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玄牝不贰
第15章 玄牝不贰
不知不觉,已然将近一年了。
近一年来赵姬和子楚只通了两封信,毕竟路途遥远,委实不便。
信中除了相诉思念,就是请子楚多送来一些书籍学习,还有再送来一些财物。
中苍也曾写信给子楚,应嬴政要求,也未曾说了太多,只是多番赞叹嬴政天赋和品德,细节含糊其辞,也让子楚多送些书来。
子楚还以为是中苍赵国待着无聊想要看书打发时间,殊不知是他儿子要看。
如今嬴政已经四岁多了。
这一年来他的生活非常规律,每日里识字习武,毫不懈怠,肉眼可见日日长进,他用令人匪夷所思的毅力和自律彻底征服了中苍和延瑾。
甚至让服侍他的侍女都觉得这么对待一个孩童太残忍了。
固然有嬴政当了几年婴儿每日里被逼养出的毅力,但是嬴政也觉得自己应该多少是精神上出了点问题。
但他不在乎,锻心如铁,百炼成钢。
一个人对自己有多狠,世界就会对他笑的有多甜。
只有拥有了坚不可摧的意志,才可以创造坚不可摧的事业。
这一年来,嬴政字早已识全,更是在跟着中苍学《道德经》《论语》以及《商君书》。
原本中苍并不想这么早教授《道德经》和《商君书》,可他发现嬴政太聪明了,也太早熟,加上超凡之毅力恒心,便不再顾忌,索性都教授了。
武学也是颇有成果,在修身第一日,中苍就告诉了他功法名字。
功法名为‘玄牝不贰’。
学习以后便深觉此功法不凡,绝非中苍谦逊所说的那么简单。
嬴政极小便修习正道心法,更兼天赋非凡,最重要的是中苍不惜耗费真气为其疏通经脉,加之年幼,容易疏通,如今已是百脉具通。
更是天幸他还有一口先天真炁尚未散尽,练出气感后,借由这一口先天真炁,以人体小周天勾通天地之气,合了天地大周天自然之妙。
正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如今一身体内真气充沛盈溢,生生循环不息,凝练坚韧,只是困于年幼身体,量有不足。
但是成为高手的路途已是一片平坦,只需日夜苦修积攒内力,再等待身体成年可承受使用天地之力,便是天下一等一的高手。
原本嬴政人体三宝,精气神中精神强劲,血气因年龄幼小导致三者差距过大,现在虽然还是不均衡,但是已经好了许多。也没有办法,毕竟还是太小,只能等慢慢长大。
延瑾按照嬴政现在的状况思考过,即便是嬴政武学境界不再进步,只增强内力,成年以后,正面对战像自己这种级别的,也能一巴掌拍死一个。纵然是天字级杀手,也绝非对手。
面对嬴政的天赋,他只觉得这是天生神圣,再没有别的想法。
并且坚定了誓死效忠的主意。‘即日起我就是小公子最忠实的狗。’
主要是嬴政小小年纪就会收买人心,待人谦逊有礼,言语温和,待人一向挂着和熙的微笑,可谓是时时刻刻都在礼贤下士。
养贵族之仪态,却无贵族之跋扈。年纪小却无任性非为之举,出手大方,时常赏赐身边人,施恩也不忘养威,该罚也不留情,赏罚分明。
在这个民风淳朴,发誓都还有用的年代,嬴政所作所为真是降维打击。中苍不止一次感慨,此子真是天生的王者之风,当主天下。
人越来越成熟的标志,便是越来越看得清现实。
世界是不公平的,人可以反对不公平,也可以努力去改变,但是不可以无视当前的现实。现实不会因为你的无视或自欺欺人而改变。
现实是残酷的,努力就是为了让现实对自己没那么残酷。
更不能破罐子破摔,坚韧不拔天不弃之。身陷困境的时候,不要以为再差还能比现在更差吗?会的,地狱不止一层。
就像人,人生来不同。身不同是天赋,命不同是出身,运不同是机遇。
后天无论何等努力之人,若要功成至少离不开以上三者之一。故而凡有鲤鱼化龙之人,无人不叹,称赞其逆天改命,逆天方得改命,由此可见何其艰难。
凡人成为鱼龙已是万里挑一,极其艰难,更遑论化天子真龙?
真龙兴腾宇宙之间,兴云吐雾,带起的巨浪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鲤鱼送上龙门。故而若是发现天生龙凤之种,从龙之功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也是这一年,周被秦灭了,九鼎迁到了咸阳。
秦王终于可以一试九鼎之轻重。是秦王嬴稷,不是嬴荡。
他的哥哥,秦武王,举鼎而死,而他嬴稷,夺九鼎入怀,天下无不拜服。
秦昭襄王在自己暮年为下一代铺了一条坦荡的路途,也要为自己写下完美的结局。
历史证明他很成功。
如今秦灭周夺九鼎的消息传遍天下。天下诸侯莫不惊惧,嬴政听到这个消息,莫名的渴望在胸中激荡。
‘九鼎啊九鼎,不知轻重如何。’
这一日上午,中苍正在给嬴政讲述商君书,侍女呈上书信,是自秦国来的急信。
子楚召中苍回秦的信。
应候范雎辞退了相国之位,这个在秦国当了十余年相国的人,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的人退下了相国的位置,接替他位置的不过是个新人——蔡泽,一时间秦国朝堂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
子楚知晓中苍乃是栋梁之才,急急来信召他回国,要举荐他入朝为官,趁机在朝堂有一席之地。
信中特别强调,十万火急,越快越好。
中苍看完此信,轻叹笑道:“小公子,看来咱们只能暂别一段时间了。”
嬴政长叹一声,深深不舍,躬身一拜,一年相处,中苍将嬴政视为己出,两人怎能没有感情。
却是笑着回复:“老师,不过是一时之别,来日自可重逢,老师此次回秦,以老师之能,弟子想过不久便可以闻听老师传遍天下之大名。”
“弟子定铭记老师一年的教诲,老师教诲之恩,弟子终生难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