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86章 获取技术资料,在“神厕”投放铯 137

      第186章 获取技术资料,在“神厕”投放铯 137
    因为一直堵车,王建昆在东京外环区域找了个地下停车场把车停了,然后在里面改造了一辆摩托车出来骑着上路。
    摩托车比汽车开起来方便很多,特别是在比较拥堵的东京都,他一路不停,按照地图和街道的标志,径直往早稻田大学驶去。
    早稻田大学是一所世界著名研究型综合私立大学,其前身是 1882年创设的“东京专门学校”,1902年正式改名为“早稻田大学”,由明治维新时期开国元老之一,前内阁总理大臣大隈重信创立。
    王建昆到这所大学来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基础技术资料以及国际研究前沿情况,而日本早稻田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获取地点,它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是日本接收留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此时就有很多国内来的留学生在这所大学学习。
    此时正是早稻田大学的暑假时间,本科生绝大多数都离开学校了,不过其校内有20个研究生院,大部分研究生和一些做科研的导师还是在学校里的。
    王建昆非常容易的就进入了学校,里面是可以骑车的,所以王建昆不用走路去那些研究所。
    按照从学校门口的指示牌看到的信息,王建昆先来到的是化学研究所,此时有一些实验室的门虚掩着,从缝隙中飘出淡淡的化学药品气息。王建昆从窗户上看到学生们头戴实验帽,专注地操作着显微镜和各种精密仪器,低声讨论着实验数据,他们的眉头紧锁,显露出对科学的敬畏与追求。
    里面的各种分析仪器非常先进,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红外光谱仪,可以利用不同光谱分析法的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分析和光谱强度定量分析;电位滴定仪、极谱仪等,通过测量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来进行分析;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依据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和分析;质谱分析仪,可用于测定物质的分子量、结构等信息;差热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通过测量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效应来分析其性质。
    这些分析仪器不仅种类众多,数量也很多,大部分的科研小组都有自己固定的仪器,不像国内的那些研究所,有些仪器不仅性能差很多,而且全校或者全所都只有一两台,每次使用都要打申请并且要排队使用,这也间接的导致了国内的研究速度比国外的慢很多。
    看着这么多好东西,王建昆当然不放过,一一用超能力投射到脑海里,现在他不缺可以使用这些先进仪器的人员了,随着首批量产的新人类的测试逐步接近尾声,后续他将大规模制造新人类研究员,让他们负责跟踪国外研究进展,同时也进行科研转化,用于发展他那三大企业以及国内的生产力。
    在化学研究所,他也见到了众多没见过的化学试剂以及他们制造出来的化学品,比如有一间实验室就在研究最新型光刻胶。
    这种光刻胶按照这间实验室的数据看,已经能够用于纳米级半导体的生产了,如果数据没问题的话,把其用于800纳米半导体生产是非常合适的。
    此时星耀电子能够量产的芯片制程也才5微米,所以王建昆用的还是国内的常规技术,虽然也是照搬的美国柯达公司发现的聚乙烯醇肉桂酸酯这种基础化学材料,王建昆当时对这方面没有考虑很多,仅仅是让智子根据各种公开资料优化了一下然后提供给星耀电子去生产。
    现在看到日本的这间实验室居然在研究这么先进的光刻胶,那就先把技术搞到手再说。
    从这光刻胶的研究进度看,不知道日本的半导体企业的最先制程到哪一步了,不知道是否已经准备好量产纳米级芯片了。
    于是在离开化学实验室后,王建昆接着就往这边的光学实验室走去,在这里他发现只是在进行一些基础的光学研究,镜片是其他公司提供的,从里面的账册记录看,发现是从一家叫尼康的公司提供给这间实验室,委托他们对这些镜片进行研究。
    对于尼康公司,王建昆知道一些基本情况,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家著名的相机和光学设备制造商,其历史可追溯至 1917年,当时三家日本光学公司合并成立了日本光学合资公司(nippon kogaku k.k.)。
    其在1917 - 1945年:光学研究与生产开始起步。这一时期尼康主要从事军用和工业用光学仪器的研发制造,像望远镜、显微镜、测量仪等。并且也开始生产自己的镜头,如 1932年的 aero-nikkor航空摄影镜头和 1936年的 nikkor-s系列镜头。
    1946 - 1959年:相机业务开拓。它在1948年推出了第一台 35毫米胶片相机 nikon i,随后 1950年推出改进版的 nikon m和 1952年的 nikon s。尤其 1959年推出的 nikon f单反相机,开创了单反相机新时代,成为专业摄影领域的标杆。
    1960 - 1979年:开始多元化发展与国际化扩张。在此期间,尼康不断完善相机和镜头产品线,涉足显微摄影、天文摄影、医疗摄影等领域。同时,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1962年在美国成立子公司 nikon inc.,1971年在欧洲成立子公司 nikon ag等,还积极参与重大摄影项目和活动。
    因为有深厚的光学仪器制造基础,所以尼康的光刻机发展也非常顺利,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其其光刻机约占当今世界市场的40%,另外的60%分别被日本的佳能公司和美国的多家公司占据,而且从美国那边的资料看,尼康光刻机的市场占有率还在不断扩大,美国公司的光刻机在竞争中逐渐落于下风了。
    不过王建昆这次没办法去尼康总部逛了,因为离东京太远,是一个离东京有4百多公里的小城——宫城县。制造工厂在其南部100多公里的仙台,没错,就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待的地方。
    不过去不了尼康,另外一家也出产光刻机的公司佳能就在东京大田区下丸子三丁目30番2号。
    王建昆在将早稻田内众多研究所都投射完毕,又去学校里面的多座图书馆逛了逛,将里面的资料全部投射到脑海里,智子此时化身翻译官,将投射进来的资料翻译整理成英文和中文,方便今后王建昆取用。
    在逛完早稻田大学后,王建昆就骑上摩托车往佳能公司赶去。
    此时已经是下午3点,王建昆得抓紧时间,等到下班了再进去就比较麻烦了。
    到了佳能总部后,王建昆故技重施,复制出多套其公司内部人员的资料,改头换面一番就进去了,在其展厅里,王建昆不由得对自己的眼界窄小而羞愧。
    佳能公司也是一家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光刻机业务在其企业内部占比10%都不到,目前佳能最赚钱的业务还是在影像业务,打印和复印等,除了这些业务,其还在印刷业务、医疗业务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
    主要产品包括照相机及镜头、数码相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广播设备、医疗器材及半导体生产设备等。
    看着他们展示出来的上半年业绩情况,王建昆知道自己来对了,看来今后要多来下日本,这边的企业正在全世界赚取暴利,而且对美国这个师傅都开始了压制,今后国内的企业可以抄作业了,虽然自己没那么多精力搞定一项项技术,但是自己可以在其中发挥一下启动机,把里面的关键技术复制出来提供给国内企业,同时制造出一些拥有不同技能包的新人类去参与这些企业的发展。
    比如王家生产队今后就不可能一直去生产打火机这种简单的工业品,受制于老家的地形和资源,今后必须发展高利润产业,按照从佳能公司的业务报表上看到的,似乎光学产业就挺不错的。
    虽然老家的人文化水平不行,研发这块是做不了的,但是进行光学器件生产是没问题的,在佳能总部这边的小试工厂查看后,王建昆知道了现在制造这些镜片已经不需要老师傅来进行,都开始用机器来生产了,人只要不时的进行目视检查并按照操作规范调整仪器参数就行。这种生产方式就比较适合老家了,大部分壮年都经过了扫盲,基本的文字和数字都是知道的,而青年基本都小学毕业了,所以操作机器生产是没有问题的,大不了就是多一些时间。
    而且光学元件和产品都非常小巧轻便,这对于运输来说是大大降低了难度。
    所以对佳能公司王建昆非常上心,把总部大大小小的地方都进行了投射,如果需要的话,他还真的能1比1负责另外一个佳能总部出来。
    在总部转悠完后,他得知佳能在东京有几处生产基地,离这边都不是很远,而且这些工厂还是有夜班的,于是他不顾劳累,奔向着几个生产基地。
    第一个到达的基地是一个主要生产打印机和复印机的基地。
    夜幕低垂,佳能公司的打印机和复印机生产工厂依旧灯火通明。巨大的厂房内,机床的轰鸣与设备的运转声交织成一曲现代工业的交响乐。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神情专注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在装配线上,一个个零件在工人熟练的手法下被精准组装,形成一台台崭新的打印机和复印机。灯光下,这些机器的金属外壳反射出冷冽的光芒,宛如未来世界的战士列队待发。
    质检区的员工仔细检查着每一台机器的功能和细节,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数据,确保它们能够达到佳能一贯的高标准。偶尔,传来打印机发出的“嗒嗒”声和复印机纸张翻动的轻响,像是这些机器在夜晚低声交谈。
    办公室里,几名工程师紧盯着电脑屏幕,分析着生产数据,不时在键盘上敲击着,或是对生产线上的问题给出指导。他们的目光时而凝重,时而露出满意的微笑,展现了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的决心。
    休息区仅有的几个身影静静地坐在那里,他们或低头小憩,或相互低声交谈,疲惫但又充满干劲。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提醒着他们夜已深,但对工作的热情让他们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夜班的场景是辛苦而有序的,每个员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他们或许不是这个城市中最耀眼的星星,但正是这些点点星光,汇聚成了佳能这座现代化工厂璀璨的夜景。
    由于要跟欧美公司竞争市场,所以佳能公司甚至大部分日本公司的生产部门在晚上还是要加班生产的,王建昆在这座颇具现代化的工厂里不仅看到了众多的先进设备,还看到了日本这个民族的努力。
    他不仅将这里面的设备投射到脑海里,还将工厂内的各种规划,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了投射,这些是一个工厂的软实力,对今后国内企业有非常大的参考意义。
    当天晚上,王建昆还去了另外两处地方。在光刻机生产基地,他见到了此时佳能最先进的1.5微米精度的光刻机正在调试,看其调试进度和量产时间表,预计在84年底或者85年就要投入市场了。而在另外一处戒备森严的地方,王建昆看到了其为美国军方生产的卫星镜片以及ccd元件,ccd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的缩写,是一种常用的图像传感器技术,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天文望远镜等领域。
    ccd的工作原理是由许多感光单位组成,当 ccd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每个感光单位会将电荷反映在组件上,所有感光单位产生的信号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ccd具有一些显著特点,比如技术成熟、成像质量高、灵敏度高且噪声低、动态范围大、响应速度快,有自扫描功能,图像畸变小且无残像,还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生产,像素集成度高,尺寸精确。评价 ccd传感器好坏的指标有很多,重要的指标包括像素数和 ccd尺寸等,像素数越多,画面通常就越清晰。
    目前他在高空飞艇上安装的照相系统就是用的ccd,不过由于参考的是公开销售的一些扫描仪上的元件,所以性能不是非常好,现在看到了这款集成度超级高的ccd,王建昆非常高兴,这对他明年的卫星计划非常有用。
    他将这个基地内的所有东西都打包投射,因为时间太赶了,他来不及一个个看过去,等到回去后再整理出来,有用的保留没用的再清除掉。
    快凌晨的时候,王建昆从那处基地离开,然后骑上摩托车往东京的靖国神社驶去,他要在那里放置一些原子火焰,把那里变成一个放射性极高的地方。
    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占地 10多万平方米。其始建于 1869年(明治维新第二年),最初叫“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称为“靖国神社”。它把在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其中多为对外侵略战争中死去的亡灵作为神来祭祀。特别是里面供奉了众多的侵略中国的战犯,王建昆既然来了,不留下点东西实在对不住。
    而且前来祭祀的要么是这些战犯的后裔,要么就是一些政要高官,所以绝对不会有误伤的情况。
    到了靖国神社后,王建昆先观察了一下这里的建筑设置情况,他希望尽可能的发挥出放射的效果。
    从整体布局看,靖国神社有前后排列的御本殿、拜殿、奉安殿和右侧的游就馆。南端入口处耸立着一个青铜制的高 25米、长 34米的大牌坊(俗名“鸟居”),不远便是近代日本陆军创始人之一大村益次郎的雕像,后院有拜殿等主建筑群。
    此次他带来了600克的铯 137(cs137),它是铀 235分裂时的一种产物,国内基地和缅北基地的核反应堆每天都有产出这种元素,现在就当是废物再利用,它的半衰期为 33年,平均能量 0.661mev,比活度小,在工业上经常用于探伤,适合透照钢板厚度 15 - 100mm。
    观察好地型及建筑情况后,他用超能力将这600克铯 137分了300克放置在大村益次郎的雕像上,因为这是所有来这里的人都会拜一拜的地方,另外在御本殿、拜殿、奉安殿分别放置了100克,今后日本人如果是偶尔来这里拜,可能身体能自己痊愈,如果经常来拜,那么迟早会得癌症或者败血症。
    不过也是罪有应得,经常前来这里祭拜的人肯定是残余分子,得了不治之症也是应该的。
    在搞定了这件事情后,王建昆回到停放汽车的地下室,将摩托车分解掉,然后在车里休息了2个多小时,等天大亮后,驾驶汽车往富士山开去。
    到了富士山脚,王建昆将车子还给渡边,然后带着满脑子的技术资料往富士山顶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