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一八八章 公车上书

      当时间进入公元1860年12月,就在中华帝国实施所谓中华新政半个月的时候,第一波北方的冷空气过早的降临,让整个江南早早的就下了一场稀稀拉拉的初雪,而与这场初雪一起来临的,则是民间士子的一股反对新政的风潮。
    这股风潮的源头,就是高中考试跟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跟传统考试内容格格不入,里面加了很多数学题、常识题以及历史题,真正的四书五经反而很少很少,这让大多数老一辈的士子完全不能适应。
    不能适应的意思,就是考不了高分,考不了高分,就当不了官,当不了官就没有特权,没有特权,就没有好工作,好收入,好生活,所以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天气变冷之后,这些不得志士子积压的不满也终于到了一个临界点,开始私下聚集,公然批评新政起来。
    在这些私下聚集的所谓睿智大儒看来,中华帝国新政府搞的这些新官制不伦不类,不中不洋,完全是乱政。
    当然,他们不敢把评论的矛头指向皇帝,也不敢说首相的坏话,所以就把矛头指向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尤其是李永昌的幕僚班子,也就是所谓的首相幕?万?书?吧? .nsb.府成员。在这其中,伍廷芳因为年轻,出身洋派,加上又是重要的首相幕府行走,被攻击的就尤其厉害。
    这些人也很聪明,攻击的主要方向从来不说内务府的事儿,但对其他体制都是贬斥的一塌糊涂,而且他们还拉帮结派,到处在公众场合批评政府,一副敢为天下先的态势,结果还真的遭到了很多人的颂扬。
    其实这些人之所以胆子这么大,也跟当前的舆论大环境空前宽松有关。相比清廷,中华帝国对舆论方面。特别是知识分子的舆论方面从来都是管制很松,基本上是一种言论无罪的态度,这才让那些知识分子能够畅所欲言。
    这些反对新政的知识分子大多是不适应新政的老派儒生,之所以攻击这么猛烈,其实也有反戈一击的意图,本质上是希望引起皇帝的注意,说不定就死中求活,总比在新政体下的没希望要好的多。
    这种事情当然会引起政府的注意,本来首相府的幕僚们都主张强制抓捕的,但李永昌却一力反对。反对用粗暴的方法对待知识分子。简单说,正是因为李永昌对知识分子的过于放纵,加上李永吉又不注意这块儿,才造成了知识分子的大反弹,要不然,如果一早就实行清朝初期的那些政策,甚至玩一把文字狱的话,就根本没有这些反对声音了。
    原本这些事情,李永吉是没空操心的。他现在正一门心思忙军队整编的事情,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英法俄三国干涉。
    因为就在苏州下第一场初雪的五天前,漫长的中英法俄四国谈判终于以全面破裂告终,俄国使者也正式的对中国递交了宣战书。从此中华帝国跟俄国就算是进入战争状态了。
    所以说,在这个紧要关口,李永吉才没空理会国内的这些破事儿呢,反正经济改革并没有什么问题。不但国债全部发行一空,新钞票的发行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在不过分影响物价的前提下。让帝国政府财政完全呈现一种过分盈余的情况。
    在李永吉看来,国家只要财政没问题,军队没问题,其他一切都是小问题。
    但是,当知识分子发展到聚集了上万读书人,集体在永华宫前跪地请愿,搞了一出公车上书的时候,就由不得李永吉不重视了。
    因为事情的严重性,李永吉只能暂时离开虎丘大本营,重新回到了永华宫,去处理这个所谓公车上书事件。
    说实话,对这个上万人集体跪地请愿的所谓公车上书,李永吉是有些头疼,也接受了他们的代表递交的提议,但这些提议在李永吉看来,完全是毫无用处。
    因为这些人的提议看起来头头是道,但其实都是泛泛而言,都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很少有真正抓住要点的,也没什么建设性意见,对政策的改进毫无用处不说,甚至很多内容都是在开历史倒车。
    比如第一条,是下诏鼓天下之气,不拘一格降人才。
    说的挺好,但鼓什么气呢?通篇都是一些之乎者也,什么浩然正气的,但说白了就是要回复士子以前的地位跟特权,要把给工人跟士兵家属的特权,还给士子。
    那个不拘一格降人才,听起来也很带感,但本质是想恢复举荐制度,也就是说不经过考试,直接通过民间士子之间的推举,来推举有名望有才华的“大才”,进入政府当官,把持地方甚至中央的大权。
    在这里面,他们尤其诟病新的公务员考试跟内务员考试,因为这里面很多题目都不是四书五经,而是常识考试啊,逻辑题考试啊,数学考试之类的东西,这些玩意儿他们很多人都不适应,至少比很多年轻人差远了,所以觉得荒谬绝伦。
    所以说,这第一条是最重要的,这一条的矛头直指新的科举制度以及新的官员考试制度,是要从根本颠覆中华新政中的官员选拔与升级制度。
    又比如第二条,是迁都定天下之本。
    在他们看来,苏州龙气不足,南京更是诅咒之地,都不足以当首都,应该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
    开什么玩笑,北京那边如今还是前沿阵地,而且李永吉的基础大都在上海苏州这边,南京又正在大兴土木,而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李永吉的金手指。放下这边的大好局面去北京?李永吉脑袋得抽成什么样才能答应啊,更不用说是俄国人马上就要过来的此时此刻。
    还有第三条,复汉家体制,行祖宗成法。
    这也是扯淡,因为他们的意见,是恢复明朝的制度,让法院啊议院之类的都并入国务院之下,说什么责权一统。不能让审案子的独立出来制约官府。同时呢,也改掉市长县长之类的称呼,重新变成知府知县之类的称谓。
    要真这样,李永吉干嘛搞三权分立?他之所以让大法院跟议院分出来跟国务院平级,就是为了更好的监督政府。
    因为相对而言,三权分立的监督体系,能更好的监督政府,而有了更好的监督体系,政府才能更廉洁更高效,单纯靠内务府玩特务制度。是行不通的。
    李永吉搞内务府,不过是加一个保险,同时也为了在未来行事更方便,主要是要对外,并非是对内。
    至于行祖宗成法,这里面的意思其实主要反对的新税法,尤其是对奢侈税的不满。在他们看来,除了抽大烟交高额税收没问题外,其他的奢侈税都有问题。
    像小妾税吧。他们觉得一夫多妻天经地义,就因为纳妾就要多交税,而且纳妾越多缴税越多,这完全是恶法!
    还有裹脚税。大户税收,也是一样让人诟病。他们觉得让自家女人裹脚是自己家的事情,朝廷为了这个就多收税,也是恶政;还有大户税。这是迫使亲人分离,大户变小户,也是一种恶政。
    简而言之。这第三条意见,就是全面复辟旧朝制度,不要搞那些新样了,尤其是税收方面,更加不能玩那些活。
    第四条,驱逐洋人,闭关锁国!
    没错,正如字面上的意思,他们觉得中华帝国现在跟洋人走的太近,这是在搅乱华夏体统,而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洋人来中国就是不安好心,所以应该把洋人都驱逐出中华帝国,然后关闭海关,不准让洋人进入中华帝国的地面。
    对这一条而言,李永吉都懒得吐槽了,完全是愚昧守旧的代名词!
    只有第五条稍微有点意思,是大赦天下,广开言路。
    这一条的表面意思,是赦免那些之前被抓的所谓反动派,同时放开士子论政的通道,让士大夫跟天子共同治理天下。毫无疑问,这里面的意思也是在为旧派的知识分子铺路。
    最后,这些人还说一旦国家这样做,那么内圣外王,其他还没有在中华帝国统治下的省份,也一定会被感召,如瓜熟蒂落一般落入中华帝国的掌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犹犹豫豫,四分五裂了。
    这倒是有点道理,因为像福建啊河南啊等省份,现在之所以还羞羞答答的不肯投降中华帝国,除了还没反应过来之外,也有顾忌中华帝国新政的原因,怕投降过来后适应不了,得不到应有的地位。
    但这些人却不知道,这些地方之所以还能独立在外,那不是中华帝国没能力拿下,而是暂时不想去拿过来,原因么,是暂时不想增加负担。
    因为李永吉以后必然要走工商富国之路,这就需要有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充沛的资金以及广大的市场,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算一下,李永吉现在掌握的地盘,是中国人口最多,也最富裕的地方,所以在中华帝国的掌控范围内,是要人有人,要地有地,要资源有资源,有资金有资金,什么都全了。
    所谓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影响经济,政治体制的不同,也会影响工商富国的推进速度,至少清朝老一套的那些东西,是无法使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因此改革是势在必行,而最好的改革时机,又有什么能比得过国朝新立这个时间点呢?
    然而,所谓贪多嚼不烂,如果这时候中华帝国继续拿下更多地方,特别是那些穷困的地方,像河南陕西福建之类的,那么那行政成本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改革的阻力也会加大,增加改革的成本。
    比如河南陕西等地,黄河泛滥,灾民成群,这些人你得管吧?什么?继续以工代赈?是不错,不过那会占用更多资金,而李永吉暂时来说虽然有钱,但用钱的地方也多,所以他打算先让自己统治的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之后,然后再去拿下那些穷困的地方。
    实际上,现在的山东也不富裕,特别当初黄河改道,弄了大量灾民,到现在还四处是匪患。光一个山东就让李永吉很头疼,王三武现在不干别的,就是到处剿匪。
    山东都这样,河南陕西甘肃那边只会更严重,不会更好,不说别的,甘肃的回民大起义已经初现端倪,此时插手,纯粹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在李永吉的计划中,现在应该是全力以赴发展经济的时候。到了明年,经济情况好转之后,还要优先干涉美国,中国这里依旧要保持一种有限分裂局面,等美国事儿了,再回过头统一中国,稍微一发展,再向周围扩张。
    当然了,也不是一点不扩张。比如太平军控制的安徽江西,就是李永吉眼馋的地方,等他缓过劲来,新部队建成之后。这些地方都要拿下来,顺便让新兵练手的。
    换言之,李永吉的理想战略是,中华帝国暂时只统治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这些地方。其他地方么,暂时先让旧军阀管理好了,列强要是乐意支持。那就随便,反正支持来支持去的,最后只要打不过自己,就都是自己的。
    至于现在么,在李永吉没有更多官僚之前,他不想继续进攻了,他走到已经够快的了,后劲有些不足,是时间停下来好好发展内政了。
    对于新政问题,李永吉也知道,肯定会有问题,不过他觉得再有问题,也不会比清朝原来的制度更差。
    反正出问题也不怕,因为军队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又是游离在政府之外,然后地方政府的警察部队呢,各级的局长也都是出自老精武军的转业人员,都有专门的特殊电话,危急时刻会优先听从皇室的命令。
    也就是说,所有的武装力量跟暴力机关都在李永吉手中,金融经济体系以及关系到民生的大宗物资贸易,像粮食、茶叶、食盐等,也都掌握在李永吉为主的大财阀手中,这样一来,他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不过李永吉这些想法肯定就不能对外公布了,也不能说出去,以那些腐儒的智商,估计一时半会儿也看不清,要不然也不会过来闹腾了。
    虽然李永吉对这些腐儒不屑一顾,本来不想多管,要他们自生自灭,但现在这些人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很多政策的实施过程,减缓了政府的施政效率,甚至连很多行政命令都无法有效执行了。
    比如就李永吉所知,这次公车上书的风潮是全面性的,苏州还好,但其他地方的读书人就没那么客气了。
    像湖州市跟常州市,居然有很多读书人居然纠结了部分地痞无赖,开始占领当地的政府部门,阻挠政令的实行,简直就跟造*反**派*夺*权一样,这就是触及李永吉的底线了。
    所以按照李永吉的本意,是想让警察动手抓一批人,震慑一下了事,先把新政府的权威建立起来,让政策能继续顺利推行下去,但在这个事情上,李永吉却遭到了李永昌、李正祥还有王天重等一干人等的集体反对,这也是这个内部家族性的权力小圈子,第一次集体反对李永吉的意见。
    “士人乃天下的喉舌与脊梁,就因为人家说几句不好听的话,就把他们都抓起来,那这样跟满清还有什么区别?”李永昌红着脸大声争辩道,“真要是这么做了,那天下人还怎么看我们,到时候还有人敢说真话么?”
    “什么脊梁啊喉舌啊,让我看就是一群不知所谓的腐儒!”李永吉指了指桌子上的“上书”,撇撇嘴道,“你看看,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鬼东西?又是恢复旧制,又是迁都北京,又是闭关锁国,哼哼,我要真按照他们说的做了,那才真正是万劫不复呢。你觉得,就他们的这点见识,能成为中华的脊梁?”…
    “他们不过是内心焦躁,有些矫枉过正,没明白陛下新政的真谛罢了。”李永昌道,“正因为他们写的东西荒谬不堪,毫无可取之处,才说明他们不是有意反对我们,不过是走投无路才这样。”
    “哼,是么,怎么个走投无路了?”
    “陛下。”李永昌叹了口气,“在您的治下,军人跟工人都能吃皇粮,吃喝不愁,他们的家属也能卖到限量廉价粮。普通农户因为免去了农税,过的也还可以,反倒是这些城市里的读书人,只能去买市场价的高价粮,这让他们能心服么?
    而且我们实行强制教育,各个学堂都是新教材,新老师,大多数士子失去了晋身之路。
    如今新的公务员考试都是新东西,他们也不能适应,这让他们以后怎么办呢?
    更何况。现在严冬已经来临,他们很多人没有生计,日子越发艰难,心中有所怨愤,也是可以理解的。”
    “理解个屁。”李永吉不耐烦的道,“生计困难?那就去当兵,那就去做工啊。不乐意,那就去竞聘当老师,要还是不行。那就是好逸恶劳的废物,养他们干吗?”
    “陛下,事情不能这么说。”李永昌道,“这些读书人之所以还不开窍。还放不下身段,不过是传统惯性使然,也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疏漏,没做到家。没有及时把我们的真正意志传达明白,没有让他们明白,我们的新朝是一个按劳分配的国家。所以这是我们宣传工作没做好,不能全怪这些读书人自己。”
    “行了行了,你也不用整天为他们开脱了。”李永吉皱了皱眉,“我这又不是都抓,只是抓几个首脑,只是要告诉他们,上访要走正常途径,我们不是在各地都有信访局么,他们可以通过信访局,来向我们表达意见,现在这样集体跪在我的行宫外面,甚至有的地方都占领了市政府,这又算什么?”
    “那也不过是一些极少数的人。”李永昌道,“只要我们耐心的说服教育,他们是会明白我们的苦心的!”
    “老爸跟外公也是这个意思么?”李永吉又问,“他们也是铁了心要保他们?”
    “是,他们也都是这个意思。”李永昌点点头。
    “那就奇了怪了。”李永吉看了看李永昌,“大哥,当初发动打击反动派的可是你们啊,那时候也没见你手软吧?好像那时候你打击的人里面,也都是一些读书人吧?”
    “此一时彼一时。”李永昌道,“当初满清在外虎视眈眈,必须全力去除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而且我们也得给跟随我们的人一点交代跟甜头,要不然谁会跟我们走?但现在不同了,如今满清已经不足畏惧,我中华帝国已经得到了中华正统,现在我们做事就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了。”
    “哦,明白了。”李永吉点点头,“你是说,以前我们是反对派,玩造反的,那什么手段都能用,手段怎么残酷都可以,只要能赢就行。但现在我们是执政党了,手段就要温和点,要有讲究,要留面子,免得人家说闲话,是不是这样?”
    “这个,差不多吧。”李永昌皱了皱眉,“陛下,如今天下初定,正是人心思变的时候,我们总是要以德服人才是,不能继续强行压制。特别是那些读书人,他们很多不过是一时想不开,只要假以时日,肯定会明白过来。”…
    顿了顿,似乎知道自家弟弟讲求功利的德行,知道感性化的东西他听不进去,于是又改口道:“陛下,读书人怎么说也是有文化的人,虽然不敢说是陛下您口中的精英吧,但怎么也比没文化的人有用。
    他们现在只是一时对新政不适应,心里有牢骚,我们正应该耐心的倾听他们的心声,耐心的说服教育才是,要是一上来就强行压制,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敌人,虽然我们不怕,但到时候我们就损失了这批有文化的劳动力。
    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能说服他们,让他们明白我们的苦心,自发的跟随我们的脚步走,那我们就多了这些有文化的劳动力,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我给你三天时间。”李永吉道,“三天时间,你想办法劝这些人收手,自动离开,要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三天也太短了。”李永昌摇头,“至少要七天!”
    “五天,不能再多了。”李永吉摇头,“你也可以告诉他们我的意思,五天之后不走人,我就会派兵强行驱逐抓人!
    哼,都什么时候了,还有空玩这个?这又不是玩民煮,老子可不伺候这些只会喷粪的大爷!
    对了,你顺便告诉他们,以后再玩上书请愿,要走程序,再这么乱搞乱来,我有一个,抓一个,有一对,抓一双!甭管你一千还是一万,只要不听命令乱来的,统统抓起来,然后送去劳改营进行劳动改造!正好,不管是修路还是挖煤,都严重缺乏有文化的高级劳动力,送他们去最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