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因为白朔的话,本来就干劲十足的羽族更是热情高涨,离得远的羽族没听到这边的动静,但经过其他羽族的口口相传,在晚饭结束时也听到了这些话。
接下来,白朔安排的事情更加顺利,地窖和饲料坑同时动工,最先挖好的两个在养殖区的饲料坑。
饲料坑比较简单,就是方方正正一个深坑,和养殖坑差不多,只是多了一道上用红土处理的工序,处理后,内壁隔水防潮。
白朔安排养殖队的成员闲着的时候把剩下草料切碎一些,然后堆在饲料坑中,每堆放一层,用圆滚的石头压一遍,压实后堆下一层,一直堆到几乎和周围齐平,上面用不透风的兽皮盖住,再用土埋上。
另一边,储存食物的地窖也挖好了一个,仓库里满满当当的陶罐和大缸终于能搬走了,白朔决定把暂时吃不到的食物放到了地窖里,包括一部分小麦和那些耐储存的水果。
为了减少工作量,大部分耐储存的水果之前都没有切片晾晒,而是直接放进仓库中。仓库最里面虽然也能储存食物,但保鲜效果远不如地窖,地窖储存的时间更久。
放食物的地窖和水窖还有一些不同,地窖入口小,里面空间大,进口处只有两个成年羽族合抱那么大,但下去后向周围挖了十几米。
为了防止后期出现塌方等情况,挖地窖时并不是直接挖到边缘,而是每隔一段留出一片土壤不挖,作为支撑,除了中间一条路和出口相连,其余地方更像是单独的隔间,类似酒店那种格局。
这样一来,不同时期存放的食物放在不同的单间中,可以单独密封,后期取用也更加方便。
挖好地窖后,白朔让人拿了一些驱虫草放里面燃烧,又撒了石灰消毒,做好杀菌消毒工作后,又经过两天的通风,测试氧气后才安排人往里面放物资。
以前能在仓库存放的食物,现在都能放进地窖中,只是地窖不好一直开着,在存放完第一批物资后,用石头堵住两个单间的入口。石头旁边挂了两根粗细不同的绳子,粗一点的绳子打了六个结,细一点的打了十三个,代表的是生长季第六个月第十三天储存的食物。
等需要食物的时候,会根据储存日期的先后打开单间,先吃最先储存起来的。
两个隔间密封好后,白朔用炭笔在千层树树皮上记下第一批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写好后用竹片夹上,固定住竹片两端,就成了一个简易的记录本。将记录本单独放在仓库靠里的一个架子上。
架子上是同款记录本,有薄有厚,每一沓都记了不同的事情。比如几月几日,部落里哪个方位种下了什么植物的种子,种植面积大概多少。再比如,原黑土部落加入前部落有多少物资。这些东西全靠脑子记总有遗漏的时候,只有这样记录下来才不会忘记。
一些已经处理好的事情,白朔就会在后面做上标记,然后将有用的东西誊抄在新的记录本上。上个月小麦成熟,根据时间算出生长季种植的小麦生长期为九十天左右。前几天哼哼兽产仔,小咯咯鸟破壳,算出哼哼兽怀孕周期为一百二十天,小咯咯鸟孵化时间为三十六天。
有了这些数据,在接下来的安排中,白朔就能做出更好的安排。像现在,生长季即将结束,距离雨季开始还剩下七十多天,距离雪季还有一百三十天,安排工作时要考虑季节变化。
最近新抓回来的哼哼兽,就算出现发情现象,也不能立马安排配种,因为哼哼兽现在怀孕,代表着那一批小哼哼兽刚出生就是雪季,食物少不说,极端的低温环境,小哼哼兽很大几率会被冻死。
同理,现在成熟的作物,比如一些叶菜,哪怕生长周期短,也不适合大面积种植了,最多种少量的准备吃嫩叶,等下一轮成熟是来不及了。叶菜需水量比小麦大,旱季两天就干死了,小麦定期浇水可以收获,而叶菜要想在旱季生存,要每天灌溉,但这显然不可能,劳工支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是赔本买卖,白朔不会做。
放好最新的记录本,白朔拿出另一本,这个是原百羽部落成员的那部分财产,他已经算出每个人应得的陶币数量了,还没有分下去。
暂时没有分陶币,一方面是最近比较忙,另一方面就是陶币的安全问题。
白朔也是在陶币流通后才发现,哪怕他将陶币做厚了不少,磕碰依旧在所难免的,因为周围的建筑,多数是石头,陶币碰上这些,结局可想而知。
普通的小磕碰不影响使用,但那种磕掉一大块的、摔成两半的,都需要换新的,这部分损耗部落负责,虽说烧制陶币的成本较低,但损坏太多也不太好,现在人少还可以随时兑换,以后人多了,或者大家手中的陶币多了,工作量肯定要增加。
解决这个问题,白朔想出来三种方法。
一个是尽量省去不必要的交换次数,比如伙食费,直接从工资中扣取,节省时间的同时,少了一来一回两道工序,磕碰就少了。
第二个方案是改良陶币,将边角做得更圆润一些,减少陶币与陶币碰撞时边角产生的磕碰。
这两个方案现在正在进行,新款陶币好用一些。而最后一个还没开始实行的办法,则是改良陶币的收纳方式。
现在每个人领回去的陶币堆放在一起,拿出来数的时候,一不注意就会摔了。这次分的数量多,直接发下去,恐怕第一天就要损耗不少。白朔打算用绳子将陶币缠绕起来,每隔一个陶币打上结,有柔软的绳子相隔,陶币不会直接发生碰撞。十个陶币为一串,数量简洁明了,还可以直接挂起来。
白朔开始翻找适合捆绑陶币的绳子,从编织麻绳到现在,原料已经不仅仅是最初的麻杆了,只要是能取出纤维搓成绳子的植物,采摘队全部收集了一遍。
搓好的绳子不太适合,因为绳子大部分是圆形的,白朔需要的是扁平状的,可以在陶币上缠绕一圈再打结,最后在原料那边找到了想要的。
一种类似马兰花的植物,叶子细长有韧劲,晒干后可以直接充当绳子,只不过长度有限,大部分在一米左右,虽然是天然的绳子,但捆绑大型物品时不方便。
这种限定长度用来捆陶币则成了优势,捆十个陶币足够了,白朔拿起一根晒干的叶子,放在水中浸泡后拿出来,开始往陶币上缠,绕两圈后陶币只剩下两道缝隙,然后打两个结,缠下一枚,等缠够十枚陶币后,在两端各打一个结,最后系在一起。
其实如果成串用,不打结也完全可以,这么做是为了使用方便,需要几枚,就在上下分别割断,陶币两端还有结,分成段后不会散掉。
实验过后,白朔拿着一堆陶币和叶子去找彩林。
“彩林姨姨,这些陶币全部用叶子包起来,像这个一样。”白朔拿出自己做的成品。
看到那一串陶币,彩林连忙擦干净手,接过来反复看,有些惊喜:“这样好,这样就不会碰碎了。”前两天彩洪不小心磕了一枚陶币,彩林心疼得不行,其实只磕破了一点边角并不影响使用,但陶币可是和陶器一起烧出来的,这么珍贵的东西,看到磕磕碰碰,就算自己没有损失什么也心疼。
家里的陶币,彩林都是小心翼翼包在树叶里,然后放在兽皮袋中,外面还要用干草盖住,裹了一层又一层,就怕弄坏了。
而白朔拿出来这一串,彩林一看就知道这种方法更好,赞叹的同时叹气:“你说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么弄呢。”她只想到把所有的陶币包起来以防磕碰,根本没想起来可以在每一枚外面加一层。
感叹完,彩林问白朔:“要包多少个?”
白朔:“这里面是一百枚陶币,彩林姨姨练习一下,等会我让阿父送过来一筐,明天还有一批,总共五千枚。叶子不太够,你让采摘队再带一些回来。”
最近采摘队重点摘取成熟的果树和作物,不太重要的有些要等到旱季来临时才会带回来,有急需的要提前说。彩林看管加工队,加工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各种编织品的制作,另一部分则是食品加工,工作范围和采摘队有联系,这边有需求,可以跨过白朔和花永,直接和采摘队商议。
彩林答应:“行,等会我去找彩文说。”
白朔点头,彩文是采摘队队长之一,也是彩林的妹妹,两人住处相隔不远,一些草叶,顺带就摘回来了。
这边跟彩林说完,白朔回仓库,路过乌苍乌焰的山洞时,听到了里面乌苍的声音。
不是白朔要听,是乌苍的声音太大,隔着老远就听到了,这点不单单是乌苍,整个部落的成年羽族,有九成都是这样,嗓门大。从花永晚饭时传达命令也能看出来,几百人,又是饭桌,那么大一片地方,不借助任何助力,全靠嗓子吼。
山洞内,不知道山洞外面有人的乌苍正在大声密谋:“崽,记住了,这两个陶币是你摔碎的,这三个是我摔的。”
白朔:“……”哪怕看不到里面的场景,白朔都能想象出他的无语,要说陶币在谁手中损坏速度最快,毫无疑问是狩猎队,习惯了大力捕捉猎物,对待陶币这种脆弱的物品,特别不习惯,三天两头就会弄坏一枚,大部分时候是忘记把陶币放哪了,一甩兽皮陶币飞出去,听到动静才想起来。
而幼崽,在这点上表现就比较好了,有之前零食卡做铺垫,大家都知道带回去要好好保存,加上幼崽赚到的陶币本身就不多,因此很少有弄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