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693.第691章 变化

      第691章 变化
    首都。
    小雪初晴,风和日丽,是个外出溜达的好天气。
    外加时间又临近春节,海淀小镇上格外热闹。
    刚从南方回来的李建昆,裹着一件带翻毛领的军大衣,戴着狗皮帽,实在毫无风度可言,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这样,与沈红衣并肩而行,漫步在街头,两人的手臂不时撞在一起,爱情的甜蜜荡漾而出,笼罩着二人。
    沈姑娘倒是已进化出北方人抗冻的体质,穿着一件半高领的白色羊毛衫,外面批着黑色呢子大衣,不系扣子,同色的皮靴顽皮地故意去寻那些积雪和冰晶踩,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她左肩膀上挎着一只深棕色的皮包,戴着同色系的猪皮手套,及肩的长发随意披散着,乌黑,笔直,好似一块纯黑的缎面。
    沈姑娘现在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职场女性,再加上多年来广受因做买卖而对南方的时髦,有前沿认知和接触的李云裳、鲁娜、许桃等人的影响,已经变得颇为会打扮,不知道她平常是不是也这样穿,不过那对粉嫩耳垂上的一对银色朵形的耳钉,暴露了她为这次约会刻意装点过的小心思。
    因为在这样的寒冬腊月里,那对装饰除了散发出美丽外,实在不可能带来任何舒适感。
    耳畔传来悠扬婉转的旋律,从街边的某家商铺内传出,那是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它在此时这个国家的传播度,可以参照后世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即使这位歌星的歌仍然被视为洪水猛兽。
    当某种东西禁无可禁,受老百姓热烈追捧,且并不会造成泼天大祸时,宽容才是最理性而有格局的做法。
    “嚯嚯!这想轮到,不得排到天黑?”路过街边一家店铺时,望向沿着门外屋檐下排起长队的姑娘和大妈们,李建昆脚步微顿,打趣说。
    “现在过年,人更多,天黑都不一定能排到。”沈姑娘搭话。
    李建昆看看她如瀑的黑发,笑着问:“你咋不烫一个?”
    沈姑娘怔了怔,反问:“你喜欢?”话说完才意识到不对,两坨红艳掠上脸颊,垂下小脑瓜不敢看李建昆。
    “不,我还是更喜欢黑长直。”李建昆咧嘴一笑。
    黑长直?沈姑娘心想:头一回听到这么俏皮的描述,不过还挺贴切。
    李建昆用手臂碰她一下后,两人继续前行,整条街生意最好的就数这家“如意理发店”,据沈姑娘讲,临近年边这一阵儿它每天都这样,营业时间内甭管什么时候过来永远在排队。
    它和它的“同仁”们的作品,又很好的呈现在街头,在这个不是周末,有闲又有钱出来逛街的女性们,多半都顶着羊毛卷。
    路过街心公园时,里头传出一阵与邓丽君完全不同的音乐,躁动,富有节奏感。李建昆和沈红衣驻足眺望,只见公园里聚集着一大群穿着喇叭裤的小年轻,男女都有。
    他们个性飞扬,放肆地舞动着青春,旁若无人地跳着一种很前卫的舞蹈。
    沈姑娘还是头一回见到这种舞,她看见有人在模仿擦玻璃的动作,仿佛身前真的有块玻璃样活灵活现,大眼睛里透露出一股新鲜和稀奇。“这是什么舞呀?”
    “霹雳舞。”
    沈姑娘莞尔一笑:“真的很霹雳。”
    公园外围的水泥坛沿子上,扎堆坐着另一种小年轻:
    他们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纸质粗糙的书籍,霹雳舞动感的音乐也无法吸引或干扰他们丝毫,全身心徜徉在书本的世界中。
    冬日的暖阳洒在身上,一边晒太阳,一边看书,倒确实是件人生乐事。
    沈红衣好奇地凑近过去,俯身前行,偷瞄几眼后,回到李建昆身边,耸耸肩头说:“多半是《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
    她说这话时,眼神还在停留在一个十岁左右的小书虫身上,似乎有些惋惜。
    李建昆却有不同看法:“这么小能把金庸看得津津有味,可见理解能力相当不错,往后的文字功底也会远超同龄人。精神娱乐还是很重要的,未必是坏事。”
    这话沈红衣倒是没法反驳,其实这两本她也看过,只是看得并不起劲,如果是小说的话,她倒更喜欢类似《人生》那种。
    话题聊到文字上,李建昆边走边问:“工作怎么样?”
    “还行吧。”
    “还行你叹个什么气?”
    主要因为工作的模式和内容,与沈姑娘所想大相径庭。
    她本以为编辑部的工作,应该侧重于文案,那也是她的长项,主要待在单位里以笔为刀。而事实上,她现在平均一个礼拜至少有四天时间在外面跑,做着类似于记者的新闻取材的工作。
    这还没什么,开始由于和想象中的差别,有些不适应,渐渐地也习惯了,甚至喜欢上这种公费出差四处走走看看的感觉——
    十一月份她还去过一次东北。
    这充实了她的见识和人生。
    问题是:有些工作内容,并不是她所愿意的,又无力抗拒。比如这次上面布置的一个任务,属实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沈红衣从棕皮挎包里取出一本杂志,翻到其中某页,捧到李建昆眼前,让他打量。
    这本带有彩绘封面,印刷的是一名车间女工认真工作的场景的杂志,名叫《中国妇女》。
    李建昆低头望去,定眼在沈姑娘给他看的页面,上面有一篇格外时髦的广告,内容是这样的:
    “我是一名煤矿工人,二十七岁,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间,现在每月工资八十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化程度小学,无疾病,身高一米六四。
    “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弃俺是煤矿工人;如谁家中只有女儿又有心招婿的话,我愿意到女家落户,尽养老之责;如哪位丧夫之妇有心另寻伴侣的话,均可来信或见面……”
    没错,这是一则征婚启事。
    李建昆着实被惊到,接过杂志仔细再打量一遍,真没想到一九八四年已经出现这么时髦的事。
    “全国第一个征婚广告,知道这本杂志卖疯到什么程度么?它是月刊,这月的销量截至目前,比上月翻了十倍。”
    沈姑娘一脸无奈说:“我们社刚起步,正急于提升销量,领导看中这个噱头了,想在每天的报纸上弄个固定板块,专门搞征婚广告,交给我们小组负责。”
    “好事呀。”
    “……好事?”沈姑娘欲哭无泪,她想做的工作是以笔为刀剖析社会现实,而不是当红娘。
    李建昆笑笑说:“当今社会很多人性格偏内向,尤其是那些在性别同质化严重的单位上班的工人,他们鲜有机会接触到异性,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他们或许就能解决婚姻大事,甚至是找到很好的伴侣,这是多么大的功德?对社会多么有益的事?”
    剩男剩女的问题,还真的不分年代。
    沈红衣眨巴眨巴眼,听他这么一讲,好像确实是件挺崇高的事,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行吧,她拿回杂志,塞进挎包里。
    “才刚进入新年,今年的变化真不是一般的大。”李建昆扫视着街道周围,这话仿佛是在对沈姑娘说,又像自言自语。
    “可不?”沈姑娘接话说,“我爸都有点怀疑人生了。”
    李建昆哈哈一笑,问:“鼓励全民发展私营经济的事?”
    沈姑娘点点头,望着眼前的男人,眸子里透露出一抹钦佩。
    她记得,他很早之前就说过,国家迟早要全面放开私营经济。当时她将信将疑,她说给她爸听,她爸打死都不信,嚷嚷着那会乱套,会让人掉进钱眼里,思想上整体滑坡。
    结果,现在真的放开了。
    李建昆一脸坏坏的笑容:“祝岳父大人越来越怀疑人生。”
    沈红衣俏脸微红,递给他一个大白眼。不过她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当全民都开始做买卖,社会风气必定发生转变,她爸再老顽固,受大环境的影响,思想上肯定也会有所改变。
    对他俩是件好事。
    两人漫无目的地晃悠,看见好吃的买来尝尝,遇到好玩的凑近瞧瞧,情侣逛街轧马路,大抵如是。
    黄昏时分,李建昆把沈姑娘送回五道口,在某条正好当下无人经过的胡同里,俩人走得很慢,气氛变得有些不同。
    一股爱情的燥热从二人身上迸发而出,驱散了周边的寒气。
    这是一个很适合发生点什么的环境和机会。
    沈姑娘垂着小脑瓜,脸颊绯红,有所预感。某人当然不会错过时机。
    脚步声停止,胡同中段的某一侧,两人相拥在一起,四片唇瓣触碰着,男人不断索取,女人尽力给予,炽烈的气息仿佛会将墙角的那株倔强的野草催放开。
    “哎呀!哎呀!”胡同口忽然传来一阵好似被辣了眼睛的惊叫。
    沈姑娘像只受惊的小兔子,撒丫子便跑。李建昆没动,这里离沈家很近。沈姑娘的黑色妮子大衣向后翻飞,头也不回地举起小手在空中摆了摆。
    李建昆会心一笑,喊道:“新年快乐!”
    奔跑中的沈红衣残留着某人余温的晶润嘴角,微微上扬,回了声一样的话,绯红的脸颊上满溢着幸福。
    李建昆回到娘娘庙的四合院时,有两人正等着他,王山河坐在北厢房的堂屋里烤火,身前的火盆里栗炭烧得好像一根根刚出炼炉的铁块。
    鲁娜听闻动静,从李云裳的闺房里跑出,手上还拿着一件叠到一半的崭新的桃红色毛线衣。
    李建昆知道那是姐姐给小猴子买的。
    “东西办下来了。”小王拍拍身旁的小马扎说。
    李建昆惊诧,“不是吧?有这么快?”
    鲁娜回房拎出自己的黑色皮包,从里面取出两张纸质物品。倒不是李建昆想象中的营业执照,而是两张带批示的申请书。
    小王解释说:“营业执照肯定没这么快,不过已经签字,算是办妥了。”
    李建昆接过来打量的时候,鲁娜笑着说:“工商那边还有人偷偷对我们说:伱们真大胆!”
    这是两张承办私营企业的申请书,底下确实有红戳和签字。一张的作用对象是山河的古玩城,一张是鲁娜的百货大楼。
    一九八四年后虽然明确鼓励发展私营经济,但真正会去申请像以前陈春仙凭借特殊身份才拿到的私营企业执照的人,凤毛麟角,更多的想干大买卖的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挂靠的方式。
    这对小两口当然大胆。
    他们应该是全京城除开特殊情况外,头两个申请私营企业执照的人。
    “昆哥,”鲁娜又说道,“正好你在,不如明天?”
    “不太好吧,现在正值过年赚钱的时候,再说这季节也不适合盖房子。”
    “房子可以开年盖,不过倒是不耽误大家赚钱,我早给他们提过醒,商户的货都清得差不多了,铺子再开着,还真没东西卖呢。”
    暂安小院当年免费开放给商户经营,合同截至日期是一九八四年元旦,时间早过了。
    李建昆想想后说:“那行吧。”
    对于他而言,这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暂安小院可以说是他这辈子生意之路的起点。如今走到终结,不过,他会给它一个更好的未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