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测试成功,隐身性待检测
第181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测试成功,隐身性待检测
1983年8月12号,在缅北基地,天空湛蓝如宝石,万里无云,澄澈得没有一丝云彩的踪迹。微风轻柔地拂过,仿佛一双温柔的手,悄然带走了暑热,带来丝丝凉爽。
飞行器研究所的机库大门,在电机的驱动下缓缓向两侧打开,发出低沉的轰鸣声,仿佛是在宣告一个重要时刻的来临。随着大门的完全敞开,第一架隐身飞行器展现在众人眼前。它那流畅的线条,充满科技感的造型,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一名新人类,身着特制的飞行服,眼神坚定而自信,步伐沉稳地走向飞行器。他敏捷地登上飞行器,熟练地进入驾驶舱,系好安全带,戴上头盔。随后,在众人紧张而期待的目光中,他轻轻推动操纵杆,飞行器的引擎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缓缓地从机库中驶出。
随着飞行器的前进,它底部的轮子在平坦的地面上平稳地滚动着,带起一阵轻微的尘土飞扬。新人类专注地操纵着飞行器,不断调整着速度和方向,确保它能够安全、平稳地驶向预定的地点。在微风的吹拂下,飞行器的身影渐行渐远,仿佛是一只即将展翅翱翔于蓝天的雄鹰,充满了力量与希望,即将开启一段令人瞩目的飞行之旅。
这第一架隐身飞行器主要是用于测试超燃冲压发动机,所以王建昆制造时采用了3发动机结构,两发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机尾两侧,中间是超燃冲压发动机。
因为目前来说,在大气层内飞行的载入飞行器或者中型飞行器,要想达到2马赫以上的巡航速度,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是最合适的,其他的发动机比如火箭发动机只适合一次性使用,而且比冲太低不适合王建昆的需求。
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原理主要是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空气压缩,进入的空气在飞行器的向前运动下被压缩。与传统喷气发动机依赖压缩机和涡轮等旋转部件不同,超燃冲压发动机采用更高效、更精简的设计,省去了这些运动部件,利用飞行器现有的高速气流来压缩进入的空气。而产生燃烧所需的增压过程取决于飞行器在循环开始时的高速度。
这也是为什么要在两侧配备两台传统的喷气发动机的原因了,这是为了让飞行器达到能够启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初始速度。
第二步就是燃料混合与燃烧,经过压缩的空气与燃料混合,然后在超音速条件下点燃。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由于是在高压、高温的条件下,燃料被瞬间蒸发,形成大量的可燃气体,进而引发超声速燃烧。超声速燃烧是指在燃烧室中的燃气超过声速,燃烧速度极快,从而实现更高的推进力。
第三步就是产生推力了,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喷嘴排出,产生巨大的推力。发动机设计使用一个产生推力的喷嘴、一个为超音速气流设计的燃烧室和一个流线型进气口。超燃冲压发动机在整个发动机循环期间持续产生超音速气流,这种设计消除了对亚音速扩散的要求,而亚音速扩散对于传统冲压喷气发动机的有效燃烧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消除将气流减速至亚音速水平(这是传统冲压喷气发动机的一个根本限制),超燃冲压发动机能够在极高速度下以最高效率运行。
这款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技术难点就在如何确保极端恶劣条件下使发动机保持持续燃烧,另外的热量管理和材料耐久性方面也是有很多难点。
目前王建昆对ns方程的研究已经有所突破,结合智子的量子运算能力,设计的这款超燃冲压发动机在模拟状态下已经能稳定的工作2小时了,现在就需要让人把它带到高空去进行实际测试。
“各小组注意,6号飞行器即将起飞,按照预定方案执行。”王建昆在通过耳边的送话器发布着命令。
“雷达跟踪小组收到。”
“光学跟踪小组收到。”
“热成像跟踪小组收到。”
“搜救小组收到。”
随着各小组回复收到命令并做好准备后,王建昆发布命令道:“新一佳,按照预定试飞方案起飞。”
“收到。”由王建昆制造的被命名为“新一佳”的试飞员熟练地启动各项系统。
他坐在驾驶舱内,感受着飞机的微微震颤,如同与一个强大的伙伴建立起了独特的连接。随着引擎的轰鸣声响起,试验机犹如一只蓄势待发的猛兽,开始在跑道上加速滑行。
很快,试验机腾空而起,冲向那湛蓝的天空。在基地上空约 1千米左右,飞机开始盘旋,地面各跟踪小组也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陆续汇报着跟踪测试数据。
新一佳按照预定方案,果断地推动操纵杆,飞机迅速爬升,速度越来越快,机身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肉眼中,只有地面上的多个跟踪小组通过先进的设备才能捕捉到它的踪迹。
当飞机抵达 1.8万米高空时,新一佳快速改平飞机,这架试验机在两台涡扇发动机的强劲推动下,速度来到了 2马赫。他沉稳地通过通讯设备与地面上的王建昆沟通确认后,毅然启动超燃冲压发动机。
瞬间,飞机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的力量,获得了极大的加速度,几秒钟后,新一佳才手忙脚乱地关闭涡扇发动机。
他定睛一看速度表,飞机速度已经接近 3马赫了,而且速度还在飞速增加,一直到接近 5马赫时,加速度才逐渐消失。
此时,飞机已经飞出 5百公里,快到孟加拉湾上空了,虽然新一佳是一名由王建昆结合多位飞行员的基因制造出来的新人类,而且特意压制了大脑的情感区,但是此时在超高速飞行器中的他的心中还是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与使命感。
目前除了美苏两大国有通过火箭和航天飞机把人送上太空,让人类感受过3马赫以上速度外,他新一佳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且这款飞行器不同于火箭只能感受百来秒这种速度,他能够在上面持续飞行许久。
不过现在已经到了孟加拉湾上空了,按照测试预案,他得赶紧掉头回返,因为是第一次试飞,燃油并不是满装的。
他一边汇报着飞机的情况,一边操纵着这架速度怪兽拐弯,因为速度实在太快,他不得不让脑机芯片接管身体来控制飞机。
王建昆为了试验这种超级飞行器,其实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他通过各种公开和秘密的渠道,收集了很多飞行知识,然后也让小舅找来了几位飞过超音速飞机的飞行员,把他们的记忆提取出来然后让智子分析整理形成新的试飞员记忆包。
然后他又以几位飞行员的身体和基因为模版,制造出新一佳这位集合了多位飞行员最优秀部分的素质,并把飞行记忆包导入到他的脑机芯片中。
这架以5马赫飞行的试验机在孟加拉湾上空拐了一个大弯,在进入缅甸后又沿着来时经过的若开山脉,往缅北飞去,在距离基地200公里时,新一佳关闭超燃冲压发动机,让实验机向基地滑行,此时失去动力的试验机速度慢慢降低下来。
到了快接近基地上空时,已经来到亚音速了,新一佳按照计划打开涡扇发动机,在基地上空盘旋一圈后,把机头对准跑道,然后驾驶飞机降落。
“报告,第一次试飞已完成,请指示。”新一佳将飞机开到机库里,然后在外部地勤人员的帮助下下了飞机,来到等候在一旁的王建昆回复。
“非常好,第一次就圆满成功,等下去模拟室将数据导出后,你就可以休息了。”
王建昆随后带着新一佳来到位于地下的模拟室,这里有一台超级计算机,墙上还有一个大型的led屏幕。
新一佳坐上特制的座椅,戴上数据传输头盔,将脑海中的试飞时所用看到的,听到的甚至闻到的感官数据传输到超级电脑上。
数据传输完毕后,王建昆启动早已准备好的软件,将新一佳导出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
最开始的一段就是正常的飞机起飞画面,跑道两侧的影像快速的后退,然后眼前变成湛蓝的天空,然后高空盘旋的场景王建昆也非常熟悉,以前驾驶y-1运输机时早已见过很多次,然后随着两台涡扇发动机的被喷入大量燃油,发动机喷出的气体量和速度快速增加,画面伴随着轰鸣声向上抖动,然后机头前方出现一道一闪而逝的气墙,那是突破音障的标志。
此时模拟室内只传来了飞机轻微的内部震动声,外部的声音已经消失了,那是因为声音被飞机抛在了后面,坐在机舱里的新一佳听不到了。
等到了飞机改平后,王建昆从画面里看到了地面的弧线,那是印度洋切面与太空交接的边际了,他之前在高空飞艇时见到过。
等到超燃冲压发动机打开时,画面一阵抖动,上面的速度表快速攀升,一开始是2420公里每小时,然后三十多三十多的往上跳,大概一分半钟后,速度来到了6千公里每小时,前面几秒的加速度都接近10g了,要不是新一佳超级体格,还穿戴着超级抗荷服,绝对要晕过去。
一开始新一佳也是不适应的,手紧紧抓住机舱内的固定部位抵抗这极大的加速度,后面加速度降低后他才能够自由活动,脑袋从机舱玻璃往两侧看,随着他的视野,下方的山脉快速的倒退,不一会就来到了大海之上。
王建昆看完新一佳的第一视角后,又把数据导入到另外一个地面模拟机,这台模拟机在一个长长的摆臂上,可以模拟加速和减速,还可以模拟飞机不同的姿态,这是他为自己准备的,等到新一佳完成一项测试后,他就在模拟机上学习,今后他就能够掌握超音速飞行了。
这些实际测试得到的数据今后也会开放给缅北的空军使用,等到新人类的小批量测试完成,缅北开始发展航空工业时,这些数据就能派上用场了。
既然超燃冲压发动机发动机已经测试成功,这代表着设计是合理的,接下去的两天里,新一佳驾驶着这6号试验机多次往返天空和基地,带回了大量的试飞数据,这些都被保存下来。
当然超燃冲压发动机在经过多次使用后还是出现了故障,因为高空空气稀薄,散热不像低空那样容易,当时超燃冲压发动机在高空以满功率运行,燃烧室因为热量堆积而出现了融熔变形而熄火了,这燃烧室的结构那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发生了变形后,燃气就不能稳定燃烧,幸好没发生爆炸,超燃冲压发动机熄火后,新一佳让飞机滑行一段距离,待速度降低到2马赫时启动涡扇发动机后把试验机开回了基地。
王建昆之前一直在收集这台发动机的运行后的情况,智子根据王建昆投影得到的磨损和内部原子排列情况大致推算了一个使用寿命,大概是12个小时。
这个寿命已经够王建昆的要求了,他暂时只打算把这种发动机用在他自己个人出行的飞行器上,按照地球表面的大圆路线,环绕地球一圈也才4万公里,超燃冲压发动机启用后能够使飞行器达到6千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大概6个半小时就能环绕地球一圈了。
今后王建昆个人使用时,只要每次出发时重新更新一次发动机,就能到达全球任何一点了。
至于后续的研究,王建昆已经做了个计划,他将在基地内组建一个由新人类组成的研究团队,一边用他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发新的发动机,一边对王建昆让智子设计的发动机进行风洞测试。
在完成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核心动力测试后,王建昆开始让基地进行隐身测试。
他在这款个人小型飞行器上运用了最新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这种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比目前美国正在研究的吸波材料还先进。
这一技术的原理还是从苏联的得到的启发,小舅派出的人在那边收集到众多的研究项目,其中就有等离子体隐身的理论出现。不过目前苏联还只是对这一技术进行理论研究,还没进入到实物研究方面,主要是等离子云特别难在飞行器表面制造出来。
现有的制造等离子体的设备还非常笨重,而苏联在精密制造方面又是短板,所以他们的研究没有任何头绪。
等离子体其实有多种产生方式,第一种是高温或者高能量激发:当给气体施加显著的高温或高能量时,中性的物质会被离解成离子、电子和自由基,从而形成等离子体。例如,在闪电的形成过程中,云层中静电的积累使离子和电子流动,形成等离子体,将空气加热而产生电荷形成闪电。
这种方式不适合王建昆制造个人飞行器,因为温度非常高,会被热成像雷达或者观瞄设备看到,虽然它能够产生等离子体吸收和干扰电磁波。
第二种是激发气体分子:等离子技术中最常用的是非热平衡等离子体,也称为大气压等离子体,它不需要在真空条件下产生,而是在常压下利用电场激发气体分子生成等离子体。
第三种是外加电压:通过对气体施加外加电压,使气体中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与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并使其电离,进而形成等离子体。
王建昆根据第二种和第三种等离子体产生的原理,制造出了石墨烯超级电离器。
这种单个电离器的形状是一片片边长1厘米的六边形贴片,一个个贴片可以紧密的接合起来,可以作为飞行器的蒙皮贴附在外面。
电离器外表是类荷叶的特殊微观结构,如果采用放大镜观看,那是一个个微小的凸起,直径在10纳米左右,平均间距为1微米。
这些凸起就是放电的结构,它后端的石墨烯超级电容会根据程序释放电能给它,它会对吸附的气体进行放电从而产生等离子体,这些等离子体会在这些纳米凸起之间暂留,不会瞬间被空气带走,这可以确保飞行器表明被一层等离子体云覆盖,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
这种类荷叶的凸起结构还不仅仅是产生和保存等离子体,还能根据飞行器收集到的外界数据改变颜色,就跟变色龙的原理类似。
在常规状态下,这些电离器是铁灰色的,一旦有需要,他们就会根据外界的环境改变颜色,在地面上会形成丛林迷彩色或者沙漠迷彩色。升空后还能根据姿态,把对地的那面变成当时天空的颜色,把对天空的那面变成地面的颜色,到时候只要在200米外,不仔细看绝对发现不了进入隐身状态的飞行器。
这一个个小小的等离子体结合了众多的仿生学知识,这也是王建昆在收集了大部分武器制造思路都参考现实中的生物时想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