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07章 黄巾起义

      第107章 黄巾起义
    汉朝。
    刘彻看着这么多金子,格外眼馋。
    就这么一个官职,那人还只坐了一个月,就能收敛这么多钱财,怪不得以后他也会走这个道路。
    这么多钱都拿来攻打匈奴,他还需要愁吗?
    这汉灵帝实在是奢侈,这么多钱都用来建造西园,一个用来享乐的地方,有什么好打造的?哪有用来装备军队来的踏实?
    分一点给朕也行啊!朕把匈奴都给打怕了,你们后世之人也好乘凉,不是吗。
    一点都不知道孝敬先辈!
    唐朝。
    李世民也陷入了沉思,皇帝卖官这么挣钱吗?
    东汉的官职都能卖这么多钱,那么现在呢?
    说不定他也可以卖一卖那些有名无实的荣誉称号,充实一下国库?
    一旁的魏征仿佛看出了皇帝的想法,都不顾自己的嗓子还哑着呢,又主动站了出来。
    “陛下,卖官鬻爵可不是仁君所为,只有昏君才会做出那等买卖官职的事情,皇上若是学那汉灵帝,说不定大唐也会像秦朝和隋朝一样二世而亡!”
    可能是魏征今天骂汉灵帝骂多了,最后二世而亡那几个字都破了音,不过在场的众人还是听了出来。
    李世民:“……”
    他也没打算这么做,就是在心里想一想,想一想而已!
    【偌大的王朝被这么折腾,怎么可能不散架呢?更何况那时期的灾祸不断发生,每几年就会有一次大瘟疫,天灾更是年年都有。
    东汉末年的这几十年里,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古代人民遭受苦难比较深重的一段时期,天灾和战争不断,百姓们叫苦不迭。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建宁二年巳酉,夏四月……大风,雨雹,霹雳,拔大木百馀;疫气流行,死者甚众。
    《后汉书·孝灵帝纪》建宁三年春正月,饥荒,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建宁四年二月,二月癸卯,地震,海水溢,河水清……三月,大疫……五月,河东地裂,雨雹,山水暴出。
    更不用说之后那些接连不断的蝗灾,旱灾和地震……
    连年不断的灾难,使得腐朽昏暗的东汉末年雪上加霜。
    即便是和平的繁华盛世,有如此接连不断的灾难发生,百姓们也会过得非常苦。
    在汉灵帝统治下,宦官专政,滥用权利,官员们为了更是拼命地搜刮百姓们钱财和粮食了。】
    汉朝。
    汉武帝刘彻看着天上罗列出来的一件又一件灾难,不由得有些心惊,原来在未来,会有这么多灾难发生呢?
    “给朕都把天幕所说的时间和天灾给记下来,到时候朕让人整理在史册中,用来警示后人。”
    只可惜这些天灾爆发的时间距离现在太远,如果天幕能够提前说他们西汉的天灾出现的时间就好了。
    【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这次起义和历史上其他的起义不太一样,它是以宗教形式组织的,规模之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
    走投无路的平民张角联合其他人头戴黄巾,揭竿而起。
    他甚至还依靠自己的医术,再结合奇书《太平要术》,到处救人,以善道教化天下。
    一边是昏庸无能卖官鬻爵的皇帝,和他的那些吸血的宦官和大臣们,一边是到处救人的张角和他的子弟们,百姓们到底会偏向哪一边,已经非常明显了。
    于是张角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他利用宗教信仰创立太平道,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不得不说,在这种绝望而又昏暗的环境中,张角非常有手段,人们对于未知的事情总是非常敬畏的,他起义披上了宗教的外衣,自称天公将军,更是为其添加了神秘色彩,让百姓们更加敬畏。
    于是张角就这么用宗教信仰笼络人心,信众多达十多万,短短几年时间,更是卷袭天下,甚至只是青州的黄巾,一度发展到拥众百万。】
    汉朝。
    刘彻觉得那个张角特别聪明,事情但凡涉及到天地神明,总是让人觉得敬畏的。
    甚至他为了巩固统治,也采取了董仲舒的对策,天人感应,实行春秋大一统,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统一的帝国本来就应该拥有统一的思想,才能打造出一个盛世王朝。
    只是这种思想用到起义军身上,那可就不太妙了,还有那个“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其中的苍天不会代表着天子吧?他这才把自己比作天子,让天下百姓信服,那边就要催自己死了?
    刘彻的脸色一下子就黑了。
    另一边,胶西国。
    董仲舒听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句话,也是面色一变。
    “天人三策”是他写的策问,把神权和君权联系在一起,统治者岁如果不为政而宜于民,上天就会降下来种种灾难。
    其实他也是想要借着天命论,用来限制皇帝的权利和行为,让皇帝不能随心所欲,做出那些引起民愤的事情。
    毕竟当初秦二世暴政,就是因为随心所欲,使用权力滥用民力,最终让天下百姓活不下去,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起义。
    没想到后世的皇帝还是这么不中用,能够把天下折腾到这个地步,让百姓们宁愿相信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平民,也不愿意相信坐在高堂上的天子。
    虽然这个起义,都已经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了,但董仲舒仍然担心,苍天已死,这句话会对现在的百姓产生影响。
    那些百姓们什么都不知道,很容易被煽动情绪,万一在这个时期也爆发出什么农民起义,多少与自己脱不了关系,毕竟他可是主张天人合一的主要源头。
    想到这里,董仲舒突然觉得,他的脖子有些凉。“相国,看来这都是你的错啊。”门庭外,身穿锦衣,面色阴鸷的刘端走过来,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位俊俏的少年郎,两人的关系颇为亲密。
    董仲舒扫了他一眼,装作没看到,如果不是朝廷任命,他根本不想来这里。
    前几任相国,要不就是被这个胶西王想方设法治罪,要不就是被他用阴谋诡计毒死,被杀害的官员数不胜数。
    如果不是自己刚刚过来赴任没多久,没办法抛下这么多事务不管,肯定就撂挑子不干了。
    等过两年他就辞官回乡,不受这个鸟气!
    【黄巾起义,一场宗教形式的起义,也是是天下的百姓不堪剥削,站起来反抗的强烈意志。
    其实在当时已经有一些清醒的官员看出来了天下形势,也明白这次起义和宦官乱政脱不了干系。
    十常侍可不是自己横征暴敛,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那些人为祸百姓,横行乡里,也无人敢管。
    其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就说了,黄巾起义是被外戚和宦官们专权逼出来的,那些人辜榷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们有冤屈,却没有地方申诉,所以只能聚为‘盗贼’。
    所以张钧请求皇帝杀了十常侍,并且把他们的脑袋挂在南郊,用来和百姓请罪,安抚天下人。
    张钧在那个昏暗腐朽的时期,确实是比较清醒的官吏了,但他是清醒了,可是皇帝不清醒啊,你要杀他的“父母”,他怎么能同意呢?
    于是张让他们只是可怜兮兮地脱掉帽子,靴子,象征性的磕了个头,皇帝就满意了,还让他们照常工作。
    咱就说这就非常离谱,你起码也给他们降一下官职,意思意思吧?结果人家第二天照常来“上班”了!
    这如果不是“亲儿子”能做到这个地步?
    后来呢,又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正当黄巾起义发展的如火如荼,准备干大事的时候,张角一名门徒告密,不仅把他们的计划透露出去,而且还供出了内应。
    这其中的内应,就有中常侍封谞、徐奉,没错这些中常侍和张角一拍即合,也要参与起义!
    其实不仅封谞、徐奉两人,张让他们也和黄巾军有着往来,一边吃着天家的饭,一边吃着起义军的饭,可谓两边都不耽误啊。
    按理说谋反这么大的罪名就算没来个九族消消乐,也得来个车裂吧?毕竟黄巾起义的其他内应,封谞、徐奉可是死了。
    然而张让和另外几个狡猾的宦官又跪下磕头了,把黑锅全都往其他人身上扣,于是汉灵帝又不追究了,没错,就是这么大方!
    这胸襟,比我们太宗皇帝被魏征骂的时候,都要宽阔啊!那里面装的简直是汪洋大海,不可斗量!】
    唐朝。
    正在宫殿中观看的一众大臣们,下意识的朝着魏征所在的方向看过去。
    一个个在内心中都升起格外钦佩的情绪,好家伙,这人骂皇上这么出名。
    李世民在心中轻哼了一声,他其实也是生气的,谁喜欢天天被骂啊,但是这与天下比起来又算什么呢?一位能够直言善劝的大臣,可比那些只顾着拍马屁的大臣们有用多了。
    魏征的脸色有些茫然,他之前骂汉灵帝骂的太多了,如今嗓子都已经冒烟,任何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在那里啊啊两声。
    同时在心里想,原来自己的名声都传到后世了,名留青史!
    秦朝。
    嬴政听的肝疼。
    虽然天幕也讲述过,那些宦官中也有好的,比如说那什么蔡伦、郑和,但东汉的那些宦官们怎么听着这么让人火气大呢?
    不过是一群宦官而已,竟然能够把堂堂皇帝拿捏到如此地步,这都不是偏颇了,这就是纯纯的眼瞎心盲!
    汉朝。
    刘彻都无力吐槽,甚至还想着,要不然把那些宦官全都赶出皇宫吧,免得又生出乱子。
    但他也知道这其实不太可能,宦官自古以来都有,缺少了那些太监,那皇宫中岂不就只剩下后宫的嫔妃和宫女了吗?
    所以说,最主要的还是在皇帝身上。
    【可以说,找来朝廷的十常侍作为内应,张角对于官场的那些套路,还是非常懂的,精通官场心理呐,可惜用人不当,被人提前泄密,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起事。
    即便如此,黄巾军也是一路势如破竹,众多州郡失守、大量吏士逃亡,这次起义震动了整个京都,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黄巾起义着实是把朝廷上下给惊到了,于是他们开始手忙脚乱的镇压。
    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明显缺乏专业的军事人才领导,因为提前被人泄密,还有其他的原因,后来被朝廷和地方豪强联合,逐个击破,惨遭失败。
    不过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也严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根基,东汉灭亡的倒计时已经开始,接下来即将迎来三国分立的局面。
    这个时期的三国分立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三国演义》写的就是这个历史时期,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也是出自这一时期,比如说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
    其实,导致这一时期产生三国军阀割裂的形式,也不仅仅是因为黄巾起义打开了局面,还因为汉灵帝接受刘焉的建议,废史立牧,使州牧的权利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让他们独揽大权。
    刺史本来就有着监察百官,澄清吏治的作用,你这么一折腾,把权力都放给了州牧,甚至还重用刘姓宗室之人,和那些重臣们。
    这不就是放了一群活蹦乱跳又心怀鬼胎的鸭子出去了吗?人家得了那么一块大肥肉,还能听你的话?你还能带追回来吗?
    “废史立牧”的推出,可以说,相当于让那些州牧变成了拥兵自重的“异姓王”,这和当初西周的分封制又有什么区别?
    想当初汉武帝又是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想方设法运用法律夺取他们的爵位。
    又是创立刺史监察那些地方官员和豪族,又是整顿经济加强集权,辛辛苦苦才把那些权利都集中在中央。
    结果这边的刘宏挥挥手,又把权力都洒出去了,可以说汉灵帝和那个刘焉,这是在奋力挥着小铲子,为东汉挖掘坟墓啊。
    以至于到了后期军阀割据的局面形成,朝廷和皇帝已经彻底成了摆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