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96.第95章 家族衰弱,柳暗花明

      第95章 家族衰弱,柳暗明
    自从儒法之争后,徐氏的影响力一落千丈。
    王氏、霍氏等家族趁机崛起,开始在太学中抢占份额,当然,因为有着徐恭徐贞这几张王牌在手,徐氏依然能与其分庭抗礼。
    刘洵在位时比较亲近法家势力,霸道王道盛行,他凭此来压制诸臣。
    这让儒党势力如坐针毡,他们无法看着敌人做大,因此就疯狂的朝亲近儒学的太子下注。
    太子刘奭乃是皇帝发妻所出,为人优柔寡断,且不善政治,其实刘洵对他并不满意,但鉴于自己与皇后的感情就还是忍着没废。
    他觉得还是能够调教好的,如今这朝堂越来越难已掌握,皇帝之所以能靠儒法之争获利,究其根本还是两党都没有做大,只是相互缠斗。
    倘若有一方势力决出胜负,那便将成为皇权衰弱的起始。
    对于这副局面,徐氏已然无力回天,他们早就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
    外戚王氏的族老王嗣逐渐成为最有名望的大儒,再加上儒生在朝堂上的政治需要,王氏逐渐成为儒党新的话事人,取代了之前的李刻。
    在朝中话语权极重,徐濡病死后,徐家就已经失去了话语权,如今两徐抱团取暖,艰难度日。
    河南徐氏已经没有任何一人做到九卿,只剩下清河徐氏的首脑徐宁苦苦支撑。
    皇帝也并不打算赶尽杀绝,给予了徐宁卫将军的官职,并加封大司马,只是实权依然十分有限,只有辅政之权。
    就这还是看在徐氏历代忠君的份上,曾经无条件的宠信不复存在。
    “伯父,如今天下真的还有我徐氏的活路吗。”
    徐濡嫡次子,丞相长史徐博忧愁的看向已经无比苍老的徐宁。
    他们底蕴深厚,影响力一时半会不会彻底消失,可那些学子也是要做官的啊!如果朝中无人,他们终究会选择更强的势力。
    比如许家、王家外戚。
    如今苦苦支撑的就只剩下徐宁了。
    “呼…这并非无妄之灾啊,盛极而衰,乃是天地法则,我族如何能够幸免呐。”
    徐宁叹了一声,其实自从刘洵生出削弱徐氏心思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注定要走向衰落。
    面对一位强势的君王,他们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
    徐宁原本以为以自家的影响力就算要削弱也是徐徐图之,没想到皇帝比想象中还要厉害。
    直接冒险煽动儒法之争,最终将不喜欢的臣子尽数铲除,朝政大权握在手中。
    其权力之大早已不弱于昔日的孝武皇帝刘彻了。
    甚至还要更甚,他可不需要顾虑徐恭徐胄这种人物,霍光被其死死压制,虽是权臣,但始终无法脱离掌控。
    以他们的资质,如何抗衡这位君王呢,除非老景侯徐贞徐恭在世,否则都是毫无办法。
    “那我们就只能等死了吗!”徐博不甘心的握紧双拳。
    徐氏偌大的家业就要在此刻衰弱了,而且还什么都做不了。
    之前的儒法之争皇帝几乎清算了所有徐氏门生,要么死,要么被罢官,要么投诚。
    “非也,非也,时候还长着呢,陛下并不想赶紧杀绝,如此我们就还有机会,时间能改变一切。”
    徐宁握着手中的家主玉佩,坚定道。
    前些日子,老祖宗已经给他托过梦了,一切顺其自然,如有需要我会出手。
    这句“我会出手”就是徐氏的底气!他们可是有着一尊神明庇护的,那就必然不会出问题!这枚玉佩的神迹他已经见过了。
    等待机会,这是徐氏唯一的办法了!
    ………
    地元七年初,匈奴内部发生叛乱,矛盾激化,对于北方的袭扰也开始逐步减少,开始相互攻伐。
    显然这是一次夺位之战,刘洵与霍光等人也敏锐的嗅到了机会,完全解决匈奴威胁的机会!
    虽然武帝已经几乎打残了匈奴人,但游牧民族这个集体,素来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经过多年修养生息已经恢复了大半元气。
    并开始重新举兵袭扰中原,之前因为有着徐南镇守,所以几乎不成气候。
    自从霍徐等人死去后,边军守将应对这些游牧骑兵已经相当吃力了。
    朝廷断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诸位有何想法,大可畅所欲言。”
    刘洵端坐在最上首,犹如俯瞰人世的至尊,天下大势尽在掌握,这些大臣无不被治的服服帖帖。
    这种天然的矛盾,天然的党争对于权术精湛的帝王来说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陛下臣以为应当趁机出兵,如此定能一箭双雕。”
    一位儒臣说道,当然这是废话,谁不知道这时候出兵?
    其实目的在于试探刘洵的意思,他们已经被整怕了,再不敢与皇帝对着干。
    甚至说害怕这也是个套。
    “嗯,言之有理。”刘洵先是肯定,然后又说道:“可是朕想要的不仅仅是击溃,而是根除!”
    众臣先是沉默片刻,稍后九卿之一的郎中令出列:
    “陛下,臣以为这草原势力之所以无数次死灰复燃,究其原因还是太过于团结,一致对外。”
    “若想根除,必须从内部下手,否则都只是权宜之计罢了。”
    郎中令属于法家中人,几个儒臣本来想下意识反驳的。
    可是,却突然发现皇帝饶有兴致,因此选择了作罢。
    刘洵大悦:“汝之言,甚合朕心,如此才是救赎之道啊!朕想做的乃是从古至今都无人达成的壮举!”
    “彻底解决匈奴之患。”
    众臣口中称是,这对于他们捞功劳有非常有帮助的。
    目前大家被皇帝死死压制,唯一能跳出棋盘的方法大概就是通过军功!
    兵法乃太学的必修课之一,无论儒臣还是法臣几乎都是懂的。
    刘洵满意的看了他们一眼,随后说道:“不知谁愿意出征匈奴?这是一次长时间的征战,如果想要实现需要的时间可短不了。”
    对于如何彻底降伏匈奴,他心中也有了计较。
    与匈奴人硬碰硬武帝刘彻已经证明行不通了,因此就必须改变策略为消耗战,与他们比拼国力,以大汉辽阔的疆土,谁都没有胜算,只能被活活拖死。
    期间再销毁草原的牧场和牲畜,来个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死灰复燃的问题,再加上内部的矛盾,稍加煽动。会造成什么结果就不言而喻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匈奴将不足为虑,朝廷只要从中周旋就能达到结果。
    制衡,身为皇帝的基本功,刘洵显然就是集大成者。
    对于这个人选,朝中也是再次展开了激烈的争吵,两党争先恐后的将自己人推上去,并给对方泼脏水。
    整个就是一副“我立不了功,你也别想立”的样子,破罐子破摔。
    这也是让刘洵最头疼的地方,经过又一次煽动,原本徐晔等人的努力几乎荡然无存了,儒法再次成了老冤家。
    内斗不止,皇帝连一个出征人选都选不出。
    王家代表儒家势力,而霍家代表的便是法家,因此霍光那边也出不了人。
    再说了,霍家哪有什么人才,诸如霍显这种都是典型的中庸之资,能力不算弱,但也不算太强。
    这就导致刘洵非常烦躁,再加上双方的唇枪舌战,更是忍无可忍。
    “够了!”
    他叫停了这场骂战,之后冷着脸:“那几个在朝堂之上乱动武力的家伙,全部推出去斩首示众!”
    成群的甲士立刻冲了过来,将那几个面如死灰的大臣架走。
    其中以儒臣最多,法家相对还是守规矩的。
    如今的儒生信奉公羊儒,也就是大复仇主义,整个非常激进,几乎二话不说就动手。
    实在最前方的刘奭脸色变得很难看,他一直都不赞同父亲对儒臣如此苛刻。
    素来是不喜欢法家的,但父皇却相当喜欢,这是两人理念不同的地方。
    “奭儿何做小女儿态?有什么建议可以开口,你是太子拥有辅政之权。”
    刘洵也是注意到了这一切,儿子有情绪,他相当满意,这个儿子以往都是以优柔寡断著称。
    这副样子怎么压得住满朝的豺狼虎豹?可能就此导致皇权衰弱都是可能的。
    “父皇,儿臣以为,过分的刑罚会令天下人不满,昔日的秦便是因为暴政灭亡,这证明法家的治国主张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儿臣私以为,儒主张的德政才更加符合我大汉的国情,百姓无法经受过于苛刻的刑法,但却对于三纲五常十分推崇,这不能证明一切吗?”
    “所以与其利用惩罚,还不如令其主动守法,还请父皇…慎重啊,真正的治国之道永远都不是暴力。”
    听到这话,刘洵的脸立刻就垮了下来,变得很难看。
    他听懂了,这一大串的意思就是:尽量减少刑法,罚的太重会起反作用,要多用儒臣才行。
    “唉…乱我汉家天下者,太子也!”
    刘洵由衷发出了悲鸣,他知道,太子不可能压得住这群腐儒的,想要治他们必须用暴力,用刑法。
    你一张嘴永远说不过他们一群的,皇而且帝的优势并非讲道理。
    他厉声道:“一朝有一朝之法,一味推崇德政的,诸如周如何呢?丧失了天子的权威,这就是没有刑法规劝的后果!倘若礼崩乐坏的那一天来临,就将是国家倾覆的时候。”
    “我大汉的制度,孝武帝一朝便已经定好,王道与霸道兼有,这才是真正的治国良策!汝可懂?”
    “那帮腐儒最不善洞察人间变化,如何指望他们来治理国家呢,一味的吹捧古代和忽略今代,此等史观甚缪。”
    “一群名不副实的凡俗之辈,如何给予重任?”
    刘洵这次可以说是把儒家骂了个狗血淋头,其用意就是想说醒太子,让他不要亲近任何一家。
    独尊法独尊儒都不行,早就有前车之鉴了,二者融合才是最好的。
    前些日子,许皇后病逝,刘洵对其的感情无处宣泄,就只能给予太子了,不管多么不争气,他都没想过换太子一事。
    法臣也不只一次旁敲侧击了,就差明说:这小子不适合当皇帝,陛下换个强点的吧。
    但无一例外都被一口回绝了。
    刘洵已经给过不知多少次机会,而且很显然,还想再最后给“一”次。
    “儿臣受教。”刘奭低头应道。
    他之前无数次都是这么说的,结果没有一次往心里去,优柔寡断的天性哪是那么容易改变。
    刘奭就是更青睐儒家,认为儒术才是最后的治国之策。
    这种想法很危险,如果再来一次儒法之争,刘奭不出意外肯定会玩砸,到时就是儒臣一家做大,朝中势力失衡。
    以儒家的尿性,肯定会威胁皇权的,他们渴望一位道德圣人成为君主。
    而“圣人”哪里是那么好当的。
    “也罢,就着卫将军徐宁负责此事吧。”
    刘洵失望的看了太子一眼,还是打算先忙正事,把负责人定下来再说。
    这种时候他终于想起了被冷落多年的徐氏。
    徐氏有一点非常好,那就是整体立场处于中立,他们拿好处,儒法两派都基本没话说。
    只要不便宜对方就行。
    再加上徐宁的能力非常强,负责征伐匈奴再合适不过了,冷落了这么久,也该给点好处。
    刘洵可不希望这个百年望族就这么玩完,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历代那么大的贡献终究无法磨灭。
    这也是朝廷始终不敢太绝的原因,就这样,一个卸磨杀驴的坏名声也跑不了。
    徐宁当即身形一颤,似乎没想到陛下居然会交给自己,片刻后才出列:
    “臣遵旨,定然不辱使命。”
    刘洵满意的点点头,又道:“记得你徐氏与匈奴乃是世仇,交给你们再合适不过了,当年徐南骠骑的英姿朕可还记忆犹新呐。”
    “来人拟旨,迁徐宁为大司马征北将军,全权负责边军诸事,切莫要量力而行。”
    “朕要的是根除!而非是击溃。”
    以往可从来没有过征北将军加大司马的先例啊!因为征北将军也只是个临时职位而已。
    这次算是开了一个先河,刘洵的重视程度不必多说了。
    “臣领旨。”徐宁作揖,他知道自家的机会要来了,这可是一个实权官职。
    只要有任免权建议权,一切都好说,看来天不绝他徐氏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