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51章 大明皇帝朱元璋,御驾亲征

      第151章 大明皇帝朱元璋,御驾亲征
    所以给孩子取名这件事情,朱元璋已经是做的得心应手。
    “好,那咱就给这小侄子取个好名字!”朱元璋立刻痛快的答应下来。
    取名字这种事情可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朱元璋根本不敢马虎,立刻开始想了起来。
    大半天之后,他感觉有了主意。
    “从朱标开始,咱老朱家这一代孩子就是以木为旁,那小侄子也应该一样。”
    朱元璋搓着手掌,然后继续说道。
    “不如这样,这孩子就叫朱楷。”
    朱瀚对于这个名字也是很满意。
    “朱楷不错,这是一个好名字,那这小家伙以后就叫朱楷了。”
    在给孩子取定了名字之后,一顿欢欢乐乐的庆生满月家宴就在英王府内正式开始。
    等到大家都吃饱喝足,嫂子马秀英带着一群孩子们去内院看小朱楷,老哥朱元璋则和朱瀚一起在前厅商议事情。
    “陈友谅在云南一路高歌猛进,听说已经派出重兵包围了大理和昆明这两个城池,一旦被陈友谅攻下,那整个云南可就要彻底落入他的手中了。”老哥朱元璋一边品茶一边说道。
    大明朝利用自己手中充足的货源,早已经在大西南开辟了数条商路。
    数以百计的探子也利用这些上路深入到了云贵等地。
    所以对于陈友谅进攻云南的战事进展,大明朝的探子们基本都能够做到详尽的汇报。
    朱元璋虽然远在应天府,但依旧能够快速得知关于陈友谅的情报。
    “谁也没有想到,那大理总管段功和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竟然是如此的拉胯,好在他们还可以凭借大理和昆明的城墙,拖延一下陈友谅的时间。”朱瀚在旁边说道。
    大明朝已经决定在洪武三年开春之后,全军三路进行北伐。
    为了完成这百年基业的壮举,大明朝从各个地方抽取了精兵强将参与北伐。
    如此一来,西南地区的局势就要彻底变成防守态势,陈友谅若是借此机会大举进犯,的确会给明军造成不小的麻烦。
    “不过陈友谅的本领不在于经营地方,而在于征战,就算陈友谅把云南给打下来,那等到咱们在进攻云南的时候,他也未必能够在当地建立稳固的统治。”
    朱瀚紧接着说道。
    “这倒是有道理,我们北伐元朝,若是能够在一年之内解决战斗,那也就不用担心陈友谅了。”老哥朱元璋说道。
    “元朝已经是强弩之末,咱们上去轻轻推一把,元朝如今已经是大厦将倾,一年时间足以解决战斗。”朱瀚对于北伐元朝的事情,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担心。
    现在大明朝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而元朝那边则是内忧外患,根本没有一点儿有优势的地方,凭什么能够阻拦明军的北伐呢?
    朱瀚与老哥朱元璋就最后定下了北伐元朝的策略。
    。。。。。。。
    云南,大理城。
    云南这个地方不愧是四季如春,哪怕是冬天,大理城下也没有那种令人难以忍受的严寒天气。
    陈友谅利用这一段时间从四川调来了大批的工匠,他利用这些工匠在大理城外铸造了许多的青铜大炮,这些大炮动辄数千斤,全部用来发射最为坚硬的炮弹,目的自然就是轰塌大理城的城墙。
    而城内的段功,虽然拥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但是面对在城外的陈友谅大军却没有丝毫的应对方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陈友谅一点点把火炮给铸造了出来。
    陈友谅下令铸造的这些火炮全都是仿照明军的样式,使用的是最为精良的灰火药。
    这种全新的灰火药,相对于原本的黑火药来说,应有更强的推射能力,可以在炮管内反应更长的时间,不会增加太强烈的压强导致炸膛。
    灰火药的工艺自然也是陈友谅之前派人从明军那里偷偷学过来的,虽然学的不是很像,但已经有了七八分相似,用来对付大理城墙已经是完全足够。
    “启禀陛下,威武大将军炮已经全部部署完毕!”一名汉军将领前来向陈友谅请示汇报。
    在陈友谅的大军前方二十门火炮,如同树干一样粗细的炮管直直的指向了前方的大理城。
    “好!开始轰击城墙!”
    随着陈友谅的一声令下,汉军中的这些可怕的攻城炮立刻开始了发射。
    如此大威力的火炮与之前的那些小火炮,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沉重的弹丸在轰击到大理城墙的时候,每一次都会带落大片的夯土和砖块。
    “快!快把城内所有的壮丁都拉到城墙上来,一旦出现缺损立刻修补!”
    段功看到红巾军的火炮威力如此之大,立刻就是慌了起来。
    不过哪怕大理城内的所有壮丁都加入到了修补城墙的行列当中,但汉军的火炮威力实在是太大了,根本就来不及修补完成,新的一处缺损就会在城墙上出现。
    几次三番之后,城内的这些壮丁都一个个感到了绝望,甚至于有许多人已经开始灰心丧气,偷偷的趁着监工不在,退下了城墙,回到城内躲藏了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汉军攻破大理城之后,肯定要进行一番大肆的烧杀抢掠,他们现在已经对防守没有信心了,只想着给自己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起来。
    面对如此局势,哪怕是段功,心中也已经是感到有些绝望。
    “不好了,大人东城的城墙已经垮塌!”
    “大人,北城门已经被敌人破坏!”
    “大人,西城墙垮塌!修墙的壮丁都已经逃光!”
    。。。
    战场上接二连三的不利消息,让段功心情沉到了谷底。
    段功也不知道自己能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几天。
    在这些大威力的攻城炮加入战场之后,陈友谅攻破昆明城已经不再是一个时间问题。
    轰隆隆!
    随着一声巨响,大理城墙又被红巾军的火炮轰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上万名大汉红巾军士兵早已经在大理城墙外列好了阵型。
    准备向前夺取大理城。
    如今随着最后一处缺口的打开,大汉皇帝陈友谅策马来到镇前宣布了全面进攻的命令。
    “攻破大理城,洗城三天!”
    大汉皇帝陈友谅一声令下,数万红军巾军士兵立刻发出了亢奋的呐喊声。
    洗城,不同于一般的屠城,对于城里的居民百姓并没有强制性的杀光,而是让进攻的士兵们可以在城内肆无忌惮的抢掠,当然如果在抢掠的过程中有人敢反抗,那么杀人见血的话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陈友谅之所以下达这个命令,就是因为在最后关头有了一丝丝的宽容。
    若是大理城内的人想要归顺自己,那么也就可以留他们一条性命,但谁要是敢不识时务,那么入城的大汉红巾军士兵们就会将他们变为刀下之鬼。
    随着大汉红巾军发起攻击,大理城的守军根本无法阻拦这些如狼似虎的敌人。
    大理城的开始燃烧起来,还有不少人想要顽抗,但都被大汉红巾军给镇压下去。
    熊熊的烈火和浓烟很快就笼罩了大半个大理城。
    段功此时已经没有任何手段可以挽回当前的败局。
    “快逃啊,快逃!”
    “大人,快走啊。”
    几个将领在段功身旁焦急的喊道。
    大理城内的总管府拥有一条通往城外的密道,虽然大理城被攻破,但是只要从密道往外逃,走那么段功等人也就不会有性命之忧。
    段功带领自己的家眷和亲兵随从总共数百人,已经是来到了地道的入口,随时准备开始逃走。
    但是,在进入地道之前,段功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处于完全混乱的大理城。
    “大理段氏数百年的基业,如今败落在我的手中了!”段功泪流满面的低声说道。
    不过段功哪怕心中再是不甘心,如今也必须要逃走了啊。
    陈友谅对于云南土地可不仅仅是名义上征服,而是要彻彻底底的掌控。
    那大理段氏这个盘踞此地数百年的地头蛇就没有存活的可能。
    段功带领数百人钻入地道之后,沿着地道向南一路狂奔。
    好不容易钻出地道后,已经是来到了陈友谅大军的后方。
    若是在一般的时候,这个地道可以用来突袭围攻敌军的后方薄弱点,但是大汉红巾军的战力高出大理军队一个级别,哪怕是偷袭击也是鸡蛋碰石头。
    段功等人逃出大理城后,也只能选择一路向南狂奔。
    在云南的南边儿,还有几个与大理段氏世代通婚的当地部族,段功想要逃到那几个部族当中,借用他们的兵力想办法重新打回大理城。只不过如今大理段氏连老巢大理城都丢失了,那些世代通婚的部族,还能否继续支持自己,已经是一个谁也无法确定的未知数。
    段功的这一条难逃之路,注定充满了凶险。
    。。。。。。
    洪武三年,二月。
    大明王朝针对元朝残余势力的北伐,终于开始了啊!
    首先出击的是大明西路军,由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统率八万大军,向元朝占据的夏州、保州一带展开了进攻。
    元军陕西平章脱因帖木儿是王保保的三弟,也算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年轻将领,若是对战一般人的话,脱因帖木儿还有几分抵抗的胜算。
    可是,面对徐达和常遇春的明军组合,脱因帖木儿根本是毫无招架之力,短短七天时间就被打得节节败退!
    脱因帖木儿原本认为自己手上还有十万兵马。
    应该是能够抵挡住明军的进攻的,但是现实却告诉他,他想错了啊。
    几番战败后,脱因帖木儿只能退守夏州城。
    此时的夏州城内早已是空虚一片,城外又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脱因帖木儿知道,自己已经是彻底失去了希望,而且明军也肯定会趁着自己撤回到夏州的时候发起猛烈的进攻,所以索性放弃了夏州城。
    脱因贴木尔的不战而逃,立刻让西北重镇夏州落入到了明军手中。
    徐达率领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西北的大部分地区收入到了自己的战绩当中。
    西北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曾经是西夏王朝的地盘儿,在蒙古国崛起的时候,成吉思汗铁木真率兵攻打西夏,经过三次的征讨,特别是最后一次的灭国之战,整个西夏国被完全灭亡,党项族人被杀戮一空,整个西北沦为了一片地广人稀的区域。
    如今在徐达的凌厉攻势之下,驻守此地的蒙古人跑得干干净净,整个西北一带几乎进入到了数十里不见一个人影的空旷境地。
    大片大片的肥沃农田和牧场被抛荒在了这里。
    如今已经是开春时间,徐达望着满肥沃的土地,心中不舍得这么好的土地抛荒。
    徐达立刻上奏朝廷,请求用西北的土地赏赐给有功将士和陕西的贫苦百姓,不仅可以笼络人心,而且还能够帮助朝廷充实边塞地区,防止以后蒙古人袭扰边境。
    徐达的奏折上报的时候并没有抵达应天府,而是抵达了濠州。
    大明皇帝朱元璋亲自率领中路军从濠州北上,此时皇帝大驾正式驻扎在濠州。
    在看到徐达请求之后,朱元璋并没有立刻作出答复,而是派人去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了朱瀚,让朱瀚对于这件事情拿主意。
    此时的朱瀚则是已经来到了山东海州。
    大明的东路军将会从山东出发,沿着辽南一路北上收复辽阳行省。
    在看到徐达的请求之后,朱瀚立刻派人给老哥朱元璋送去了自己的答复。
    “延州以北禁止农耕,全部经营牧场,延州以南,可以开垦土地为农耕。”
    朱元璋对于朱瀚的这个答复,并不是非常的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
    但是,如今大明当务之急是北伐大业,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沟通西北的田地分配问题,朱元璋索性也就听了朱瀚的这个安排。
    毕竟朱瀚在信中可是非常认真的强调,一定要按照这个策略来划分土地的用途,否则将来会大大影响大明王朝的未来。
    朱瀚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西北地区属于华夏有名的农耕和游牧交界地,在历史上的明朝时期,为了巩固边防朝廷组织军护和百姓在西北地区大规模的开垦草原为耕地。
    开始的时候,这些耕地的粮食产量非常的可观,满足了明军在西北边境驻扎所需的军粮。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由草原开垦来的农田迅速的沙漠化。
    西北地区强劲的沙尘,让整个关中沦为了一片昏黄的天色。
    原本肥沃的农田很快变成了寸草不生的沙地。
    因为这些土地的沙漠化,明军在西北的边防线不得不往后退缩。
    等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明军在西北的边防线已经快退到了关中腹地。
    而此时的西北蒙古部落距离,关中也还有着数百里的距离。
    因为这时候的明军边防线已经不是为了防备蒙古人,而是为了防备那些逐年向南侵蚀的沙地。
    大规模的开荒,西北一带的土地沙漠化不仅威胁到了关中,也威胁到了草原。
    以如今的国力来说,这种土地沙漠化几乎是无可逆转的。
    朱瀚对于蒙古人已经没有多大的担忧,真正可怕的是这些大自然的破坏。
    所以他必须阻止徐达提出的在西北大规模垦荒屯田的建议。
    放牧和农耕兼营,才是西北的经营长久经营之道。
    河北,沧州。
    大明皇帝朱元璋率领十万大军已经抵达了沧州城下。
    从沧州往北,不过数百里就是蒙古人的都城大都。
    根据明军前方探马的回报,蒙古人在这一段道路上仅有数千名兵力。
    而且这些兵力大多都是以轻骑兵斥候为主,真正的主力全都龟缩到了大都城内。
    很显然蒙古人已经打算是放弃大都城了的。
    大明皇帝朱元璋御驾亲征来到沧州。
    在军事上的意义已经没有多大,毕竟蒙古人也已经是放弃躺平。
    但是,御驾亲征在政治上的意义却是非同凡响。
    历史上,自从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投靠契丹耶律德光,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就再也没有一个汉人王朝皇帝能够踏足幽州大地,当然宋徽宗父子那种当俘虏路过的不能算。
    正因为如此,朱瀚才是大力劝说老哥朱元璋御驾亲征,让天下人都能够看到这个扬眉吐气的时刻。
    大明皇帝朱元璋御驾亲征,所涉领的军队自然是大明王朝最为精锐的部队。
    这些军队装备了崭新的铠甲,一路上大明日月军旗迎风招展,沿途的蒙古守军望风而逃,当地的汉人百姓一路欢呼雀跃迎接王师归来。
    从山东行省出兵以来,朱元璋率领的中路军几乎就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一路上不停的接受各地百姓的迎接,费了一些时间。
    在大军入驻沧州府之后,大明皇帝朱元璋就在沧州颁布了圣旨,在圣旨当中朱元璋宣布北方的所有蒙古人汉人,只要投降就赦免之前的一切罪名,把他们当做同样的百姓对待。
    老百姓一辈子图的就是安安稳稳穿衣吃饭,对于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圣旨自然是争先恐后的欢迎,而那些蒙古人则早得到皇太后的旨意,一个个卷着铺盖卷往北方逃窜了,也不会有什么蒙古人投降明军。
    如此一来,就留下了一些当地的汉人豪强和元朝官员们。
    他们这些人对于元朝死心塌地。
    但是让他们放弃在家乡的土地和祖宗基业跑到大草原上去当牧民,却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而根据那些有关于大明军队的传闻,他们一旦投降的明军,虽然能够保住自家的性命,但是,这几百年来积攒的土地,就会被明军给没收一空。
    所以这些人是最为犹豫不决的。
    不过朱元璋不会给他们再犹豫下去的机会了,在沧州稍事休整之后,大明皇帝朱元璋就率中路军挥师北上,继续征讨蒙元的残存势力。
    从沧州往北需要穿过的第一个州府就是河间府。
    朱元璋早就已经派了一波使者去往河间府劝降元朝的守军将领。
    不过当朱元璋率领大军行进到河间府地界之后,前方使者带来的消息却并不那么顺利。
    只见这个大明使者狼狈不堪,身上的官服官帽也是不见了,浑身上下被打的伤痕累累。
    大明皇帝朱元璋见状,顿时大怒,立刻质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使者立刻悲愤的说道。
    “禀告陛下,前方的河间城守将朱铁锁不肯投降,还杀了一批想要弃暗投明的义士!下官被他们抢去身上的官服,官帽也被他们给剥了下来,在临走的时候也被他们给鞭打了一顿!”
    大明皇帝朱元璋一听,顿时更加怒不可遏。
    “好一个朱铁锁!是哪一路的出身?”朱元璋立刻向旁边的随行官员们问道。
    对于北方元朝的这些地方将领,大多数的官员并不是十分的熟悉,一时之间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朱铁锁是什么出身来历。
    最后还是一个在沧州参军的小校尉向大明皇帝朱元璋做了解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