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969章 沉浸体验

      第969章 沉浸体验
    番外,也结束了。
    在后记里,卡尔-里维特还是通过海关之口验证了安森的身份,但对网友们来说,这还是不够。
    然而,正如卡尔所说,他不在乎,也不准备辩驳——
    怀疑论者和阴谋论者总是有着无尽的可能为自己辩护,一旦卷入他们的争议里,可能就无法脱身。
    对卡尔来说,这一段经历是美妙的也是幸福的,他重新认识了安森,不是票房冠军也不是历史缔造者,不是媒体描绘出来的也不是狂热粉丝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眼睛,拨开想象的面纱,小心翼翼窥探到的真实,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一名演员,更重要的是,一名电影爱好者。
    显然,经历欧洲街头巡演、经历戛纳,安森的形象正在悄悄发生改变,这才是卡尔唯一在乎的。
    不过,卡尔没有预料到这一篇文章居然出圈了。
    而且,刹也刹不住车。
    在一片熙熙攘攘的讨论声之中,那张照片成为焦点。
    卡尔:???为什么?
    卡尔完全无法理解,一张背影的照片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在照片里什么信息都没有,如何展开?
    很快,卡尔就意识到,自己还是天真了。
    “这就是安森-伍德!”
    狂热影迷们发出了声音——
    先是分析帽t,这件衣服是nasa的官方联名款,安森曾经在慕尼黑街头巡演的时候穿着出场。
    而后分析背包,那是一个挪威户外品牌,安森整个欧洲街头旅行过程中全程携带,出镜频率非常高。
    再是分析背影,从后脑勺的形象到肩膀和手臂的线条再到走路的上半身姿态,堪比显微镜分析每一个细节,甚至开始自己自由发挥脑补小作文。
    最匪夷所思最难以置信的是,居然有网友从左侧广告牌的倒影里找到一个投影,然后放大并且解析图像,得出一个模糊脸型轮廓,确实是安森。
    一个个化身为福尔摩斯,最细小最琐碎的细节也不放过,充分发挥女人侦破男友偷吃证据的精神,最后一致得出结论:
    这,就是安森。
    卡尔瞠目结舌,网友们好好地给他上了一堂课。
    果然,不要小觑网友。
    不过,也不是全部网友买账的,不少人就拒绝相信,这些网友们越是分析,反对的声音就越是倔强。
    熙熙攘攘,沸沸扬扬。
    一直到数个小时后,tmz发布了一张纽约街拍——
    “安森-伍德抵达纽约。”
    在这张照片里,安森一身打扮和卡尔的照片完美契合、一模一样,并且正是卡尔和安森抵达纽约的同一天,看着从众人视野里消失的安森重新出现在纽约,tmz证实,安森从欧洲返回纽约为“蜘蛛侠2”的拍摄准备,间接证实了卡尔的这篇文章。
    刹那间,鸦雀无声,所有争议全部消失的一干二净——
    毕竟,现在不是社交网络时代,有些声音永远不会消失。
    哇!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哗然一片惊叹,网友们全部疯了。
    万万没有想到,卡尔的经历,居然全部都是真的!
    不由自主地,一个个开始想象,如果是自己和安森偶遇的话,如果自己在咖啡屋或者超市或者街头偶遇安森的话,想象力张开翅膀,就再也停不下来。
    包括卡尔自己也措手不及——
    本来,他只是顺手记录自己的一次难忘神奇经历,却意外成为戛纳电影节售后,不仅为人们填补安森结束巡演之后的行踪,同时成为电影节的一种延续,为安森整整三个月的欧洲之行画上完美句号。这也是伊芙没有能够预料到的。
    但正好,借势,推波助澜,继续完成个人品牌的打造。
    伊芙开始摩拳擦掌,她就是喜欢这样的意外挑战。
    那么,当事人呢?
    ……
    纽约曼哈顿,依旧繁忙依旧喧嚣,来来往往的忙碌从来不会放慢脚步,川流不息的人潮都在忙碌着。
    放眼望去,似乎每个人都是分分钟百万美元的超级忙人,甚至就连放慢脚步围观热闹的时间也没有。
    然而,也有些许例外。
    在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始终有一些安静的角落,嘈杂和喧嚣被隔离在外,就连时间也放慢脚步——
    给予艺术静静绽放的空间。
    和欧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不同,北美的历史着实太短,没有来得及沉淀艺术底蕴,相对而言,这片土地勇敢地拥抱时代,现代艺术得以蓬勃发展。
    正是因为如此,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聚集全球的目光。
    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之外,格林威治村、上西区、东村等等都可以看到数不胜数的小型画廊和艺术工作室,为形形色色的艺术家们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
    此时,一个慵懒午后,诺拉-伍德就在下城区东村的一间艺术画廊忙碌——
    天气,略微阴沉,厚厚的云层遮挡住六月下午的金色太阳,整座城市笼罩在阴影里,却丝毫不感觉凉爽,反而沉闷,令人忍不住想要煮一壶红茶驱散空气里的潮湿闷热。
    眼前是诺拉回去整整四个月忙碌的一个工作成果,于三周前在这里拉开帷幕,一个全新画展登场。
    这是一个关于城市空间的画展,一群年轻艺术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诠释,通过绘画来展现自己对城市空间以及当代年轻人在城市空间里位置的理解。
    在2003年的当下,这算非常时髦非常新鲜的一个艺术主题。
    尽管探讨城市空间的艺术一直存在,但始终没有能够真正掀起浪潮,这两年又产生一批全新探索,艺术家们热衷于探讨普通个体和城市空间的关系,然而在市场方面始终没有能够吸引全面关注——
    兴致缺缺。
    在诺拉看来,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主题。
    这些年一直聚焦古典艺术,诺拉也渴望迎接一些全新挑战;于是,诺拉接下这个没有人愿意接手的烫手山芋,几乎是以慈善活动的姿态出手帮忙。
    然而……
    门可罗雀。
    诺拉有些懊恼,转头望向外面来来往往的年轻人,一个个换上短袖、吊带、裙子、凉鞋,青春的朝气在肆意张扬;但没有人愿意在画廊门口停下脚步。
    当时,在挑选画展位置的时候,诺拉的第一反应选择了上西区——
    那里聚集着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他们热衷用艺术品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依靠诺拉的人脉轻而易举就能够打开局面。
    但诺拉马上意识到,这等于回到自己熟悉的轨道,换汤不换药,只是在同一个空间里换上不同的艺术品罢了,最后还是期待着同一批人脉成为目标群众。
    这不符合挑战的意义。
    所以,诺拉推翻自己的想法,全面重新构思整个项目,最后选择了年轻艺术蓬勃发展的东村作为目标。
    但现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