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143.第143章 魏君怡的推荐

      第143章 魏君怡的推荐
    王台长的效率很高,用了十万人民币向张明明所在的公司购买了内地版权,又选择了《难忘今宵》、《外婆的澎湖湾》等收到观众欢迎的歌曲,凑齐了十二首歌,发行了名为《1984年春晚热门歌曲》的专辑。
    此专辑一经发行,立即大受欢迎。刚刚上架十万张,迅速被人们抢购一空。
    这个时代,磁带是很难买的。所以人们基本上都有一手翻录的能力,将自己喜欢的歌都翻录到了一本磁带上。因此,也催生出来了一个产业——盗版磁带!
    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所以这种行为并不违法。就像有些出版社为了赚钱,不经过本人允许,直接出版名人书籍一样。
    刘红民的书籍是重灾区,如果不是京大出版社实力强劲,可以同一时间在全国各大城市的书店上架,在盗版出来之前大赚一笔的话,可能市面上都是刘红民的盗版书了。
    对此,刘红民也没有办法,就算有办法他也不想组织。
    盗版的确不好,但是对于作者来说,却可以提高知名度。就好像lv一样,它从来不禁止a货,因为a货可以提升它的格调。盗版也是如此,只有有人盗版你的书,才能证明你是真的受读者欢迎。
    这是很多小出版社的维持生计的方式,关乎着全国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饭碗。
    别看大家都是国有企业,一旦开放市场的话,那些小的企业很快就会倒闭。到时候,所有的资源会向大企业倾斜,逐渐形成了另类的“寡头”。一旦这些大企业失去了竞争,那么它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竞争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刘红民写小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那些人的荒唐行径,刘红民也不会写出像《谎言》这样的小说。
    初七,在大家都上班的时候,刘红民再次将自己关进了书房。他开始改《风筝》的稿子,《风筝》可不能向《渗透》那样随便,不然有点对不起这个故事。
    2月末,刘红民终于将稿子改完。
    葛朝光这几天一直在关注刘红民,“今天怎么出来的这么早?”
    刘红民歪了歪头,“稿子改完了,可累坏我了。”
    葛朝光听到这话,不由得笑了起来。和刘红民聊了一会儿,他就准备离开,去给贺启智和刘欣武通风报信。
    “老葛,等一下!”刘红民叫住了他,“这事就别告诉刘老师了,这本书我已经答应给贺老师了。”
    葛朝光有点尴尬,“你都知道了?”
    刘红民笑着说道:“我还能不知道你?每次吃饭就你吃的最多。”
    葛朝光是所有人中最好吃的一个,可能以前饿怕了,所以才会贪口腹之欲。刘红民自己也馋,所以两人才会成为多年的朋友。
    “说的好像你吃的少一样!”
    葛朝光回怼了一下,然后说道:“行,一会儿回去我就给贺老师打电话。”
    第二天,贺启智果然登门拜访。
    “稿子在哪?”
    刘红民笑着指着桌子上的稿子,贺启智顿时扑了过去,拿起稿子就看了起来。
    看了几分钟,贺启智猛地一拍大腿,“好!红民,你这本小说太好了,比《渗透》强多了。”
    刘红民无语,《渗透》也是我的小说好不好?
    贺启智直接将稿子塞进公文包里面,直接拿出合同。
    刘红民看都没看,直接将合同签了。在稿费标准没有提升的情况下,他写的再好也只能拿千字十元的稿酬。所以,看不看合同,并没有什么分别。贺启智欢天喜地的拿着稿子离开了,回到出版社脸上的笑容都没有停过。同事们看到之后,立即调侃起来:“老贺,你这是有喜事啊!”
    “那当然!”贺启智得意的说道:“我将刘红民的稿子抢回来了。”
    众人有些惊讶,“刘红民不是刚出版一本小说吗?怎么又有稿子了?”
    贺启智:“你们忘了刘红民是印刷机了吗?”
    众人当然知道刘红民的这个外号,只是这也太快了吧?
    “该不会是个短篇吧?”
    “长篇!”贺启智嘴角扬起,他就喜欢看这帮同事没见识的样子,“大概有三十万字左右。”
    “这么多?”
    众人惊骇不已,“我没错记错的话,《渗透》才写完两个多月吧?”
    “我听说刘欣武临印刷换的稿子,《渗透》应该是12月1号左右写完的。这才三个月,就写了三十万字?”
    “还要加上改稿的时间呢!”
    贺启智转身去了魏君怡的办公室,“主编,我回来了。”
    “哦?你们刚刚在说什么?”
    魏君怡好奇的问道。
    贺启智神秘的说道:“我们在讨论刘红民的稿子。”
    “刘红民的稿子?”魏君怡也很惊讶,“是短篇吗?”
    “长篇!”贺启智激动的将稿子拿了出来,“我看了一点,感觉很好。虽然是谍战小说,但是故事写得跌宕起伏,非常吸引人。”
    “哦?是吗?”魏君怡将稿子拿了过来,“我先看看。”
    贺启智将稿子留下,然后出去和其他人吹牛侃大山去了。
    魏君怡打开稿子,认真的看了起来。看着看着老太太感觉自己的眼角有些湿润,没一会儿就伸手抹去脸上的泪水。
    老太太36年就参加了工作,是亲身经历过抗战等时期的。书中描写的这段历史,对于老太太来说,简直太熟悉了。作为文字工作者,她知道太多的无名英雄的事迹了。只是因为保密条例,她无法将这些故事公之于众。其中,有不少无名英雄的事迹,就和郑耀先很相似。
    “好,这部小说写的太好了!”
    老太太不停夸赞,然后为《风筝》写下了一片推荐文章。
    她已经决定,将《风筝》安排在了84年第二期的《当代》上发表。尽管篇幅有点长,但是老太太还是决定一股脑的将所有的稿子都放出去。这样的故事,不能分成两次发表,影响读者们的观看体验。
    贺启智看到魏君怡的推荐文章,都惊呆了。魏君怡在文章中说:郑耀先是无数无名英雄的集合,也是无名英雄们的代表。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心中的祖国,情愿坠入地狱,也要让祖国沐浴在光明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