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766章 渡海的影响

      第766章 渡海的影响
    明军渡海作战的消息并没瞒太久,郑鸿逵和李佑渡海不久,朱慎锥就当着众人的面宣布了此事,这时候内阁和兵部还在为如何增援锦州犯愁呢。
    当温体仁和杨嗣昌听到朱慎锥已派兵去了辽东,而且是以渡海方式去的同时大惊,等再知道郑鸿逵和李佑渡海后先拿下了褡裢,随后北击复县,接着再攻复州,随后又绕行盖州,在野战中一举歼灭八旗一部,辽东为之震动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更是诧异万分。
    他们谁都没想到朱慎锥会瞒着内阁和兵部来这么一出,直接私下调兵以这种方式闪击辽东。惊愕之余,两人下意识对视一眼,都在各自眼中看到了忐忑不安。
    虽然温体仁和杨嗣昌是政敌,两人一直争斗不休,可在救援辽东这件事上两人心中所想却是一样的。
    在他们看来,辽东不能不救,毕竟锦州一旦失陷,祖大寿兵败对大明的损失无法想象,如果锦州落到了皇太极的手里,那边以宁远一城根本挡不住皇太极的后续进攻,假如这样的话,整个宁锦防线就彻底垮了,宁锦防线一旦没了,辽西走廊就到了皇太极的手中,大明在辽东多年的经营将毁于一旦。
    等到那时候,大明只有山海关和山海关以东的几处堡垒,彻底丢失了整个辽东。这样的情况要比当初熊廷弼和王化贞当年退守山海关更为严重。万一山海关也异手,不仅整个辽东全被皇太极掌控,而且皇太极以后也不必再绕行攻明,直接就能从山海关而出就能打到大明腹地来。
    从这点来看,辽东是必救的,但怎么救却也有说法,讨论来讨论去,都觉得陈新甲的方案最为稳妥,可要用这个战术必须调集大量兵力,而且这支庞大的军队由谁来指挥更值得商榷。
    无论是温体仁还是杨嗣昌都认为必须由文官来指挥这支军队,而不是由朝中大将作为主帅。大明以文御武,这個底线绝对不能改变,如果让王晋武或者其他大将作为主帅,那么武人的实力会更为膨胀,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正因为这个缘故,温体仁和杨嗣昌暂时联手,一直坚持以文官统兵,而朱慎锥在这件事上却始终不表态,只是以眼下各地围剿流寇在紧要关头,不适合抽调兵力北上辽东,更对主帅人选有所非议,所以直拖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最终定论。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朱慎锥居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调兵以渡海的方式派部队去了辽东。由于郑鸿逵指挥的是山东水师,山东巡抚李信是徐宪成的好友,而徐宪成又是朱慎锥的妻弟,这件事打着山东海贸的由头根本就没露出半点消息,之前郑鸿逵去山东任副总兵一职,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为了海贸而去的呢。
    而李佑就更不用说了,李佑的两千人是王晋武的新军和骑兵,这支部队本就不归兵部管,再加上区区两千人数量实在太少,在所有人看来救援辽东起码要派十万以上的兵力才够,要不然根本没办法和皇太极抗衡。
    区区两千兵力能做什么用处?在大家来看这么点兵力去了辽东不是给皇太极填牙缝么?再加上李佑的调兵前往山东消息封锁的很是严密,温体仁和杨嗣昌半点消息都没听说,直到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做出如此事来,这才恍然大悟。
    惊愕之余,他们马上明白了朱慎锥的用意,分明就是效仿围魏救赵的战术在辽东搅动风云,以此逼迫皇太极从锦州撤军。只要皇太极从锦州的部队一撤,那么锦州之围就不解而解了,从战术上来说这的确要比陈新甲的办法高明许多,但关键是明军是否能够做到这点?自从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后,明军就再也没人能够在后方配合蓟辽作战了,导致整个辽东的战局失去了主动权,处处被动挨打,这才有今日的锦州之围。
    而现在,朱慎锥用郑鸿逵和李佑,仅仅出动了两千余人就达到了这个结果,不能说朱慎锥的眼光深远,战术运用之大胆,更想不到的是郑鸿逵和李佑居然还做到了,现在因为他们在辽东的四处出击,令整个辽东瞬间烽火四起,沈阳方面建奴惊恐,皇太极在前线更是举棋不定,不知应该马上领兵回援呢,还是继续围困锦州的更好。
    “监国英明!监国举重若轻,以此妙计渡海北击建奴,如此上策臣怎么就想不到呢?臣愚钝,臣佩服的五体投地!”温体仁短暂的惊愕过后脸上露出了欣喜之色,一副钦佩万分的样子马屁不断。温体仁知道朱慎锥今日告诉他们这件事不仅是因为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的战局顺利,更是借此来敲打自己。自己这些日子一直因为辽东战事和杨嗣昌建议由文官领兵,几次提出要调洪承畴回京去辽东作战,可朱慎锥一直找各种理由没有同意。
    原本温体仁以为朱慎锥是因为流寇的缘故再加上究竟以武将还是文官领军的分歧所至,虽然温体仁现在是朱慎锥的人,可在这件事上温体仁却一直坚持以文官领兵而不是武将,这对于他来说是底线,再加上朱慎锥一直没有明确反对此事,也给了温体仁一个错觉,让温体仁自以为能够最终说服朱慎锥。
    但万万没想到朱慎锥早就暗中做了布置,在他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直接就让郑鸿逵和李佑带着区区两千人做出了如此大事,诧异之于温体仁立即就回过神,他明白之前的打算已经落空了,更清楚朱慎锥从来就没有同意以文官领兵的方案,之所以一直拖延和搪塞,其目的是瞒着所有人暗中布置渡海北击辽东呢,而现在这个结果更证明了朱慎锥选择的正确。
    心中暗惊,温体仁知道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再坚持以文官领兵,对这件事指指点点的话,那么自己这个首辅恐怕就坐不稳了。他本就不是朱慎锥的老班底,之所以能坐稳这个首辅那是因为在朱慎锥入京后没多久,温体仁审时度势主动投靠了过去,这才有现在的地位。
    朱慎锥不是崇祯皇帝,更不是大明之前的几代天子,这可是一个狠人,一个能和成祖朱棣一样以清君侧、靖国难名义带兵打下京师,从而掌控天下的狠人。
    而且相比朱棣,朱慎锥仅仅只是一个宗室,就连藩王都不是,可他眼下却能成为大明监国,离着皇位仅仅只有一步之遥,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想明白了这点,温体仁瞬间就改变了态度,再也不提半句文官领兵的话,反而对此举吹捧起来,意图用这种方式消除朱慎锥对自己的看法。
    杨嗣昌作为温体仁的老对手马上就明白了温体仁为何态度如此变化,他心中暗骂温体仁厚颜无耻,这墙头草倒的也太快了吧,可心里骂归骂,嘴上却不甘落后,连忙也当着朱慎锥面承认了自己错误,表示朱慎锥雄才伟略,战略目光臣远不能及也。
    两位朝廷重臣你一句我一言,再也不提之前用文官统兵之事了,现在还说这些根本就没意义,朱慎锥这样干明摆着是对他们之前的举动表示不满,要不然怎么可能瞒着他们做如此安排?
    对于温体仁和杨嗣昌的态度改变朱慎锥并不意外,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而且这件事朱慎锥本就打着敲打他们的打算,但没想郑鸿逵和李佑做的如此之好,可以说他们在辽东的表现大大超出了朱慎锥的预期。
    原本朱慎锥以为郑鸿逵和李佑能够做到骚扰敌人后方,杀敌数十,破坏几个据点就不错了,但没想他们出兵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战绩辉煌,不仅拿下了整个褡裢,还打的从褡裢到盖州一带的清军苦不堪言,就连复县都被一把火烧了,毁坏农田无数,还一举击溃了盖州的八旗精锐。
    一直以来明军和建奴的战争中大明败多胜少,就算是胜也是凭借着城池固守而胜,在野战中都是被八旗给压着打。可这一次郑鸿逵和李佑着实打出了大明的威风,打破了女真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更给现在给围困的锦州打开了一条生路。
    接到从山东报来的捷报后,朱慎锥的心情舒畅之极,但他头脑依旧清醒,虽然郑鸿逵和李佑渡海的战果辉煌,可毕竟在敌人腹地作战,而且无论是兵力还是后勤压力都极大。
    朱慎锥没有头脑发热地给郑鸿逵和李佑下旨,让他们再接再厉扩大战果,反而派人提醒对方小心敌人,在敌后作战千万要谨慎,情愿稳妥也不能冒进,别以为如今的战果就冲昏了头脑,这样的游击战不是正面战,尤其是和盖州八旗兵的一战虽赢得痛快,可风险极大,如果盖州八旗兵提前有所防备,再加上附近的八旗各部回援快些的话,要一口气吃掉对方哪有这么容易?
    虽然战果不小,可也只是侥幸,接下来皇太极无论是否回援必然会有布置,随后对他们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这种情况下就更得谨慎了,万一中了圈套或者被对方抓到尾巴,凭他们这点人马怎么可能是大股八旗的对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