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758章 只欠东风

      第758章 只欠东风
    翌日。
    中旨下达后由内阁通过,郑鸿逵的正式任命就到了府中,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件朱慎锥所赐的飞鱼服,以示恩宠。
    见到这些,郑鸿逵当即感激莫名,叩首谢恩,等送走传旨官员后,郑鸿逵喜气洋洋,连忙换上了飞鱼服在府中显摆地走来走去,嘴角更是笑得直往上翘。
    第三日郑鸿逵就带着手下离京,朝着山东匆匆而去。
    时间不等人,郑鸿逵很明白大战在即自己要去山东提前做好准备。而这时候山东的李信也接到了京师而来的命令,告知了他郑鸿逵接任山东水师的任命,李信丝毫不敢怠慢,连忙着手准备出战物资,等郑鸿逵抵达莱州后,李信亲自和郑鸿逵讨论了一下,听取了郑鸿逵的意见后对所准备物资进行了调整,以便更适合渡海作战。
    郑鸿逵走的这一日,朱慎锥的新军也动了。原本郑鸿逵只是想在山东或者京畿的部队中调集部分精锐渡海作战,可朱慎锥仔细考虑后还是决定以新军为基组成这支渡海之军。
    按照山东水师的运力,这一次所动用的新军一个半营的兵力组成加强营,此外还有三百精锐骑兵,总计约两千人。
    别看这两千兵力似乎少了点,可实际上战斗力却极为强悍。先不说这一个半营的新军,眼下朱慎锥手中的新军分为三部,这三部是由朱慎锥原本新军为核心重新整编组建的,每部五千人,被称为“军”。
    也就是说,新军现在总兵力一共是一万五千人,再加上后勤和辅兵,总数大约两万人左右,这是朱慎锥手里最能打的部队,也是大明最为强悍的军队。
    一个半营的新军才一千七百人不到,已是整支新军的十分之一还多了,而且挑选出来的新军都是经年作战的精锐老兵,这些人跟随着朱慎锥南征北战,不仅是新军中的佼佼者,更是新军王牌的王牌。
    至于三百精锐骑兵也是一样,大部分都是土默特的蒙古骑兵,他们的装备精良,战斗力比八旗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一支军队人数虽少,可一旦登陆辽东战斗力可想而知,别说辽东各地的八旗驻军了,哪怕就是同等数量的八旗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支军队的主将是李佑,这一次朱慎锥没让王晋武领军,而是挑选了李佑。主要原因是眼下京中有些不稳,随着辽东战事的复杂化,再加上京察制度的恢复,各方面暗流涌动,朱慎锥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
    让王晋武坐镇京师,手中掌控着军权,任凭有些牛鬼蛇神暗中有什么打算都翻不出风浪来。
    此外中原对流寇的围剿也到了关键时刻,手中掌握一支足够的机动兵力也是必须的,所以朱慎锥才会这样安排。
    何况李佑领军虽比不上王晋武,但李佑这些年也早就历练出来了,和王晋武相比,李佑打仗虽没王晋武那边凶猛,可李佑因为性格缘故更为稳妥和谨慎,而且用兵能力也不差。
    渡海作战一个不小心就会令部队深陷其中,一旦在辽东战败就连撤回的可能性都没有。把这样一支精锐部队交到李佑手中是很合适的,以李佑的能力绝对能不负朱慎锥的期望。
    除去这些安排外,朱慎锥还让人送信给塔娜和王海,让土默特部用兵对察哈尔左翼各部包括科尔沁部施加压力,摆出一副要东进的姿态。
    这样做的好处是吸引住察哈尔左翼和科尔沁部,令其不敢对辽东的皇太极进行增援,削弱皇太极外部援助,从而减少渡海作战的压力。
    此外,朱慎锥还给了塔娜一封私信,在信中向塔娜讲述了思念之苦,自从他起兵到现在一年多来都没见过塔娜和腾格尔、阿古达木了,以前的时候,朱慎锥再忙也会每年去草原和塔娜她们呆上好几个月,可自入京后暂时没了这个可能,朱慎锥别说去草原了,哪怕离京都是困难。
    这说起来也是无奈,曾经有人说皇宫是一个囚笼,皇帝作为帝国的君王高高在上,是天下最尊贵的人,可实际上作为皇帝却无法轻易离开皇宫,反而被皇宫给囚禁住了。
    这个话听起来有些矫情,可却是事实。就像现在一样,朱慎锥身为大明监国,手中的权利已和皇帝没什么两样了,可他同样无法轻易离开皇宫甚至京师,不是他不愿意,是现实让他无法轻离,不用说和以前那样去蒙古见妻儿了,就连在大明的徐静秋和两个孩子也一直安置在羊头山呢。这么多日子过去,也不知道塔娜和孩子们现在怎样,塔娜还是记忆中的模样么?两个孩子是否又长大了不少?尤其是腾格尔作为自己的长子,他现在是否变得成熟起来了呢?
    朱慎锥在信中说了许多,并向塔娜承诺,等京师这边彻底稳固下他一定会去一趟归化见见她们。如果有可能的话,朱慎锥还希望塔娜带着孩子来一趟大明,看一看大明的锦绣山河,感受一下大明的风光景色,对了还有徐静秋也是一样,塔娜和徐静秋两人都知道相互的存在,却一直从未见过,自己四个孩子也是如此,总要找个机会见上一面吧。
    李佑的部队集结完毕后就前往山东,这一次渡海出兵朱慎锥并没通过内阁和兵部,因为此战的重要性知道这个安排的人并不多,就连温体仁和杨嗣昌也不知朱慎锥对辽东解围一事已有暗中谋划。
    新军调动因为规模不大,再加上王晋武的掩饰并没引起注意,而郑鸿逵去山东的理由也好找,原本郑鸿逵就是因为山东海贸一事来的京师,这个情况大多数人都知道,所以在内阁和兵部等看来,郑鸿逵担任莱登副总兵只不过是朱慎锥为了山东海贸之事的一个安排罢了。
    朱慎锥无法确保朝廷内是否有人暗中和建奴勾结,会不会把渡海作战的计划提前透露出去。为了万无一失,他直接对知情人下了封口令,对外丝毫不提渡海作战计划,反而还三天两头召来内阁和兵部讨论对辽东增援,如何出兵解围的办法。
    时间一日日过去,转眼就小半个月了。这小半个月中李佑的部队早就到达了莱州,郑鸿逵也在李信的配合下完全接手了山东水师,做好了物资储备。
    此外郑鸿逵还特意让李佑的部队上船进行了几次适应性的渡海准备,毕竟新军和骑兵虽然都是精锐,但他们都是陆军,而且无论是新军还是骑兵不是北方人就是蒙古人,许多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大海的模样。
    渡海作战可不是简单地把人装上船,然后跨海运过去登陆作战这么简单,大海上什么情况都能发生,哪怕渤海湾比外海相比风浪要小许多,天气变化也不是那么反复,可大海毕竟就是大海,旱鸭子上船没有适应是根本不行的。
    如果直接把人全部装船,现在就渡海登陆的话,弄不好到了地方这些士兵因为晕船的缘故连站都站不稳了,一旦如此等上了岸别说打仗了,恐怕都东倒西歪连站都站不稳了。
    不光是人,还有战马也是一样,郑鸿逵作为郑家的核心人物,又是纵横四海的大海盗太了解这个情况了,所以战前的适应是必须的,时间再紧也不能忽略此事。
    小半个月内,新军和骑兵在通过几次适应后虽还没达到最好的结果,却也能勉强适应了海上行舟的颠簸。再加上郑鸿逵弄来的一些药草,能够有效缓解晕船的情况,从而使得出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这一日郑鸿逵正在海边看着几十条船在近海航行,上面装载着几百军士还有一些马匹,眺望着前方,郑鸿逵微微点头,觉得再操练两次就差不多了。
    “郑帅!”
    “不敢不敢,李将军怎么来了?”回头一看,见李佑从远处走了,上了高地,郑鸿逵笑呵呵地连忙上前和对方打招呼。
    虽然郑鸿逵是主帅,李佑是他的副手,可郑鸿逵心里却明白自己这个主帅只是名义上的,而且指挥权只限于水师。李佑这个副手却是登陆后真正指挥作战的将领,再加上李佑的军职并不比自己低,听说他还是大将军王晋武的弟子,其父李虎早年就认识朱慎锥,算是朱慎锥的心腹亲信。
    这样的人别说军职相等,就算军职比自己低,郑鸿逵也不敢怠慢啊!何况李佑不仅有军职,还有着勋位呢,哪怕他的勋位不是三等爵的任何一个,只是一个普通军勋,但这也比卫所世袭之职强太多了。
    据说朱慎锥已经有意恢复大明建国初年的五等爵位,也就是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爵位,一旦五等爵制度恢复,凭着李佑的简在帝心,未来一个男爵甚至子爵是妥妥的,甚至这一次渡海作战立下功勋,直接封伯都未尝不可。
    面对这样的人物,郑鸿逵怎么可能拿大?自然要讨好一番,而且两人这段日子接触下来郑鸿逵对李佑的感官也非常好,虽然李佑的背景比自己强大的多,可对自己却一直礼遇有加极为尊重,见了自己从不张扬,开口闭口必称“郑帅”。
    对方给自己脸面,郑鸿逵也不能不兜着,自然客客气气,所以军中正副手的配合相当融洽,这也让郑鸿逵打消了原本那么点顾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