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903章 朕不吃这套!

      第903章 朕不吃这套!
    废除科举这等蠢事,朱由校可不会干,他要真敢干了,大明的统治根基就没了,数不清的读书人,会站到大明的对立面。
    届时大明各地将出现聚众示威,抨击朝廷等群体性事件,而一旦朝廷选择出兵镇压,就会把矛盾给加剧,继而使地方出现暴动,甚至是揭竿而起。
    所以针对科举只能改革,而非一刀切的废除。
    命题权,是朱由校要争夺的第一步。
    朱由校要叫那些所谓的阀,无法通过贿赂,收买,交易等方式提前获得考题,继而在乡试、会试中得以在榜。
    反正东南都乱了,朱由校不介意再乱点。
    真要乱了,那他就更有理由与大义,去团结大多数的读书人,继而对那一小撮进行打击与清除!
    此事一旦做成,朱由校就要进行下一步,即把院试、府试、县试的考试,剥离出科考范畴内。
    礼部今后要做的事有很多。
    大力发展县学、州学、府学、省学体系,继而能叫更多的人读上书,而想要参加科举,就必须先进省学。
    这是一个缓冲。
    朱由校比谁都清楚,一旦有了这个转变,那势必会引起争议与抨击的,在矛盾被推到最高处时,朱由校会宣布一个决断,乡试、会试都将改为一年一考,如此被煽动起的读书人势必会平息下来。
    对于读书人而言,特别是出身贫寒的,时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三年一次的乡试、会试无疑把他们的试错成本增加,这会叫很多人终其一生都碌碌无为,最终在困顿潦倒下含恨而死。
    在这变革下,朱由校会把蹦跶的那些,背地里煽风点火的,全都给一把铲除干净,继而打击所谓的阀!!
    而乡试、会试一年一考,则将进行选拔分流,参加乡试的,将着重安排到地方去,这样录取人数就能提上来,这就能拉拢更多的读书人,至于会试则对应中枢,如此选拔出的各类人才,会再进行一次殿试,这更是优中选优了!!
    这样的改革下,势必会触碰很多人的利益,但朱由校却抓住一个要点,即叫被把持的晋升通道,真正从外给砍开,继而叫更多的人能涌进来,那么反对朝廷的,抨击朝廷的,反倒成少数派了。
    朱由校一想到今后要干的这些,他的内心就涌出斗志与战意,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改革一旦开启,那么对应的特权群体,很多都会主动跳出来,而无需他一点点去甄别,这会加快大明的改革进程,更将增强中枢的权柄与威严!!
    而在这一系列改革中,省学会成为一个关键,朱由校会逐步把其他学科,都逐步增加到里面去,继而叫考进来的那些学子,接触到更多的学科知识,从而实现教育分流,让读书人不止是为了做官而读书!!
    这一步一旦做成,那么传承到大明,已达近千年的科举特权,朱由校就能逐步的给他瓦解掉了。
    什么免税,什么免罚,朝廷要统统给收回来,乡试,会试都一年一考了,你只要有真本事,那不就能跻身进仕途,你还舔着脸要什么特权?
    想要特权,可以啊,那就到海外去,你是要免税,还是要免罚,朕统统满足你们,想传几代都行,但在大明本土,科举特权没了!!
    这对大明带来的冲击与变革无疑是巨大的!!
    “除了恩科的事,卿家就没别的事跟朕说了?”想到这些的朱由校,眼神深邃的盯着黄立极道。
    一听天子这样讲,黄立极立时就知东南出现的一些事,已经捂不住了。
    “陛下,浙江、福建有学子联名上疏,希望能将祸乱本省的奸佞酷吏抓捕,如若朝廷不采纳,那他们将罢考今岁恩科会试。”
    讲到这里时,黄立极脑袋低垂的很厉害。这件事情被黄立极压了有几日了,他一直在想该怎样呈递御前,他怕这件事发生后,会影响到恩科会试,甚至对朝局产生影响。
    可眼下的形式,朝廷已经受不起这些折腾了。
    东南的乱局仍在发生。
    天子派出的那些人,的确是在各处取得一定成就,可地方秩序仍很乱,黄立极不希望这样的事,再对地方产生影响。
    “好啊,拿着大明的钱粮,享着大明的特权,现在却转过头来要挟起朝廷,给一些人为虎作伥了。”
    朱由校冷笑不止,“朕是大明皇帝,朕不需要这样的败类,即刻把这份名单,给朕转派到检察院去,叫检察院派人,去把这些人全给朕抓了,给朕好好的审!!”
    “敢以这种方式要挟朝廷,这背后必然有人推波助澜,朕要知道幕后元凶是谁!”
    “礼部给朕派人到浙闽两地,先将这帮读书人中的败类功名夺了,今后永不准参加科举!!”
    完了。
    黄立极垂着的手颤抖起来。
    天子这样做,分明是想先摧垮这帮读书人的意志,叫他们成为弃子,然后再叫背后推波助澜的人放松警惕下,再叫检察院的人抓回京审讯,一旦真查到有幕后元凶,那在浙江,在福建,就又会掀起大案啊!
    黄立极不敢想下去。
    如果那时的浙江、福建两地,局势稍稍安稳下来,甚至出现好转的话,可这件事跟着在京城发起,那又将会给两地带来什么风波啊。
    “退下吧。”
    对黄立极所想,朱由校不在意,他交代的事,再难办也要办,要是敢不办,或者玩什么心思,那孙如游就是前车之鉴!!
    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在今后数载,甚至更久一些,朱由校不会从东南籍职官中去选,何时能扩大选拔范畴,那就看他那套科考改革,能够在中枢与地方扎根了,等到科考职权剥离好,接下来围绕的中心就是制衡了。
    教育也好,科考也罢,今后要实现权力制衡,除了要有文官外,还要有宗亲中的优异者参与进来,这样谁敢在这上面动歪心思,最好先在心里掂量下后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