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临城

      (感谢读者“黄梁一梦中状元”的飘红打赏。求订阅求月票。)
    大将军裹紧身上用十几张狐狸皮制成的氅衣,依然觉得冷,放眼看去,帐中的将军一个比一个老,也都跟他一样,无论穿上多厚的衣物,周围点燃多炭火,在这个冬天里,仍然觉得冷。
    回想当初,大将军一旦说出要攻打某城某军,立刻就能猜出谁会第一个请战,但是真正可用的人又是谁,能够看出谁需要安慰,谁需要激励,谁需要奖赏……如今,他失去了这种能力,话已出口,他却不知道会得到怎样的回答。
    当然,这一回不是要“攻打”,而是要“退却”,跟随大将军多年的老将们极不适应。
    这比秦州之败还要悲惨,那一战中,大将军带的将士不多,突遭偷袭,以至不得不逃,事后,大将军虽然愤怒,但是志气不衰,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朝廷上下,都相信他能东山再起。
    大将军忍不住暗中自问,现在算东山再起吗?他手里有精兵,身边有旧将,朝廷派来掣肘的人不是被支走,就是自己逃走,他终于又一次独掌大军……
    将士有了,大将军的信心却没回来。
    终于有人开口,管长龄是大将军最忠实的旧部之一,大将军心情不佳的时候,通常只有他能提出一些异议。
    “我仍然觉得东都城里没有多少叛贼,官兵如果四面围攻……”
    “管将军没看到叛贼留下的营地?足够容纳十万人!”另一名老将军道。
    “营地未成,而且可以做假。”管长龄起身,忍着全身骨节的疼痛,拱手道:“吴王……”
    大将军像是被一盆冷水迎面浇在身上,肥硕的身体剧烈地抖动几下,勃然大怒,“他算什么吴王?”
    管长龄张口结舌,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城里的那一位。
    “徐础,他就叫徐础。”大将军道。
    “徐础善用巧计,示官兵以大营,却死守城池而不出战,十有八九是心虚,我估计叛军至多不过一万人,初入东都,立足未稳,正可一举将其击溃。”
    管长龄开口,其他人也敢进言,大多赞同对东都再做一次围攻。
    一名满身霜雪的士兵进帐,向大将军道:“后方叛军正在逼近,大概在十里之外。”
    士兵退下,大将军稍稍挺直身体,“夺回东都又能如何?能跑的人都跑了,连张氏都放弃东都,剩下的是一座废城,外姓人何必替他们着急?我知道诸位为何想要夺城,无非是觉得家人还在城中。放心,他们很可能也已经逃走,何况你们的成年子孙都在军中,只需找到一块地方,自然还能开枝散叶。大丈夫在世,何处不能为家?”
    众老将不敢再提攻城,一将问道:“去哪里合适?”
    “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大将军向管长龄道:“管将军去集合军队,毁掉辎重,只带干粮,轻装上路。”
    管长龄领命而去。
    众将议论纷纷,各有建议,有说冀州好,皇帝、太皇太后很可能都在那里,有说荆州好,与洛州山水相连,进可攻,退可守……
    最后有人提到了汉州,“汉中位于天下正西,地方虽小,四方却有山河隔阻,土地肥沃,百姓众多,若能占而有之,不失为立足之地。”
    大将军轻轻点头,众将了解他的心事,立刻找出更多理由。
    “大将军家里的六公子不是在汉州做官吗?正好可以做个接应。”一将给出更有力的理由。
    大将军心中其实早有定论,只是希望由部下提出来,挺身而起,“去洛州,即刻出发,步兵在前,骑兵押后。叛贼若是不敢跟来也就算了,若是敢来,咱们在真正的战场上何曾败过?”
    大将军重新鼓起几分信心,可这信心就像是帐中的炭盆,一旦来到冰天雪地里,迅速消散,又变成死灰一堆。
    大将军乘不得马,只能坐车,走的时候,天光微亮,他向东都望了最后一眼,突然间心如针扎,悔恨不已,差一点就要传令全军停下,集中力量再攻一次。
    但他最终还是放弃,治军最忌朝三暮四,说走就得走,来回反复,只会令军心崩溃得更快。
    将士们也都频频望向东都,不知道自己的家人逃没逃出来。
    大将军害怕军心生变,催促上路,许以诸多好处,一切都要到达洛州之后才能兑现。
    多半个时辰以后,官兵撤得干干净净,只留下遍地的烟尘,大量军械被付之一炬,还有一些来不及点燃,被随意地丢弃。
    晋王沈耽率军赶来,占据这片营地,重重地松了口气。
    谭无谓骑马兜了一小圈,赶回来道:“官兵走没多久,看样子是往西去了,还来来得追赶……”
    刘有终已经回到晋王身边,诧异地道:“追?为什么要追?”
    谭无谓也很诧异,“因为……因为官兵已成丧家之犬,再来一点打击,就会溃散,永除后患。”
    刘有终笑着摇头,虽然结拜,他很少与谭无谓称兄道弟,“谭将军的确是员大将,可打仗总有个目的,杀人只在其次。谭将军请看,东都就在眼前。”
    “看到了,我以前还来过呢。可官兵终究是个威胁,不将其消灭干净……”
    刘有终依然摇头,向晋王道:“东都近在眼前,失之如失半壁江山,大将军纵然逃走,顶多是一州之敌。”
    沈耽道:“两位兄长不必说了,先去叩门,如果能进城,与宁王合军,再追官兵不迟,如果不能进城——刘先生说得对,夺取东都才是重中之重。”
    谭无谓轻轻叹息,他虽是骑将,其实没有指挥之权,仍是晋王身边的参谋。
    已经有人去叫门,骑马匆匆赶回来,向晋王道:“城上没有回应,说什么都没用,他们就是不肯开口。”
    沈耽眉头微皱,再次望向东都,“夺城者真是宁王与吴王?”
    “只能是他们。”谭无谓道,还没有人知道是他给吴王出的主意。
    谭无谓之前就说过宁王、吴王会夺下东都,沈耽当时半信半疑,如今到了城下,看到官兵逃走,他相信了,尤其是城上的旗帜十分混乱,正是义军一向的风格。
    “嘿,宁王这是想独吞东都了。”沈耽冷笑道。
    “肯定是徐础的主意。”刘有终也不认这个“四弟”了,“原本就是徐础劝宁王奇袭东都。”
    “四弟……应该不至于吧,或许他被宁王挟持,身不由己。”沈耽仍相信徐础。
    刘有终道:“无论怎样,徐础身在城中,却没有想办法让殿下进城。”
    沈耽不语。
    一名士兵骑马驰来,“梁王到了。”
    马维赶去与蜀王汇合,他们本位于官兵后方,大将军调头奔返东都,他们阻挡不住,只能远远尾随,在长围外面发生一些争执,反而落在了晋军后面。
    马维只带少数人赶来,一见面就道:“攻下东都了?怎么不进城?”
    “攻是攻下了,可东都的新主人不太欢迎咱们这些故人。”刘有终道。
    马维立刻明白,“宁王这是要称帝啊,他连自己的部下也不要了?”
    晋王军中有不少宁王部下,沈耽扭头望去,看到宁王猛将罗汉奇正与一大群将领聚堆闲聊,时不时望向城池,显得颇为困惑。
    “刘先生可能说降罗将军?”沈耽道。
    刘有终也看一眼远方的罗汉奇,微微摇头,“非一日之功,如果宁王坚持闭城不纳,一两日后,或许可成。”
    马维急道:“不用等一两日,宁王在城上一开口,罗汉奇必然带人过去,甚至反过来与晋王为敌。”
    “城中也有咱们的人啊。”谭无谓提醒道。
    刘有终笑道:“谭将军想得太简单,东都已被宁王占据,金银、珠宝、布帛、粮草尽归其有,可随意赏赐将士,‘咱们的人’怕是乐在其中。”
    谭无谓不吱声,马维拍马上前,与沈耽相错,小声道:“徐础已不可信,咱们得改一下计划。”
    原计划是攻破东都以后,将降世军头目一网打尽,名义上是为吴王争取江东之地,现在连城都进不去,计划自然无法实施。
    沈耽这才认真地看向马维,笑道:“梁王必是已经有了主意。”
    马维再次压低声音,“晋、梁兵少,不足以攻城,必须借降世王之力。宁王将家眷留在后方,这是他的失策,若能说服降世王驱赶家眷到来城下,宁王不降,城中将士也要开门。”
    “降世王对你我二人颇为忌惮,怎肯借力?”
    “没别的办法,只能先奉其为主,劝他称帝,而且咱们两人不必亲自出面,可以让蜀王代为传信。”
    正说话间,蜀王甘招也率军赶到,派人过来询问情况。
    沈耽打定主意,向刘有终道:“请刘先生辛苦一趟,随梁王去见蜀王,必要令他与宁王反目。”
    “这个好办,宁王夺城,却让蜀王前去夹击官兵,蜀王险些死于战场,对宁王必怀怨恨,一劝便成。”刘有终领命,与马维一同离去。
    谭无谓道:“晋王不妨再等一等,四弟或许……”
    沈耽摇头,“不能再等,降世王就在后头,他若被人撺掇,进攻晋军,咱们又会陷于重围,这回可没有援兵相助。”
    谭无谓叹了口气,望向西边,喃喃道:“官兵千万可别回头。”
    一名骑兵从城门方向疾驰而至,“晋王,城上说话了。”
    “说什么?”
    “说必须等降世王到来,才能打开城门,别人都不行。”
    沈耽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还是梁王聪明,眼下之势,谁能得到降世王的支持,谁就能得到东都啊。”
    “如此一来,东都岂不是要归降世王?”谭无谓有些疑惑。
    沈耽笑而不语,过了一会才说:“降世王不是问题,从来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