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打眼
则武的本田如获至宝般把玩着玲珑杯,听完两位大师的话,忍不住感悟道:“中年是一壶清茶,在觥筹交错之后,人静夜阑时,懂得妥协和坚守,妥协成一种从容,坚守成一种雅致。”
“所以中年的茶,有着繁华过后的内敛,安之若素的淡定。纵然有千般滋味,已不想再品出太多的执着,只在茶香中与朴素相遇。”
众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泉山感受着指尖那一抹温润如玉,赞叹道:“玲珑瓷乃四大名瓷之首,就算在天下瓷都景德镇也失传千年,没想到今天居然重见天日,真乃幸事!”
说完慢慢掀开杯底,十分期待到底是哪位大师有如此神技,当看见底款的瞬间,再次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渊字……”
“难道是……”
目光锁定淡然自若的苏渊,吃惊道:“这不会也是您的杰作吧?”
“什么……”
“怎么可能?”
千叶看见身为禅宗大师的泉山失态的表情,也赶紧掀开底款,只见一个渊字赫然入目,震撼道:“渊字号……莫非真是……”
其他三个人也纷纷效仿,全场一片寂静,所有人目光灼灼盯着苏渊,心中掀起惊涛骇浪,无法用言语形容!
“哈哈哈……”茧山弘次郎忍不住开怀大笑道:“各位猜测的不错,眼前这套玲珑茶具就是苏大师的杰作,现在是龙泉堂全权代理,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这……”
泉山和千叶对视一眼,赶紧放下茶杯,满脸正色再次面对苏渊,同时跪拜道:“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大师多多原谅!”
苏渊摆摆手,客气道:“不知者无罪,今天我是作为主人迎接各位贵客,自然要拿出最好的作品才能表达对各位的敬意,请不要客气。”
泉山大师听完露出微笑,正色道:“华夏有句老话,术业有专攻,没想到您身为铸剑大师,竟然对瓷器有如此造诣,令人五体投地。”
千叶更是激动,他不仅是茶道大师,也是茶道具首屈一指的收藏家,压抑不住兴奋道:“今天老朽才明白什么叫做坐井观天!能见到传说中的无中生水简直三生有幸,无论什么条件,还请大师赐予一套玲珑茶具,作为千叶家族镇宅之宝,流传下去!”
“本田也恳请大师赐予一套玲珑茶具!”
“还有我……无论什么条件……请大师务必答应!”
“樱木请大师恩赐!”
其他三个人更是直接跪拜,五体投地恳求苏渊点头答应,作为三大顶级品牌,如果能得到失传已久的玲珑工艺,那岂不是……
苏渊跟茧山对视一眼,微笑的扶起泉山和千叶,轻松道:“能得到茶道大师的肯定也是苏某的荣幸,回去专门为两位定制一套,算是见面礼。”
“至于你们……”转头看着本田三人,笑道:“龙泉堂已经全权代理玲珑瓷,所以……”
本田赶紧客气道:“大师放心,这种小事我们自己处理,不劳您费心。”
泉山满意点点头,回头看见茧山自信满满,打趣道:“难怪茧山君今天如此大方,连秘不示人的三件宋代珍品都舍得拿出来分享,看来早有准备啊!”
千叶更是不客气,瞪一眼老朋友茧山,讽刺道:“哼,要不是苏大师面子大,我跟你相交多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三件珍品!”
茧山一愣,突然明白什么,仰天大笑,苏渊看着众人面面相觑的表情,笑着开口道:“惠美,把花瓶和香炉拿过来,让两位大师过目。”
柳生惠美站起身,把梅子青和百圾碎放在泉山和千叶面前,泉山先是深鞠一躬,然后小心翼翼双手捧起花瓶,近距离欣赏更加震撼,久久不能自拔。
旁边的千叶也是满脸痴迷,手中捧着三足哥窑香炉,香道在岛国地位也十分崇高,甚至比茶道更加尊贵,乃上流社会最追捧的审美活动。
“如此完美的宋代珍品……绝对堪称国宝重器!”
泉山用手把玩着梅子青,如冰似玉,温润之极,特别是那一抹千峰翠色,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千叶更是直言不讳道:“这件哥窑更是万中无一的极品,我敢断言,就算面对东京博物馆最好的展品,也有过之无不及!”
泉山深吸口气,习惯性翻转花瓶,看看底款到底是宋代什么具体时段,瞬间脸色大变,全身不由得颤抖起来。
“大师您……”
千叶大吃一惊,赶紧凑上去,顿时脸色大变,忍不住惊呼道:“不可能!”
浑身一激灵,猛的把香炉高高举起,当看见底款的瞬间,呆若木鸡,无言以对。
“渊字号……”
“居然又是渊字号……”
许久泉山如梦初醒,长叹口气道:“老衲修为还是浅薄,平时所言的不起心不动念,如同一句空话!”
再次面向苏渊,心悦诚服道:“大师的水平令人高山仰止,真乃深不可测!”
千叶更是震撼,直接五体跪拜,对苏渊敬为神明。没想到两件堪比国宝的作品竟然也是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
苏渊笑而不语,反而是柳生惠美心中大爽,为什么狗屁茶道大师,得道高僧……
在伟大的师傅面前,
都是渣渣!
到最后还不是要直接跪下,
叫爸爸!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
“获得新技能:火眼金睛,功能自行摸索。”
“新任务:仿古是门手艺,限半年内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
仿古瓷就是后期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种而烧造出来的瓷器。仿古之风,早在宋代就很盛行,当时已出现了大量仿制的商周青铜器,同时一些地方瓷窑,也不乏刻意仿古者。
仿古瓷,即仿其釉彩、仿其器型、仿其纹饰或兼而有之,是中国古代瓷器中一种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工艺现象,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官方都大量存在,因而仿古瓷存世很多。它主要萌芽于两宋,形成于元代,成熟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前期,衰落于清代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