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第450章 万亿美元身家的徐申学
第450章 万亿美元身家的徐申学
时间进入18年,徐申学在一月份的初期里几乎都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人工智能相关业务上。
一方面是持续推动智能机器人业务的进度,另外一方面则是推广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开放的yun ai或gtai2的人工智能终端应用。
这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不说未来,哪怕是现在也已经成为了智云集团的重要营收来源以及利润来源。
而得益于过去一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推广以及应用,智云集团的营收以及利润也出现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哪怕是智云集团还没有对外公布财报,但是诸多第三方分析机构已经不约而同的调高了智云集团的去年营收以及利润数据。
这些第三方的分析机构也有着自己的信息收集渠道,再加上专业的分析人员,做出来的数据不能说完全准确,但是也大差不差。
根据华尔街一家分析机构出具的分析报告,他们认为智云集团在过去的一年里,核心的智能终端业务稳中向好,得益于核心手机产品的新款s17发布后,所带来的巨大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多种智能终端的更新换代以及部分新智能生态产品的提出,智云集团的智能终端业务持续维持着营收以及利润双双增长。
虽然智能终端业务部分的增长幅度不大,但是这对于一个营收超过三千亿美元的庞大核心业务而言,哪怕是几个点的增长也是很不容易的了。
更别说平均售价的提升带来了更高的毛利润!
智能终端业务部分,是稳中向好,变化不算太大,都在诸多投资人的预期之内,而这一部分增长空间实际上也早就被资本市场所消化……八九月份的时候智云集团的股价上涨,就是受到了这些利好消息的冲击,所以这部分的营收以及利润增长,对股价影响不大。
半导体业务部分里,传统半导体业务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涨幅,智云集团在传统半导体领域里的代工业务、智能终端soc芯片,pc端的cpu以及gpu芯片,储存芯片业务,还有一些辅助芯片业务部分,部分有所增长,部分有些下降。
这些传统半导体业务并没有给智云集团带来太大的营收以及利润的增长,只是维持了基本的增幅。
从上述两大类来看,其实也能够看的出来,在智能终端以及传统半导体业务上,智云集团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市场就那么大,已经没办法获得太大的增长了。
但是该分析机构关注的并不是这些传统半导体业务,他们关注的是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半导体业务以及人工智能相关的硬件业务。
人工智能半导体业务部分,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电动车的发展,市场的持续爆发,智云集团旗下的apo系列服务器gpu、eyq终端通用算力平台、px终端通用算力平台、lc1终端通用轻量化算力平台、eyeq汽车辅助驾驶平台这些算力芯片产品,都迎来了巨大的涨幅。
这些算力芯片,在过去的一年里预测就为智云集团带来了至少三百亿美元的营收,最关键的是,这些算力芯片的毛利率极高,普遍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核心算力芯片产品apo4500/4600显卡的毛利率更是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而这将会为智云集团带来超高的利润……别看算力芯片一共才卖了三百多亿美元的营收,但是外界预测,这三百亿美元的算力芯片营收里,至少两百五十亿美元都是净利润。
其盈利能力之强,毛利润之高,放眼全球也是极为罕见的,这毛利率,哪怕是墨西哥的毒贩集团看了都得沉默!
所以这家华尔街的分析机构也好,其他一些分析机构也好,都是高度关注智云集团的人工智能半导体业务,或者说算力芯片业务。
如果说传统半导体业务,是属于苦哈哈的高风险、高投入的高级人才劳动密集产业,要求特别高,风险也特别高,最后却只能赚点辛苦钱,那么智云集团的算力芯片业务,那就是在抢钱!
而且还不是智云集团自己动手抢钱,而是别人排着队求着智云集团抢他们的钱!
算力芯片的高速增长以及超高的毛利润,也是推动智云集团在去年里股价连续上涨,从不足一万亿美元的价位,直接推动到了现在的一亿八千万美元的市值,并且还在持续上涨当中的核心因素。
投资者们都在畅想着,未来这一块业务继续增长下去,来个一千亿美元营收的话,岂不是毛利润能够达到八九百亿美元?
光是想一想就流口水啊!
当然,还有一些投资者们是在看好算力芯片业务的同时,也是在赌智云集团旗下的新业务智能机器人的未来。
尽管现在的智能机器人业务不怎么赚钱,毛利润比较低,但是潜在市场大啊,并且仅仅是一年呢,就已经做到了两百多美元营收的程度,未来可期啊!
国内的一家分析机构分析,智云集团里的智能机器人去年销量达到了七十万台,预计为智云集团带来了两百五十亿美元的营收。
同时该分析机构根据智云机器人的物料成本,智云集团的机器人业务在去年的毛利润预计只有不到六十亿美元,但是研发成本巨大,如果摊销研发成本的话,那么归属股东的净利润预测还不到十亿美元。
但是他们依旧非常看好智云集团的智能机器人业务的未来!
因为目前困扰智云集团的智能机器人业务净利润低的核心因素是硬件成本太贵,一台十三万售价的c6机器人,根据拆机估算其硬件成本就超过了七万元,毛利润相当低。
而售价三十多万的b1机器人,其硬件成本更是达到了二十多万。
这仅仅是外界预估的纯硬件制造成本,还没有算上庞大的研发投入、销售成本,行政成本,税收成本等一系列的成本呢。
最后算下来,净利润只有个位数百分点……
但是,随着产销量的持续增加,硬件制造成本以及摊薄后的研发、行政以及销售成本都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具体到时候能够降低到什么程度,没人能够说一个准确的数据,但是哪怕是降低部分,那也能够让智云集团的智能机器人业务迅速扩大净利润比例。
更不要说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市场极大,试想一下,未来智能机器人业务如果能够带来几千亿的营收,哪怕是毛利率不算高,但是至少也能够带来数百亿美元的净利润吧……总不能搞个如此黑科技的智能机器人,赚的钱比卖手机还少吧?
所以很多人都在期待,智云集团的智能机器人业务,未来能够成长为和如今的智能手机业务一样,成为智云集团的核心支柱性业务。
为此,他们愿意提前下注赌一波!
上述的智能终端稳中向好、人工智能爆发带来的算力芯片需求大爆发、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巨大潜力,这三个理由成为了推动去年智云集团股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当然,智云集团的股价能够达到今天这种程度,也还有其他一些业务的在支撑,只不过关注度不高。
比如卖算力、储存空间的云计算业务,这块业务其实盈利一般般,对市值增长没有太大影响,业内人士基本都知道智云集团的云计算业务,纯粹是为了扶持、消化自家的服务器cpu。
还有软件以及互联网业务,智云集团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但是依旧拥有庞大的软件以及互联网业务,但是大部分软件都是配套的生态开发软件,都是给开发者用,而且还是免费使用。
比如为自家的cpu、gpu等一系列芯片所开发的配套开发软件,全都是免费给全球开发者使用的。
然后还和谷狗联合主导安卓开源项目,这个纯粹也是为了做生态,一毛钱营收都没有的那种。
然后地图软件也有,同样也是为了给智云终端配套用,也不收费,并且为了维持纯粹性,商业开发也很少,营收几乎等于零……顶多就是给自家业务或益海科技那边进行一定的引流,但是也没多少。
生成式ai业务,也就是yun ai,这部分也不赚钱,营收没多少,净利润更低,这部分依靠部分商业api收入以及个人用户的付费增值业务收入,能够维持不亏损就算是好的了,赚钱就别指望了。
真要说赚钱的话,那就是智云app商城了,这个倒是能够贡献不小的营收……有广告以及渠道分成。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内容增值部分,智云集团的互联网业务虽然不做内容,但是智云手机里是有内置的yun音乐、yun影视以及yun阅读这三大类的基础软件服务,并提供正版内容。
而这些内容,是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选择不同的内容供应商,然后智云和他们对内容收入进行分成。
这部分的内容收入,对于智云集团而言自然不算什么,零头的零头都算不上,但是也是几十亿美元级别的……毕竟这可是面向全球大几亿的智云手机用户呢,并且还都是消费能力比较高的群体。
此外海外用户的正版消费市场也更高一些。
国内的小说阅读龙头起点,就依靠着进入yun阅读渠道,不仅仅在国内获得了大量具有消费能力的用户,并且还杀入了海外市场,占据了大量海外华人消费者的同时,还积极开发中译英的小说,把大量国内的小说推向海外市场,这导致了其营收逐年增长,可以说成绩相当突出。
而起点,也不仅仅是唯一的一家依靠智云集团走向世界的国内互联网企业,类似的情况多了去。
在手游产业里显得更加突出,一大票国内普通人兴许都没有听过的游戏公司,开发出来的游戏投向海外市场吃得满嘴油。
当然,依托国内大量的软件开发者,也能让智云终端的内容生态更具有竞争力。
————
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硬件配件(键盘,数据线等)以及售后维修业务、传统芯片、算力芯片、半导体制造对外代工、软件以及互联网服务,最后还有金融领域的投资收益部分等附加业务。
华尔街的一家分析机构,为智云集团去年的成绩做出了初步总结,预计营收在四千七百亿美元,其营收同比增长了百分之十二。
净利润预测为八百八十四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三十。
其净利润涨幅,大幅度超过了营收涨幅,这意味着智云集团的整体净利润比进一步提升了……这主要得益于算力芯片业务的超高毛利润以及智能终端业务,尤其是手机的平均售价提升所带来的毛利润进一步提升。
此外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智云集团的今年的净利润大涨,还和半导体制造业部分里投资虽然依旧庞大,但是随着技术持续领先,陆续承接了国内外大量的十四纳米工艺,十二纳米工艺的代工订单后,营收以及利润率大幅度增长。
这意味着半导体制造业务部分,自我造血能力已经上来了,不用集团再大批的额外掏钱持续输血了。
早些年智云集团的营收那么高,产品的毛利润也非常高,但是每年的净利润比那么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被半导体制造业务给拖累了。
智云微电子,自从成立以来,每年都在投入巨资进行扩充,建立更先进的半导体工厂,扩充产能,而半导体工厂的投资是巨大的。
现在的等效七纳米工艺的工厂,动不动就是上百亿美元的投资,产能稍微大一点都得一百五十亿美元以上。
同时智云微电子还需要扩充10-14纳米工艺节点。
又有研发准备未来的等效五纳米工艺这个节点。
仅仅是去年,也就17年,智云微电子的资本支出(建设工厂、技术研发)就达到了超过三百三十亿美元,不仅仅是全球第一,而且比台积电和英特尔的资本支出加起来还要高,也比四星半导体的两百多亿美元的资本支出更高。
当然,智云微电子的资本支出之所以这么高,也和它是一家综合性的半导体制造业务,摊子比较大有关系。
台积电以及英特尔,不管他们是代工还是自营,但是都以制造逻辑芯片为主。
而四星半导体的话,主要是搞储存芯片,逻辑芯片业务比较少。
智云微电子则是储存芯片和四星半导体相当,同时逻辑芯片的规模,比台积电还要大……智云微电子可是当下产能最大,技术也是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企业。
而规模大,也意味着资本支出更大!
随便多建一座等效七纳米工艺的半导体工厂,就得多出来上百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呢。
——————
第三方分析机构给出来的预估数据,再加上冬季发布会里的yun robot b3发布后,机器人的订单增长迅速。
此外ai眼镜的出现,也让人工智能终端应用市场开发爆发,投资者们预计后续智云集团的算力芯片业务还会迎来持续的高速增长。
这些因素,最终都推动了智云集团的股价持续增长,一路朝着两万亿美元的大关杀了过去。
同时徐申学为首的智云集团管理层,也是乐于看见自家公司的股价增长,所以也没有拖太久,很快就发布了17q4以及17全年财报。
其发布的财报数据,和之前诸多第三方机构预估的数据差不多,其全年营收数据和外界预估的没有太大偏差,达到了四千七百八十六亿美元,净利润则是九百零三亿美元,比外界预估的还多了几十亿美元。
这个数据一出,直接导致了智云集团的股价再一次小幅度上涨,市值直接同时冲破了两万亿美元的大关。
智云集团的市值突破两万亿美元,这个消息也迅速登上了全球各国新闻的版面。
华尔街日报,把徐申学的照片直接当成了头版的版面,以‘徐申学和他的商业帝国’为标题进行了深度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的报道,不仅仅报道了智云集团的两万亿市值这一消息,更延伸挖掘报道了徐申学旗下的其他一系列企业,最后试图估算出徐申学到底有多少钱。
“作为世界首富,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拥有财富最多的人,徐申学除了拥有大量的智云集团的股份外,还拥有全球第四大终端企业威酷电子集团的大量股份,根据部分机构预测,徐申学所持有的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加起来价值至少达到七千亿美元。”
“但是徐申学除了持有这两家上市公司的大量股票外,还持有一系列未上市的中大型企业的股份,包括华夏市场里规模最大,互联网领域里新兴的巨头益海科技集团,该公司依靠跳动视频、跨国电商模式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和谷狗以及脸书进行竞争,据悉该公司先后进行了三次的战略融资,但是徐申学依旧至少持有该公司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这部分股份,保守估值也有五百亿美元以上。”
“徐申学旗下还有智能电动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全球规模最大,也是仅有一家拥有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海蓝汽车,海蓝汽车的年销量已经突破百万,年营收预估在五百亿美元以上,该公司一旦上市,其市值至少能够达到两千亿美元甚至更高,而徐申学至少持有该公司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份!”
“同时还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电子代工类企业威酷实业,跨国渠道贸易巨头威酷贸易,全球第一,也是唯二的商业航天公司南门航天。”
“除此之外,根据某位匿名高层人士透露的秘密消息,我们高度怀疑徐申学全资持有了仙女山控股集团,而仙女山控股集团,是华夏的一家从事消费电子零配件、半导体设备以及耗材、房地产业务、金融以及保险业务的非上市企业,涉足半导体设备以及耗材全产业链,以及拥有规模庞大的房地产以及金融业务。”
“仙女山控股集团的具体营收不详、盈利不详,但是这毫无疑问是一座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庞大冰山!”
“最后,我们必须知道的是,上述相当多一部分徐申学名下的企业,还有一个母公司:柳河投资。”
“柳河投资由徐申学个人全资持有,这也是徐申学用来掌控旗下诸多企业的核心企业,旗下持有大量企业的股份,包括智云集团,威酷电子集团等徐申学所创办的企业外,还有一系列的其他第三方企业的股份,据悉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以及高科技行业,金融行业,可惜的是,迄今为止,我们依旧没有能够调查出来该公司到底持有多少企业的股份!”
“所以,我们无法统计出来徐申学到底拥有多少资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徐申学的个人资产绝对不会低于一万亿美元,而一万亿美元资产,这是个保守数字!”
华尔街日报,为了流量煽风点火不怕热闹,直接把徐申学的老底解开了不少……虽然只是解开了其中一部分,但是依旧让人看了震惊。
万亿美元身家的徐申学……这太吓人了!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徐申学有钱,是世界首富……自从智云集团上市后,徐申学的世界首富的名头就没有被摘下来过。
至少在明面上,徐申学是绝对意义上的世界首富,其他任何人,包括徐申学的那些竞争对手们,也就是老美,欧洲的那些根深蒂固的财团们,其明面资产也不会有徐申学这么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徐申学是个暴发富,诸多财富根本藏不住,专业人士顺着他的发家史去调查,基本都能把他的大概身家算个七七八八。
而徐申学这些年,其实也一直通过柳河投资,仙女山控股,海外的柳河控股以及其他投资公司进行财富的隐藏以及转移,避免自己的财富直接暴露在公众面前。
但是这需要时间!
而其他财团呢,他们通过了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财富转移,隐藏之后,已经逐步脱离了公众视线,但是实际上财富并没有减少,甚至更多了。
他们的财富存在形式,早已经进行了转变,通过了各种基金,投资公司来进行管理,很少直接持有某家公司的股份,而是间接持有为主。
比如这几家财团联合推出来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看着不起眼,以营收和利润来算,在世界五百强里都排不上号,但是这家不起眼的资产管理公司,其管理资产就达到了八万亿美元……天知道里头有多少钱是财团的。
作为对比,徐申学旗下的柳河投资,所管理的资产其实也就两万多亿美元而已,仙女山控股以及其他几家投资公司管理的资产大概在七八千亿美元左右。
徐申学旗下的各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全部加起来撑死了也就三万亿美元的规模……注意,这些钱并不都是徐申学的,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其他富豪的资产,甚至里头还有大量的机构资产。
这三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对比老美那边的几个老财团其实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
而管理资产规模,对于财团而言很重要!
财团嘛,其实直接手里有多少资产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可以调用的资产有多少,很多老财团的掌舵人,手里明面上的资产可能就几十亿,几百亿,但是人家却可以调动几万亿美元的资产,这才是他们的话语权。
不然区区几百亿美元资产,在地球的顶级圈子里算个屁!
所以说,财团和富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