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64章 漕运出事

      第64章 漕运出事
    崇祯还没有吃饭完,襄王却先一步吃完了,擦了擦嘴,“吾儿先吃着,我去县令那儿走一趟。
    “嗯?父王这么早去那儿干嘛?”崇祯身形一顿,忍不住问道。
    襄王笑道:“有些东西得交上去,虽然有王府的面子,但总得交不是?”
    朱翊铭口中所说的东西,是三份材料,“亲供”“互结”“具结”。
    “亲供”相当于今天的考生信息表,包含祖孙三代的所有信息,姓名、年龄、籍贯、体格、容貌等。
    “互结”就是找一同参考的五位考生,共同写一份承诺书,承诺如果有一人在考试中作弊,则五人连坐。
    “具结”则是由本县的秀才提供的“认保”材料,证明考生出身清白,其实就是证明祖上不是戏子、娼门等出来的人。
    朱翊铭看了一下天,“别担心,前面有一处产业就是咱家的,离着考场不远,父王去去就来,你好好准备接下来的五场考试。”
    五场考试,分别是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
    崇祯想了想,“过了这一场,接下来就是府试了吧,到那时候是知府大人主持……”
    他的话刚说完,却见朱翊铭的脸色有些不对,“父王这是怎么了?”
    “没事儿,父王去去就来。”襄王朱翊铭眼眶有些发红的快步离开。
    看着襄王的背影,崇祯有些发愣,还是丫鬟红桃在一旁说道:“上次绿琦和我说,王爷又希望你高中,但又怕你高中,说伱中个举子就行了。”
    绿琦是襄王身边的丫鬟,和红桃了两人关系不错。
    “为啥怕我高中啊?举人,他不想我更进一步吗?”
    “举人是乡试,终究还在襄王府的地界上,世子要是再进一步,那就得离开襄王府了,而王爷无故是不可离开襄王府地界的。”
    崇祯拿着筷子的手不由顿了一下,他顿时明白过来为啥襄王刚才的异样了,襄王这是是怕儿子远离,而自己又没有办法陪着。
    ……
    朱常淦这边,上午则是在邸报司待了一个时辰。
    原来的邸报无报头、无定式、无期号,其中有皇帝的起居、言行、上谕、书诏、法令等等。
    将皇帝的起居,言行部分给删掉,只留下上谕、书诏、法令,以及对于官吏的任命、生前、废黜、奖惩等,将大臣和各地方的奏折部分给删去,保留下来偶发的社会新闻、轶事等。
    最大的改变就是有报头、定式、期号的加入,邸报改为大明时报,最大的改变就在于它的时效性。
    一周一份,偶发的紧急事件,则即刻排版,加印。
    全部改用活版印刷,对于原来邸报之中的手抄人员统一赶回到原来的部门,转而招收雕版人员和印刷人员。
    除此之外,朱常淦又去了兵仗司。
    燧发枪的改进同样是他一直心心念念的事情,想要解决大明朝的烂疮,必须有一把好刀,而这锋利的刀,在朱常淦的眼中,就是火炮、枪弹。
    朱常淦看着外面的工匠操作的火药,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火药不是这么把材料混合一下就完事儿的吧?”
    大家都知道火药是硝石(硝酸钾)、硫磺和木炭混合而成,火药的灵魂是硝石,它相当于“固态氧气”,帮助燃烧;硫磺是常见的易燃物;木炭则让燃烧更和缓。
    但知道这个,不代表可以爆发出其最大的威力。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攻占虎门炮台,缴获了清军几万斤黑火药,认为劣质不堪使用,全倒进海里了。
    如今大明朝的火药也是这种,木炭配比极高,优点是稳定;缺点是烧得慢,能量低,以至于有的弹丸刚出炮管几米就掉下来。
    朱常淦着急上火,他记起来之一件事情,化学方程式:硝酸钾74.64%、硫磺11.85%、木炭13.51%的质量比,火药可以最充分地燃烧。
    但这个没有办法解释,只能换一种方式说道:“宋司正,你们尝试将75份硝石,10份硫磺、15份木炭配合在一起,看看其威力如何。”
    在大明朝,宋应星天赋采用的办法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去改进配方。朱常淦抹了一把,有些已经板结的火药,气的骂道:“这样不行,杂质太多,只是将原材料粉碎,搅拌在一起,这还没有运输,硝石粉就下沉,受潮板结,到了战场上,岂不是坑害将士们?”
    “硫磺不纯,就得蒸发厚重新结晶。硝石不纯,也得溶解加工,提取出来纯的结晶。”朱常淦想起一个概念。
    “麦粒”火药。
    这种火药不仅安全,而且有利于硝溶液渗入木炭多孔结构。
    “宋司正,不能所有的人都扑在改进火铳上,也要将人分出来,来改进火药,才能将火器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随即,朱常淦又和他们探讨了一下,如何制作麦粒火药的发紫。
    众人听闻,全都陷入沉思,概念是新的,但他们好的一点在愿意尝试。
    没过多久,他们就将这些混合粉末加入水,做成面饼,再研磨成谷粒大小,经过筛子,选出来合适规格的颗粒,
    装填了几发纸壳弹药,来到演武场。
    宋应星撸起来袖子,亲自试射,随着他扣动扳机,“嘭~”
    一股烟尘过后,远处负责报靶的小吏跑过去,查看一番,“60步击穿!”
    宋应星的眸子猛地一缩,原来60步距离,弹丸只能镶嵌上去,如今却是直接击穿,这说明威力比之前大了许多。
    他叮叮咣咣的跑过去,扣着被穿过去的弹孔,喃喃自语道:“为何仅仅是做成颗粒,就能提升这么多?”
    “这种……就好比枝条比锯末更容易燃烧一样。”朱常淦打了个比方道,颗粒物往往比粉末燃烧效率高2倍以上。
    宋应星目光猛地放亮,“陛下圣明,陛下才是这方面的专家……臣这就将硝石和硫磺纯化之后,再进行试射。”
    “朕盼着你们尽早做出更强的火药。”朱常淦打气道。
    相比于欧洲,中国的土壤之中含有天然硝石,特别是在四川、甘肃的一些山洞里面有天然的硝子洞,只需要取土、泡水、过滤、熬制,就得到了晶莹剔透的硝。
    即便是在中东部地区,古人们利用草木灰溶液,也可以将盐碱地土壤里的硝酸钠变成硝酸钾。
    而不用像欧洲那样天天盯着茅坑,为了一点硝,打的头破血流。
    从兵仗司回来,连乾清宫的门都还没有迈入,就听着小黄门跑过来,“皇爷,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求见。”
    朱常淦摆手让他进来,
    “何事?”
    朱常淦面色平静,继续想着文官集团的事。
    “回禀陛下,漕运粮食的船遭遇洪水……沉了!”
    “沉了多少?”
    “回陛下,据探子回报,全沉了!”李若琏将头几乎低在了地上。
    朱常淦猛地看向对方,目光如电,“全沉了?”
    京城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粮食来自漕运粮,可以说漕运粮的每一次出事,都意味着京城的粮价飙升。
    同时也意味着百姓的水深火热。
    李若琏攥紧手指,“陛下,还有一件事,臣觉得可能不是巧合,京城之内多家粮铺在今天同时提高了粮价。”
    朱常淦眼底一道光芒冷冽如剑,“也就是说,他们竟然比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更早知道漕运要出事儿?”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