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卷三 请诛董璜,请贬贾诩
第186章 卷三 请诛董璜,请贬贾诩
刘协思虑着董璜这事,一只手轻轻拍着董白的后背,一只手托着自己的下巴……
其实。
贾诩只猜对了一半。
刘协确实不会因为此事故意针对董卓。
但他也确实想要借此事掀起一场政治风暴。
至于理由……也无非是船小好掉头罢了。
之前在关中施行府兵制,只需尚书台前往各地丈量土地,就能将政策施行下去。
可在凉州推行政策的前提,却是荀攸要将凉州的士族给犁一遍,甚至还要动用士卒前去镇压。
汉中那边的情况还没有传来,但想必也和凉州大差不差。
随着朝廷逐渐将故土收复回来,地盘必然会越来越大,行政机构必然会越来越臃肿,所遇到的问题必然会越来越多。
真到了那个时候,可就不是一两个“王佐之才”出山能够解决的了。
倒不如,直接趁此机会,将一些核心的东西给定下来,为日后做好准备。
这一次,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董氏族人身上,却没有注意到刘协还往长安提了另一个人——
临洮县令。
“拿下凉州与汉中,已然让大汉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真正有了进取的前提。”
“既如此,自当彻底浴火重生,一扫之前弊端。”
刘协犹豫片刻,但最终还是下了决心。
“就是有些对不起皇甫老将军了。”
对于皇甫嵩,刘协还是钦佩仰慕的。
若是有可能,他甚至希望日后能够以皇甫嵩为大汉三公,再次发光发热。
但相比于那些无关紧要的名誉,还是眼下的事情更为紧要。
“既然皇甫郦想要朕的手书,那朕便给他们写一封好了。”
刘协提笔将书信写好,不但没有刻意封口,甚至连折都懒得折一下,直接让人送回长安。
天子这般“大意”,自然是将这封手书的内容暴露了出去——
“天子命尚书台督促御史,要他们弹劾董氏族人!”
这一消息毫无令不少人打了鸡血!
天子果真要与董卓决裂!
一时间,无数人奔走相告,而贾诩则是痛苦的再次进入太师府,给董卓解释天子的用意。
董卓听到后只问了一句:“如此能保董璜性命?”
“可留半条命。”
董卓沉思后,终究还是在同意了此事。
随着董卓这边的不作为,其他人愈发的疯狂。
刘协还没有回到长安,仅仅走到陈仓之时,就已经收到了上千份弹劾董氏族人的公文。
其中不少公文不单单是将矛头指向了董璜,指向了董氏族人,还十分隐晦的指向董卓,期待刘协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回应,然后他们就可以将这场风暴越吵越热,将天子与董卓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毕竟,一个稳定的政局,是没有多少机会的。
只有刘协和董卓厮杀起来,才会造成混乱,才会让他们浑水摸鱼掌握到一部分的权柄。
至于天子能不能赢?
大汉的未来?
百姓的存亡?
乃至天子的死活?
那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弹劾董氏的公文中,其实还有不少弹劾贾诩这个尚书令的……
贾诩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就是因为捡了王允的便宜。
大家都没那个勇气去做王允。
可若是做个贾诩,那胆子不但有,而且很大!
所以,刘协估计,送到自己这里弹劾董氏族人的公文固然多,但是送到董卓那里投诚示好的公文也不在少数!
不出刘协所料。
就在三天后,贾诩可怜兮兮的也上了一条奏疏,请求告老还乡……
“老什么老?他这个年纪正是闯的时候,谁允许他还乡了?”
不过刘协也提醒贾诩,让他多注意一下自己的母亲。
这些人的下限几乎可以称作没有。
若是为了贾诩的位置,直接让贾诩回去“丁忧”这种事,他们也不是做不出来。
在回完贾诩的奏疏后,刘协突然决定不走了!
“本来是答应渭阳君在临洮好好玩一阵的,却没想到遇到了这些事情。”
刘协询问董白的意见:“不如在此地驻留一段时间如何?”
董白也清楚,自己马上就要成为大汉皇后。
如今身处乱世,刘协还能借着亲征的由头外出。
但她只怕再没有机会畅快的出来游玩了。
“好!”
董白异常欣喜,同时开始也征求刘协的意见:“可以将昭姬姐姐、伏寿姐姐、董姐姐她们都叫来吗?”
“可以,陈仓距离长安不远,关中如今也算平安。只要悄悄过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没想到董白竟然“得寸进尺”,又开始撒娇道:“那能把祖父也喊来吗?我怕以后就没有机会和祖父一同玩耍了?”
将董卓喊来?
刘协头都大了。
他马上就要演戏了。这戏台有两处,一处在陈仓,一处在长安。
同时分别有两个主角,一个是自己,一个是董卓。
现在董白想要将董卓这个主角薅过来,那岂不是留长安那一堆人唱独角戏?
不过刘协细想一下,觉得留那些人唱独角戏貌似也没什么不好……
“不过怕是要辛苦一番文和了!”
董卓既然走了,那长安那边总要有人将戏台子搭起来。
反正贾诩平日里也总是摸鱼,眼下让他累一累也不是什么大事。
顺便,刘协也想让贾诩看看有多少人在等着他的位子,免得贾诩每天都是半死不活的样子。
“既然如此,朕便邀太师来一趟便是。”
“不!我来!”
刚才还乖巧的董白顿时变的张牙舞爪。
“好好好,给你!”
“……”
一封书信换来几辆车架。
在没有惊动任何人的下,被卷在长安风浪中的几人悄然来到了陈仓。
先是女眷。
董白在见到蔡琰等人时惊喜的扑了上去,而蔡琰则一脸担忧的摸着董白的身子,同时警惕的打量着刘协:“没有被陛下行房事吧?”
“没有!”
董白一副“我很乖”的表情,让蔡琰松了口气。
刘协则是无辜的摊手……
董白显然兴致很高,正要拉着三女跑开的时候,却被一个声音给困住——
“为何这般不知礼数?昭姬!你平日是怎么教导渭阳君的?”
董白一整个苦瓜脸:“你怎么也来了?我没叫你来啊!”
另外一辆马车中出来的,正是蔡琰之父蔡邕。
蔡邕瞪了眼董白:“没规矩!叫夫子!”
“我不能来吗?你的礼数都学到哪里去了?站好!”
董白立刻立正,连带着其他三人也浑身一紧,颇有些敬畏的看向蔡邕。
刘协见到蔡邕前来也是迎了上去:“能管教渭阳君的怕是只有蔡中郎一人了!还望蔡中郎替朕多训训渭阳君。”
董白听后在蔡邕身后疯狂做着鬼脸,怒斥刘协不讲义气,这么轻易就抛弃了自己。
蔡邕在朝着刘协行礼之后,方才的威严全然不见,转而是充满了担忧——
“陛下怎么这个时候还叫太师来陈仓?长安现在就好像是一个火炉,不知有多少人在下面添材加薪……如今正是陛下和太师应当镇守长安的时候,怎么反倒还离开了?”
蔡邕自然不可能察觉不到长安那把逐渐旺盛的烈焰。
所以他才不理解为何刘协偏偏在这个时候还能这般淡然。
“还望陛下尽快回到长安!只要那些人见到陛下与太师的踪迹,一切牛鬼蛇神都将被镇压,使得朝廷重新安宁!”
对于蔡邕的话,刘协不置可否。
他只是询问蔡邕:“蔡中郎看过医书吗?”
“算不上精通,但也多少看过一些。”
“那蔡中郎也知道如何治疗脓疮?”
“自然是将其挑破……”
蔡邕此刻明白了刘协的意思。
但他还是无法理解。
“陛下,如今朝廷政通人和,一切都与之前无异,为何偏偏要将这火烧起来呢?”
“若是削开皮肉,见不到脓疮,只怕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让自己受伤啊!”
刘协对于蔡邕的乐观并不认同。
“正因为一切与之前无异,才恰恰证明了已经病入膏肓。”
“如果削开皮肉见不到脓疮,并不能证明人就是健康的,只能证明这刀开的还不够深。”
“后汉积弊已久,关东诸侯虽然一刀将大汉的大部分病躯都已削掉,但总归还有一些问题留在了体内,需要朕去亲自治愈。”
“若是不趁着它弱小的时候将其一劳永逸的解决,那只怕后人是会来骂朕的。”
蔡邕从刘协的话语中听到了决心。
“敢问陛下,这火究竟要烧到怎样的程度才能结束?”
“眼下光臣知道的,就已经牵连到了几名九卿、侍郎,甚至还有御史中丞皇甫义真……若是再烧下去,只怕这久病初愈的身子骨真的受不了!”
蔡邕依旧认为,现在的大汉没有病,现在的大汉活的很好,已经是到了大病初愈的时候。
但刘协始终认为,大汉依旧还是那个疾病缠身的巨人。
无非是眼下这个巨人缩小了数倍,导致很多问题已经变的连肉眼都看不到。
但看不到,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
刘协此刻看向最后一辆马车,一道身影从中正缓缓挪出。
“太师,这一次,真的只有你能助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