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 最大赢家
第1249章 最大赢家
格莱美,北美音乐产业最高奖项,当一个活动一个项目一个团体达到如此高度的时候,他们也和蜘蛛侠一样,肩负自己的责任——
能力越大,责任越重。
颁奖典礼,自然也就不是简简单单的狂欢晚会而已。
一个典型对比,金球奖被誉为北美地区唯一一个收视率能够抗衡奥斯卡的盛会,但为什么金球奖的业内地位始终略逊一筹呢?
在北美,娱乐产业四大顶级奖项被合力称为egot:
艾美奖,格莱美,奥斯卡,托尼奖。
分别代表电视、音乐、电影、戏剧各行业的最高舞台。
这里,没有金球奖。
根本原因就在于,金球奖的一切影响力都在于“预测奥斯卡”,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奖项颁发不是基于作品或者演员的自身表现,而是基于作品在颁奖季的声势和前景,竭力捍卫“奥斯卡风向标”的头衔。
自然而然地,金球奖被归属到奥斯卡的附属列表了。
egot则不同。
这四大奖项肩负行业使命,他们需要意识到每一个奖项的颁发都可能对各自行业产生一系列影响。
以格莱美为例。
去年,四大综合奖项全部颁发给诺拉-琼斯的“远走高飞”。
这张曾经乏人问津的专辑最后年终销量高居前五名,并且全球销量也已经彪悍地突破一千万张。
而且,不仅是诺拉-琼斯而已,爵士这种曾经辉煌无限如今沉寂低迷的音乐类型又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一座奖杯,确确实实能够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变化。
否则,为什么好莱坞对传记电影的热情居高不下呢?还不就是因为奥斯卡影帝影后得奖率最高的就是传记。
今年,也不例外。
格莱美不仅迎合市场全面瞩目节奏蓝调和嘻哈而已,同时对摇滚这种音乐类型重新投去赞许的目光。
一直以来,摇滚就是一种多变且包容的音乐类型,脱胎于民谣,而后又演变出朋克这样的全新类型,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融入大量不同的文化元素——
视觉。硬核。金属,哥特。英式。
更不要说皇后乐队那样把歌剧融入摇滚的挑衅式创新了。
现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林肯公园把说唱融入摇滚,酷玩乐队把电子融入摇滚,八月三十一日乐队则把古典乐融入摇滚,摇滚又焕发出全新生命力。
两年前,林肯公园横空出世,收获三项格莱美提名但遗憾地只拿下一座奖杯,美国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不冷不热的反应令人扼腕。
两年后,酷玩乐队和八月三十一日乐队杀出重围,顶住压力连续翻盘,尽管从单个奖项来看不算冷门,但全局来看则是另外一回事。
格莱美,终于迈出坚实一步。
冲击和震荡,在颁奖典礼结束之后才刚刚开始。
独立乐队。唱片公司。普罗大众。接下来一年时间里,整个音乐产业方方面面的影响将会陆陆续续浮出水面,正如安森在最后得奖感言里所说一样:
那些依旧在坚持梦想追逐梦想的人们应该怀抱期待,也许他们就在街头拐角处遇见自己的盛夏午夜时刻。
一切,才开始。而且,这只是一方面而已,第四十六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的影响力远远不止如此,其他方面也一一涉及。
颁奖典礼结束,熙熙攘攘铺天盖地的赞誉全部朝着碧昂斯蜂拥而去,因为碧昂斯就是最大赢家——
五座留声机奖杯!
对于其他歌手来说,一座留声机奖杯都是奢望了;然而,从真命天女单飞出道的碧昂斯却一飞冲天,职业生涯首次以单人歌手登台就拿下五座奖杯。
值得一提的是,在格莱美颁奖典礼将近半个世纪的音乐长河里,男歌手单届颁奖典礼的得奖记录是八座——
由迈克尔-杰克逊和桑塔纳共同保持,这里的桑塔纳就是今晚颁发年度专辑的嘉宾里卡洛斯-桑塔纳的乐队,他们在四年前的格莱美颁奖典礼上囊括八座奖杯,追平迈克尔-杰克逊1984年创造的记录。
而女歌手在单届颁奖典礼的得奖记录则是五座。
劳伦-希尔(lauryn-hill)在1999年、艾丽西亚-凯斯(alicia-keys)在2002年、诺拉-琼斯在2003年分别创造如此历史,今年则轮到碧昂斯了。
连续三年,格莱美颁奖典礼见证女歌手书写记录,以无与伦比的表现让整个音乐产业意识到女歌手的全盛时代——
艾丽西亚-凯斯,节奏蓝调。
诺拉-琼斯,爵士。
碧昂斯,节奏蓝调。
不仅是女歌手而已,同时也是节奏蓝调的全盛时代。
并且,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三位女歌手都是在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完成如此壮举,艾丽西亚和诺拉双双赢下自己那一年的年度新人。
只有碧昂斯遗憾错过,她甚至没有能够赢得提名。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碧昂斯书写历史创造辉煌的夜晚,却有人忍不住询问,如果碧昂斯拿下年度新人的话,那么她就能够单独享有六座留声机奖杯书写全新记录,然而这件事没有发生,又是谁阻止碧昂斯呢?
答案就是,八月三十一日乐队。
沸沸扬扬地,人们都在盛赞碧昂斯收获五座留声机奖杯的壮举,碧昂斯毫无疑问就是格莱美之夜最闪亮的存在;然而在这一片喧嚣里却始终存在一个遗憾。
碧昂斯,真的是第四十六届格莱美的最大赢家吗?
不要忘记了,八月三十一日乐队也收获了四座留声机奖杯,并且其中包括年度新人和年度专辑两座重量级的奖杯——
含金量更胜一筹。
有数量也有质量,八月三十一日乐队才是真正的隐藏赢家。
而且,奖杯只是一方面而已,影响力才是真实的。
碧昂斯的开场演出引发热议,然而在下半场开场演出之后却被彻底遗忘,热度还没有来得及扩散开来就已经极速降温,等颁奖典礼全部结束的时候,人们就只记得八月三十一日乐队的演出了。
更何况,八月三十一日乐队还是整个颁奖典礼最后收官的得奖者。
从收视数字的曲线就能够看出来,八月三十一日乐队的影响力超出想象;而现实更直接更残酷的地方在于,不止是收视数字而已,人人都在讨论八月三十一日乐队——
字面意义上地,没有人能够例外。
甚至好莱坞也是一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