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一更
“老师,我要请假。”
清晨下了早读,郭去回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坐下,就有一班的一个学生推门进来。
来着是个女同学,叫王小亚,由于郭去没关门,女同学敲了一下门,然后就说出了上述那番话。
“王小亚,怎么了?”郭去走心的来了一句,心道:这学生又要整什么幺蛾子?
“老师,我……呜……”
女同学话都说不出来了,郭去这下知道估计事情有些严重,“别哭,别哭,天大的事情不是有老师在嘛,有什么事情和老师说说,我们一起解决。”
一个人悲伤的时候,有个人安慰,那无论如何都是有点效果的,在郭去的安慰下,这个女同学哭声渐渐变小。
“老师,我爸死了,呜……,今天早上我接到房东通知,赶到房东家里接电话,我妈告诉我,我爸从树上摔下来摔死了。”
郭去组织了一翻语言,可是最终就说出了一句“节哀”。
然后让她等等,然后回街上的家,把车开来,准备送她回去。
南方多树,种庄稼的土地旁也有很多树,为了庄稼能够有个好收成,所以每年种红薯土豆之前,都会把树枝砍了,这些树枝也可以拿来当柴烧。而这是秋季,修剪树枝更多的是拿来当柴烧。
有了这种传统,那自然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
车子开到王小亚家的附近时,车里的两人都听到了鞭炮声,王小亚又忍不住哭了出来,郭去只能拍拍她的后背以示安慰。
又走了十来分钟的小路,这才来到了王小亚家里,此时这里的人很多,有村寨里胆大的老人,正在揭开搭在死者身上的黑布(由于风俗原因,很多地方死者用白布盖着,而这里用绣着复杂图案的黑布),郭去顺道看了一眼,忍不住后退了一步。
太惨了,死者头部都被树枝插穿了,如今有一个洞,小孩子手臂粗的树枝,被摆在死者头颅旁,其上还有黑白相间的东西,不用说也知道是什么东西。
“谢谢郭老师,谢谢郭老师送丫头回来。”此时王小亚的母亲来到了堂屋,拉着郭去的手,哭泣的感谢着。
车子都开了近两个小时,尽管有路不好的原因,但也足以说明她家离学校有多远,若是让王小亚走路,恐怕要走到下午去了。
“不用感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节哀,死者已矣,生者节哀。”
家里没了男人,王小亚母亲就是主事的人,尽管悲痛欲绝,可是依旧要出钱去买棺材,买祭品,买办酒席的米油盐,在死者入土为安这几天,需要什么,差什么,相关帮忙的人都会来问主人家要,而主人家都得满足才行。
至于王小亚,毕竟还是个孩子,此时已经哭的说不出话来,她跪在她父亲的遗体前,头枕在父亲的遗体上,好多人想把她拉起来,可是她却不愿意起来。
王小亚还有一个弟弟,看起来两三岁的样子,穿着开裆裤,抱着他母亲的腿,看着郭去傻笑,年纪太小了,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让郭去心中一痛,这么小的孩子啊,就这么没了父亲,没了父亲意味着什么?
这孩子恐怕连读书的权利都没有了。
郭去觉得自己应该多帮助一下,所以又开着车帮他们,把祭品以及米油盐都给带上来了。
由于价钱的原因,村里老人的棺材都不愿意卖,所以他又拉着王小亚的叔伯去其它地方买棺材,由于买棺材的地儿离她家远,郭去又开了自家的货车,帮忙把棺材送到。
这才又和王小亚说了一声,顺便告诉她母亲,上山的日子定了,一定要通知一下他。
下午还有课要上,所以郭去只能离开,连饭都顾不上吃。
至于王小亚读不读书的问题,只有等到她父亲入土为安了,再说。
毕竟现在说这些,不合适,再说了,现在就算说了,别人恐怕也听不进去。
而且王小亚此时正在哭,谁的话都不听,他也不好意思提这件事情。
匆匆回到家里,吃过午饭,又得赶去学校,这一早上没在学校里,他是非常的担心自己班的那群学生搞事情。
回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打今早任课老师的电话,通过询问今早的任课老师,所幸没有太大的事情发生,郭去才放下心来。
他今天下午只有一节课,是下午第三节,所以闲来没事,就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然后改着改着,思绪就飘到了王小亚父亲这件事情上。
这类的人太多了,这还只是在家干农活啊,那些在外地打工下工地的人,相比起干农活来说更危险,他们出事的几率可谓是最高的。
通过调查,就算是他带的这班学生,全班都有十多人的父亲在工地干活,而其中五个人父母都在工地干活!
现如今,外面的世界,到处都在建楼房,高空作业成了常态,而修房子的大都数是农民工。
这种工作,哪年不死上几百人(保守估计)?
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有孩子的人,孩子正在上小学,初中以及高中,若是这些人出了事情,正在上学的孩子,估计大部分都面临辍学,因为继续上学的话,已经养不活他(她)自己了。
这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哪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穷就是罪恶之源,这话有一定道理。
“难啊!难于上青天!”
如此严峻的态势,可笑的是这群学生,大都数竟然把学习当做了混日子,过一天是一天。
所以郭去的气愤那是有原因的,他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可是不得不去做。
他热爱这故乡的一草一木,热爱着故乡亲切的土话,他见不得故乡的人在外被人鄙视,被人嫌弃。
然而,那些大人已经那样了,郭去帮不上忙,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这群学生,希望他们自强,现在好好读书,未来不管是什么行业,只要有能力的,能为自己的故乡献上一份力就行了,这是郭去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