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36章 尉迟恭

      第36章 尉迟恭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笑意吟吟:“反正朕并不指望这些人对朕和大唐都忠心耿耿,他们只要能够来降我大唐,对大唐表示自己的忠心就够了。”当时,只要有这么个“洛阳四周,莫不响应,各地纷纷相次来降”的架势就可以,反正他要的是一个大势。
    反正,随着来降的州县日渐增多,洛阳不过是一头困兽、只能不甘心地挣扎罢了。
    何况,此次对王世充的作战,除了胜利和名望等方面的收获外,此时他还又收获了一员大将,那就是随着洧州来降的张公谨,玄武门一事中的重要人手。
    宋朝,开宝元年。
    虽然对唐朝、唐太宗的某些方面有些诟病,但对于王世充,赵光义的评价还是和唐朝一致的:“王世充,不过一介小人,还是一个性残暴、喜杀人的小人。何况,此人行篡逆之事,擅王僭帝,一直都在自取灭亡,败于唐朝手中再自然不过。”
    而且,各地有这么多墙头草,和他用人方式也有关系,难道他一味任用王氏亲族就对了吗?
    不说王世充在政事上的种种做法,就单论他以臣子之身、行篡逆之事,就是各个正统皇帝们必然无法容忍的——这样的人必须大加批判,不能让他成为什么光辉形象!更何况,王世充本身的形象也并不光辉,猜忌、株连等等行为,就是最明确的证据。
    【在这之前,王世充发现情况不妙,就尝试和李世民谈判。
    但王世充的诉求是他要洛阳,理由就是隋朝灭亡以来,“长安、洛阳,各有分地”,既然如此,我守着洛阳,你们占据长安,做一对和睦邻居又有什么不好呢?
    这样的条件李世民可能答应吗?当然不可能,换成谁都不可能。
    于是,李世民很官方地回复了王世充:“四海之内,皆承正朔”,要是你现在愿意弃暗投明、投奔大唐,还能保证你的荣华富贵,但若你依旧执迷不悟、想要用武力抗拒,那就没办法了。
    随后,李世民带着五百骑兵侦查情报、勘察地形的时候,再次与王世充相遇了,此时王世充带着一万多士卒。
    坦白讲,王世充在战场上抓机会的能力还是可以的,从之前打败李密的时候,就是趁着李密连阵势都没摆好的时候,而李世民带领轻骑出行也被王世充抓到了好几次。
    但这次,王世充还是没有成功,虽然他的将领单雄信很勇猛,但李世民身边同样有一个勇猛的将领,尉迟敬德。
    单雄信本来想要长枪直刺李世民,结果被尉迟敬德截杀于马下,随后尉迟敬德就掩护李世民逃出了重围。】
    汉朝,元狩四年。
    虽然不清楚这些历史,但经过之前的观看,自认为对李世民已经有所了解的刘彻总觉得这事儿还没完:“李世民就这么跑了?不应该啊,朕觉得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李世民应该还要来个反击才对。”
    李世民确实只带了五百人,但他跑出来肯定不是私自偷跑,从之前他带着轻骑跑去慈涧、亲自领兵冲阵来看,他这种行事作风大约军中人人知晓。既然如此,不说别的,唐军的主力应当就在能够来得及驰援的地方——他们总不能真的放任主帅出去溜达而不管吧?
    但即便自诩已经了解了一部分李世民的喜好和作风,刘彻还是对李世民这种带着小队人马就在战区晃悠的行为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他自出生以来,一般也就在长安附近晃悠,用的还是平阳侯的名号。
    宋朝,开宝元年。
    赵光美愣了一下:“尉迟敬德什么时候开始跟在唐太宗身边了?”就像唐太宗这样的轻骑侦察,尉迟敬德能够及时守卫,必然是近身跟从了李世民。
    之前尉迟敬德不就才投降唐朝吗?
    赵德芳道:“三叔,你不才翻了史书吗,就在前几天吧,尉迟敬德和屈突通、殷开山他们这些将领还发生了一次冲突。”
    “倒是这王世充,虽然实在是一小人,但抓取机会的能力确实可以。”
    明朝,洪武年。
    翻着史书,朱柏不由道:“若不是史书上记载的惊险,且也没有相关内容,我还真要以为这是唐太宗自己搞的事情。”他和尉迟敬德跑了出来,屈突通的大军就到了,然后王世充就倒大霉了……
    怎么说,是唐朝的战略布局做的好,还是说,唐朝军队间的通讯效率高……
    “不过,唐军的作战水平真的很高。”朱棣感叹,他话里的唐军,指的可不仅仅是那些高层的将领们,那些人确实足够优秀,是唐朝的一大辉煌,但那些组成唐军的普通士卒们,他们的作战水平也是相当之高。
    不说别的,就说当时刘文静在潼关带兵防守屈突通,他后来带的可不是唐军精锐,精锐已经都被带走去打长安了,可就这些并非精锐的唐军,却在潼关拦住了屈突通,甚至在死伤数千的时候,虽然开始溃散,但还能勉强维持。
    更不用说日后唐军攻伐四方时候的情况了。
    【但脱离包围的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并没有就此离去。
    相反,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和自己的数百骑兵再次杀向了王世充的军阵,来回突击,所过之处人仰马翻,“往返无所碍”;
    紧接着,屈突通带领大军到来,本就被李世民带人左冲右突、阵势散乱的王世充军在唐军的进攻下大败,王世充只身逃脱,唐军则斩首千余,俘获了六千排兵,还俘虏了王世充的冠军大将军陈智略。】
    汉朝,元狩四年。
    虽然对李世民屡屡自己轻装深入险境的行为难以评价,但刘彻本人其实对李世民的风格颇为喜爱,他一向都很欣赏那些有足够的能力、又自信骄傲的人,特别是李世民每次带领骑兵冲入敌阵的奋勇作战的时候,确实足够让人震慑心神。
    这一次,对于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和数百骑兵往返冲杀,刘彻也给了高度的赞赏。
    但他的好心情很快就受到了影响。“冠军大将军?”刘彻琢磨着这个官职名称,此时,刘彻已经给自己的爱将、也是一战成名的将领霍去病,赞美这个少年将军的勇武冠绝三军。就算不说霍去病,再往前,冠军这个词出现,也是被用来形容项羽,羽之勇武,自然也当得如此名号。
    令刘彻不满的是,冠军这个词,难道后世就变得泛滥了吗?这个陈智略,有何能力,能够被任命为“冠军”?
    总感觉自己的心血和去病的名声都被糟蹋了呢。
    何况,这里还有一个雷点:大将军。汉时的大将军可不是什么批发称号,也并非荣誉而无实权,而是实实在在的三军最高统帅。
    虽然刘彻早就从先前的种种内容中发现,后来的大将军大约与自己现在的大将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但之前的“大将军们”毕竟还看起来可以、加之有着正统政权背书。
    但,现在,王世充的手下就能够既“冠军”,又“大将军”,着实让他有些不太开心。
    【这一战,为李世民的勇武记录再添一笔。
    但是,这里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尉迟敬德是什么时候随侍李世民左右的?
    其实,唐军纵然作战勇猛、将领多有水平高超之人,但也并没有摆脱收拢其他势力残余的后遗症:内部矛盾。
    此时,李世民手下的主要将领大致是三种来源:第一种是跟随李家从晋阳起兵的老臣们,知根知底、一同起家;第二种是大名鼎鼎的瓦岗寨降唐人员,人数不少,被赐李姓的徐世勣、秦琼、程咬金等都是这一部分;第三种就是前不久的柏壁之战后,刘武周部的归唐将领,尉迟敬德就是第三种。
    而这三个部分中,从最开始就陪着李家起兵开国的将领们自不必说,而瓦岗寨的降唐人员,因为时间较早,也有不少人参与了对刘武周的战役,也基本站稳了脚跟。就剩下了刘武周降唐的人,目前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劳。
    而且,第三部分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些不妙的事情,那就是叛逃。不少刘武周旧将找机会叛离唐军,其中还包括了之前和尉迟敬德一同降唐的寻相。
    唐朝,武德九年。
    不止李渊关注着太子李世民,殿中的群臣们同样悄悄对新鲜出炉的太子殿下投射了最高等级的注意。
    虽然天幕已经说了,他们大唐未来的太宗皇帝陛下就是太子殿下,而这位未来的皇帝陛下还会带领大唐走上无比辉煌的道路,并在史书上留下美名传扬后世,但这并不影响不少人内心的不安之情。
    要知道,此时殿内的,可并非都是太子殿下的铁杆,还有不少中立——不掺和皇家事务的中立,以及一些尚未来得及溜掉的太子和齐王的支持者。
    如今,太子已经是实质上的君王,加之神迹的告知,地位无可动摇,那他们这些人将来的命运又会如何?
    ——虽然从太子当年对待尉迟敬德的态度上看,只要他们现在愿意为他效力,他也不会做什么,但是,毕竟现在还没有什么明确的答案……
    汉朝初年。
    “内部分歧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刘邦回想起自己的起兵历程,对此评价道。
    当时,势如中天的可不是他这个沛县起兵之人,而是被拥立的楚王,楚王的麾下,可真称得上是赫赫扬扬,烈火烹油、鲜着锦,但表面的威势下,却有着致命的问题。
    楚王并不能够节制手下的兵力,也无法控制那些投在他麾下之人的势力争斗,内部不和,纷争频起,这正是给了刘邦机会。
    想到这里,刘邦就有些头疼:“乃公对如今大汉的各个势力已经在着力平衡和收拢了,就是不知乃公之后,太子能担起重担吗。”
    大汉立国以来,内部的势力也有了划分,最让他不省心的就是一堆诸侯王——当初分封诸侯也不过权宜之计,是为了缓和内部问题,如今为了处理大汉的内部问题,自然就要处理这些诸侯王了。
    可太子能行吗?当然不行。
    刘邦很清楚这一点,但暂时他除了太子,可选项也不是很多。真要说太子,刘邦更相信的是吕雉,这个女人能够稳定住大汉在他走后的局面。
    【因为没有什么功劳,不少人又叛唐,于是唐军内部的将领们对尉迟敬德这一刘武周降将就颇为怀疑,干脆把尉迟敬德也绑了。
    然后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还跟李世民提议:不如干脆把尉迟敬德杀了算了,毕竟这个人“骁勇绝伦”,而如今已经把他囚禁了,他“必怀怨望”,这岂不是一个大大的祸患吗?
    话是这么说,但他们先绑了人才和李世民说,这也确实有些先斩后奏的味道。
    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并没有选择杀掉尉迟敬德,相反,他对将领们是这么说的:“敬德若怀翻背之计,岂在寻相之后耶?”要跑早跑了,何必等到寻相都跑了还不跑。
    随后,他让人把尉迟敬德放了,带入卧内,赐给了尉迟敬德一块金子,又和对方说自己从来不会因为谗言而害忠良,况且“丈夫以义气相期”,如果你一定要走,这金子就是你的路费了。
    自然,尉迟敬德没有选择离开,随后他就被李世民安排随侍左右。】
    东汉,建安年间。
    曹操看着神迹中李世民安抚尉迟敬德、又大胆任用对方的画面,大为赞许。
    降将怎么了?降将好用的很!
    他军中的许多将领,都是降将出身,也都得他重用。而他们也并没有辜负他的期许和信任,在他曹操征伐的路上出了不少力、立下许多功劳。
    曹操觉得自己找到了和李世民的共同点之一:敢于任用降将,是真的任用,而非什么场面话。
    当年许诸一来投奔,他就任命许诸参与宿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