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破釜沉舟,王庭的骚乱
第283章 破釜沉舟,王庭的骚乱
义军营地,摇曳的篝火映照出众人激动、兴奋的神色。
胜利的喜悦充斥在每一个义军的心中,笑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草原都在为他们的胜利而欢庆。
然而在这其中,作为为数不多了解此次林仲云进攻草原真相的袁景新此刻却是眉头紧皱,神情显得格外凝重。
他抬头瞧了一样刚从众人簇拥之中脱身的林仲云,内心极其复杂,纠结无比。
北蛮是他中原的宿仇,
他们每一代的中原人都有一个驱逐北蛮,封狼居胥的野望。
而今,现在他们距离这个目标已经非常的近,这是他们千载都难得一遇的机会,一旦错过等下次他们攻入北蛮府邸又不是何时岁月了。
然而,他同样也明白,他们现在这般孤军深入,实际上也是在赌,在破釜沉舟的一搏。
他们对这草原府邸,人生地不熟的,一旦被那北蛮之人察觉,极有可能陷入他们事先准备好的圈套。
更重要的是,此番入草原他们根本就没有带多少的粮草。
虽然他们此行也仅有四五万人罢了,规模并不是很大,但这眼看着粮食一天天见底,他心中也是没了底气。
袁景新站在篝火旁,望着那些欢笑的面孔,心中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他明白,自己这番话无疑会给正在兴头上的林仲云浇上一盆冷水,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甚至会引起林仲云的勃然大怒。
但纵使如此,他还是要将这番心底里讲出来。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林仲云是他的主公,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他身为一个臣子要做且必须做的事情。
他微微颔首,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走向林仲云。篝火的光芒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映衬出他内心的纠结与坚定。
“殿下,我们仅剩的粮草只怕支撑不了多少时间了!”袁景新声音低沉,但却充满了坚定。
林仲云的眸光闪烁,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那丝不悦就演变成对袁景新的赞赏。
他知道,袁景新是为了义军的未来才敢冒死进谏,有这样一位对他忠心耿耿,直言敢谏的臣子他高兴都来不及,又怎会对袁景新发火?
事实上,就在刚刚他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粮草,
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是行军打仗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这次,若不是因为北蛮在央州闹出大乱子,切断他们粮草的攻击,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命令大军撤退镇压央州的叛乱,自己仅带着这些人马孤军深入。
他又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这样孤军深入的风险,日日见底的粮草他也是看在眼底。
只是他更明白,
这个直捣黄龙的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有。
他们真的可以等来年重整旗鼓,在进攻北蛮,但是那个时候的北蛮就不会像现在这般疲弱了。
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样鲜活的例子,他已经在前世的历史中看到了不止一次。
所以,他这次力排众议,深入草原,为的就是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我知道你的担忧!”
林仲云目光如炬,望着远方那隐入在黑暗中的草原,声音微沉道:“我们确实孤军深入,粮草也紧缺,但这正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若不趁此机会一举攻破北蛮,我们可能再无如此良机。”
袁景新心中一紧,知道林仲云的决心已下,但他仍不愿放弃劝谏的机会。“殿下,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谨慎行事。草原上的环境我们并不熟悉,一旦敌人设下埋伏,我们将陷入极大的危险。”
林仲云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沉思。他明白袁景新的担忧,也知道当前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袁景新所担心的事情,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草原的夜风吹拂着他的脸庞,带来一丝寒意,也让他的思绪更加清晰。
袁景新见林仲云并未因他的劝谏而动怒,心中稍感安慰,但他仍旧忧心忡忡,“殿下,现在央州叛乱还未平息,那北蛮被我打的只能据城不出,大不如以前。”
他继续道:“其实殿下心中也明白,即便是我们主动撤退,那北蛮也绝无余力守住北境,我们完全可以等到明年重整旗鼓,再给北蛮致命一击。”
在他看来,现在他们完全可以撤退,林仲云孤军深入有些急功近利了。
事实上,让他之所以不肯放下劝谏林仲云的心思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那便是发生在央州的叛乱,现在还仅仅是央州因为粮草的事情而哀声载道,但如若放任不管的话,只怕这种恐慌的情绪会蔓延整个中原大地。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原先对他们嫉恨的世家大族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推波助澜的机会,在他们的操纵下,只怕中原又会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那个时候,他们有没有剿灭北蛮不说,他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轻易的拱手让人了,这让他心中实在不甘。
但他也明白,这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担忧而已,现在讲出来有些危言耸听,因此他一直都不敢对林仲云讲出来。
林仲云沉默片刻,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我知道你现在所担忧的就是粮草的问题。对于这点,我心中早已有定计。”
袁景新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他知道林仲云一向深思熟虑,但此刻孤军深入,粮草紧缺,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万全之策。
“以战养战,只要我们顺着这条河继续追下去,绝对还会遇到他们送粮草的队伍。”林仲云目光如炬,望向远方那条蜿蜒的河流,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对于粮草,这点他还是不怎么担心的。
虽然说这草原之上,环境恶劣,粮草稀缺,但那北蛮能在这草原之上生存,他们绝对是有着粮草储备的。
前世的知识告诉他,即便是在草原之上,能产生定居点,有大量粮食的地方通常都有一个特性,那便是距离水源极近。因此别看这草原广袤无垠,一眼望不到尽头,但即便是那些部族再如何迁徙,始终逃不了这几点。
只要他们顺着这条河沿路搜过去,无论如何都会遇到北蛮的那些部落的,那个时候粮草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袁景新听到这里,心中稍感安慰,但忧虑仍未完全消散。“殿下,这确实是一个办法,但我们需要更多的侦查和准备,以确保万无一失。”
林仲云点点头,表示赞同,“你说得对。我们不能贸然行事,必须加强侦查,确保每一步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他转身对身边的将领们下达了命令,“立即派出侦查小队,沿河而行,寻找北蛮的粮草储备地。同时,加强营地的防御,防止敌人的偷袭。”
将领们领命而去,营地中的气氛也随之紧张起来。士兵们纷纷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袁景新看着这一切,心中稍感宽慰,但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夜幕降临,营地中的篝火依旧熊熊燃烧,映照着每一个义军将士的脸庞。
林仲云站在营地中央,目光坚定,仿佛在思索着未来的每一步。他知道,这场战斗不仅仅是为了驱逐北蛮,更是为了中原的未来。
……
而与此同时,先前侥幸逃出的北蛮兵短暂的休息之后,便开始拼命狂奔。
星夜奔驰,战马的声音在草原之上不断激荡,尘土飞扬。
两人都是北蛮中的精锐战士,身经百战,但这一次,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与紧迫感。
义军的强大与迅猛让他们感到深深的震撼,他们知道,这个消息对于北蛮的重要性,绝不能有半点的怠慢。
夜幕下的草原,寒风凛冽,战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中化作白雾。两人紧紧抓住缰绳,目光坚毅,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将这个消息尽快传回北蛮,告知各部族的首领。
一路上,他们没有一点的歇息。马蹄声在草原上回荡,仿佛催促着他们加快速度。夜空中的星光微弱,但却足以指引他们前行的方向。
草原的辽阔与寂静此刻显得格外压抑,每一刻的延迟都可能意味着北蛮的灭亡。
终于,他们在黎明破晓之时,抵达了北蛮的主城。两人几乎是从马上摔下,疲惫不堪,但他们没有一刻的停留,立即奔向大帐,向各部族的首领汇报。
当这个消息传回北蛮之后,各部族首领顿时大吃一惊,一片哗然。大帐内的气氛骤然紧张,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与不安。
“什么?义军已经深入草原?”一名部族首领惊呼道,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
“那这样的话,岂不意味着大汗他们……?”另一人瞪大双眼,面色惨白的说道。
“他们的速度竟如此之快!”另一名首领愤怒地拍桌而起,眼中闪烁着愤怒与恐惧的光芒。
人心惶惶,整个大帐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各部族首领纷纷议论,试图找出应对之策,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不安与恐慌。
他们不是没有收到前方战线危急的情报,相反的呼延唤与呼延仲早早的就将消息告知他们,他们各大部族已经开始了迁徙。
但即便如此,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前线居然崩溃的如此之快,那义军竟然现在就已经到了草原腹地。
按照义军这样的速度,只怕用不了几天,那义军就会赶到王庭,他们就会全军覆没。
想到这点,众人心中的面色更是一白,现在他们心中不由生出了一股悔意。
如果当初听从呼延唤与呼延仲两人的话快速撤离的话,只怕也不会面临现在这样的局面,他们也不会如此的被动。
“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一名年长的首领沉声道,试图稳定局势,“不能让义军继续肆虐下去!”
“现在我们即便是撤退,只怕也是已经来不及了!”有人心中一片悔意,悔不当初的说道。
“撤退?”
对此则是有人冷哼一声,低声喝道:“撤退撤退,整天想着撤退,我北蛮难道就真不如那义军?”
“你这话说道轻巧。”
另一名首领忧心忡忡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但我们的粮草储备已经不多,如何能够与他们抗衡?”
……
一时间,整个大帐之内一片混乱,争吵个不停,犹如闹市一般。
各部族的首领都有着自己的考量,各执己见,互相不服,一时间任谁都拿不定主意。有人主张立刻集结兵力迎战,有人则建议撤退到更安全的地方。
在这片混乱与恐慌中,呼延唤终于站了起来,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他知道,这个时候必须有人站出来,稳定军心,制定应对之策。
“够了,诸位冷静!”呼延唤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大帐之内,瞬间压住了大帐之内的喧嚣。众人被他的气势所震慑,纷纷闭口,目光齐刷刷地望向他。
“现在一切都还未确定那义军的真实意图,诸位不要自乱阵脚。”呼延唤继续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坚定与冷静。他深知,只有在冷静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说说完这句话,他缓缓走到先前那日夜奔驰的两名兵卒面前,冷着脸问道:“那义军统兵之人究竟是谁?他们有多少人?”
两名兵卒此刻已经疲惫不堪,但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强打起精神,详细汇报道:“回禀大人,那义军统兵之人乃是林仲云,义军大约有四五万人。”
呼延唤闻言,眉头微微一皱,这次居然是林仲云领兵,那这样的话这件事就变得非比寻常了。
“你们可曾探查到他们的具体动向和意图?”呼延唤继续追问,目光如炬,仿佛要看穿两名兵卒的心思。
其中一名兵卒稍作思索,回答道:“我们一路逃窜,未能探查到他们的具体动向。但据我们所见,义军似乎在沿河而行,可能是为了寻找粮草补给。”
“寻找粮草?”两人的话让呼延唤的眼前顿时一亮,似乎想到了破局之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