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99章 70年代的全县首富

      第99章 70年代的全县首富
    老大桥头,县印刷局。
    李建昆蹬着小王的二八大杠,颠过来。
    说是个“局”,实际门户很小,平常八成印些县刊县报啥的,有没有出过书不好说。
    所幸他脑子里的这本书,特简单,几十页绰绰有余,嗯,纸张得用好点,显得厚,看起来珍贵点,有收藏价值。
    也就够了。
    如果实在工艺不达标,太费劲,连文字排版都不用,他自个拿钢针笔和蜡纸,刻!
    印刷局这边,能帮忙订成书就成。
    这年头学校印试卷,就都是使用钢针笔、蜡纸和墨滚筒三件套。
    老师一手包办。
    推着车走到门口,被门卫大爷拦下。
    介绍信是木有的。
    但李建昆有个在京城百试不爽的玩意,不知道在本县能不能奏效。
    遂掏出学生证,双手呈上。
    “什么呀?”
    门卫大爷一脸不耐,接过后,低头瞅去,“学生证啊……呦呵!大学生呀!”
    顿打个激灵,态度180度调转。
    可劲瞧稀奇,人生头回见到大学生的学生证,瞅着念出声,“bj大学,1977届,经济系,研究生!”
    嚯嚯!
    北大研究生!!
    门卫大爷两眼泛光,不自觉腰都哈起来,恭敬交还学生证,脸上堆满笑容,问:“小同志,你有啥事啊?”
    “噢,想找一下贵单位的领导。”
    “好好好,请进,请进,我这就领你去。”
    还是挺好用的。
    瞧,这就是70年代,大学生的逼格。
    在印刷局的两层主楼,102室,李建昆见到一位领导。
    门卫大爷介绍说,叫常主任。
    再次呈上学生证,常主任一瞅,跟门卫大爷又有点不同。
    “诶这名字!你……是去年的省文科状元吧?”
    原来哥们这么出名了?
    李建昆含笑点头,表示正是在下。
    他自己没关注,却不知道,这件事去年闹出的动静可真不小。
    尤其是县里的知识分子,谁没听说过李建昆这个名字?
    “哟!小李同志,来,坐坐坐。”
    常主任忙起身招呼,一方面出于对全县骄傲的敬意,另一方面,特现实,这孩子将来毕业,那得是什么起步标准?
    他八成得喊领导!
    提前打好关系,百利而无一害。
    不仅亲自招呼落座,还倒来茶水。
    李建昆致谢后,开门见山道明来意,但没掏心掏肺。
    道理特简单,县里现在也在大力宣传致富能手,想发展多种经营,万一觉得这点子好,薅过去自己弄,那还有他啥事?
    “出书啊?关于什么方面的书呢?”
    常主任咂摸着,一般出书可要走些流程。
    李建昆道:“主任,您不必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现在不是要发展经济,提倡改革吗,我觉得作为县机关单位,应该身先士卒。
    “您可以当成是一个商业行为。
    “我这边出资,提供内容,贵单位帮忙印出来就行。”
    常主任微微颔首,这个模式不算陌生,这不,前一阵才印过一本诗集。
    也是人家诗人自己出资。
    李建昆继续说道:“这本书呢,县里绝对乐见其成,我是学经济的,回来目睹了一些现状,有感而发,打算弄一本关于创业致富的书。
    “这跟县里的大方针,应该是相向而行的。”
    常主任暗松口气,这类书,那还真没问题,政治思路十分正确。
    瞅瞅对面,也感慨这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思想觉悟就是不同。
    放假回来还不休息,一心想着为社会做贡献。
    “噢,那问题不大,不过小李同志,希望伱能体谅,按照规矩,到时稿子我们还是要审审的,通过才行。”
    “能理解,能理解。”
    “你想印多少本?”
    “不多,先弄个几百本吧。”
    “这样啊,那一批就能弄出来。”
    这种小批量印刷,搁这年头很常见,诗人贼溜。
    李建昆特清楚自己的目标客户,只有那么些人,多印浪费。
    谁呢?
    正是金主。
    没错,这个套路是这样的:
    金主爸爸出钱资助他出书,书印出来后,金主爸爸再钱买书,自个指定要珍藏,还会塞给别人看。
    不信等着瞧。
    至于这本书后面,县里要不要再印,往市场上发行,扩大宣传,那不关他的事。
    权当作贡献了。
    打的就是赚波快钱的主意。
    李建昆倒小觑了这个小门户,说是前年,上面指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刊物一定要保证印刷出版”,去年,县里特意从魔都采购了一台新款书版轮转印刷机。
    别说文字,照片都能印。
    随后,常主任又喊来一名领导,双方针对细节,洽谈蛮久。
    李建昆明白,事情能这么顺利,跟他的身份,以及政治正确,关系颇大。
    县里当下正着急呢,怎么扭转民众观念,让更多人觉醒搞钱意识。
    他这一出,可不就是帮了县里忙?
    这就是“第三个利”。
    ——
    日上三竿,阳光明媚。
    却照不暖郭大明的心情。
    水汇头镇,同名公社,精工轴承厂。
    偌大的厂院外面,十几号工人,正拎着水桶,手持笤帚,在院墙上用力唰唰唰地。
    郭大明捏着鼻子戳在门口,心里有苦说不出。
    你说这叫什么事?
    去县里开表彰大会,又不是他赖着去的,文件下来,不去不行。
    你们要是看不惯,骂两句也好啊,得多大仇,非得给厂子泼满墙大粪?
    昨晚干的。
    他也不想追究,不敢追究,那样只会引发更大的民怨。
    “请问,郭大明同志在吗?”
    身后不知何时多了辆自行车,旁边站一挺派头的年轻小伙。
    郭大明扭头,疑惑道:“你是?”
    李建昆瞅着他就像,忙停好自行车,屁颠屁颠凑上去,先出示学生证,再掏出一张从县印刷局薅来的文件。
    郭大明过目之后,吓一大跳。
    一大学生,攒着县印刷局的出书文件,找他干嘛?
    说出来一阵汗颜,他拢共不认识几个字,还是摊子干大后,生逼着学的。
    “郭同志,现在有空吗?我想找你聊聊。”
    “噢,有有,请进吧。”
    李建昆向厂门走去时,瞥了眼二面院墙,郭大明留意到,苦笑摇头。
    尽给人看了洋相。
    不多会,两人来到布置简洁的办公室。
    这都是表象!
    李建昆心里门清,老王跟他讲过,目前整个望海县,数这位最有钱!
    他们厂生产的轴承,远销好几个省,物美价廉,特抢手。
    那么他理所当然的,也就成为李建昆的第一个拜访对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