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186.第186章 是谁要把长安城的百姓一网打尽?

      第186章 是谁要把长安城的百姓一网打尽?
    六月二十。
    长安城,务本坊。
    “父亲,我们还不动手吗,再过十天,太子就要出征了。”
    “眼下是最好的时机。”
    房遗直开口问道。
    他知道父亲已经掌控了很有利的证据,可以很大程度上证实太子谋反。
    在出征前,定下太子谋反的事。
    那么陛下肯定会收回太子兵权,不让太子出征。
    哪怕不能直接废掉太子,也能很大程度上遏制太子的势力。
    陛下肯定不会让有谋反嫌疑的太子带兵出征。
    那么魏王的赢面就很大了。
    房玄龄听到长子这么说。
    变得迟疑起来。
    确实,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如果他想助力魏王夺嫡的话,现在是下手的最好时机。
    如今整个大唐的军队,民夫,都已经在调动了。
    东征高丽的事情,肯定是停不下来了。
    这个时候把太子踢出局,魏王将会占据绝大优势。
    但房玄龄还要考虑到一个问题。
    如果去指认太子谋反,那么肯定要牵扯到侯君集。
    而侯君集,已经被陛下钦定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而现在,侯君集已经出发了。
    如果指认太子谋反的情况下,侯君集得到消息,会不会有可能直接造反?
    这将会对整个大唐都形成动荡。
    陛下那边,肯定会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房玄龄此刻在心中,反复推演,权衡,自己如果做出这个决定,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看到父亲沉默,房遗直道:“父亲,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房玄龄考虑良久,最后还是摇头道;“再等等吧,现在还没到时候。”
    房遗直不解:“那要到什么时候。”
    房玄龄叹息一声:“如今太子掌有五千重骑,长期带在军营中。”
    “太极宫中,亦是有不少太子眼线。”
    “一旦我进宫上报陛下,以陛下的性子,很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就收走太子的兵权。”
    “消息泄露的话,太子则很有可能直接出发东征。”
    “那些骑兵了,都是太子讲武堂的学子统领,他们对太子极其忠诚。”
    “在这个时候,必然会跟随太子谋反。”
    “五千重骑啊,以太子秉性,会配合陛下的审查吗。”
    “若其与侯君集汇合,必当会天下大乱。”
    房玄龄终究还是没下定决心,直接揭露太子谋反之事。
    这些话,与其说是他的担忧,不如说是他给自己找的借口。
    房遗直面色焦急,再次开口劝说父亲:“父亲,此时不行动,更待何时?”
    “魏王对父亲寄予厚望,若错过此次良机,日后恐再难有如此好的机会助力魏王夺嫡。”
    “父亲所虑侯君集之事,虽有风险,但并非不可控。陛下圣明,若我们及时揭露太子谋反,陛下定能迅速做出应对,未必会让侯君集有造反之机。”
    “即便侯君集真的得到消息欲反,各路大军,可不见得会跟随。”
    “再者,太子虽掌有五千重骑,可陛下若得知其谋反之事,必然会采取措施。”
    “长安城中尚有诸多兵力可调配,未必不能阻止太子。且那些重骑虽忠诚于太子,但陛下之威,天下皆知,他们未必敢真的跟随太子谋反到底。”
    “父亲,我们已经走到这一步,若此时退缩,不仅前功尽弃,还可能会遭到太子日后的报复。”
    “魏王若不能登上大位,我们房家的未来也将充满变数。为了家族的荣耀,为了大唐的稳定,父亲应当当机立断,揭露太子谋反之事。”
    房遗直目光灼灼地看向父亲。
    房玄龄微微抬眼,看着满脸急切的房遗直,缓缓开口道:“直儿,你只看到了眼前的局势对魏王有利,却未深思这其中的凶险。”
    “陛下的心思深沉难测,若我们贸然行动,一旦出现差池,房家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房遗直急切道:“父亲,孩儿自然明白其中风险,可若不冒险一试,又怎能为魏王争得那至尊之位?”
    “如今太子势大,若任由其出征高丽,等他得胜归来,那更是如日中天,到时候魏王还有何机会?”
    房玄龄微微摇头道:“你只想着魏王的前程,却忘了陛下对太子亦有父子之情。”
    “即便陛下得知太子有谋反嫌疑,也未必会立刻废太子而立魏王。”
    “陛下或许会选择先稳住局面,待查明真相后再做决断。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房家便可能成为太子眼中钉。”
    “若太子发狠,未必不会直接对我们房家下手。”
    这是房玄龄一直比较担心的。
    太子先前的种种行为,显然是百无禁忌。
    若告发太子,在查证的这个阶段,则很有可能遭到太子的疯狂报复。
    房遗直咬咬牙道:“父亲,难道我们就这么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太子势力越来越大?”
    房玄龄轻叹一声道:“为父并非坐以待毙,只是此事需从长计议。”
    “我们不能只考虑眼前的情况,而不顾及长远的后果。”
    “且太子身边也不乏能人志士,若我们的证据不够确凿,很可能会被反咬一口。”
    房遗直皱眉道:“那父亲打算如何?难道就这么放过这个机会?”
    房玄龄沉默片刻,道:“等太子离开长安。”
    “届时太子在行军路上,自然无暇顾及长安城中的情况,陛下也好安排审查。”
    “就算是消息传到太子那边,太子也鞭长莫及。”
    房遗直道:“可这样,太子得到消息,还是会反。”
    房玄龄道:“但却无法波及到我们了。”
    ——
    六月二十三。
    长安轰动。
    因为在最新版的邸报上,竟然出现了太子画像。
    要知道不管是皇帝像还是太子像,按照唐律的规定,是严格禁止百姓私藏,贩卖。
    私藏贩卖皇帝或太子画像,最轻也会被定为僭越之罪,重则定为谋逆之罪。
    可现在,太子像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邸报上。
    一开始买邸报的时候。
    其实很多百姓并不知道这就是太子像。
    因为他们不识字,也没见过太子是长什么摸样。
    只是看到邸报中突然就出现了一张画像,感觉很是好奇。
    拜占庭的绘画特点就是宗教,宗旨在于加深信徒对宗教的理解和信仰,具有强烈的宗教教育意义和精神感染力。
    画像上的人,虽然百姓们不知道是谁,但姿态端庄、表情肃穆,眼神望向远方,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
    下意识的就会觉得非常尊贵。
    当茶楼里,说书人说出,这就是农泽圣睿太子殿下的本人画像后。
    哗的一下,整个茶楼跪了一大片。
    百姓们都吓傻了。
    私藏太子像是罪。
    购买太子像更是罪。
    这到底是谁啊,这么大的胆子,如此售卖太子像。
    这是要把长安城的百姓一网打尽,全部都送到大牢里去吗。“诸位莫慌,莫慌。”
    “邸报上说了,这太子像,是太子殿下命令拓印上去的。”
    听到说书人这么说,百姓们这才安心下来。
    不过对于此事,议论声就更大了。
    毕竟太子怎么会突然把画像拓印到邸报上。
    不少聪明的百姓,已经奔向邸报亭,想要多购买一些邸报。
    如果太子允许自己的画像在民间流传的话,那么太子像的价值,那可真就无可估量。
    谁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这一版的邸报,才会有太子像。
    如果只有这一版的话,那么十文钱到手的太子像,转卖出去,可能就是几千钱,几万钱了。
    一时间,长安坊内所有的邸报亭,都被哄抢一空。
    礼部官员,监察御史纷纷上书。
    认为太子此举,有违礼制。
    恳请陛下立即收回长安城内,所有私藏太子像的邸报。
    李世民其实感觉也不怎么妥当。
    太子现在是太子,未来就是皇帝。
    皇帝像怎么能随便流传到民间,还让百姓们贩卖跟私藏呢。
    自古以来,皇帝被视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保持神秘的形象有助于强化这种权威性。如果百姓轻易见到皇帝的模样,可能会觉得皇帝也不过是普通人,从而降低对皇帝的敬畏之心。
    皇帝的神秘形象可以让人们对其产生更多的想象和尊崇,有利于统治的稳定。
    秦始皇嬴政,其行踪常常保密,很少公开露面,人们对他充满敬畏和猜测,这种神秘性增强了统治权威,以后的皇帝就有学有样了。
    再就是安全方面,保持皇帝的面容不被广泛知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皇帝的安全性。
    历史上许多皇帝在出行时会采取严密的安保措施,甚至使用替身或伪装,以防止被人认出。
    人人都知道皇帝长什么样子了,还有什么便衣出行,微服私访。
    皇帝太子像,都属于神圣之物,岂荣随意贩卖。
    于是李世民召见太子,询问缘由。
    李承乾自然早就会想到有这么一遭。
    “荒唐!”
    “太子缘何做出这等荒唐事来。”
    李世民语气斥责,但也没有太过生气。
    毕竟太子最近一直都在为大唐立功,他也没有赏赐什么东西给太子。
    这么算下来,也能算个功过相抵了。
    “哪里荒唐了?还请父皇明言。”
    李承乾面色平静的回道。
    李世民眉头一皱:“把自己的画像印在邸报上,让民间流传,这难道还不荒唐?”
    “你为大唐太子,国之储君,任由画像在民间流传,岂非是有失皇家威严。”
    李承乾回道:“为什么父皇会觉得,画像流传民间,就会有失皇家威严?”
    李世民眼睛一瞪:“这还用问?”
    李承乾毫不示弱:“当然要问。”
    李世民讲述道:“你的画像,会被商人贩卖,乃至于标上价钱。”
    李承乾道:“应该会挺值钱的。”
    李世民气急,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你身为太子,怎可如此不知轻重!”
    “皇家威严岂容如此践踏!”
    换个意思就是,你不要脸,我还要脸。
    李承乾解释道:“寺庙中的佛像,道观中的神像,他们尊容也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身为太子,如果我的行为,得到百姓的认可,他们就会为我上香。”
    “如果我德行有失,那么百姓唾弃,也是理所应当。”
    李世民闻言沉默,语气稍缓:“即便如此,此举亦不合礼制。”
    李承乾道:“父皇,礼制亦当因时而变。”
    “自古以来,礼制传承如今,有了多少变化,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礼制。”
    “这天下的规矩,朝廷的法度,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古往今来,任何朝代,规章制度,向来是与时俱进,就如同一代代王朝那般,不断更替。”
    “自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这天下大势,就在于一统。”
    “陛下自称圣人,位比神佛,为何这圣人之颜,就不能为天下人所见。”
    李世民微微眯起眼睛:“若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又当如何?”
    这里指的是被刺杀的事情。
    毕竟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子,很容易成为刺杀对象。
    画像的传播,无疑是让刺客有具体目标。
    李承乾道:“就算没有画像,别有用心之人难道就没办法了吗。”
    李世民遭遇的刺杀,李承乾遭遇的刺杀,显然跟画像没有太多关系。
    这么一说,李世民感觉自己无法说服太子。
    沉默一番后,道:“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李承乾拱手作揖:“谢父皇。”
    李世民是个开明的君主,也比较容易接受劝谏。
    大唐的风气,本来就是开放和包容的。
    太子的举措,看似有些荒唐,但这么一说,确实也有些道理。
    目前来说,李世民还不知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好或是坏。
    暂且看看往后的情况再说。
    最让李世民有所感触的,还是太子那句,神佛尚且显出尊荣,圣人为何要避讳自身。
    难道圣人不及神佛?
    夜。
    务本坊。
    房玄龄回府后,看着邸报上的太子像陷入沉思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即将要东征的时候,太子要把自己的画像拓印在邸报上。
    房遗直看着父亲一直在看太子像,不由说了一句。
    “也不知太子怎么想的,就把自己的画像拓印在邸报上。”
    “听说现在有很多人,高价收购太子像,很多百姓,还特地在家中给太子立长生牌。”
    太子怎么想的?
    这番话犹如一道亮光,在房玄龄的脑海中闪过。
    他顿时就明白了,太子是怎么想的。
    惊呼道:“不好,太子已准备谋反。”
    房遗直有些疑惑:“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
    房玄龄眼睛紧紧的盯着画像,喃喃道:“太子这是要学刘据啊。”
    “不行,我当立即入宫。”
    “等不到日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