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这个小老头太坏了
正月初二回娘家,源于唐初,又称女儿节。
这一天,已婚妇女都会回娘家探亲或者小住,这就是为什么,家里有条件的,都会在宅中给已经嫁人的女儿留一处院落以供居住,比如李迎月。
郭淑肯定是走不了,但是韦妮儿和杨绛可以回去。
如果说正月初一是醉汉、赌客们的节日,那么正月初二,就是妇女节,这一天,家里都会盛情款待自己的女儿,跟平日来是不一样的。
或者可以说,正月初二,才是大家族正儿八经团圆的日子,因为他们会往一个地方集合:宗长的家里。
后世走亲戚,只走近亲,稍微远点的就不来往,但是在唐朝,家族观念根深蒂固。
有一个命题叫做:先有国还是先有家。
那么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家庭做为最原始的社会单位,其形成时间是早于国家的,早期的部落社会中,便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构建出了氏族群体,这些群体逐步发展,成为国家形成的基础。
随着时间推移,氏族群体逐渐发展联合,构建出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实体,从而形成更大的社会集体。
在南北朝和隋唐,家族观念尤甚,所有族人团结在一起,既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也是一种寻求保护的手段。
那么今天韦家,就是在韦陟家里团聚。
人山人海啊,不夸张的说,每个角落里都有人,单是做饭的炉灶,便临时搭建了七处之多,院子里遍地是玩闹的小孩儿。
这要是被人一锅端了,京兆韦也就算是完蛋了。
旁支末系的在外院,越往里走,越是家族核心。
从前的韦妮儿,是不够资格参加家族最顶级核心层议事的,但是因为她现在是隋王孺人,所以有资格坐在大厅的角落里。
也只是角落。
这座大厅内,妇人一共十四个,都是顶级人物的夫人。
太子妃韦氏,薛王妃韦氏,棣王妃韦氏,隋王孺人韦妮儿,裴宽夫人韦氏等等。
男性成员更是涉及到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六卫的所有部门,势力超级庞大。
在今天的场合,太子妃也不能坐主位,主位上的分别是几房的元老级人物,他们虽已致仕,也至迟暮之年,但是在族内说话非常有分量。
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见惯了风雨的这些老一辈人物,是可以帮助韦陟掌舵,避免家族这条大船偏航。
前太子少师韦滔先是看向大理寺丞韦见素,询问道:
“你二叔可有消息传来,西北到底是怎么回事?”
韦见恭恭敬敬的起身回禀道:
“有消息,皇甫正在全力夺回安人城,据二叔预计,应该不会出意外。”
他的二叔,就是韦光乘,但不是亲的,是堂的,他父亲是同辈老大,韦光乘是老二。
至于这位韦滔,他的爹韦叔夏,和韦陟的爹韦安石,这是亲兄弟,他的小女儿嫁给了棣王琰。
韦陟点头道:
“皇甫是不能出事的,等到安人城拿回来,咱们要帮他说话,以防右相落井下石。”
韦坚眼下也在这里,瞥了一眼自己的妹妹,随后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一城之得失并不能影响整个战局,长安这边不能总是指手画脚,说些风凉话,哪个觉得自己行的,大可以去陇右嘛。”
太子妃今天是带着任务来的,大型的家庭聚会,不单单是加深亲情,更是对去年和来年的家族政治走向,做一个复盘和规划。
安人城一丢,太子是最着急的,因为皇甫是他的人,如今他能指望的,内有韦坚,外有皇甫。
至于王忠嗣,是会替他说话,但不会彻底站在他这边,人家的主子是李隆基。
监察御史韦镒道:
“李宪台这边也会做保,但就怕陇右这边还会出事,昨日的军情,大家也都知道了,贼军大部主力已经南下直扑石堡城,就算拿回安人城,若丢了石堡城,还是过不了这关啊。”
韦家的消息网络,是非常恐怖的,很多消息,他们甚至比皇帝还要提前一步知道。
如今家族内基本达成一致,明面上不能过于明显的帮助太子,但是暗地里还是要帮忙的,毕竟太子妃是家族未来的希望。
她的儿子将来如果能够成为储君,韦家无疑又会迎来一个爬升阶段。
在家族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任何人都不准违背家族利益,比如依附李林甫的韦光乘,棣王琰的老丈人韦滔、女儿嫁给李琩的韦昭训。
他们就算不愿帮助太子,也绝对不能扯后腿,因为这是背叛家族,后果很严重。
“这一次贼军的主攻方向,是在陇右,河西那边只是牵扯,”吏部考功员外郎韦廉道:
“我们都能看得出来,盖嘉运也能看出来,但是此人不肯调兵支援,宁愿在祁连城那边扯皮,坐看皇甫失利,也不愿解陇右之危,当初我们就该助右相和裴公一臂之力,将其拿下的,现在好了,皇甫孤立无援,只能靠自己。”
韦昭训面无表情的坐在下面,心知要往李琩身上扯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盖嘉运是被李琩给保下来的。
尚书右丞韦济瞥了一眼韦昭训,帮着解围道:
“人家能平安化解,是人家自己的本事,长子都留在长安了,圣人自然也就放心了。”
他是要将李琩摘出去,意思是盖嘉运没事,完全是靠人家自己的谋划,最看重的长子都做人质了,你们还能拿人家怎么样?
韦济的爹,是被韦后牵连级别最高的韦家大佬韦嗣立,而韦昭训这一房,也被牵连了一个顶级大佬。
这位大佬论级别,当时是不如韦嗣立的,但以前比韦嗣立牛比的多了,但是因为人家那时候老了,八十岁,所以领了个尚书左仆射的闲职,便是当年的京兆韦宗长,舒国公韦巨源,而且韦巨源是直接被杀的。
以至于这两房是韦后事件当中,除了驸马房之外,损失最大的,平日里走动也颇为频繁。
韦陟心知韦济这是在帮着李琩说话,捋须笑道:
“六郎错会了,韦廉并没有抱怨他人的意思,只是认为盖嘉运坐看危局而不施以援手,实在可恶。”
韦坚直接站起来道:
“所以啊,陇右的事情,将来李林甫要是怪罪皇甫,我们就往盖嘉运身上扯,两个人顶罪,总好过一个人来顶。”
接下来,因为西北的事情,厅内议论的不可开交,各有各的想法。
宗族议事,是可以自由发言的,韦陟虽然是最后拍板的,但肯定也是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否则底下人都抱怨他,他这个宗长做的也难啊。
有些人不同意现在跟太子的关系太过暧昧,韦后就是前车之鉴,说这种话的,都被韦坚站出来,挨个的指着鼻子大骂。
像这样的矛盾,是不会升级的,出了这个门,大家还是亲戚,就事论事罢了。
韦坚再小心眼,也不敢跟自己人闹的太僵,我靠谁,还不就是靠自己人?
午时开宴,他们才稍微消停了点,但是韦昭训的一句话,又让在座的很多人陷入沉思。
韦妮儿双身了。
听到这个消息,太子妃第一时间起身,去往角落里,恭喜自己的这位侄女。
但是韦家的男性成员,则是各怀心思。
因为李琩如今混的风生水起,聪明人都已经看得出,人家很可能会向储君之位,再次发起冲击。
有李林甫这样的盟友,现在谁也不敢小看李琩,何况人家现在跟几个实权大佬都有勾连。
“是好事,能为皇家添嗣,圣人添孙,是妮儿的福气,”韦陟扫视众人一眼后,举杯朝韦昭训恭贺道:
“恭喜昭训了。”
其他人这才纷纷起身,朝着韦昭训说一些恭贺的话。
韦坚自然也是笑呵呵的祝贺,心里则是火大的一批。
他自认为在座的这些人里,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李琩,那个小王八蛋自从媳妇被抢,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满肚子阴谋诡计,面上却让人觉得亲善和气。
这才是最可怕的。
李林甫若是扶持曾经的寿王,他还不怎么担心,但眼下的隋王与当年判若两人,不由得他不担心。
好在韦妮儿只是个孺人,这要是正妻,家族恐怕要分裂成两派了。
因为人家韦昭训,是大宗勋国公房,与宗长韦陟穿一条裤子。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今后说不得要胳膊肘往外拐,暗地里帮着点隋王妃郭氏,人家主母的位置坐的稳,韦妮儿就一点机会都没有。
韦坚给弟弟使了个眼色,韦兰举杯起身,朝着众人笑道:
“诸位,还有一件好事。”
他这么一开口,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从韦昭训身上扯了回来。
韦陟笑道:“既是好事,二郎快说。”
韦兰看向其兄长,笑道:
“圣人已经允诺,由阿兄出任京兆尹,不日旨意就会下达中书省,大家今后在长安做事,也更为方便了。”
韦陟一愣,好家伙,中书省的诏命还没颁下来,你竟然提前说出来?
他其实是知道的,诏书已经在草拟了,但是中书省是整个皇城最不能漏泄的部门,所以他不能说。
“来年必是我族丰庆之年,几可预见,”韦陟举杯朝众人道:
“诸君共贺之!”
众人纷纷起身。
韦坚春风得意,意气扬扬
像改元这种事情,是非常大的事情,却没有特别隆重的典礼。
因为其核心思想,主要是告下。
改年号、大赦天下、举贤士、改州为郡,这都是对下公布实施。
像宗庙祭祀、祭奠神灵,这是告上,会非常的隆重,但是告下,皇帝就没必要举办什么典礼了,咋地,我安排你们点事情,还得搞个典礼?
大唐的元日七天假,阖家团圆的日子就是在正月初二,皇家也是如此,因为公主们这天也要回娘家。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女性在唐朝的地位是很高的。
李琩今天将右金吾的事情都交给了韦妮儿的哥哥韦光宰,如今顶上了杨銛留下的缺,已经是右金吾长史了。
兴庆宫,花萼相辉楼。
老李家一家团圆,只有李琩是孤身一人来的,因为他媳妇在坐月子,像这种场合,只有正妻可以参加。
所以会显得他非常尴尬,因为贵妃也在,而贵妃原本是他的媳妇。
大殿内的表演,是基哥去年创作的一篇乐舞,杂糅了伊州曲和凉州曲的风格,属于河西长期糅合的“清商化”法曲。
李琩大概能猜出,应该是霓裳羽衣舞的雏形了。
李隆基坐在主位上,手臂忽高忽低的轻拍着,极富节奏,虽然手里没有拿着他那支鼓槌,但毫无疑问,他是在指挥。
此曲长达半个小时,表演者全都是梨园子弟,可谓精英中的精英,自然使这篇舞曲给人以极为震撼的感觉。
一曲过罢,李隆基开始挑了几处其中的毛病,便让舞者们都下去,只留下乐工,弹奏着一些轻快喜庆的曲目。
这些乐工极为有眼力,只要圣人说话了,他们就会倏然停下,圣人一闭嘴,就会从刚才断了的节奏重新续上,简直神乎其技。
“朕虽年长一岁,儿孙们亦成长一年,祖宗基业还是要靠你们的,”
李隆基开始说话了,只见他一脸慈祥的望着满堂儿孙,道:
“已经成年的皇孙,朕这里早有安排,力士,说予他们。”
高力士微笑点头,随后笑呵呵的看向众皇子,道:
“祖宗庇佑,我皇室开枝散叶,去岁新添三丁,隋王琩长子李佶,延王玢三子李倞,济王环三子李佴,圣人的皇孙已经增至三十七人,百孙之愿,不远矣,今为天宝元年,圣人将册封几位成年皇孙,太子次子李儋,册封南阳郡王,庆王次子李俨,册封新平郡王”
一股脑册封了七个人。
李琩的儿子肯定还没份,因为太小了。
儿子被封王的那几个,纷纷站出来叩谢父皇,其他人则是开口道贺。
这是非常虚伪的一场家宴,各怀鬼胎。
李琩完全将自己变成了一个透明人,只想着赶紧熬过去,去长安城里巡查,可比在这待着舒服多了。
这场宴会不会持续很久,大概傍晚时分就会结束,基哥是不愿意将晚上的黄金时间浪费在儿女身上的,他的儿女也是这样想的。
因为在他们眼中,基哥已经跟后爹没什么两样了。
有后妈就有后爹,杨贵妃现在就是后妈。
李隆基也是兴致颇高,下来与孙子们在一起玩闹,场面看上去非常温馨,但很多人都明白了,这不过是父皇安抚他们的手段。
杨贵妃也与一众公主们低头聊着天,言语欢笑,似乎相处的还不错。
“十八郎怎么无精打采的?”荣王琬趁着殿内欢快的情形,举杯走了过来。
“嘘!”李琩赶忙提醒他别乱说,阖家欢乐的时刻,怎么能用无精打采这四个字呢?
“乏累了,我昨晚巡查一夜,至今还未合眼呢,”李琩道。
李琬恍然道:“哦,这可是真是劳累了。”
说着,他面部表情不改,低声道:
“你今后在外低调一点,太张扬了,会有人看你不顺眼的,我不好多说,你心里有个数。”
“明白明白,”李琩点头笑道:
“六哥的嘱咐,弟会记在心里的。”
李琩知道他在提醒什么,人家与他们才是亲兄弟,不会明着出卖,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很够意思了。
像今天这样的场合,虽然太子与李琮不对付,但还是会装模作样的过去聊天说笑,神态极为夸张,不过却超级自然,怎么看都是真情流露,实际上都是虚与委蛇。
整个大殿内,充斥着欢声笑语,粉饰着李唐皇室最虚伪的亲情。
李琦刚凑过来,结果正殿方向吴怀实进来了,大家并没与停止当下的动作,但心神却被吴怀实给带过去了。
因为吴怀实的级别,在今天的场合,奏报的一定是大事。
而吴怀实却没有第一时间去圣人身边,而是径直朝着高力士去了,低声耳语几句之后,明显能感觉到高力士有种释怀的轻松。
接着,高力士便去了圣人那里,眼下圣人正坐在下面的席位上,与贵妃、咸宜、永宁、信成公主等人聊着天。
听罢高力士的叙述之后,李隆基没有任何表示。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李隆基移座至太子那边,而高力士也过来低声跟李琩说了几句,李琩赶紧起身过去。
六个亲王,眼下呈环形围绕在李隆基身边,人人脸上挂着笑容,一副父慈子孝的和谐场面。
“安人城失而复得,朕都不知道是该处罚皇甫,还是不处罚了,”李隆基笑呵呵道,语气非常随意,像是在唠家常一样。
太子听到这句话,心里长长的松了口气,谢天谢地,你可算是拿回来了。
不过面子上,则是万分震惊,骇然道:
“安人城丢了?”
你特么就装蒜吧,老子都知道,你不知道?庆王琮撇了撇嘴。
他这个人,以前也是和光同尘的,行事非常低调,不显山不露水,有一段时间,甚至特别恭迎太子,但是眼下,李林甫大权在握,势必要拉太子下马,这样的形势之下,他难免也动心了。
不过他并不打算自己上,而是从自己的两个亲弟弟里面挑一个,扶持他们上去。
他是不行了,脸上的疤痕太恐怖,又没有亲生儿子,五个儿子全都是废太子瑛的,没有继承权,所以不会有人支持他。
李隆基笑道:“是丢了没错,不过在八天前,已经拿回来了,他是你的人,朕因此而放心用之,不如太子来说,朕该不该处罚?”
“该罚!”
这还用说,李绍总不能说不罚吧?毕竟老爹明摆着不高兴,你不主动承担责任是不行的。
永王李璘听到这里,赶忙道:
“皇甫是父皇的臣子,太子对皇甫只有举荐之情,绝无知遇之恩,恩情都在父皇这里。”
李绍一愣,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方才心急之下说错话了,于是他赶忙弥补道:
“十六郎说的对,皇甫是父皇的臣子,与儿臣并无交情。”
李隆基微笑摆手道:“现在是朕的臣子,将来自然就是你的臣子,都一样的,朕选贤良,说到底,还是替你选啊。”
李绍这次不会上当了,赶忙道:
“父皇春秋正盛,正值改元,自该率领儿臣们再造一番新气象,儿臣也是您的臣子,与皇甫并无二致。”
李琩一直在安静的听着,眼帘下垂,盯着基哥的袍服,不与任何人对视。
说出去的话,是收不回来的,太子半辈子都在被他亲爹恐吓,胆子都吓小了,战战兢兢的,说错话也是难免的。
搁谁也是如此,李隆基压根不是在培养接班人,而是在频繁的打击接班人,心里素质差点的,早崩溃了,李绍这都算是能熬的了。
谈话期间,但凡视线与基哥对上的,都会被基哥问一句:“你觉得该不该罚呢?”
这下好了,都开始学李琩了,眼神只往下看,一个个低眉顺眼的。
“十八郎,”李隆基淡淡道。
得,躲不过去啊,李琩抬头道:“父皇”
“你觉得呢?”李隆基道。
李琩故意偷瞥了太子一样,李绍一愣,你特么看我干什么?都是些什么东西?全都在害我。
“你看他干什么?怎么?担心太子给你穿小鞋?”李隆基皱眉道。
李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儿臣以为,不该罚,此时处罚于战事不利啊。”
“废话!”李隆基皱眉道:
“难道朕不知道,这个时候不能罚吗?嘶~~你是不是在装傻啊?”
李琩一脸无辜道:“儿臣没有啊,军机大事,儿臣实在是不懂啊,是非对错,也很糊涂,不懂的事情,儿子也不敢乱说啊。”
“呵呵”李隆基冷笑一声,看向其他儿子,道: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瞧见没?他比你们都聪明。”
我日你奶奶的的嘴,李琩心里大骂,又挑拨是吧?
果然,李琮冷哼一声,道:
“儿臣以为,十八郎确实无高明远见,他自小不爱读书,学业在诸兄弟中,属于中下,不懂也是正常的。”
“大哥说的是,”李琩赶紧配合道。
李隆基笑了笑,手托着膝盖就要起身,李绍和李琩动作最快,赶忙上前搀扶。
李隆基慈爱一笑,看向兄弟两人,道:
“朕对汝二人寄予厚望,莫要辜负,望今后互勉之。”
李琩面带微笑,心里恨不得上去给他一个抱摔,再来一记旋风腿直踹面门。
这个小老头,太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