手里的铁路、公路网络进行内线机动防御,抢在查理曼军队抵达前修筑好一条完备的新防线,让疲惫不堪的对手在永无止尽的堑壕前流干最后一滴鲜血。
如果以上还可以面前解读为过于超越时代的前瞻思维,并不是有意让士兵去送人头,那这位作战处处长一手拟定出来的《大型部队运用条例》可就和“前瞻”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大型部队运用条例》第一章第三条指出,王国接下来的战争将为期不长,所有战略战役都将以寻求快速解决为基础——这里先不说他哪来的自信,接下去的三段论式论证才叫人大开眼界。
战争持续不长,只有发起进攻方能确保战争胜利,因此必须采取进攻,进一步削短战争时间以获取快速胜利。
即使军队的工作就是国防和战争,这也是太过极端的言论。考虑到查理曼当前的国情和国际局势,这根本是脱离实际的战争狂宣言。
随后的第五条按这套逻辑进一步总结了整个条令的基本指导原则:为了获取胜利,我们必须强行突破敌军阵地,即便必将遭受惨重的伤亡也得毫不犹豫地发起进攻以达成突破。其它任何方式均将被视为对战争本性的背离。
第八条更是写的直白:战争归根结底是精神上的斗争,胜利的希望不复存在之际即为战败不可避免之时,胜利并不属于伤亡较少的一方,而是属于士气更加高昂和决心更加彻底的一侧。
总而言之,对满脑子“进攻崇拜”的德格朗迈松上校来说,任何防御、机动等等有悖“进攻精神”、“精神力可以凌驾物质”的东西都是歪门邪道,他理想中的战争,理想中的世界就是所有人排成整齐的队列,不断的进攻、进攻、再进攻,一心不乱,直到杀尽三千世界之乌鸦的大战争。
这样一个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战争,整天蹲在办公室里喝着真正的咖啡,对着地图用红蓝铅笔玩战争游戏的狂人,他会干什么,他能干什么,用脚趾头也能想的出来。
无非是在战场上一鸣惊人,靠着战功爬上更高的位置。
至于他构想的战争和现实是否一致,作战计划是否会顺利的执行下去,会有多少人为此送命,会有多少家庭失去骨肉至亲——那些身处安全之地,煽动教唆别人上战场,自己独占利益的家伙,从来不会去考虑。
面对这种堪称战争狂肖像的家伙,罗兰连勉强装出客套的力气都欠奉,仅仅只是出于对现场听众和会议本身尚存一丝形式上的尊重,他才以不失礼仪的姿态发言。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既然有了前进的指令,不管是何处,我们都会勇往直前。”
停顿了一下,罗兰投向德格朗迈松的视线变得尖锐起来。
“可雄心壮志不等于有勇无谋,周密的事前规划和准备是确保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要询问一下,首先——此次行动要达成怎样的战略目标?”
热烈的气氛瞬间凝结。
胜利,胜利,更多的胜利。
每个人都在这么呐喊,渴求着胜利。
然而,有没有人想过,什么才是胜利?
打到所有对手就是胜利?占领了对方的国土就是胜利?将整个世界踩在脚下就是胜利?
到底怎么样才是胜利?哪里才是尽头?
(所谓“胜利”是相对于目标而言,没有确定的目标,要如何判断是否胜利?查理曼轻率的挑起了一场又一场战争,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到底要达成怎样的目标?恐怕到现在已经没人都说不清了。)
看着脸颊微微抽搐,似乎想要说什么的德格朗迈松,罗兰不禁在心中摇头。
查理曼侵入亚尔夫海姆,不论是为了在外交谈判上获得优势,还是彻底解决身边的威胁。打破当前微妙局势这一行为势必会在国际上产生连锁反应,不管最后战斗结局如何,只会落得个重新遭受孤立包围的困局。
鼓吹出兵的那些人,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些。
不。
不要说大的战略问题,更基本的一些战术问题也……
“我军是要进军到何处为止呢?是要将敌军逼退到莱茵河东岸,还是要彻底占领敌占区呢?作战本身究竟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
罗兰抛出质疑后,观众们的视线一同转向德格朗迈松。特别是财政系统的官僚,他们已经不想再听到任何“长期战争”、“消耗战”的字眼,投过去的视线也格外灼热。
“当然是短期作战。”
德格朗迈松上校微微抬起下巴,居高临下地说到:
“敌军倚仗的防线已经被彻底粉碎,只要我方大军长驱直入,兵临城下,叛乱的贼军便会为之胆寒,不战自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