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九十六章 选址

      由清凉门出了城门,这里靠近秦淮河边,有一个码头。
    朱瞻基一行在码头下马,乘坐码头的摇橹船,一个个的过河。
    他们这一行,有太孙仪仗,有数千护卫,还有几位二品尚书,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与此同时,朱瞻基上午说的话就已经在朱瞻基的有意引导下,传遍了整个京城。
    他对工匠和商人的好感,以及要保护穷人财产的想法,让他事情还没有做,就已经收获了不少了民心。
    但是有人喜欢,就有人不满。朱瞻基对其他学科的偏爱,让那些自认为儒家正宗的学子们,就认为太孙实在有些太抬举那些泥腿子了。
    工匠,商人,如何能与他们这些研究圣贤学说的儒家相比。
    当然,因为朱瞻基没有真正做这些事,只是流言,所以这些人就是想要反对,也无处反对。
    太孙尚未亲政,他甚至比太子还不如,太子好歹还有一个詹士府接触国政。而太孙如今还住在皇宫里面,一个海军司令部如今还未建成,他们就是想要进言也无处进言。
    皇宫内,谨身殿。朱棣看了一遍內监递交上来的太孙言谈记录,他对朱瞻基天天口中吐出的新名词已经免疫了,许多词语虽然新鲜,但是在词义表达上,却很贴切。
    而朱瞻基想要抬举其他学科的发展,对朱棣来说,也是乐见其成的。
    不过在表面上,他还是要做一下态度。“这个小猴子,无法无天了。尚未亲政就要立法,保护穷人财产,那些穷人哪有什么财产!”
    胡广,杨士奇他们这些内阁成员却知道朱棣的话不能顺着听。穷人没有财产,就不保护了吗?当然不是!
    穷人没钱,这是朝廷的耻辱啊!
    而且他们这些人都很清楚每一朝代更迭的原因,这些是他们需要专门研究的历史问题。
    土地兼并的问题他们真的就不知道吗?当然不是!
    但是每个朝代,发展到最后,既得利益者就是他们这些人,他们就怎么肯说这是自己的问题呢?
    对于这个财产保护法,在大明初步稳定的阶段,在文人阶级,地主阶级还没有发展起来的阶段,实施的难度其实并不大,关键就是看他们愿不愿意做了。
    更重要的是,朱棣到底愿意拿出多大的狠心来做。如今的士人阶级还未膨胀,地主阶级也没有发展起来,更重要的是,天下初定,人少地多,如今的土地兼并,财富兼并问题还不严重。
    杨士奇就是文臣中出身最为贫穷的一个,他幼时丧父,母亲改嫁。继父待他甚好,却因得罪权贵被判陕西戍边,家破人亡。
    他对权贵阶层,地主阶层有着一种天然的敌对情绪。
    自永乐元年被召入翰林院,杨士奇为官谨慎,持身守节,从不接受贿赂,对贪官也从无同情。
    他对朱棣的性格了解甚深,闻言奏道:“太孙此举乃利国利民之举,只是只言片语不足为据,尚请陛下召殿下祥问,以免传言曲解殿下之意。”
    朱棣笑道:“他今日去大江公干,待他天黑回宫,朕自会相问。”
    这话就等于是朱棣抛开了诸臣,不当他们的面问,自然也是有保护朱瞻基的意思。
    其他人一听,也明白了朱棣的心意,转而又都开始夸起了朱瞻基。
    沿着清凉门出城,过河,众人先来到了秦淮河的入江口。
    这里河滩淤泥深厚,地势低洼,朱瞻基只是一看,就不认为这里适合建设工厂。
    宋礼对河道,土质的了解更是远超朱瞻基,也直接否定了在这里架设水车。
    众人沿着河道继续向上,江心出现了一座大岛,这也是应天府著名的江心岛。
    长江在这里被分成了两条河,岛北侧是主河道,南侧与江岸之间形成了一条长约三十里的夹江。
    夹江水流不是太急,但是水量也不小。选了一处岸基牢固的江堤,宋礼让人在水中安装了几处测力水车,并且让人用木板船测试了水速。
    虽然这些方法简单,但是也能估算出大致的水速和水力。
    而吴中则带领了一帮人认真研究了江堤各处的地基,地势,确定哪里最适合建设工厂。
    这种测试比较费时,费力,想要得出精确结果,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确定好的。
    朱瞻基站在江边,看着这六百年前的长江,心中一时之间也感叹万千,倍感孤寂。
    这个时空也不知道与原来的时空是一致的吗?他做的这些事,会影响到原来的时空吗?
    恐怕不能。
    不过不管哪个时空,每个人都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能够留下自己存在的痕迹,就足够了。
    除了水车动力的工厂,朱瞻基也考虑过发明电力。
    上初中的时候,他就做过实验,用两块磁铁,加上一些铜线,转动的时候,就能出现电,甚至还能点亮小灯泡。
    而如果利用水车的原理,带动一个大型的转子,也是有可能发电的。
    不过,这个更难,因为绝缘铜线,绝对不是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做出来的。
    他也不懂做铜线,在冶炼水平还没有达到更成熟的阶段,电力还要等一段时间。
    获取了各种了数据之后,一行人又反转回城,在回城的路上,就没有再讨论建设工厂的事宜了,朱瞻基跟宋礼和吴中详细谈了一下,他要建设科研所,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工部的官吏或许还有差额,但是工匠绝对不缺。
    整个工部,有着全国各处的各种工匠的名册,不管想要什么样的人才,最简单的就是按照名册挑选就好了。
    这件事他也不准备一手操办,而且这种事,他出面也不一定能比其他人出面更好。
    所以工部派了两个员外郎,四个主事,八个司务来帮朱瞻基挑选人员。
    朱瞻基也派出了以金阔为首的十几个太监,按照朱瞻基的标准来挑人。
    今年正月初一的大朝会,除了频繁的人事调动,最吸引群臣的就是奉天殿御座旁边摆出的一个地球仪了。
    大臣们在台下能模糊地看到地球仪上面大明的疆域,人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但是几次朝会下来,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那是皇上刚得到的一个天下地图。
    虽然人人都想凑上前好好看看那个天下地图,但是却只有少数人能有这个殊荣。
    这个地图目前只能重臣观看,一个个被严格要求,不能讲于他人知晓,特别是外国使节。
    虽然大部分人不能知晓详情,但是传言最近一直尘嚣日上。大明只在天下占了不到五十之一的地盘,所谓的中央帝国,不过是井底之蛙,坐井观天。
    待这次郑和回师,就准备按照这天下地图,探访新大陆。
    所以,这个地图是如今大明最大的秘密,不会让其他国家的人知晓。
    但是这样说的人往往又会遭到其他人的反驳。既然是秘密,皇上为何又要在奉天殿展示呢?
    朱棣这样做当然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也是在潜移默化诸位大臣,培养他们对外征伐的激情。
    至于防范外国使节,其实朱棣并不在意。因为除了大明,几乎没有国家有能力能派出大批舰队,占据那些土地。
    不要说舰队了,许多国家连海船都不会建,就连东瀛,他们的船也小的可怜,只能沿着海岸,躲避暴风才能在海上航行。
    就是南洋的那些岛国,他们的船也大多是一些小舢板,连超过一千石的大船,他们都不会建,更没有适宜修建大船的木材。
    所以朱棣并不很担心其他人知道地图以后捷足先登,他现在还保留着不公开,主要还是因为朱瞻基不赞成这个时间就完全公开。
    因为朱瞻基担心这些地图被其他人抄录了下来,流传到欧洲去,那个时候,就等于给大明增加了海上的对手。
    这个世界是属于大明的,他绝对不会允许欧洲人再成为世界的主人。
    所以,这些地方只能先让大明去占据。而他,要把那些欧洲人关在欧洲,绝对不给他们发展的机会。
    因为这些原因,金阔现在算是自由了。
    他资格够老,官职够高,加上在宁波市舶司的经验,组织江南富商供应链的经验。让他这个人才帮着自己兴建下马桥农庄,组建科研所,可谓是人尽其才。
    金阔的能力也的确不错,他用一百多太监先建立了一个管理框架,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项目,负责联络不同的对象。
    短短的几天时间,没用朱瞻基操心,就把下马桥农庄这边的事务,全面铺开了。
    而朱瞻基被朱棣关在宫中好几天,让他将保护穷人合法财产,以及专利法规的细则给写出来。
    专利的法规其实朱瞻基了解也不深,但是他也知道后世的一些不同专利的申请和时效。比如著作权法在其人或者一直有效,即使死亡,仍然还有五十年的有效期。
    而发明专利,改进专利,基本都是二十年的有效期,外观专利,商标专利,则实行续费制度。
    至于立法保护个人合法财产,这个就不用朱瞻基来费心了,自由朝廷法度来制定,朱瞻基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一些必要的细则注释清楚。
    既然是为了保护穷人立法,就绝不能让这个法律成为贵人剥削穷人的武器。
    (这一章写的不算满意,算是对前几章的一个总结。待朱瞻基整合了水师,在上架之时,要让主角去日本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