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26章 雁门之围

      第26章 雁门之围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不由有些追思,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关陇集团最为辉煌鼎盛的时期了,在北周和隋朝年间,这个集团算不上只手遮天,也可以说是呼风唤雨。
    北周这个本身就是柱国之一出身的皇族自不必说,就算是出自十二大将军、对关陇集团已经心怀警惕的杨坚,在很多时候依旧无法避免关陇势力的介入。
    不过好在他大唐建立以来,关陇集团的力量已经不断衰弱,再不能像之前一样对皇权构成巨大的威胁。
    现在最讨厌的,还是那四个所谓的门阀士族。
    明朝,永乐年。
    朱棣对着朱高炽和朱瞻基感叹:“这关陇贵族集团,可以说是魏晋九品中正制以后,最强大的贵族集团,是贵族世家最鼎盛也是最后的辉煌。”
    自关陇之后,虽然唐朝仍有“贵族”这个阶层存在,但都没有关陇集团一般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对军队方面的掌控力。至于魏晋时期的世家贵族,他们虽然爪牙无处不在,但还真不能说是“军事贵族”。
    至于唐朝以后的乱世,确实有过势力庞大的军事集团,但这些军事集团也不再是“贵族集团”。
    明朝,洪武年。
    小孩子的关注点总要更加独特一些,或者说他们更愿意关注那些有趣的内容。
    比如,朱柏看到的就是:“高欢?这不就是那个北齐高家的先祖吗?”那个北齐,那个高氏皇族,那群兴风作浪又****的……
    “啊,是那个高家。”朱棣抽了抽嘴角。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隋文帝杨坚结束了西晋末年数百年的分裂,开创开皇之治。
    但时局并未完全稳定,突厥人在不断地骚扰西北边境,东方的高句丽也在谋划着大举入侵。
    隋朝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巡幸塞北,抵达雁门郡,突厥的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带领数十万骑兵对雁门郡发动袭击。
    隋炀帝被困雁门关,诏令各郡县发兵救驾。同时,又暗中派使者向义成公主求救。
    李渊就是此次收到诏令的官员之一,与他同行的,还有十六岁的李世民。
    在这里,李世民初步展露了他在军事方面的天纵之资,他建议隋军采取虚张声势的方法,以此来恐吓突厥。
    最终,在各地救驾兵马到来、义成公主又通知始毕可汗北方边境不稳的情况下,始毕可汗退兵离去,隋炀帝杨广获救。】
    “‘炀'指好内远礼、去礼远众、逆天虐民、好大殆政、薄情寡义、离德荒国,”杨坚大怒,“真是朕的好儿子!”
    他大声下令:“来人,把晋王带进宫来。”
    不管晋王如今名声如何,反正之后肯定无缘皇位了。
    一旁的独孤皇后一言不发,她也对二子失望了。
    汉朝初年。
    刘邦已经看到了隋朝的终末:“此次雁门之围,隋朝再无回天之力了。”
    【杨广在这次围困中遭受了心理上的巨大打击,随后越发骄奢淫逸,不复从前的雄心壮志,当然,也可能是他发现了隋朝已经走到末路,难以挽救。
    与杨广不同,李渊这里则是不断发展。
    大业十二年,李渊升任右骁卫将军;大业十三年,李渊正式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晋阳宫监。
    在这里,李渊等李氏众人展开了他们的野心,太原也成了李家的根基之地。】唐朝,武德九年。
    “太原啊,”李渊对太原充满着美好的回忆,他回想起自己任职太原时的喜悦,“朕受封太原留守,这与朕的封国正是相当,这是天意啊!”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得了上天的启示,自己怎能不为之欣喜,不尽心筹谋打算?
    与他同样对太原充满美好回忆的还有李世民。
    李渊得到太原留守的职位后,欣喜的并不仅只有他这个当事人,李世民、乃至李建成等人同样感到喜悦,这对他们来说一样是好事。
    况且,当年在太原,李世民可没少结交豪杰之人,这也是他的羽翼的来源之一,比如长孙顺德和刘宏基。
    【而隋朝的局势越发糜烂。
    大业十二年,杨广南下去了江都,带着朝堂百官和后宫妃嫔,十万骁果,打算在他一直很喜欢的江都度过最后的人生。
    而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各路起义兵马已经有了各自的气候。】
    隋朝,开皇十八年。
    杨坚看得气不打一处来:“他就这么跑了?”没错,就是跑了,在杨坚看来,杨广带人前往江都的行为,与逃跑并无不同。“他导致了朕的大隋烽烟四起,他就不想着能否补救一下?”最起码,不能保留下半壁江山?
    独孤伽罗摇摇头:“看来广儿还是太过顺遂了,才让他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愿面对。”或者说,当发现事实和他自己的认知有了大出入后,根本无法接受,立刻选择了逃避。
    杨广的认知,就是觉得他的行为没什么大不了——不然,他在有经验的情况下,为何还能选择接连征战?但是,当他从自我认知中走出来、看到现实的情况后,发现和他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烽烟滚滚、无法压制……
    “广儿并不愚笨。”独孤伽罗叹口气,要是真愚笨,如何能够换来他们夫妻的赞赏?“但是,他的伪装下面的缺陷太大了。”
    唐朝,贞观三年。
    程咬金等出身瓦岗寨的文臣武将们不由得有些陷入回忆。
    【面对隋朝一副末年的样子,李渊和他身边的人自然也动了心思。
    他担任太原留守后,时任晋阳县令的刘文静和晋阳宫监裴寂与李渊时常往来,而刘文静又和李世民交好,二人有时就会交流对隋朝的看法。
    瓦岗寨李密势大后,刘文静因为和李密有姻亲关系,被关进了监狱。
    虽然被关进了监狱,但李世民仍旧去探望刘文静。刘文静认为,此时天下大乱,正是顺天应人、高举义旗的大好时机。况且,李渊本人手中有兵数万,而周边的百姓也来到太原城中避乱,“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
    李世民对此十分赞同,于是部署宾客,潜图起义。但李世民担忧李渊会不同意自己的建议,对此,刘文静拉来了和李渊交好的裴寂,三人一同谋划。
    在身边人和二儿子的反复劝说之下,也或许是隐忍得已经足够了,李渊终于下定了立刻起兵的决心。】
    唐朝,武德九年。
    李渊看着神迹复盘当年起兵前后的事情,又想到最近发生的变故,只能叹息,他的二儿子确实足够果断敏锐。
    当时他确实起了心思,面对那样的情况、自己又有力量,怎么会不动心?但是,他二儿子在整个筹划起兵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锐意进取、勇于决断、以及对整个局势的把握也是他不曾料到的,还有就是李世民展露出来的招揽人心的能力。
    宋朝,开宝元年。
    “晋阳起兵了,”赵光美道,这些都是他们知道的历史,现在也就像是看着历史在一步步发展一样,“从这时开始,唐太宗就踏上了他的道路啊。”
    先前的雁门关救驾只是稍稍展露了他的天赋和心性,从劝说唐高祖李渊起兵开始,李世民的光华才真正开始绽放。
    此时的李世民年纪多大?不过十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