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54章 我要下车,这不是去学校的路

      第54章 我要下车,这不是去学校的路
    日升日落,两天后。
    “来来,都醒醒了,前面到站终点站,bj东!”
    呼,总算……天籁!
    列车员大妈一路穿过,挨个车厢通知,广播?
    不存在的。
    李建昆立马睁眼,也就闭目养神,哪还有睡意?
    钟灵和徐庆有这帮der,这会知道累了,个个顶着黑眼圈,神情疲惫,哈欠连连,活像犯了大烟瘾。
    但眼中仍精光四溢。
    这年头的人,都有种首都情结。
    9亿华夏儿女,皆怀揣着“这辈子至少去一次首都”的梦想,那种炽热,丝毫不逊色于宗教徒对圣地的向往。
    只是很遗憾。
    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最终都没能如愿。
    “大首都,我来了!”
    原本多少消停点的车厢,再次沸腾,好似回光返照。
    钟灵大眼睛布林布林的,一眨不眨望窗外,也跟着小声嘟囔:“大首都,我来了。”
    姑娘,你可能要失望。
    首都是首都没错,但大,谈不上。
    这个年代的bj市,只有二环里。
    二环以外,皆为乡下。
    bj东站在朝阳,下车后,一群der身上的土包子气质,再也藏不住,只觉得眼睛不够用。
    时值上午。
    日头正好。
    各院校在火车站都安排了迎新巴士。
    ‘哎,不习惯啊,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李建昆心头感慨。
    前世这年头,他也没来过首都,所知所解,都源于后来的阅历。
    如今真真切切一看,好嘛,那些个资料,还带点美化成份。
    高楼是没有的,电线照样一坨一坨,老bj也没见比他们多时髦,双向两车道仍显宽阔,放眼望去,只有两种车。
    自行车和公交车。
    自行车且不提,公交车还挺俏皮。
    顶是白的,车窗下刷着绛红色或天蓝色油漆,圆不楞登,尤其是脸,像手捏出来的,顶着一对大眼珠子,竟有点可爱。
    别瞧这造型。
    进口货,斯柯达的柯罗莎。
    一般城市还真没有。
    各大学的迎新车,就没这档次了,清一色的解放大卡。
    八成还是从部里调的。
    “李建昆,徐庆有,那我先走了,有空找你们玩,你们也可以来找我啊。”
    “记得呀,我是东语系,俄语专业!”
    北语满员发车。
    北大的,绿油布车棚里只有仨,加上他俩五个。
    不满不走。
    哎,哥们这颗躁动的搞事业的心哪。
    尽给伱们耽搁了!——
    “老贼,这路不对吧?害,问你也是白问。”
    庆有同志开始怀疑人生。
    这车啷个往乡下跑呢?
    来之前他跟这边通过电话,远房表弟告诉他,北大如何如何气派,里面有勺园、镜春园和淑春园等,共计九大园林!
    明清时被皇家作为后园。
    50年代燕大和北大合并,在古典园林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古今相映。
    嚯!
    徐庆有当时一听,颠了,这是什么神仙地界!
    美滋滋啊。
    潜意识里就觉得,北大必定亭台楼阁,鸟语香,紧挨着皇城。
    出火车站时,他确实瞥见几抹飞檐翘角,疑似皇城,可这车不搁那边走。
    柴油机突突突地,越突越远。
    都突出十几里了!
    棚外景象愈发不对劲。
    他生怕再跑下去,会跑回他们那旮旯一样的地方。
    不知为何,李建昆忽觉得特爽,想想后,明白了。
    众人皆醉我独醒!
    瞧瞧这车里,何止一个徐庆有,多半人凑到后栏边,恨不能相信自己的狗眼。
    说好的大首都呢?
    说好的大气派呢?
    说好的bj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呢?
    为什么是一地泥巴!
    特么的路上还有牛!
    “呵呵~”
    年轻的朋友们哪,更刺激的还在后头。
    “学弟学妹,大家看,喏,那边就是京张线……”
    随车有位学长,人挺随和,浑没有不好相处的感觉。
    从1970到1977,7年间,全国各级高等院校,拢共招收了94万名工农兵学员。
    平心而论,这些人都是年轻一辈中的翘楚。
    早前在火车上,有新生讥讽他们没文化,那只能说明他自己特没见识,不曾想想自个有多少文化。
    身处时代的洪流中,谁又能独善其身?
    而这些工农兵学员,在大学中学什么呢?
    学工,学农,还学军!
    讲道理,那可是妥妥的全能型人才。
    这些人毕业后,多半回到工矿企业和农村,担任了干部,成为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
    为祖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但也必须实事求是地说一句,由于时代因素和惯性影响,年轻的他们中,部分人的某部分思想,确实还停留在过去。
    嗯,相对尖锐。
    ‘京张线啊!’
    李建昆向棚外投去视线。
    行注目礼。
    它不仅是老bj的印记,更是国人骄傲。
    1909年,由詹老主持建成,是我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自行设计并投入营运的铁路。
    工程异常艰巨。
    单是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和八达岭的四条隧道,在那个只靠双手的年代,其难度就可想而知。
    当时有消息传出:
    “由南口至八达岭,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须垫高一尺。”
    歪果仁讽刺说,能建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未出世。
    结果呢?
    这无疑是一段顶好的打脸剧情,有没有?
    “前面是成府路,咱们学校在成府路和京张线平交的第五个道口,嗯,再往前一轱辘。”
    学长是个东北人,再怎么注意,还是免不了少许大碴子味。
    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话虽然从56年就开始推广,但这年头能说麻溜的,还真不多。
    耳边尽是各种方普。
    大名鼎鼎的五道口,到了。
    徐庆有们也彻底傻眼。
    这他娘的就是个农村啊!
    放眼望去,还能看到水田和菜地,你敢信?!
    这帮娃不知道,海淀素有京城粮仓之美名。
    京西稻、玉泉鸭、四季青黄瓜、大久保桃子和北安河甜杏等农副产品,享誉京城。
    “卧槽,老贼你看!全是泥巴路,铁路横在中间,咋的,还真有火车搁这穿呀?”
    答对,没奖。
    李建昆也没心情笑他,日后的宇宙中心啊,这会确实挺磕碜。
    说它农村吧,有点拉踩之嫌,会侵犯到后世某些人的信仰。
    是的,五道口后来在许多人心中,俨然成为一种信仰。
    形象点的说法,涉及到一个颇有年代感的词汇——
    城乡结合部。
    车斗里,充满沮丧的味道。
    但更让他们沮丧的,还在后面。
    永远不要相信影视作品里所呈现的,这个年代的北大样貌。
    真实情况是:
    作为主校门的西门,远没有那么红艳,岁月斑驳,尽刻其上。
    燕园内,战争和洪流带来的创伤,触目可见。
    湖光塔影多了抹寂寥,古木参天少了份绿意,眼前的底色主要是灰黄——
    附上一层灰蒙的各式建筑。
    大片光秃秃的黄土地。
    当然,相较于更多地方,它还是美的,毕竟底蕴在。
    解放大卡,停在学四食堂门口。
    这座食堂还未投入运营,火急火燎刚落成,以满足今年大批新生入学的需求。
    多年后,学四这个颇具情怀,但不够雅致的名字,会被“燕南美食”所取缔。
    里面有道菜,酒香坛肉,堪称一绝。
    北大食堂也会逐渐发展至11个。
    食堂门头上,拉起一条红色横幅,上书三个大字:迊新站。
    大伙拎着大包小包下车。
    这年头行李箱远未普及。
    被子扛肩头,其他琐碎用网兜装,兜内必有三件套:
    红双喜的瓷脸盆。
    淡黄色印牡丹的国民床单。
    磕磕碰碰露黑底的搪瓷缸。
    甫一下车,大伙就被“迊”字,给整懵了。
    “迎吧?”
    “对对对,迎新站嘛,迎接咱们新生的。”
    徐庆有问:“老贼,你认识这字不?”
    李建昆随口道:“zā。”
    “没错,这位学弟说对了,读zā。”
    带队学长看向李建昆,露出赞许目光,在这片学识之地,有文化的人永远最受尊敬。
    “去年12月,新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迎的简化字”。
    学长解释道。
    去年12月至今,也就隔一个春节,将一个惯用的常见汉字,及时更新过来。
    由此可见,北大学究之严谨与认真。
    不过后来,迊字还是停用了。
    “大家进吧,各自找组织!”
    学长吆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