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1章 开营又赠刀

      第11章 开营又赠刀
    洪武大帝朱元璋在开创明朝之初,就给自己的臣民定死了职业和人生规划,并且将天南地北各个府县、卫所的城池、衙门、厅屋都制订了标准。
    虽然朱元璋制定的规矩在他好大儿朱棣死后基本没人遵守了,可衙门制式和卫所城池的规格和样式还是按惯例传承下来。
    在天启三、四年修筑的宁远城也同样如此,东西南北四大正门连通的便是卫所城池正中间的十字街。
    一般来讲,较为官方性的官署、建筑群都在东街,比如卫署、驿署、学宫、驻防守备官署、演武场等。其他区域则都是民居,世居人群一般都是官兵家属,外加一部分外地商客。
    但因为宁远前屯等地多了个兵备道,所以在西街最靠近城心的地方又盖了个道厅衙门。道厅衙门管的是屯田、整饬文教、兴修水利、修筑城墙、管理盐政马政驿传等事项。
    在宁远、前屯这地界,袁崇焕的道厅衙门比两个卫署衙门要强势的多,基本上可以将袁道台视为辽东巡抚之下第一文官。
    可惜的是,他这个兵备道手上只有关防(一半的条形印)、敕书,没有方形大印。
    此刻,闻讯而来的上千名群众将道厅衙门挤了一个里三重外三重,何可纲带着道标营兵努力维持秩序,总算是没让激奋的民众冲进道厅衙门。
    因为没有大印,也不坐堂,所以道厅衙门只有待客用的厅屋,没有那种影视剧里面审讯犯人的大堂。
    宁远城里独掌一营的将领和袁兵宪、通判金启倧、同知程维模等文官,以及被召唤前来的耆民五六个,都坐在道厅的一进厅屋里,分列两旁。
    李昊等杀鞑功臣待遇就有点不一样,他们被单独设置了椅子,坐在主座对面。
    等到众人到位,袁兵宪轻咳一声,厅屋里立即安静下来,然后同知程维模代表兵宪道台,开始例行询问。
    还是杨世功代表李昊回话。
    问的仍旧是如何杀鞑,何时何地,有何人见证,如何遇敌,缴获如何,鞑尸鞑首各自如何处理。
    在此期间,卫署的卫指挥使、钱粮主管通判金启倧、辽东巡抚辖下的营兵主将左甫、从京营抽调过来的一个把总、民众代表耆民等各方势力代表前后细致查验四颗首级的真假、牙口和毛发。
    “当无疑问!”等到各种流程走完,袁兵宪先定了调子,“李管队,按以前的惯例,这四颗头颅得送到山海关处,由抚台衙门再次查验过后,向兵部奏捷后才能给你功赏。但如今大敌当前,我就破个例子,当下就给你兑了军功,你是要升官还是换银子?”
    如今的女真首级可值钱了,升官一级还能有二十两的赏银,李昊当前最需要升官后快速扩大家丁数量,自然选择升官。
    “给我升四级吧,最好给我拨一些家丁过来,过两天再砍一些鞑子,那时候再全换成赏银。”
    袁兵宪闻言,先大赞一句,“好,有志气。”
    然后拊掌看向掌营将领们,“按规矩,管队官比百总高,比把总低,可如今情况特殊,我就将李管队按把总算,在这个基础上升几级,伱等可有异议?”
    管队官说白了,就是管着八九十个男丁的村长,因为民事也归管队官管,所以政治上比同样管七八十个营兵的百总高。
    再往上的操守官,可以等于镇长。后金的牛录额真,也就是一个牛录的主子,所管辖的壮丁、民力差不多和大明屯军的操守官持平。
    孙承宗构建的关宁体系中,营兵数量是有编制的,朝廷每年四五百万两征的辽饷,就是按这个编制数量定下来的,所以给他升官,其实是从各个军头手里抢走营兵编制和家丁编制。
    众将沉默,大敌当前,能不能守得住宁远卫城还是个未知数,以后的日子还说不好怎么变化,但他们又不想现在就同意分出营兵名额来,于是无言应对。
    满桂大大咧咧表示,“就按袁兵宪说的办,这宁远地界左右是我等和兵宪主事,还能变出什么来?”袁崇焕不动声色撇了眼这个表面粗糙、实际很有心机的大胖子将军,他问的是众将同意不同意,这满将军口上一改,下决断的人就变了。
    好在没人敢反对这屋子里地位最高的文官武将。
    袁崇焕揣摩了众将心意,觉得按营兵官职升四级未免过于夸张,众将也不会吐出营兵名额,他于是又改了口:
    “百户、副千户、千户、卫指挥佥事、卫指挥同知,这算是官阶的连升四级。除了官阶外,本道想按营兵给你实授军职,就是不知道李管队愿不愿意转到本道标营里?”
    标营是个很神奇的军制,明末时期,巡抚、总督、九边的兵备道等以文治武的文官都有自己的标营,若是一个文官靠谱,他手下的标营战斗力往往比普通营兵要强,标营的精锐士兵可以媲美明军将领的家丁。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李昊愿意进入袁崇焕的道标营,他才会实授军职下来,否则就是李昊名义上连升四级,实际还是沙河北堡管队官,然后以朝廷程序繁琐推诿实职封赏。
    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袁崇焕一个广东人,在福建当了几年知县后空降辽西当的文官,要是不大力扶持属于自己的武将势力,怎么能在这群辽西本地将门手中抓牢手上的权力呢?
    祖家将的代表祖大寿,就是这个阶段和袁崇焕搞好了关系,才能让祖家快速在关宁体系崛起,为了给祖家将和袁崇焕亲信何可纲腾位置,之后袁兵宪可是逼走了满桂满总兵。
    “李某愿凭驱使。”
    这正合李昊的意愿。
    袁崇焕拊掌大笑,“好极好极,那就将李管队调入我的道标营,砍了四个奴首,该给李管队定个游击的,可我的道标营员数不足,目前也只有中军守备何可纲,给李管队实授个千总,如何?”
    李昊想了想,这样回复:“那就以千总所辖的营兵数,给我另开一营,我这人习惯了自己指挥士卒,在战场上,不太愿意听从其他人的命令。”
    每逢大战必有封赏,因此在明末时,明军军官的升职速度相当快,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辽西关宁军开启了小营制,就是每营营兵实际上只有一千三到两千五六,距离满编的三千还有点差距。
    水兵营之类的特殊营,甚至只有五百一十人的编制。
    后金也差不多,为了给底层军官升官,黄太吉时期甚至还发明了半牛录这种编制。
    “也不用自开一营,巡抚那边不好办。”袁崇焕呵呵一笑,“就按千总之兵,李将军自领其事吧,只是名义上归在道标营。这家丁名额,我就定为六十之数,将军可先自行招募,营兵也是,若是将军想从沙河北堡调走一些墩军充作营兵,可一并在此地向守备官禀明。”
    袁崇焕三下两下,就确定了李昊的实授军职。
    虽然没给独掌一营的待遇,可实际上也差不多,因此在口头上,李昊也可以被称作将军了。
    其他众将想反对也没地方说理去,道标营直属于兵宪。
    “先前这家丁说,李将军武器不趁手,我这有一柄锋利靴刀,破甲断刃是轻轻松松,就赠予李将军吧。”
    不知道为什么,满桂突然出声,并从自己靴子里掏出一柄刀来送给李昊。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本章完)