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260章 舞象儿灵河逢青女(中)

      第260章 舞象儿灵河逢青女(中)
    自德音子塾中问教荆石,转眼又过得两年光阴。李钓、荆石俱已十二,而李家又添一口,今次却是个女婴,唤作李小笛。
    李禾本来受得兄嫂打压,不使成家分产,娶亲已比旁人稍晚,及至得女,已然年近四十。虽是壮力不减,面上难掩几分沧桑,但见老三玉雪可爱,眉目翻似韦氏,却是连日精神爽利,喜上眉梢。及至李小笛满月,特让李钓把荆石从塾中叫来,又去山里钓鱼摸虾,摆来一桌酒菜相贺。
    至得傍晚,李钓、李潭、荆石并归。李禾在门口遥遥望见,乃见荆石手中尚还提了竹篮,内皆书卷,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待至眼前,瞪眼横眉道:“小子!你来贺我闺女满月,不拿礼金,倒带些破书来,是恁意思?莫不是嫌老子闺女入不得你眼,连那几个鸟字尚不如得?”
    荆石道:“不是。”自往篮底一抄,掏来支白濯濯的小簪,递与李禾道:“此是贺礼。”
    李禾既知他寄人篱下,平日用度,俱靠抄书扫院补贴,不想他当真带得礼来,不免吃了一惊。定睛细看,才察非是玉珠之簪,乃用碎河贝磨得光润如瓣,钻孔缠丝,绕于木柄,定成个梅形状。其物构形虽甚简单,却也颇费心思手巧。李禾打量一番,不禁奇道:“你终日闷头读书,怎地还做得这般女儿家的小东西?模样倒也精致,莫不是哪家女娃送进塾里,叫你瞧见打扮?”
    荆石道:“不是。以前见过几支,仿着做的。”却不肯提是何处见得。李禾因知他本为南疆乐华国人士,料是当地风俗,亦不追问究竟,只将簪子交与韦氏收了,留待李小笛日后使用。但想荆石平日木讷寡言,关键处倒通人情,毕竟是把己家挂着,心中亦感欣慰。到得桌上,倒了一底醴酒,推在荆石面前道:“小子,你且试试这东西。”
    荆石低头一瞧,推拒道:“我不饮酒。”
    李禾道:“此非烈酒,我家老大十岁便能喝得半碗,你今也是个半大的娃娃。再过几年,便是亲也可成得,怎就喝不得一口?“荆石才一沾唇,皱眉道:“苦的。”
    李禾哈哈大笑:“小孩家胡说八道。此酒酿得合时,又有哪里苦来。”还待再给荆石满上,幸得韦氏横眼瞧他,方才止罢。
    至得饭罢,荆石随了李钓,入后屋看李小笛,见是个襁褓裹来的圆肉团子,也未如何长开。唯是李钓看了道:“是像阿娘多些。”
    荆石应得一声,问道:“为何叫做小笛?”
    李钓闻言搔首道:“阿爹最喜提此事,倒不曾和你说过么?”乃将李家夫妇结识始末娓娓道来。
    荆石听罢无语,脸上隐然有异,良久方道:“原来夫人本是山中人。”
    两人正说话间,韦氏正到门前,听得李钓说起旧事,登时神色窘然,轻轻咳得两声方道:“阿荆,你且同我出来。”
    荆石平素寡言,罕与旁人往来,同韦氏也未说得过几句。今日忽得招唤,不知是何缘故,只得应了一声,同韦氏去往后院说话。行到院中,正是月色溶溶,满地霜明,荆石借了月色端望韦氏,见其虽已生得三儿,年近四十,仍是眉目端秀,直似三十未到的青年女子。
    正自凝思间,韦氏找他近前坐下,说道:“阿荆,你与我钓儿同读几年,平日虽不常来,实也似我多添了一个孩儿。如今你年已十二,想古时豳昭王随父讨黎,也不过和你同岁。你和钓儿、潭儿虽得同窗一场,实则是大不相同。他两个不过乡间燕雀,求个平安康顺,便慰我夫妇之心。你却是个有才之人,料是不会埋没乡野。今来寻你,便是问你日后打算如何。”
    荆石应道:“尚未想明,请夫人指点。”
    韦氏微笑道:“我也与你送得多年衣食,怎还叫得这般生疏!乡间野妇,称得一声夫人,也不怕羞人。你既称二郎为伯,唤我一声伯母也好。我想你既是个文才,明年县中初试,可去投名应考,若得进选,又有城中复试,至十名之内,可入国塾读书,日后自然进得朝中府里。此乃科进之法,本是那城里子弟的门路,换了旁人,我定不做此想,但知你毕竟不凡,若去应试,多半能中。近年我家中顺当,稍有盈余,你途中资用,便可从我家出些,也不必顾虑许多。”
    荆石听她言语,默默思得片刻,却摇头道:“志不在此。”
    韦氏亦不惊动,又道:“你若心向隐逸,不愿与世逐流,那便留在塾中,做个学士先生,也无愧得何人。“顿得一顿,方又微笑道:“其实我自生小笛,心中便有一念。若你意入仕途,既是留在乡中,倒是不妨一提。”
    荆石不知她所指何事,疑目相望,却听韦氏道:“你在此乡无亲无故,又不是好走动的性子,数来数去,竟不过同我一家交好。今我既得小笛,愿且将她指你,待成年后成得一家,也是托得个可靠的。”
    此话一出,荆石亦惊,连瞬几目道:“不妥。”
    韦氏道:“我今提来不过说个念头,也未要如何立约定聘。毕竟你同小笛尚幼,娃娃说亲,一半不成。将来若你同她另有合意,且将此事罢了便是。”
    荆石仍是摇头道:“我亦不留此地。今留四载,县中藏书俱已读过,听闻东域有大川三,灵山十六,皆有玄奇之处。我想今后出乡,亲访其地以验。”
    韦氏未想其人志向如此,亦是愕然,良久方道:“你若性好山水,不妨入朝为仕,亦有机会游得。“荆石仍是摇头,却不答其究竟。韦氏亦是无法,但想荆石年幼,来日方长,且不急一时劝说,便道:“今日已晚,你且同钓儿歇在一屋吧。”
    荆石应声起步,方欲离去,又复回首谵妄,似有未尽之言。韦氏见了便道:“阿荆若有想问,直与我说便是。”
    荆石道:“我闻伯母曾是山中人。既从修道,何故还俗?”
    韦氏怔怔一顿,旋即失笑道:“我本根骨不佳,又自潭边逢了家汉,自此心思便难定得住了。阿荆你曾见得大修高士,以为修道便是好处。其实山中岁月清苦,尚不及你塾中日子。纵使得了仙人青眼,总是悟透的少些,熬不过的多些。若能得了道行,练气化神的,俱是真仙神人,忘情绝性,自也瞧不上尘心。可我不过粗粗炼得几天气,实不配称山中之人。”
    荆石听罢,静立原地,少时点头道:“原来神人无心,我明白了。”脸上神情虽如往昔,目中隐露愀色,对着韦氏躬一躬身,便进屋中歇下。
    韦氏觉他反应出奇,还待上前追问,却听墙上细细有声,转头望去,见是一匹毛油目亮的大猫,遍体幽黑,无见一根杂毛,不知是哪家养得。此刻坐在墙头,冷冷望了荆石去处。其时民间风言,道是黑猫能通幽冥,韦氏见了也觉不吉,正待驱赶,那黑猫倒身一翻,落到院外,自往东面山里奔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