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73章 祥瑞

      第173章 祥瑞
    李琩大概知道是些什么罪名,微微一笑,道:“谢沈中监告知,我们什么时候启程?”
    沈中监道:“听旨即行。”
    李琩道:“好,那我回去收拾收拾,便和沈中监一同回长安。”
    “是,奴婢回城中等候。”沈中监给李琩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待沈中监离开,李琩转身对众将军道:“接下来的战事,就劳烦各位将军了。”
    “殿下!”众将军十分不舍。
    自从李琩来了陇右,他们粮饷有了,仗打赢了,功劳赏赐一样不落,他们发自内心的不愿意李琩离开。
    “当年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从这里入吐蕃,大唐与吐蕃数十万将士的鲜血也洒在这片土地,我曾想毕其功于一役,让我的鲜血和牺牲的数十万将士一起在这里淬炼出繁华,不过……”
    李琩负手而立,望着远方,日月山的夕阳洒在李琩身上。
    众将看着李琩,刹那间,他们忽然觉得,李琩的身躯似乎与这片天地融成了一体。
    李琩沉默了会儿,道:“现在,这里就交给诸位了。”
    李琩说罢,带着高仙芝、封常清一道离开。
    其他诸将在李琩身后默然行礼。
    回到绥戎城,李琩问高仙芝和封常清道:“两位将军是不是没给监军送礼?”
    “没有。”两人同声回答。
    监军体系一直存在,不过之前是御史监军,到了李隆基时期,开始启用太监监军。
    这些监军都是皇帝近人,平时养尊处优,于军事一窍不通,而且作为监军,仗打赢了,他们得不到功名赏赐,打输了也责怪不到他们身上。
    因此监军们根本不关心战争的输赢,只想到地方好好捞一笔。
    要是捞到了,就不为难你,要是捞不到,就开始作祟。
    这还是在监军没有立场的前提下,要是监军有立场,那情形只会更加复杂。
    李琩听了两人的回答,叹气苦笑道:“战事也不只是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
    封常清不甘道:“殿下,我们就这么回去了吗?”
    李琩闻言,望着封常清,拍拍封常清的肩膀,道:“封将军不必泄气,我们先回长安。”
    “殿下……”封常清还想再说,被高仙芝拦了下来。
    高仙芝道:“听殿下的。”
    “是。”封常清克制着,忍了下来。
    几人各有所想,沉默了片刻,便收拾行礼,出发去长安。
    ……
    ……
    ……
    长安。
    紫宸殿。
    李隆基会召集众臣,等李琩他们入朝。
    待李琩他们入殿行礼后,李隆基便道:“十八郎身体不适,赐座。”李琩忙道:“儿臣岂敢……”
    “不必推辞。”李隆基打断李琩,“朕让你坐,你便坐。”
    “是。”李琩不再多说,坐了下去。
    李隆基道:“石堡城大胜,从此陇右与吐蕃攻守易形,朝廷内外,无不欢呼。十八郎,伱居功甚伟啊,朕一时都不知该如何赏你。”
    李琩连忙起身道:“此次大胜,上仰父皇恩威,下赖将士用命,儿臣不过是顺势而为。方今天下,人人都言父皇文治武功千古第一,远可胜尧舜禹汤,近可越秦皇汉武。儿臣奏请,在石堡城立一石碑,歌颂父皇的千秋伟业。”
    李隆基闻言,心中大喜。
    “儿臣附议十八弟之言。”李亨上前,“父皇命儿臣去尹喜故宅寻灵符,儿臣刚刚寻到,正要呈给父皇。”
    说着,呈上灵符。
    尹喜,是春秋时函谷关的关令。
    据说当年老子出函谷关时,尹喜恳求老子传授他修炼大法,老子同意了,大笔一挥,写下了《道德经》。
    不过为什么是李隆基让李亨去找,还得从年初说起。
    开元二十九年正月,李隆基声称自己梦到了老子,老子告诉他,他有“无疆之休”和“非常之庆”。
    不仅如此,老子为了向李隆基证明他不是李隆基的臆想,还告诉李隆基一个秘密:“吾有像在京城西南百余里,汝遣人求之,吾当与汝兴庆宫相见。”
    然后李隆基就派人去钟南山找,果然找到了老子的像,然后就把老子抬回来供着。
    之后,一个叫田同秀的官员,说他在上班的路上,在宫里看到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说他把灵符藏在尹喜的故宅里。
    然后李隆基就让李亨去找,果然就找到了灵符。
    李隆基亲自下殿,拿过宝符,仔细翻看后,高兴道:“老君果然没有诓骗朕!朕自御极以来,夙夜忧勤,聿朱大政,刬除黠虏,繁荣百姓。如今大唐北御漠北,南抵南诏,东至临海,西达西域,不失传付之业,可期仁寿之宁。”
    李隆基先夸了自己一番,又转对李亨和李琩道:“你们兄弟二人,一人修内政,一人抵外敌。”
    然后转对众臣,接着道:“诸位忠良毕力,内外协心,如此朕自然有‘无疆之休’与‘非常之庆’。”
    李林甫进言道:“圣人统御万方,庇佑天下万民,上天感应,这才降下祥瑞,臣奏请圣人改元,加尊号。”
    李琩、李亨和李林甫都先后带头了,其他官员自然也得跟上。
    只见众臣齐刷刷的行礼,同声道:“臣等恭请圣人改元加尊!”
    李隆基看着众臣,满脸兴奋,袖袍一挥,坐上龙椅,道:“既然诸位如此盛情,朕便不推辞。十二月马上便过,明年正月,朕便改元。”
    “圣人无疆!”众臣同声。
    李隆基开心的笑了会儿,这才放下祥瑞,对李琩道:“十八郎,朕知道你劳苦功高,朕本欲直接赏你,但群臣中有人参了你,朕若是直接赏你,恐怕难让人心服。”
    李隆基指着桌上厚厚的一摞奏书,接着道:“这些都是参你的奏书,你要看吗?”
    李琩道:“既然有人参儿臣,儿臣或许是做错了什么,父皇英明,自有公断,儿臣不该看,听凭父皇发落。”
    李琩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是一惊,他们都不明白,居然还有人不为自己辩解的?
    李隆基则对李琩的回答非常满意。
    因为李琩完全没有自持功高,更没有想要借此机会,打击政敌。
    李琩还是如刚出长安时一般温顺,犹如一支任人摆布的羔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