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096章 1187张居正的担忧

      “大人,我们愿意归降。”
    “我听大人的,愿意随大人归降。”
    潞江城线府大堂,几个将领跪在地方不住磕头,嘴里不断重复着几句话。
    而从大堂门口到院子里,还躺着七八具尸体,都身穿明朝官军将领的甲胄。
    这些人,自然不是线贵的心腹,而是城中其他势力插进来的人手,不过手里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利,也是线贵前些日子打发他们去看守南北门的一些人。
    毫无疑问,这年头真心愿意投靠缅甸的明人还是不多,毕竟国家体量在那里摆着,傻子也知道该怎么选。
    除非夜郎自大或者被人拿住把柄,谁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可惜,线贵就没得选。
    而在线贵手下的人,也没得选。
    要么跟随他投靠缅王,要么就只能如同院子里那几具已经冰冷的尸体一样。
    剩下的将官,自然也是贪生怕死的,否则早就躺在外面了。
    “嗯,很好,那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不分彼此,你们听我的,我自然会护着你们。
    我知道,你们还是担心明廷势大,不过别忘记,他们虽有百万大军,可真实情况是个什么样子。
    何况,还有辽阔疆域需要镇守,他们根本就分不出多少兵马,顶天就是从四川、贵州等地调个几个万人支援云南。
    和缅王麾下二三十万大军相比,还是力有不逮,我这都是为了大家的前程才做出这样的选择。”
    线贵可不会告诉他们,自己其实是被胁迫的。
    而是分析明缅军事实力,才做出的选择。
    “如今缅军势大,明军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云南易手也不会太久。
    大家都是生长在此,我也是因此才选择这么做,你们说说,我做的对不对?”
    线贵继续笑问道。
    “对,大人一心都是为我等考虑,钱贵廖祥他们都是被猪油蒙了心,才没体会到大人的苦心,实在该死。”
    “大人考虑周全,我愿意唯大人马首是瞻。”
    门外就站着线家的家丁,手里的刀还在往下滴血,这个时候谁敢多说半个“不”字,都是不断吹捧线贵是为他们着想。
    若是缅军真有能力从大明手里夺下云南,其实对他们这些人来说,这个选择还真没错。
    是的,大明虽然提倡忠孝廉耻,可实行政策却是尽量把人固定在家乡。
    这些军将,或许往前数几辈还在云南,也就是洪武后期移民到的这里,可也已经在云南生活了百年,算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了。
    明廷战败,他们就只能背井离乡,对于这些人来说,多少还是有些不情愿。
    当然,到目前为止,他们还不认为大明会败,最多就是丢掉云南西南一些地方,像楚雄、昆明这些大城是不大可能丢失的。
    只是眼前形势比人强,他们才不得不违心投靠。
    “你们还不知道,那李成梁其实就是把你我当做炮灰,我潞江城弹丸之地,那里扛得住缅军十余万大军的进攻,腾冲比我潞江城如何?
    不仅城池高大,还有整整一个卫所,不也快速陷落,他却给本官下死命令,死守潞江城一个月,你们说说,一个月后,诸位还有几个人能站在这里?”
    这边,线贵开始给这些新附之人洗脑,也开始筹画安排自己亲信去南北城接管军队。
    这些人还是有用的,有他们在,手下那些士兵才不会乱来。
    而此时潞江两岸,两边的明军都高度戒备,防止对岸有船只过来。
    往日还算繁忙的潞江渡口,宽阔的江面上竟然没有一只渡船。
    而在城外,线老三从码头上接回家人,没有回城而是直接穿城而过去了城西,那里可是缅军大营的地方。
    线老三没有去约定的小树林等待罕拔的到来,而是直接往前方缅军大营去。
    此时的缅军大营因为中军抵达,后方再次开始扩大营盘,所以面向潞江城方向的缅军都是高度戒备,防止此时城里明军出城偷袭。
    看到几个家丁装扮的人护着一个汉人老爷直接往军营来,自然大声呵斥。
    说实话,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有明人这样大摇大摆往他们这里靠,以往见到都是有多远躲多远。
    在营门前停下,有线府家丁当即对着里面喊道:“麻烦通禀罕拔将军一声,就说线府三爷听说缅王驾到,特来拜见。”
    此时线府投靠的事儿虽然没有完全谈妥,但城里的威胁已经被线贵剪除,自然也没太多顾忌了。
    而且,就当下线贵做的事儿,他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根本没有回头路可寻。
    此时,迎接缅王莽应龙的罕拔在王帐得到消息,就是一愣。
    他还没来得及向缅王诉说这边的情况,怎么线家就主动找来了,这么迫不及待?
    在缅莽应龙面前,罕拔简单把情况一说,莽应龙笑道:“既然那线家人要见我,那就让他进来吧。
    他们现在,应该是不可能反悔了,呵呵.”
    “那好,缅王,我这就出去带他进来。”
    罕拔听到莽应龙的话,立即笑着说道。
    很快,罕拔就到了营门,果然看见线老三带着几个家丁就来了这里。
    “罕拔大人,可算见到你了。”
    线老三主动拱手笑道,热情上去攀谈。
    “怎么,城里出了什么变故吗?”
    罕拔看出今天的线老三貌似比昨日还要热情,显然有情况发生,当即询问道。
    昨日的线老三,虽然也已经决心投靠,可毕竟手里还有筹码,所以还能和他谈谈条件,但是今天这么热情,明显就不对。
    “没有,只是我大哥已经完全掌控了潞江城,他催我尽快过来拜见缅王,想知道下一步该怎么配合我军过江。
    现在保山城那边还不知道,兵贵神速,如果这个时候全军突击过河,等我们兵临保山城下时,那李成梁可能还来不及反应。”
    线老三自然不会直接漏底,自己这边已经事发,朝廷已经知道了。
    所以,还有尽快把计策定下,让缅军过江,才能确保他们在缅军中的地位。
    这,也是线家现在在缅王眼里唯一的价值了。
    如果时间耽搁久了,明军援兵抵达河对岸,在想过河可就难上加难。
    河对岸的明军虽不归线贵管辖,可虚实却是一清二楚,就一个游击带队,兵马不过数百人而已。线贵虽然就可以直接把这些明军击败,可他还想抓稳手里的两千来兵马,也不愿意损失多少。
    大明这边不说了,在缅甸,那就是讲究实力的地方,手里的实力就是你在缅甸国内的地位。
    线贵虽然不是缅甸人,可对那边的情况也是耳闻目染,看得多了。
    土司只要手里有兵,又愿意听缅王的调遣,就能成为这个地方的土皇帝,为所欲为。
    没了兵,土司算个屁,地方直接就被缅王分给别人了。
    兵越多,地盘越大,这就是缅甸那些土司领地的规矩。
    也就只有东吁王朝直接控制的区域,才是按照缅王的一直在运转。
    总体来说,比大明控制的宣慰司还要残酷许多。
    罕拔虽然不怎么相信,可线老三的话有一句说道他心坎上了,那就是“兵贵神速”。
    带兵打仗的人,就算没有总结出这个词儿,但也会在实际作战中使用。
    此时听到罕拔耳中,就觉得很有道理。
    看了眼线老三这个草包,心里倒是对大明的文化有了敬意。
    从这样的人口中都能听到这么有道理的话,看来汉家文化回头还得好好学学。
    由此,不免又想到缅王常年不离手的那本汉人的书,叫什么《三国》的,也得找来叫人讲讲。
    罕拔是有点文化的,至少汉字认识一些,不过看汉人的书就太难为他了。
    好吧,只能说当初他看的都是汉人考功名的书,自然不是一般人能看进去的。
    缅甸人中但凡能看进四书五经的人,大多会选择跑到大明参加科举,大明也对他们来者不拒。
    实际上,明朝的进士还真有外藩读书人成功考取进士的实例。
    从唐朝开始,就有直接让藩属国士子考进士的先例。
    比如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进了国子监,后来考中进士,留在大唐当官,一度归国,后来又返回唐朝,葬在长安。
    唐穆宗时,设立“宾贡制度”,番邦可以向大唐推荐“宿卫学生”,被推荐的学生可以进国子监学习,并参加“宾贡科举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会被授予“进士及第”称号。
    然后可以选择回国,或者参加吏部遴选,留在大唐做官。
    新罗崔致远考中后,担任过溧水县尉,给高骈做过幕僚,还写过《檄黄巢书》,最后回归新罗。
    一直到唐末,宾贡进士有58人,即便是五代十国时期,登科的也有几十个。
    北宋延续了这一制度,开宝九年,高丽金行成入国子监,后来进士及第,朝鲜王要他回去,他死也不走,官至殿中丞。
    太平兴国五年,高丽康戬进士及第,留在北宋为官,还弹劾过寇准。
    由于元末明初多年的战乱,科考就像动乱时期的高考一样,耽误了许多年。
    当明朝第一次举办科举考试时,已经是洪武四年了。
    这次开国第一考,最终有一百二十人考取了进士,其中有一位来自朝鲜半岛,史料中原话是“高丽国中一人“,名叫金涛。
    那年有四位高丽国学子来中国读书,只有金涛一人中第。
    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了金涛的经历“惟金涛登第,授东昌府安丘县丞。朴实、柳伯儒皆不第。
    三人俱以不通华言请还本国。诏厚给道里费遣舟送还。“
    高中进士后金涛被安排到东昌府任安丘县丞,不过他竟然以语言不通为由申请回国了。
    不过,朱元璋也没有太在意,还专门下旨给了他们丰厚的路费“遣返回国“了。
    不过,金涛回国后却是一步登天,据记载他“归为其国相“,由中国一个县令摇身一变成了高丽的宰相,可见在中国高中进士的含金量最好的证明。
    此外,外藩参与科举的还有越南和缅甸等地读书人,不仅展现出儒家文化在亚洲文化圈的辐射影响,也展现在古代中国强大的自信心,对外秉持的开放的态度。
    用现在的话来说,也算是古代版人才争夺战,抢人大战。
    线贵在罕拔的带领下,自然很快见到了缅王莽应龙,此时他的态度也异常恭敬。
    毕竟这位,以后就是主宰他们一家生死的人,而他们线家在做出这个决定以后,也不再是明人,而是缅人了。
    此时线老三,就是以自己是缅人自居,处处都表现出自己为缅甸考虑的一面。
    当然,这些大多是线贵教他的,倒是把莽应龙逗得高兴不已。
    “兵贵神速?”
    当罕拔把从线老三那里听来的这个词儿说出来后,自然也让莽应龙很重视。
    控制潞江渡口,本就是此战重中之重,若是给保山明军反应的机会,突袭怕就难打了。
    当即,莽应龙就派出千多兵马,随着线老三绕城而过直接去码头,用潞江城的船过江占领两岸渡口和抢夺船只。
    “大军营盘按照行军扎营,今日拿下渡口后,明日全军过江,直奔保山城,活捉李成梁。”
    莽应龙当即就下达了最新的王令。
    李成梁可是大明朝的正一品武将,右军都督府大都督,如果能够捉住他,对大明朝廷的影响无疑将是巨大的,裂土分疆貌似难度就减少不小。
    反正,在莽应龙看来,大明京城那些主宰帝国命运的官员,应该都是胆小惧战之辈,只要展现出缅军的强大,很容易逼迫他们屈服。
    而此时的大明京城内阁里,魏广德也被张居正在值房召来。
    “叔大兄,此番相召有何事儿?”
    魏广德走进张居正值房,两人相互拱手行礼落座后,魏广德直接开口问道。
    “这些天我看了你送过来的云南战报,此次缅军势大,你看李成梁那里,需不需要继续加派援兵?”
    从兵部报上来的纸面数据,明军从三省抽调精锐兵马七八万人,这个应该是实数,毕竟都是李家父子点选的兵马。
    但是云南账面十余万大军,按照明军卫所的情况,张居正估计有五六万人就不错了。
    说起来,此次朝廷在云南聚集的兵马不过十二三万人,还要分守各地,真正能够投入战场的不过十万,主要还是李成梁点选的兵马。
    十万不到的人马,要对抗二十余万缅甸大军,真正最近总有些心绪不宁。
    即使水师已经抵达缅甸南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