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黎抗美、黎援朝
第136章 黎抗美、黎援朝
宁卫东思索着,按道理后勤处的老王大姐不可能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
都是大丫头大小子,俩人认识就为搞对象,真要弄出什么事来,她跟人家也没法交代。
尤其宁伟,到结婚年龄还有两三年,不是几个月,等一等,忍一忍,就到了。
宁卫东的脸色阴沉,心里不由得往坏处想。
并不是他杞人忧天,而是在这种时候往往最坏的可能就是真实情况。
刚才之所以没说,却是考虑到宁伟的想法。
宁伟刚才来说这件事的时候,明显非常高兴,兴致勃勃的。
这个时候无凭无据的,宁卫东不想来当这个少兴的人,更不能表现出阻拦的意思。
否则就算宁伟心里对宁卫东再崇拜,也难免产生出一丝逆反心理。
别忘了宁伟的年纪,在这个年纪别说宁卫东只是没什么血缘的哥,就是亲爹也不见得多好使。
宁卫东相信,以宁伟的心性和忠诚,绝不会有因为这一件事产生什么想法。
但话说回来,人心并不是一天凉透的,风起于青萍之末,这次不注意,下次不注意,等将来蓦然回头,怕是已经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所以,对待身边的人宁卫东从来都是带着三分尊重,不管是什么人。
当然也仅仅止于三分。
有些人太给脸了就蹬鼻子上脸,所以尊重可以有,但不能太多。
宁卫东想了想,抓起电话拨了出去:“喂,老陆,我是宁卫东……你忙不,不忙到我这来一趟。”
陆周现在算是宁卫东的人,宁卫东问他忙不忙,他要是忙才缺心眼。
十多分钟后,陆周赶过来,面瘫的脸上挤出一抹笑比哭还别扭的笑:“科长,您找我。”
宁卫东笑呵呵起身从办公桌后面来到沙发边上:“老陆,咱们坐下说。“
陆周应了一声,跟着宁卫东到沙发边上,等宁卫东坐下才跟着坐下来。
宁卫东道:“老陆,在四车间那边干的怎么样?”
陆周挺了挺胸脯:“科长,您放心……”
宁卫东听了汇报,拍拍他肩膀道:“老陆,你是老人,对厂里的情况了解,能力也没得说,那边交给你,我很放心。”
陆周也是个明白人,连忙趁机表忠心。
之前他上不去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上面没人。
老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就算陆周自己当官,身边也愿意用知根知底的,弄一个不知根不知底的放在身边也不安心。
原先想攀上王开锋的关系,帮着出工出力,论功行赏时候,却没他的份儿。
现如今好不容易攀上了宁卫东,他相当珍惜这次机会。
尤其宁卫东在四车间完成了逆转,如今成了保卫处实质的二把手,更坚定了他跟随宁卫东的决心。
陆周相信,只要跟紧了宁卫东,别说他原先求之不得的副科长,将来就是正科长也不是没可能。
说完这些之后,宁卫东话锋一转,忽然问道:“对了老陆,你是咱厂子的老人儿,认不认识后勤的老王大姐?”
前边那些都是铺垫,这才是宁卫东把陆周叫来的真正目的。
陆周沉吟道:“老王大姐……就是总爱保媒拉纤儿那个?”
宁卫东点头:“就是她,这人怎么样?”
陆周皱了皱眉,不太明白宁卫东为什么忽然问起这位,但他也没有多问,想了想道:“这人叫王金凤,平时也不干什么正事,就是给人保媒拉纤儿,介绍对象。这个老娘们儿的眼光不错,在厂里介绍成了不少,风评肯定不错,至于人嘛……”
宁卫东听出陆周对这个王金凤有些不以为然。
宁卫东却不在乎这人人品如何,他只关心这次给宁伟介绍对象的背后有没有猫腻。
索性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跟陆周道:“老陆,你应该知道,最近这位老王大姐给小伟介绍个对象,是咱们厂子医院一个姑娘。“
陆周立即点头,表示知道这个事儿。
实际上从刚才宁卫东问起王媒婆,他就猜到应该跟宁伟有关。
最近能把宁卫东跟王金凤牵扯到一起的,似乎也只有这件事。
宁卫东道:“老陆,你知道,小伟跟我亲弟弟一样,他的事儿我必须给把把关。”
陆周跟着附和点头。
宁卫东又道:“现在小伟才十九,离法定结婚年龄还有两三年,现在给介绍对象,这是什么意思?”
陆周眉头紧锁起来,沉声道:“科长,您是想……让这事儿成不了?”
宁卫东摇头,淡淡道:“成与不成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老王大姐的背后是不是有人想弄咱们。”
陆周心中一凛,他还真没想到这一层。
旋即不由得心中暗想,难怪人家小小年纪就能当官,就这个敏锐的嗅觉,就这个思维方式,就不是他能比的。
不说别的,能从王金凤给宁伟介绍对象想到背后有人。
哪怕这事儿最终证明是杞人忧天,完全是想多了,也足以令人感慨。
这说明面前这人,随时随地都做好了战斗准备。
陆周不由得深吸一口气道:“科长我明白了,您给我两天时间,我一定给你查个明白。”
宁卫东笑呵呵道:“不用那么急,今天已经周四了,你下周一给我回信。”
陆周应了一声,站起身知道该走了。
等门关上,宁卫东坐回到办公桌后面,靠在椅子背上仍然在思索宁伟的事。
如果真有问题,对方一定是个钓鱼的老手。
在宁伟这里应该只是下的一手闲棋,现在看似没什么用,却是留待将来。
宁卫东的脑子里不由得想到了王国强。
在红星厂有这个心思和动机的只有王国强。
李为兵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他老了。
人一老了就不会想的太长远,他知道就算想了也未必能等到。
根据目前的情况,就算没有王国强的威胁,李卫兵最多再留任两年。
而这次王开锋的事件,李卫兵虽然看似胜了,却也不是没有副作用。
王开锋被扳倒,固然对王国强产生巨大杀伤,但也让李为兵给上级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第一个就是领导力不足,让斗争失控。
第二个是不能团结同志,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
站在李为兵的角度,剩下这两年最好是相安无事,安安稳稳,平安落地。
至于王国强,根据宁卫东了解,这个人相当刚愎自负,绝不是轻易服输的性格。
上次虽然栽个跟头,一定会想办法找回场子。所以,如果这次背后真有什么猫腻,大概率就是王国强在搞鬼,不过具体怎么回事,还得等下星期一,陆周的回复。
以陆周的能力,查出一些蛛丝马迹并不是问题。
……
星期六晚上,因为星期天要跟赵如意去跟黎家姐弟见面,宁卫东今晚上并没跟赵如意一起,而是来到宁卫国这边。
晚上下班,宁卫国和王玉珍住的机械局家属院进进出出的人不少。
宁卫东下午让人到食堂要了一只鸡,都给收拾好了,切成了鸡块,拎着过来。
倒不是占公家便宜。
这点便宜宁卫东还真不屑去占,不过是块八角的事,让人拿来说事儿,犯不上。
该怎么给钱怎么给钱,就是图个方便。
把自行车停好了,宁卫东拎着一个网兜,里边装着一个在食堂借的搪瓷盆上楼。
“咚咚咚~”
宁卫东一边敲门一边叫道:“嫂子,开门~”
不等他嚷嚷第二声,包铁皮的房门就开了。
王玉珍探出头瞪了一眼道:“嚷嚷什么,赶像活土匪进宅了。”
宁卫东举着网兜,嘿嘿道:“嫂子,瞧您说的,有活土匪给您送鸡吃?”
恰在这时候,从楼下上来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正好看见宁卫东,笑呵呵道:“小王,家里来且啦。”
王玉珍忙笑道:“刘姐,您下班啦~这是我们家为国的弟弟。卫东,你叫刘姐。”
有了外人,宁卫东点点头道:“刘姐,您好~”
王姐打量宁卫东,不由得啧啧道:“这小伙子,长的真精神,得有一米九了吧!”
宁卫东笑了笑没做声。
刘姐则上了几步台阶,来到对面拿钥匙开门。
宁卫东这才恍然,闹了半天是对面屋的。
随即王玉珍也带他回到屋里道:“来就来,你还带什么东西?”说着拿出搪瓷盆打开看了看。
宁卫东嘿嘿道:“我这不是馋了,寻思让您给我炖个小鸡儿解解馋么。”
王玉珍瞪他一眼:“你跟赵如意还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说着往厨房去:“等我泡点蘑菇、粉条。”
宁卫东一屁股坐到客厅的沙发上,问道:“小磊还没下学?”
王玉珍在厨房道:“不知道上哪儿疯去了,饿了就回来了。”又问道:“你跟赵如意处的咋样?”
宁卫东道:“挺好的。”
王玉珍道:“也就你能降住那丫头,原先也有给她介绍对象的,没两天就给人打医院去了。”
宁卫东“噗呲”一笑,想想赵如意的性格,还真能干出这种事来。
如今他跟赵如意这种你侬我侬的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他的武力值够强,能稳稳压制赵如意的基础上,否则的话,一切免谈。
正在这时,门口钥匙响动。
宁卫东推门进来,看见宁卫东也没意外,下午宁卫东就打电话说了晚上过来。
叫了一声“哥”,也没起身。
宁卫国把手里的公文包放下,上下打量几眼,笑着道:“不错,倒是没瘦。”
宁卫东道:“瘦什么瘦呀~我现在不是在食堂吃,就是跟赵如意那丫头出去胡吃海塞,就这一个多月,我胖了五六斤。”
宁卫国莞尔一笑,赵如意‘又凶又能吃’倒不是什么秘密。
又过一会儿,宁磊也从外边回来。
浑身灰突突的,脸上脑袋上因为出汗,都和了泥了,顺脸颊下来,跟个猫似的。
看见宁卫东,眼睛一亮:“三叔!”
宁卫东揉揉他脑袋:“泥猴似的,上哪钻耗子洞去了。”
宁磊嘿嘿直笑,却立即被他妈镇压了,看见他的样子立即就是高分贝的音波攻击。
一番鸡飞狗跳,总算把宁磊拾掇像样了。
又等了一阵,约么六点多,终于开饭了。
宁卫东特地开了一瓶汾酒:“卫东,今天陪哥喝点。”
宁卫东欣然同意,俩人也多喝,一人一杯,大概三两,正好是微醺,不耽误说些正事。
宁磊吃饭一如既往的快,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下桌了。
剩下宁卫东三人边吃边谈。
“对了嫂子,黎抗美您认不认识?”宁卫东找个机会问道。
他今天过来正想问一问黎家姐弟的情况。
虽然赵如意详细介绍过他们的情况,但任何事任何人都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黎抗美?”王玉珍皱眉道:“怎么突然问起她来了?”
宁卫东道:“明天如意打算介绍我认识认识黎抗美,还有她弟弟黎援朝。”
王玉珍抿了抿唇道:“她们倒是一直关系不错,叫你一起倒也寻常。”
又道:“不过黎抗美这个人不简单,她可不是赵如意那种直肠子,你接触的时候留个心眼。还有他那个弟弟,叫黎援朝,更不是个省油的灯,前几年闹的动静不小……”
宁卫东嘴里嚼着鸡肉,听王玉珍叙说黎家姐弟的情况。
明显这俩人都不是好像与的。
好在从大派系上,黎家与王家算是一系的,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在派系中的职责和功能也不同。
不过大抵上黎家的实力更强,所处的生态位也更高。
而且根据黎家老爷子的年龄,未来这种差距还会更大。
只不过黎抗美和黎援朝这俩人,在黎家这一代并不算核心人物。
尤其黎援朝,因为前几年搞的那些事,到现在基本断绝以后从正的可能。
其实黎援朝这种情况在各个大院都不罕见。
几乎每家都有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孩子,在当时那种情况去跟着闹。
这种看似“胡闹”的举动,其实都是蕴含深意的。
就像是当年诸葛家,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东吴,诸葛诞在曹魏,大抵是一个意思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