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12章 流水线和流水席

      第112章 流水线和流水席
    “事实上,自古以来,战争不光只有刀兵相见的血肉横飞,更有攻心至上的宣传战和舆论战。
    就像是孙子兵法中所言之上兵伐谋,亦或是西楚霸王被困垓下时的四面楚歌,都是典型的攻心宣传战。”
    李晗这么一解释,朱元璋算是明白了一点点了,宣传动员工作,便是攻心战。
    更进一步,如今北伐在即,自己可以秘令毛骧,组织锦衣卫有计划的在元庭散布关于纳哈出的谣言。
    比如纳哈出有意归顺大明,亦或是和蒙古其他各部勾结,意图谋权篡位,成为新的元庭大汗等等,以制造纳哈出和元庭之间的矛盾,让双方都产生不信任感。
    不过这都属于离间计的范畴,为何老李要用如此佶屈聱牙的词汇呢?
    “不过,以上的例子,只属于宣传攻心战的一部分,即对外的部分,你可以粗浅的理解为攻心计,离间计什么的。
    比如蒙古人不是信奉长生天么,那么大明便可以在大漠制造舆论,如某月某日,脱古思帖木儿做了些什么,亵渎了长生天。
    如今蒙古各部中,控制了瓦剌部的也速迭儿,他祖宗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夺汉位失败,也速迭儿一直有将汗位取而代之的心思。
    那么明军便可以有组织有规模的制造谣言,即也速迭儿心怀不轨,欲图谋害脱古思帖木儿,以谋权篡位。
    还可以收买蒙奸,在合适的时候,如争夺水源牧场时,在瓦剌和元庭之间挑起矛盾,让双方打个你死我活的。”
    看到这里,朱元璋冷汗都流了下来,论心机,还是老李你更狠啊!
    虽然在以往的通信中,在讨论如何控制倭寇时,亦或是论学大会,他已见识过李晗对于人心的把控了。
    但这一次,还是让他开了眼界。
    但凡是有在前朝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长生天在蒙古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大明学子都尊圣贤,百姓也信奉各路神仙菩萨,可有时候被逼急了,圣贤是可以骂的,神仙庙也是可以拆的。
    君不见大明不少地方供奉的龙王庙,那里头的老龙王可惨了,一旦遇上大旱,三天两头的就得被搬出来用鞭子抽。
    但长生天可就不一样了,谁要是敢对长生天不敬,掉层皮都是轻的!
    大明只是尊圣贤,而蒙古,那叫做虔诚!
    制造脱古思帖木儿亵渎长生天的谣言?
    我的老天,这恐怕比直接杀了他更要命!
    而且,蒙古各部恐怕没有谣言止于智者的说法吧。
    老李,伱的底线果然深不可测,咱老朱还是低估你了!
    “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宣传动员工作,主要是对内的,即对内稳定民心,并且让百姓们和朝廷一起,形成同仇敌忾的精神。
    这里便要用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了,便是报纸!”
    朱元璋一拍大腿,心里直呼好家伙,老李这家伙,布局太深了,这一环套一环,恐怕他从一开始,便开始谋划了。
    什么叫有远见?
    这就叫有远见!
    “在北伐开始之前,报纸的主要内容,则都要向北伐的相关内容靠拢了。
    主要注意几点,其一,阐述明白,朝廷为何要北伐,不光是因为大漠元庭对于大明的威胁,更重要的事,唤起百姓对于元庭的仇恨。
    如今洪武十五年,不少老者或中年人,都是从元朝过来的,对于身为‘南人’是何感受,恐怕他们最清楚不过了。”
    朱元璋猛地点头,极为认同李晗说的话,他朱八八,不就是南人的典型代表么。
    他们南人,连名讳都不配拥有,只能用数字代替,这种耻辱,恐怕他们这一辈人是永远也无法忘怀的。
    “其二,通过报纸制造舆论,也可以稳定民心,历朝历代的对外战争中,百姓最爱听的是什么,最怕听的又是什么,老朱你应该比我清楚。”
    这个不用李晗提醒,朱元璋自然清楚,最爱听的,当然是前线大捷了,最怕的,自然是失败的消息。“不过报纸的作用不止是及时向百姓传递消息,更重要的是,避免百姓猜忌,从而导致民心不稳。
    比如在前线对战时,由于战略需要,大军向后撤离,诱敌深入,这在兵法中是很常用的招数。
    但百姓不明白啊,一旦有别有用心之人,随意编造大军在前线溃败的消息,恐怕极易造成百姓恐慌,甚至导致民乱的问题。
    这时候,就需要报纸要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了!”
    看到这里,朱元璋算是彻底明白了,所谓宣传动员工作,对外,即是攻心至上,对内,则是稳定民心。
    舆论,便是造势,孙子兵法有云,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总结起来,便是天时地利人和。
    人和,便是因势而导,因利而制权也,而老李传授给自己的,便是如何利用舆论造势,如何人为制造“人和”!
    这是大智慧啊!
    咱老朱打了半辈子仗,这些道理吧,曾经也明白一点,也知道如何去做,不说当初汉高祖起义时斩了白蛇,就说元末吧,韩山童、刘福通他们造反时,不也喊出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口号么?
    这便是典型的造势了吧。
    只是像老李说得这般通透的,咱老朱还是第一次见识到,这回可真涨知识了!
    “至于枪支弹药生产速度慢的问题,我这里倒是有个好办法,这个办法不仅能用于枪支制造,但凡是涉及到工业生产的,都能用到此法!
    此法,名为流水线生产方式。”
    一看到李晗有好办法,朱元璋顿时欣喜过望,咱就知道,老李从未让自己失望过!
    只是流水线这个说法,似乎听着有些耳熟啊,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听过似的。
    “什么叫流水线生产方式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便明白了。”
    老李的例子教学来了,咱老朱最爱看这个了!
    “老朱你出身农村,应该知道农村里办红白喜事时吃的流水席吧。
    流水席一般是一群厨师在后厨里忙活,有的负责摘菜,有的负责切墩儿,有的负责煎炸蒸炒,一旦菜式准备完毕,便端上流水席。
    而吃席的人,什么菜上来便吃什么,菜是一道一道上,客人是一道一道吃,这个吃完走了,那个来了坐下,反正席上不缺菜,也不缺吃菜的客人。
    其最大的特点便是陆续上菜,如行云流水,所以称做‘流水席’。”
    看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一拍脑门哈哈大笑起来,咱就说‘流水线’三个字咋看起来那么眼熟呢,一说到流水席他便想起来了。
    流水席他再熟悉不过,据传流水席是从隋唐时流传下来的,原本是寺庙中的僧尼为了款待有地位的施主而精心研究出来的素食斋饭。
    由于进香的人太多,为了方便和卫生,僧人们采用了“流水”的方式来供应斋饭。
    他们将斋饭先放在木制的条盘内,然后漂在水渠上,条盘顺着水势缓缓漂流,最后送到在广阔场地上等候的香客手中。
    由于这种独特的上菜方式,人们称之为“流水席”。
    而在农村办红白喜事时,亲戚们住得分散僻远,往往要走很久才能到达吃席的地方。
    由于客人们出发有先后,行程有远近,不能同时到达,于是便学了那寺庙,设流水席,即吃即走,既方便了客人,又减少了主人多次备宴的麻烦。
    他小时候也吃过几次流水席,那可是为数不多能吃得饱的日子,所以印象极其深刻。
    突然间,朱元璋明白了为何自己会如此喜欢和李晗通信了,不光是因为他学识渊博、无所不知,更是因为老李说的话,太接地气了!
    看起来就觉得爽利,令人忍俊不禁又想捧腹大笑,此天地之间,恐怕也只有他老李才有这个水平吧。
    只不过,这流水线,和流水席又有什么关系呢?
    上架感言的,咱也不知道写啥,干脆就不写了,还是希望各位书友多多支持大蒜,咱才有更大的动力继续努力下去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