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104.第104章 打造一支有信念的军队

      第104章 打造一支有信念的军队
    李承乾不知道二凤怎么处理的,反正那些监察御史,没敢闹到东宫来。
    这也算是太子风评不好的好处吧。
    很多官员都知道,文士风骨在太子这里不好用。
    少詹事张玄素,万年县县令卢益中,那可差点被太子鞭打致死。
    难道监察御史太子就不敢打吗。
    所以找陛下更好一些,至少陛下动口不动手。
    讲武堂如期开课。
    永兴坊搞了盛大的开课仪式,包括二凤也亲自出面。
    在校场进行了训话。
    三百旅帅一个个激动不已,谁能想到,他们这样出身寒微的小人物,竟然也能有一朝成为天子门生。
    不知道的是刻意还是无意,似乎没人提及讲武堂的创办是太子提出来的。
    具体的情况,也只有少数的学子知晓。
    裴行俭,薛仁贵,皇长孙李象,都被分到了苏定方的乾武班。
    五个班级,分别是乾武,坤略,震策,巽谋,离战,每班六十人。
    “殿下这么早就回来了?”
    太子妃苏玉儿有些诧异,今天可是讲武堂开班。
    “这两天流动讲师不需要讲课,后天才有课程安排。”
    这是章程安排,第三天才会是每个流动讲师负责半天。
    然后每过五天,就会有一次大课,算是给李世民准备的,也可以是李靖或者别人讲学。
    “我想编一套鼓点用于军事,玉儿你帮我一起。”
    李承乾虽然喜欢奏乐,不过自身对这块没什么学习。
    苏玉儿在奏乐还算比较精通。
    “军用鼓点?”苏玉儿有些没明白。
    李承乾解释道:“现如今的鼓点较为简单了些,我想编一套更为详细的鼓点方式。”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比起后世就像是个草台班子,越是庞大的队伍,越是需要有能力的将领。
    而整个历史上,能够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将领屈指可数。
    唯一不受军队数目限制的,也就只有多多益善的兵仙韩信,集兵法之大成者。
    在古代通讯不便的情况下,将军领兵,并非是越多越好,超出个人能力,即便是精兵,也会表现出极差的战斗力。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就是这么个道理。
    普通将军,能够领兵几千上万,就已经是极限了。
    稍微有些能力的,可领三五万兵的,便就属于大将级别。
    领兵超过五万以上的,那就是一代名将。
    历史上能领兵十万以上的盖世名将屈指可数,当今大唐,李世民算一个,李靖算一个,侯君集跟苏定方,加在一起才能算一个。
    李承乾之所以想编鼓点,就是为了更好的掌控军队。
    现在的军队大多都是闻鼓而进,鸣金而退,比较简单。
    李承乾想编一套稍微复杂点的。
    以旅帅为基础单位,可以更好有效的达到掌控军队的情况。
    这也不算是李承乾独创,许多大将的专属军队,在长期进行士兵操练时,可以通过不同的鼓声变化不同的攻击阵型和攻击方向,这就是军阵的使用了。
    而李承乾,是要编一套大唐制式鼓点。
    以前不好传播,但现在有了讲武堂,就很方便了。
    等几年讲武堂把大唐所有的旅帅都培训一遍后,这套鼓点就会适用于大唐任何军队。
    如今的讲武堂,只招收旅帅,但在后期,包括其上的校尉,果毅都尉,折冲都尉,自然也要进行培训学习。
    “殿下是想把哪些军令,编入到鼓点中呢。”
    苏玉儿明白后,开口问道。
    李承乾想了想,道:“集合,前进、停止、冲锋、散开、靠拢、追击、退回阵地,全军冲锋。”
    “目前大概就是这九个军令。”
    “编曲的鼓点,要清晰,尽量每个鼓点要有区别,尤其是全军冲锋的鼓点,最好能比较激励士气。”
    “这件事也不能让你一人忙着,我会下令给太常寺,让他们派遣擅长的乐童,辅助你完成。”
    听到太常寺,苏玉儿心中微微一动。
    在她看来,这样的事情,太子完全可以直觉交给太常寺去做。
    但现在是交由自己来负责。
    难道是因为先前称心的关系?
    太子曾经喜欢太常寺乐童,所以现在是为了安抚我吗。
    “殿下放心,我定会早日为殿下编好鼓点。”
    苏玉儿语气认真回道。
    李承乾点点头。
    他其实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觉得应该让周边的人也跟着忙起来,不管是什么事,总要给点事情去做。
    女人啊,要是太闲,很容易出幺蛾子的。
    现在多少有些参与感。
    鼓点编曲的事情交代完,接下来就是李承乾自己的备课了。
    想要把课讲好,自然要认真的思考。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影响,可以从基层开始快速的影响到整个军队?
    这是李承乾目前需要考虑的方向。
    其实答案并不难,毕竟是后世来人,自然有具体的参考。
    只是教员那一套,放在封建王朝,肯定是行不通的。
    这个时候搞红色思想,民主,那岂非是革自己的命?
    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思想,找准定位促结果。
    他是大唐的太子,未来的皇帝,搞不得后世那一套,这不符合当下大唐跟自身的情况。
    又不是黄巢,考不进长安选择打进长安,他出生就在长安。
    所以在有些地方,就需要进行改革了。
    回到原来的话题,怎么才能培养军队,搞什么个人情谊,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没有这么多时间跟精力。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军队的信仰。
    封建王朝时期的军队,是不存在信仰的概念,府兵服兵役,可没有自愿的说法,属于是强制兵役。
    大唐真正的精兵,是脱产军队,不需要进行农事,但这样的军队只是极少数。
    大唐有634个折冲府,每府800至1200人,包括长安十六卫禁军,整个大唐的军队数量,大约是在七十多万。
    其实这个数目相比其他王朝,已经是很少了,当然,这也有人口因素的影响所在。
    ‘信仰。’
    李承乾在书房,缓缓提笔。
    ——
    讲武堂成立的事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实并没有太高的关注度。
    甚至很多官员认为,这完全就是太子在想办法培养势力。
    却被陛下给截胡了。
    有些世家的聪明人,倒是意识到讲武堂的存在,会对世家形成更大的压迫。但这样的情况,世家是没有办法去阻止的。
    本身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去阻止。
    世家大族面对这样的情况,更多的想法,是怎么加入进来,而非是怎么去进行阻止。
    原本不屑一顾的旅帅官职,现在已经变成香馍馍了。
    像是五姓七望这样的大世家,已经开始着手于安排族内子弟,想办法去当个旅帅。
    要知道原本他们对于旅帅的职位,可是瞧不上的。
    但凡七望族的人进入军队,即便是不被重视的庶出族人,最小那也是从校尉开始。
    两天时间过去,今日也到了太子讲学的日子。
    这两天,每逢讲学之后,苏定方都会来到东宫汇报讲武堂的情况。
    讲武堂的进展,比想象中的还要更加困难。
    这些旅帅来的学子,便说兵法吗,连识字的都没几个。
    哪怕是苏定方这等在兵法上造诣颇深的人,讲解起来也是尤为复杂。
    往往是台上讲得口若悬河,台下听得昏昏欲睡。
    裴行俭能成为苏定方的弟子,是因为他本身就在兵法上有所见解,而且理解能力很强,还是通过科举入仕。
    这些大头兵,本身连聆听的资格都没有。
    按照现在的进度,他们首要学习的,是读书识字,而不是直接一步到兵法战略这块。
    不只是苏定方,包括李靖讲学的情况也基本上差不多。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只能从最基础的开始讲。
    永兴坊,讲武堂。
    李承乾穿着便服,走进了课堂。
    “拜见太子殿下。”
    六十名学子,站得笔直,躬身作揖,行叉手礼。
    看着学子们各色服饰,杂乱无章,李承乾微微皱眉。
    他确实是忘记了,要给讲武堂的学子们,搞套统一款式的校服。
    “坐下吧。”
    “是,殿下。”
    课堂的打造,有李承乾的参与,跟后世的款式差不多。
    跟国子监跪坐的形式不同,采用的是桌凳。
    看了眼桌子上的兵法典籍,还有坐在第一排的李象,薛仁贵,裴行俭。
    李承乾没有聊些其他没用的,坐在椅子上,直接开始了自己的讲学。
    “我大唐有折冲府六百四十三,旅帅之职,有六千四百三。”
    “今日能坐在这里的你们,能被选进来,必然是个中优秀之辈,有能力,有胆识,我感到很高兴,能给你们讲学。”
    开头两句,就让学子们感觉到完全不同,经过两天的上课,或者说打击,他们热情已经彻底消退。
    原本听着各大将军的名头,想到自己还是天子门生,自然心情激动彭拜,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绝大多数人,完全听不懂大将军们在讲什么,甚至是产生了自卑感。
    而现在,太子的这一番话,让他们似乎又重拾信心。
    “我知道,在这里的绝多数人,早先是并不愿意当兵的,是没有办法,才成为兵卒,加上些许运气,当上了旅帅这个官职。”
    “对于你们来说,当兵没有选择,所想的事,也是为了建功立业,加官进爵。”
    “而我要跟你们聊的,是另外的一方面,保家卫国。”
    “军队为什么存在?是维护大唐朝廷的利益吗,还是为了保护高官勋贵的安危。”
    “这些自然没错,但还有更深层次,那就是保护你们自己的家园。”
    “在我看来,当兵应该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他是荣耀的,因为有了强大的军队,所以异族不敢侵略,所以你们父母兄弟,亲朋好友,才能不受凌辱。”
    “如果没有你们,百姓还能安心种地,商人可以互通有无吗,不,不能。”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当你们拿起刀剑,是为了谁在战斗,你们的战斗,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跟财富,而是为了你们的父母妻儿。”
    “他们的安宁生活,幸福未来,都寄托在你们的身上。”
    “当敌人来犯,你们必须挺身而出,去战斗,去拼杀。”
    “当然,你们中不少人,一出生便是住在长安,没有亲眼见过乱世是个什么样子,也许曾经听你们的父辈说过,他们的生活有多么艰苦,但你们却没有办法感同身受。”
    “易子而食,听说过这句话吗,在前朝乱世中,战乱缤纷,没人种地,自然也就没有粮食。”
    “为了活命,那就只能吃人,舍不得吃自己的孩子,那就交换着吃。”
    “大声的告诉我,你们想过那样的日子吗!”
    李承乾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学子们。
    “不!”
    “不想!”
    “不要!”
    学子们声音坚定,有些杂乱,气势很足。
    大唐立国二十五载,这些旅帅的年岁,都是在三十岁下。
    小的时候,还没懂事,乱世就已经结束了,对于隋末,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只能从父辈那边,听到只言片语。
    现在听到太子这么说,顿时情绪就被调动起来。
    李承乾很满意。
    “所以,这就是你们存在的意义,保家卫国,守护你的家园。”
    “不要再让曾经发生过的悲惨故事再次重演。”
    “可你们知道吗,就在此时,边关上的百姓,还在经历者这一切。”
    “异族来犯,抢走他们的粮食,杀掉他们的父亲,夺走他们的妻子,抢走他们的孩子,车轮高的孩子都要被杀,低于车轮的孩子,会被培养成敌人的孩子。”
    “忘记仇恨,成为这些异族的一员。”
    “为什么我要成立讲武堂,为的就是让你们知道,明白,自己在为什么而战,我希望当你们在战场上。”
    “面对敌人的时候,害怕,紧张的时候,想想你们的家人,想想你们的妻儿,或许,他们会给你们带来更强的力量,让你们不再退缩,不再害怕,勇猛直前”
    李承乾就这么坐在椅子上,慢慢的讲述着。
    这些并非是什么高深的知识,不需要他们知识渊博,也不需要读过四书五经,只要能听懂话的,就能明白这些道理。
    原本在其他课程上昏昏欲睡的学子们,此刻正襟危坐,认真倾听太子讲述给他们的道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李承乾不断的深入。
    慢慢的,这些学子们的神色,有了很是细微的变化。
    他们的精神面貌,似乎有些许改变。
    甚至少数的学子,看向太子的眼神中,多了几分狂热。
    其中的代表,便是薛仁贵了。
    本身他就对太子感恩戴德,现在就不用说了。
    李承乾自然能感受到这些变化。
    他明白,自己的想法,正在逐步的完成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