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分卷阅读15

      大宋女汉子 作者:东方句芒

    分卷阅读15

    玉姐办事情,那也应该是大事。

    刘氏也是过来人,听顺娘这么一说,便知道自己女儿说得对,于是低头继续默默地吃面。

    因为下午出了赵三郎捣乱,顺娘没有钓到鱼的事情,同样的烩面,一家人吃在嘴里已经不像早上的时候那么美味儿了,除了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可成和慧儿依旧吃得很高兴。

    顺娘吃着面,突然想起自己穿前吃烩面,妈妈总要在里面加豆腐皮,海带丝,豆芽这些菜,口感可比单纯的在面里面放菠菜好多了。

    等等,豆芽……

    她忽然想起自己在杨柳镇和汴梁城里闲逛,看到那些卖菜的摊贩并没有卖豆芽,难道是这个时代的宋人还不知道做豆芽来卖吗?又或者即便有人知道,也没有大规模的做出来卖。如果自己能够做出豆芽去卖,这可是一门好买卖,完全能够满足她一开始的打算,就是做一门一年四季不受天气因素影响的生意。而且,这门生意,就算将来知道做的人多了,也是各做各的,不受影响。另外,就是做这门生意本钱小,利用家里攒下的两贯多钱完全可以做。

    这简直太棒了!

    顺娘兴奋地几下就把剩下的半碗面给吃了,再把汤喝干净,站起来拿手背一抹嘴,对她老娘和嫂子说她要出去转一转,一会儿就回来,说完,兴冲冲地跑出去了。

    剩下齐氏和刘氏面面相觑,都想知道顺娘这是怎么了。

    第11章 种生

    顺娘吃完了晚饭跑出家门时不过酉时末还没到戌时,搁到她穿前的时间也就是傍晚六点多到七点这个时间。

    在这个时间,杨柳镇上做买卖的商铺里还没开始上灯,但也没打烊,除了那些卖菜卖杂货的小贩手里的货物贩卖得差不多了,就也开始收拾收拾准备回家吃晚饭。

    杨柳镇开铺子做买卖的商人们基本上会做生意到子时前后,大宋开国以来,并不重农轻商,相反还制定了许多利于百姓经商的政策,比如说国土上的百姓可以自由流动,不会如同之前的唐朝那样,百姓离开居住地需要去办过所,所谓的过所就是交通证明。

    还有汴梁城里没有宵禁这一说,城门也是到三更左右关闭,五更过了就又打开了,所以汴梁城里百姓们的夜生活是十分丰富的,许多商家通宵达旦的营业。相对于汴梁城来说,杨柳镇尽管是个镇子,可这镇子也是有两三千户人家,上万人在此居住,镇子分为东西,南北两条主要的街道,在这两条街道上又象主干树枝发出分枝一样,不少的小街和这主要的两条街道相连,百姓们就在这主要的两条街道和其它的小街两边的房屋中居住。

    顺娘跑出来主要就是去看米面豆类的铺子里面有没有绿豆,毕竟绿豆可是生豆芽最佳的豆子,当然,中国土生土长的黄豆也可以发豆芽,但是口感可是比绿豆差。

    她知道在镇子西头有一家杨柳镇最大的方家米面铺,所以,从家里跑出来之后就兴冲冲地直接快步往方家米面铺去,到了方家米面铺的时候,米面铺的伙计正在上灯,屋子里点上油灯,屋外摆上类似于现代的灯箱,灯箱上是方家米面几个字,当然灯箱里面用于照明的是油灯或者蜡烛。

    见到顺娘来,曾经接待过她的一个店伙计就迎上来殷勤问她可是要买米买面。

    顺娘说自己想看一看店里面都有些什么豆子卖。

    店伙计就带她进去看,在店内摆放的一大排陶制大罐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豆子,黄豆、蚕豆、豌豆、赤豆、绿豆……

    看到绿豆那一刻,顺娘惊喜起来,立即问伙计这个绿豆怎么卖的。

    店伙计告诉顺娘,这个绿豆是最近几年才从天竺那边传过来的,种的人还不多,而且这个豆子多半是用来磨粉做糕饼。

    顺娘点了点头,问店伙计这个绿豆多少钱,伙计告诉她最少也需要十五文一斤,这可比此时的米价贵三倍不止。她又指一指黄豆怎么卖的,店伙计告诉她,黄豆三斤半十文,算下来就是三文多一斤,而米价要比黄豆的价格贵上差不多一文。

    这个比率,跟穿前的顺娘所处的时代的米价和豆子的价格比率相差无几,所以,顺娘判断方家米面铺的店伙计告诉她的是良心价格,并没有坐地起价。

    于是顺娘指了黄豆和绿豆,要他各样给自己称上一斤,而且,她还问店伙计,如果要得多,他能否给自己少算些钱。

    店伙计道:“这是自然,若是每样要上五十斤以上,按鄙店的规矩能比零卖给您的少上两成的价。”

    顺娘道好,从腰间的钱袋里面摸出了十八文钱递给伙计,伙计接了钱,给她称了今年新出的黄豆和绿豆各一斤,因她爽利,没有拿十七文就叫伙计各称上一斤,所以店伙计在给她称绿豆的时候就给她称了一斤一两,这样算起来还是顺娘稍占便宜。

    这就是宋人做买卖的时候普通店家和客人之间的进退之道,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你敬我一尺我便敬你一丈。会做买卖的店家都会跟店伙计讲这个,不要贪图蝇头小利得罪客人,你稍微大方些,那么客人下次还会来你店里买东西,如果他来十次,绝对会比你第一次就克扣斤两赚的钱更多。而且开店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店有口碑,有了口碑,才会有回头客,才会客似云来。在古代,口碑不是靠打电视广告拥有的,而是口口相传。并且,古代的百姓流动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往往来一家店里买东西的人,都是在此地住了几代的人,所以,完全不可想象,一家店铺若是没有口碑,能够把店开久,能够赚到钱。

    在店伙计给顺娘称黄豆和绿豆的时候,顺娘要店伙计帮她把豆子各自等分,每样半斤,分别包起来,最后再包在一起,提着回家去。她想好了,回家去以后先试着各用半斤绿豆和黄豆发豆芽,然后计算黄豆和绿豆每一斤都能发出多少豆芽。为什么第一次分别用半斤呢,主要是她怕自己掌握不好这个过程,尽管她在小的时候看到过她奶奶发豆芽,大概知道是怎么样的过程,但是这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她又是头一次上手,故而极有可能做不成功。所以,她给自己留下了各半斤黄豆和绿豆,可以第二次做实验。她相信,如果她连续发两次豆芽,到第三次应该能够完全掌握生发豆芽。

    发出来了豆芽,她还得凭借自己掌握的第一手的数据,计算发哪一种豆芽划算,也就是黄豆和绿豆同样是一斤,哪一样发出来的量多,以及这两种豆芽的定价和豆子的成本比较发哪一种划得来。不过,依照顺娘穿前对豆芽的了解,当然是知道绿豆芽比较好吃,至于发出来的豆芽的量,印象里她只记得奶奶曾经说一斤黄豆可以发出来两斤多三斤黄豆,到底是不是真是这个斤两,她还要做了才知道。至于绿豆

    分卷阅读15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